声明:本资源由古籍府(www.gujifu.cn)自网络收集整理制作,版权归原作者,下载后请在24小时内删除.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关注公众号:古籍府,可以免费全部下载完整版。

读书附志 宋 赵希弁
●卷上
◎经类
△《石经周易》
右《周易》十卷。经注六万六千八百四十四字。将仕郎守国子助教臣杨钧、 朝议郎守国子《毛诗》博士柱国臣孙逢吉书。
△《石经尚书》
右《尚书》十三卷。经注并序八万一千九百四十四字。将仕郎试秘书省校书 郎臣周德贞书,镌王册官陈德超镌。
△《石经毛诗》
右《毛诗》二十卷。经注一十四万六千七百四十字。将仕郎试秘书省校书郎 张绍文书。
△《石经周礼》
右《周礼》十二卷。经注一十六万三千一百单三字。将仕郎试秘书省校书郎 孙明吉书。
△《石经仪礼》
右《仪礼》十七卷。经注一十六万五百七十三字。将仕郎试秘书省校书郎张 绍文书。
△《石经礼记》
右《礼记》二十卷。经注十九万六千七百五十一字。卷首题曰“御删定《礼 记月令》第一。集贤院学士、尚书左仆射兼右相吏部尚书修国史上柱国晋国公臣 林甫奉敕注。”《曲礼》为第二。盖唐明皇删定之本也。将仕郎试秘书省校书郎 张绍文书。
△《石经春秋》
右《春秋经传集解》三十卷。经注并序三十四万五千一百四十四字。不题所 书人姓氏。
△《石经公羊》
右《公羊》十二卷。经注一十三万一千五百一十四字。不题所书人姓氏。
△《石经论语》
右《论语》十卷。经注并序三万五千三百六十八字。将仕郎前守简州平泉县 令兼殿中侍御史赐绯鱼袋张德钊书,颍川郡陈德谦镌字。
△《石经孝经》
右《孝经》一卷。经注并序四千九百八十五字。不题所书人姓氏,但题颍川 郡陈德谦镌字。
△《石经孟子》
右《孟子》十四卷。不题经注字数若干,亦不题所书人姓氏。
△《石经尔雅》
◎经解类
△《经说》三十卷
△《大易粹言》七十卷,《总论》三卷
△《紫岩易传》十卷
右紫岩居士魏国张忠献公浚德远所著也。
△《诚斋易传》二十卷
右诚斋先生杨文节公万里廷秀所著,自为之序。
△《周易本义》十卷
△《周易系辞精义》二卷
右东莱先生吕成公祖谦伯恭所集也。
△《周易玩辞》十六卷
△《周易总义》二十卷
△《易学举隅》四卷
△《二五君臣论》一卷
右胡寅明仲、闾丘昕逢辰二侍郎之论也。六十四卦,各为之说。南轩先生张 宣公┉为之序。
△《卦图系述》五卷
右《卦图》三卷,《皇极经世篇系述》二卷,康节邵先生之说,而先生之子 伯温所学也。简池赵震叙而列之。
△《皇极经世指要》二卷
右蔡元定季通所序也。以伏羲《卦图》列之於前,而以《皇极经世》疏之於 後。季通,建阳人,朱文公之益友。始辞聘命,终预党名。嘉定更化,赠以初品。
△《蓍卦辨疑》三卷
右上卷康节先生《揲蓍法》、横渠先生《大衍说》、伊川先生《揲蓍法》、 兼山郭先生《蓍数说》;下卷则辨证也。兼山之子雍为之序,谢艮斋识其後云。
△《卦气图》一卷
右祝融乐洪德秀所著也,河南郭雍为之序。德秀尝从文定胡公父子游,取饮 水曲肱之义,名所居之堂,故号曲肱先生云。
△《象爻说》二卷
△《书说》六卷
右东莱先生吕成公祖谦之说也。自《洛诰》至《秦誓》,凡一十七篇。或谓 先生之说,始于《秦誓》,上至《洛诰》而止云。
△《书说精义》三卷
右西山先生真文忠公德秀之说也。
△《书集传》六卷
△《诗集传》二十卷,《诗序辨说》一卷
△《周礼说》三卷
右朝奉郎秘书少监陈傅良所进也。旧刊于《止斋文集》中,曹叔远别为一书 而刻之,且为之说。
△《周礼考疑》七卷
右祝融居士乐思忠仲恕所著也,永嘉戴溪肖望、丰城刘德秀仲洪为之序。
△《周礼总义》三十卷
右山斋易祓所著也。许仪为之序,刻于衡阳。
△《礼记要义》二卷
右荆国文公王安石介甫所著也。
△《中庸章句》一卷,《或问》二卷
△《中庸辑略》二卷
△《大学章句》一卷,《或问》二卷
△《春秋集解》三十卷
右东莱先生所著也。长沙陈邕和父为之序。
△《春秋左氏後传》十二卷
△《春秋左氏章指》十七卷
右止斋陈傅良所著也。四明楼忠简公钥序其前,清海崔清献公与之识其後, 而刻於维扬郡庠。
△《春秋左氏国纪》二十卷
右清江徐得之所编也。自周而下,各系以国,又因事而为之论断。止斋陈傅 良序之。
△《春秋左氏博议》二十五卷
右东莱先生所著也,自为之序。
△《春秋分记》九十卷
右克斋程公说伯刚所编也。其弟公许守宜春,刻於郡斋,游丞相似为之序。
△《左氏连璧》八卷
右三山叶仪凤子仪撰。乃对偶之书也。
△《三传分门事类》十二卷
右莫详谁氏所编。以类相从而分其门也。
△《论语笔解》十卷
右唐昌黎先生韩文公之说也。其间“翱曰”者,李习之也。始,愈笔大义以 示翱,翱从而交相明辨,非独文公制此书也。《韩文补》云:公作《论语传》, 未成而没,见於张藉祭诗,辨之於洪庆善者,明矣。今世所传,如“宰予昼寝”, 以“昼”作“画”;“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以“三月”作“音”; “浴乎沂”,以“浴”作“氵公”;“子在,回何敢死”,以“死”作“先”之 类,虽未必然,而为伊川之学者,皆取之。此本乃秘书丞许勃所序者。
△《论语直解》十卷
右汉上先生朱文定公震所著也。绍兴五年夏,肇建资善堂时,孝庙富於春秋, 文定以起居郎,与宗正卿范公冲同为翊善,朝论皆以为极天下之选。此解,资善 堂录本也,其孙继先刻於浏阳学舍而识其後。
△《孟子解》两卷
△《论语解》二十卷
△《孟子解》三十六卷
右无垢先生张文忠公九成子韶所著也。
△《论语精义》十卷
△《孟子精义》十四卷
△《论语集注》十卷
△《孟子集注》十四卷
右朱文公所著也。先生之於《语》、《孟》,始集程、张、吕、范十一人之 说,以为《集义》。既又本之《注疏》,参之《释文》,采之儒先,断之详说, 以为《集注》。《语》、《孟》之精微,盖萃於此书矣。希弁所藏各两本,岳麓、 白鹿洞所刊也。
△《论语说》三卷
△《孟子说》七卷
右南轩先生张宣公┉敬夫所著也。
△《论语注义问答通释》十卷
△《孝经义》一卷
右荆国文公王安石所著也。凡十七章。《丧亲章》阙之。
△《孝经刊误》一卷
右朱文公所定也。皆以古文为正,惟《传》之六章或从今文。庐山胡冰叙於 後。
◎小学类
△《弟子职》一卷
右《弟子职》一书,杂见於《管子》之篇。朱文公揭其入学、受业、事师之 法,以为章句,参以众说,辅其注文云。
△《叙古千文》一卷
△《续千文》一卷
△《百体书千文》一卷
右艮斋谢公谔题其後曰:神剜天画,千类万状,岂止汲蒙、鲁璧、周鼓、秦 山耶!
△《叙古蒙求》一卷
右五峰先生胡宏所著也。自羲、农至於五代周,凡三十一章。毛以谟为之序, 先生之子大壮书而刻之。
△《通鉴韵语》九卷
右黄日新齐贤所著也。大略如李瀚《蒙求》四言体,而列其事於左方。周平 园、朱晦翁、洪容斋、谢艮斋、杨诚斋、楼攻愧诸老先生皆为之序。齐贤,临川 人。
△《字义》三卷
右北溪陈淳安卿所著也。安卿,临潼人。
△《史韵》四十九卷
△《篆韵》五卷
右徐铉序,盖其弟锴所集也。铉字鼎臣,仕南唐,为昭文馆学士。入朝为太 子率更令。太平兴国初,诏以本官直学士院。锴字楚金,仕南唐为,右内史舍人 卒,李。煜赠之礼部侍郎云。
△《隶韵》七卷
右洪文惠公适《隶释序》冠於前。周益公志其《神道碑》云:耽嗜隶古,为 纂《释》二十七卷,《隶续》二十一卷。
△《十二先生诗宗集韵》二十卷
◎史类
△《补史记》一百三十卷
右唐司马贞补司马迁之书也。补《三皇纪》於《五帝》之前,每篇各注《索 隐》之说,以百三十篇赞附於每篇之末。希弁尝考诸家之说,为《读史补注》一 书,颇加详焉。
△《古史六》十卷
右苏文定公辙所作也。自伏羲、神农,讫秦始皇帝,为七本纪、十六世家、 三十七列传,以补司马迁之缺云。
△《西汉刊误》一卷,《东汉刊误》一卷
右宣德郎,守太常、博士、充国子监直讲刘分攵所撰也。仁宗读《後汉书》, 见“垦田”字皆作“恳”字,使侍中传诏中书,使刊正之。分攵为学官,遂刊其 误,为一书云。
△《西汉补遗》一卷
△《西汉补注》十卷
右国子博士吴莘商卿所著也。倪思为之序。
△《史记法语》十卷
△《前汉法语》二十卷
△《东汉精语》十六卷
△《三国志精语》六卷
右鄱阳洪文敏公迈所著也。
△《东都事略》一百三十卷
右承议郎、知龙州王称所进也。本纪十二,世家五,列传一百五,附录八。 间为赞论,以发扬之。以其国都大梁以前之事,故谓之“东都。”然其中疏驳甚 多。称,眉山人,故礼部侍郎赏之子,此书既进,遂直中秘云。
◎编年类
△《皇王大纪》八十卷
△《通史缘起》二十卷
右会稽胡卫之作也。其说谓伏羲氏,神农氏,轩辕氏,三皇也;少昊氏,高 阳氏,高辛氏,合唐、虞氏,五帝也,不可不备。乃推盘古以来众说之异同,虽 十纪浩茫,难以年考,而传疑传信,有理存焉。卫尝仕於朝云。
△《晋春秋》二十卷
右隋秘书省正字杜延业所述。其自序云:“萧方等采削群史,著《三十国春 秋》,囊括两晋之言,网罗诸国之事,以晋国为主,附列二十九国。延业删缉, 题曰《晋春秋》。载於《唐书艺文志》。
△《南北征伐编年》二十卷
右吴曾编集。自汉献帝迄於周世宗。其意谓《资治通鉴》征伐之事,杂见於 列国言动之问读者不得专一稽考。至南北议论,亦未详尽。遂效其体,凡一征一 伐,靡所不载。绍兴辛巳,逆亮叛盟,庙堂知有是书,尝取以备乙览云。曾,字 虎臣,抚之崇仁人。京文忠公镗为之序。
△《五代春秋》五卷
右河南先生尹洙师鲁所作也。由梁太祖开平元年四月甲子,迄於周显德七年 正月甲辰。
△《资治通鉴纲目》五十九卷,《序例》一卷
△《资治通鉴纲目提要》五十九卷
右《资治通鉴纲目提要》,存其纲而去其目,如《春秋》之经也。希弁所藏 乃赵希琴刻於庐陵者。
△《续资治通鉴长编》九百四十六卷
右巽岩先生李文简公焘仁甫所修也。太祖至英宗一百七十五卷,神宗朝二百 二十八卷,哲宗朝二百二十卷,徽宗朝三百二十三卷。其书仿司马氏通鉴踵为之。 然焘谦抑,不敢名《续通鉴》,但谓《续长编》。蜀帅汪应辰尝乞给笔札,以写 藏秘阁。乾道六年正月,令秘书省依《通鉴》纸样及字样大小,缮写一部,仍将 焘衔位於卷首,依司马光衔位书写进入。焘之卒也,上语宇文价云:“朕尝许焘 大书‘续资治通鉴长编’七大字,且用神宗赐司马光故事,为序冠篇,不谓其止 此也。”希弁所藏蜀本,视书坊所刊者为详。希弁尝为《续资治通鉴长编补注》 一书,以补诏敕奏篇等阙云。
△《国朝编年政要》四十卷
△《皇朝编年备要》二十九卷
△《中兴编年备要》十卷
△《开基事要》十卷
右朝奉郎、秘书少监皇子嘉王府赞读陈傅良所进也。自建隆之初,迄开宝之 末,亦曰《建隆编》。曹叔远序而刻之。
△《仁宗君臣政要》四十卷
△《续纪年通谱》一卷
右宣议郎致仕毕仲荀续宋元宪公《纪年通谱》之书也。元宪止於庆历辛巳, 仲荀起於庆历壬午,而迄於徽宗。
△《丁未录》二百卷
△《三朝北盟集编》二百五十卷,《集补五》十卷
右朝散大夫、充荆湖北路安抚司参议官徐梦莘编集。上帙起政和七年七月庚 寅,终宣和七年十二月庚申;中帙起宣和七年十二月庚申,终靖康二年四月丁亥; 下帙起建炎元年五月庚寅,终绍兴三十二年四月丁亥。《集补》则补其遗也。
△《建炎以来中兴系年要录》二百卷
△《宁宗皇帝纪》十卷
右四朝国史中之本纪也。
△《续稽古录》一卷
△《通鉴问疑》一卷
右秘书丞高安刘恕字道原,尝与司马公修《通鉴》。司马公深爱其博学,每 以所疑问焉。恕子羲仲纂集其往复相难者而作此书,《十国纪年序》附於後。
△《纲目发明》五十九卷
右建康布衣尹起莘所著,以发明《纲目》义例。别之杰帅金陵,进其书於朝。 魏文靖公了翁为之序。
△《纲目论断》二十卷
△《杂史类靖康传信录》三卷
右李忠定公纲为尚书右丞、充亲征行营使、及以知枢密院事,为河北、河东 路宣抚使时事也。
△《建炎进退志总序》四卷
右李忠定公纲为正议大夫、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至於罢为观文殿大学士、 提举杭州洞霄宫时事也。
△《建炎时政记》三卷
右李忠定公纲所编也。自建炎元年五月一日以後,至於八月十八日。
△《绍兴正论》一卷
右编录秦桧当国,罗织诸贤,或死於市朝,或死於囹圄,或死於贬所,或流 落於魑魅之区,累赦不移,或栖迟於林泉之下、屏迹不出者一百一十八人姓名与 其获罪之因。但云潇湘樵夫序,不知其为谁也。
△《朝野遗事》一卷
右赵子崧伯山所著。记中兴以前凡一百二十有五事。自号鉴堂居士,终於延 康殿学士、右中奉大夫。淳熙中,周益公帅长沙,命项安世、丁朝佐、杨长孺雠 校而刻之。
△《朝野杂记甲集》二十卷,《乙集》二十卷
右李心传微之所编中兴以来之事也。《系年录》盖仿於此。
◎史评类
△《读史管见》三十卷
△《读史明辨》二十卷
右伊川、元城、龟山、了斋、横渠、屏山、横浦、五峰、东莱、南轩、止斋、 致堂十二先生史论也。
△《史说》十卷
右东莱先生吕成公之说也。
△《史评》六卷
右诚斋先生杨文节公万里之说也。
△《西汉鉴》十卷
右国子博士吴莘所著也。王容为之序。
△《两汉博议》二十卷
右陈季雅彦群所撰也。
△《唐史论断》二卷
右朝散大夫、尚书刑部郎中、充天章阁待制兼侍读孙甫之翰所撰也。甫,阳 翟人,《国史》有传。
△《唐论》二卷
右宣教郎、前太平州州学教授王居中撰。程公许、韩祥、韩补皆序之。
◎职官类
△《汉官考》四卷
△《职官分纪》五十卷
△《职源》五十卷
右王益之等所编历代置官本末也。官之故实,职之典掌,前贤遗迹,先朝训 词,以次列焉。
△《翰苑群书》二卷
右唐李肇翰《林志》、元稹《承旨学士院记》、韦处厚《翰林学士记》、韦 执谊《翰林院故事》、杨钜《翰林学士院旧规》、《皇朝禁林宴会集》为一卷, 钱惟演《金坡遗事》、晁<辶向>《别书金坡遗事》、李宗谔《翰苑杂记》为一卷, 苏易简《续翰林志》、苏耆《次续翰林志》、《学士年表》、《翰苑题名》、 《翰苑遗事》为一卷。
△《祖宗官制旧典》三卷
右东莱蔡元道所编也,其子兴宗叙於後,云:“追记祖宗旧典,凡设官任职、 治民理财之要,与夫分别流品、谨惜名器之道,合七十七门”云。
△《玉堂杂记》三卷
右周益公必大记玉堂中事也。丁朝佐谓九重之美、德前辈之典刑、恩数之异 同、典故之沿革,皆因事而见之云。
△《銮坡录》一卷
右周益公必大记初除翰林日制诰,表章也。
◎刑法类
△《养贤录》二十二卷
△《治县法》十卷
右吕惠卿所著也。曰《法令》,曰《词讼》,曰《刑狱》,曰《簿历》,曰 《催科》,曰《给纳》,曰《灾伤》,曰《盗贼》,曰《劝课》,曰《教化》。 惠卿自序於前,绍圣二年九月也。所在多刊此法,岂非不以人废言玉。
△《堂杂记》三卷
右周益公必大记玉堂中事也。丁朝佐谓九重之德美、前辈之典刑、恩数之异 同、典故之沿革,皆因事而见之云。
△《銮坡录》一卷
右周益公必大记初除翰林日制诰、表章也。
◎刑法类
△《养贤录》二十二卷
△《治县法》十卷
右吕惠卿所著也。曰《法令》,曰《词讼》,曰《刑狱》,曰《簿历》,曰 《催科》,曰《给纳》,曰《灾伤》,曰《盗贼》,曰《劝课》,曰《教化》。 惠卿自序於前,绍圣二年九月也。所在多刊此法,岂非不以人废言。
△《常平役法》一卷
右绍兴以来臣僚申请、士民陈诉备载於中。按《朱文公语录》,乃朝廷颁降 者。
◎仪注类
△《仪礼经传通解续纂祭礼》十四卷
右朱文公编集,而丧、祭二《礼》未就,属之勉斋先生。勉斋既成《丧礼》, 而《祭礼》未就,又属之杨信斋。信斋据二先生藁本,参以旧闻,定为十四卷, 为门八十一。郑逢辰为江西仓曹,进其本於朝。信斋,福州人,名复,字茂才。 书既奏,赠文林郎。
△《家礼》五卷
△《家礼附注》五卷
右陈雷刻於温州学宫者,凡九十九条。
△《吕氏乡约》一卷,《乡仪》一卷
右二书吕和叔季明所定也。朱文公记於後。
△《司马公居家杂仪》一卷
右温国文正公光所著也。
◎天文卜算类
△《躔度分野列宿图》三卷
右自《河图洛书》以及《列宿图》其象於上,而列《汉》、《晋》、《隋志》 之说於下。
△《律吕本原》一卷
右蔡元定季通所著也。曰《黄钟》,曰《黄钟之实》,曰《黄钟生十二律》, 曰《十二律之实》,曰《变律》,曰《律生五声图》,曰《变声》,曰《八十四 声图》,曰《六十调图》,曰《候气》,曰《审度》,曰《嘉量》,曰《谨权衡》, 凡十三篇云。
◎五行类
△《拜命历》一卷
右赵景先集。其自序曰:“此书常式,阴阳家莫能晓。今则不敢传诸该博。 愚尝得自名流,用之皆验,故集成此,以示子孙。自非洞于此道,他人幸勿妄传 也。”赵师侠志于后。
◎地理类
△《长安志》二十卷
右龙图阁直学士、右谏议大夫、修《国史》常山宋敏求所撰也。熙宁九年二 月五日,太常博士、充集贤校理、崇文院检讨、同知宗正丞事赵彦若序。敏求亦 尝为《河南志》,时以朝奉郎守太常丞、充集贤校理、编修《唐书》官、通判西 京留守司兼畿内劝农事、飞骑尉署衔。元丰六年二月戊辰,端明殿学士兼翰林院 侍读学士司马光序。《读书志》中有《河南志》,而无《长安志》云。
△《职方乘》三卷,《後集》十四卷
右洪刍所编也。曰《郡县》,曰《城宇》,曰《山》,曰《水》,曰《观寺》, 曰《祠庙》,曰《冢墓》,曰《宝瑞》,曰《妖异》,曰《牧守》,曰《仙真》, 曰《人物》,凡十二部。刍,字驹父,自少以诗名取重於时。登进士第,为晋州 学官。山谷素称其才,尝曰:“甥之文学,他日当大成,但愿极加意於忠信孝友 之地,甘受和,白和采,不但用文章照映今古,乃所望也。”又尝作《释权》以 遗山谷,山谷答曰:“笔力纵横,极见日新之功。”刍之名因是益显。靖康之初, 为尚书郎,三迁至谏议大夫。遭变坐事,贬文登。有《老圃集》行於世。续之者 淳熙中帅程叔达也。李大异序於後。
△《建康志》十卷,《续志》十卷
右御史正志所修而为之序,乾道五年三月也。庆元六年八月,帅吴琚续之, 又为之序。
△《长沙志》五十二卷
右绍兴辛亥,帅赵善俊修而为之序。
△《宜春志》十卷,《集》八卷,《续修志》四卷,《集》六卷
右嘉定中守滕强恕修,郡人张嗣古序。《续志》、《集》则嘉熙初守郭正已 也。
△《桂海虞衡志》三卷
右范文穆公成大帅静江日,志其风物土宜也,自为之序。
△《静江志》十二卷
右嘉泰癸亥帅蔡戡修,以高宗皇帝除太傅静江奉宁军节度使、桂州牧兼郑州 牧制词,冠於篇端。
△《永宁编》十五卷
右嘉定中守留元刚序,陈谦所述也。叙州,叙县,叙山,叙川,叙赋,叙役, 叙兵,叙人,叙产,叙祠,叙遗,凡十一类。
△《桃花源集》一卷
△《海南集》二十三卷,《後集》十二卷
右海外琼管之集也。於中可见丁晋公、苏长公、赵丰公、折仲古、李泰发、 胡邦衡诸公之文笔。
△《临江集》三十四卷
右嘉定中守杨恕编。郡人刘昌诗序。
△《景陵志》十四卷
△《邵阳志》一卷
右淳熙壬寅郡文学李韦之序。
△《陵水志》三卷
右庆元丙辰郡文学刘奕修,诗文附。
△《临贺志》三卷,《集》二卷
右莫详谁所修也。集以苏东坡《答彭贺州启》为首。
△《渌江志》十二卷
右嘉定中邑令张耕修。
△《龙江志》十卷
右嘉定庚午邑丞绍古修,令沈燮序。
△《钤冈志》三卷
右嘉定甲戌邑令谢好古修。
△《瑞阳志》十卷,《县志》三卷
右嘉定六年郡守周纶修,郡人雷孝友序。
△《梅川志》三卷
右宝庆丙戌重修。清江张洽序。
△《秋浦新志十》六卷
右端平丙申江东仓使兼知池州王伯大修,自为序。
△《富川志》三卷
右嘉定甲申守李寿朋修。
△《宁越志》三卷
右庆元改元郡守林会修。
△《南岳总胜集》三卷
△《水帘诗集》三卷
右编集水帘洞之诗文也。
△《浯溪集前後续别》四集
右自元结中兴颂之後,凡刻之浯水之崖者,皆在焉。
△《卷雪楼集》二卷
右集富池昭勇庙记序诗文也。庙乃三国甘宁,累封昭毅武惠,遗爱灵显王。
△《灵应後集》十二卷
右集梓潼庙诰敕记叙诗文也。范镇、张浚、胡世将、王刚中、王之望、晁公 武诸公祝文为多,亦有唐僖宗之祝文。
△《富文忠八国语录》一卷
右富弼庆历二年,以右正言知制诰,为回谢契丹国信使西上,阁门使符惟忠 副之。惟忠行至武强,病卒,以知贝州供备库使、恩州团练使张茂实代之。所说 机宜事件,具载录中。弼所争者献纳二字,朝廷竟从晏殊议,用纳字,弼不预也。
△《章忠恪奉使金国语录》一卷
右绍兴三年章谊以龙图阁学士、枢密都承旨充军前奉表通问使,给事中孙近 副之。谊录其报聘之语也。谊字且叟。
△《揽辔录》二卷
右范成大乾道六年以资政殿大学士、左中大夫、醴泉观使兼侍读、丹阳郡开 国公、食邑二千户、食实封八百户,与崇信军节度使、领阁门事兼客省四方馆事、 信安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六百户、食实封四百户康氵胥为奉使大金国信使副,其 往返地理日记也。成大,字至能,吴县人。绍兴二十四年进士,使金归,除中书 舍人。淳熙五年,参知政事。自号石湖。孝宗皇帝御书二字以赐之。
△《禹贡疆理广记》六卷
右长沙易祓编而为之说。
△《方舆胜览》四十三卷,《後集》七卷,《续集》二十卷
右建安祝穆和父编。新安吕千伯可序。
△《仰山孚惠庙实录》二十八卷,《太平兴国禅寺附录》六卷
△《梦华录》一卷
△《金国承安须知》一卷
◎传记类
△《古列女传》八卷
右汉都水使者光禄大夫刘向撰。又一卷,莫知其为谁续,然亦载於《崇文总 目》。王回、曾巩皆序之。
△《百将传》十卷
右东光张预公立所进也。由太公而下,至於五代之刘词,凡史辞泛漫而不切 於兵者,一删去之。或非兵略而可以资人之智虑者,间亦存焉。各以《孙子兵法》 题其後,次以行事合之。
△《诸葛忠武侯传》一卷
右南轩先生张宣公┉所著也。
△《四将传》四卷
右建炎中兴名将刘琦、岳飞、李显忠、魏胜之传也。史官章颖撰而上之。
△《十二朝名臣言行录》七十二卷
右八朝朱文公所编也四朝乃後人所续者。
△《丰清敏遗事》一卷
△《范太史遗事》一卷
右范冲所编正献公祖禹言行也。
△《赵丰公逸事》一卷
右门人喻樗、方畴诸人所记也。
△《李忠定公行状》三卷
△《胡文定公行状》一卷
右公之子寅、宁宏所述也。其孙大壮手书而传之,因附入曾玄诸孙名。
△《朱文公行状》一卷
△《道命录》五卷
△《张忠文公节义录》四卷
◎谱谍类
△《仙源积庆图》三卷
右三祖下宗室派系也。
△《皇族登科题名》一卷
△《安定先生世系述》一卷
△《周元公年谱》三卷
右南康所刊也。以元公出处谱之,以年公所作诗文之类附见焉。倪灼跋。
△《横渠先生张献公年谱》一卷
右先生之孙同然所编也谱先生之出处、岁月、墓表、谥议、封诰及司马文正 谥议之帖、魏文靖公请谥之表,并哀辞之类附焉。希弁又以先生行状补其阙。
△《三苏先生年谱》一卷
△《山谷先生年谱》一卷
右先生诸孙┿所编也.悉谱先生所为诗文於逐年之左,极为详备云。
△《朱文公年谱》三卷
右先生门人李方子所编也。卢壮父刻之於瑞阳者为三册,倪灼刻於康庐者为 一册,今两存之。
◎诸子类
△《御解老子》二卷
△《鬻子》十四篇
△《列子》九卷
△《孔丛子》七卷
△《慎子》一卷
右浏阳人慎到之书也。《唐艺文志》云:《慎子》十篇,慎到撰,滕辅注。 盖法家云。
△《公孙龙子》三卷
右《唐艺文志》列於名家,陈嗣古、贾大隐皆尝为之注,今不辨矣。《孔丛 子》第四卷有《公孙龙子》一卷。
△《刘子》五卷
右刘昼字孔昭之书也。或云刘勰所撰,或曰刘歆之制,或谓刘孝标之作,袁 孝政为序之际已不能明辨之矣。《唐艺文志》列於杂家。
△《聱隅子》二卷
△《子家子》一卷
右眉山家颐养正之书也。无卷帙篇目,姑附於诸子後。
△《庄子解》四卷
△《杨子解》一卷
右荆国文公王安石所解也。
◎农家类
△《农书》三卷
右平江陈峻景文所述也。唐元宗因李泌之请,以二月朔为中和节,令百官进 农书以示务本,而其书不见於史。景文辑《六经》中所载农圃之事,参以田、牛、 蚕、桑等为此编,以补史记之阙。谢艮斋谔为之序。
△《社仓本末》一卷
◎杂说类
△《世说新语》三卷
△《宋景文鸡跖集》二十卷
右宋景文公祁所集也。《读书志》云:《鸡跖集》十卷,未详撰人。希弁所 藏二十卷,题曰《宋景文鸡跖集》,有建炎九年黄邦俊序。
△《孔氏谈苑》五卷
右孔平仲毅父记录之文也。毅父,清江人,文仲、武仲之弟,有《续世说》 行於世。
△《孔氏杂说》一卷
右孔平仲毅父之记录也。《图志》谓之《珩璜论》。
△《公是先生弟子记》一卷
△《东莱吕紫微杂说》一卷,《师友杂志》一卷,《诗话》一卷
右吕本中字居仁之说也。郑寅刻之庐陵。
△《春明退朝录》五卷
右宋常山公敏求所录也。《读书志》云:“《春明退朝录》三卷。”希弁所 藏一本三卷,又一本五卷,凡多七十有八条云。
△《避暑录》十五卷
右叶梦得少蕴之说也。少蕴,苏州吴县人,绍圣四年进士。建炎初为翰林学 士,拜户书,迁尚书左丞,终於崇信军节度使。自号石林云。
△《能改斋漫录》二十卷
右吴曾虎臣所纂也。曰《事始》,曰《辨误》,曰《事实》,曰《沿袭》, 曰《地理》,曰《议论》,曰《记诗》,曰《纪事》,曰《记文》,曰《类对》, 曰《方物》,曰《乐府》,曰《神仙诡怪》,曰《诙谐戏谑》,一一载之。曾, 临川人,尝主奉常簿,入玉牒为检讨官。能改斋乃其自谓云。终於吏部郎。
△《挥麈录後录》、《第三录》,《挥麈馀话》二十三卷
右王明清仲言之说也。明清,汝阴人。载朝廷典故贤哲言行为多。
△《辨志录》一卷
右吕东莱祖谦伯恭所著也。四明楼钥序之。
△《管见录》二十卷
右吴莘商卿之说也。论经史并历为详。商卿,建宁人,尝为国子博士。序则 倪思。
△《典刑录》二十卷
右吴宏子大所录也,杜东子野为之序。盖分门编次先正诸公之言行也。
△《项氏家说》十卷,《附录》四卷
右项安世平父之说也。说经史文学为甚详。平父,江陵人,自号平庵。辛克 承刻于江陵郡斋而为之识。
△《容斋随笔》十六卷,《续笔》十六卷,《三笔》十六卷,《四笔》十六 卷,《五笔》十卷
右洪文敏公迈字景卢所著也。何异序之。
△《麈史》三卷
右王得臣字彦辅所记也。其自序云:“自朝廷至州里有可称可法、可鉴可戒 者,类以相从云。”得臣自号凤台子。
△《却扫篇》三卷
右雎阳徐度所著也。度,字中立,丞相处仁之子。尝为吏部侍郎。
△《示儿编前後集》二十四卷
右孙奕季昭所编也。苏大章诸人题於後。
◎兵家类
△《八阵图、风后握机文马隆八阵赞独孤及八阵记》四卷
右蔡元定季通所编次也。
◎类书类
△《文章缘起》一卷
△《古今注》三卷
右晋太傅丞崔豹正熊所注也。一《舆服》,二《都邑》,三《音乐》,四 《鸟兽》,五《虫鱼》,六《草木》,七《杂注》,八《问答释义》。
△《尊号录》一卷
△《十七史类》七十七卷
右三山郑某所编也。自周而下,每一事相类,则编而次之。
△《西汉总类》二十六卷
右张文忠公九成所著也。公尝谓纪、志出於欧阳公,列传出於宋公,《天文》、 《律历》,《五行志》则刘义叟为之,《方镇》、《百官表》则梅尧臣为之, 《礼仪》、《兵制》初出於王景彝,未竟而卒。每患首尾不相贯属,遂总其条纲, 稽其同异,类聚而区别之。
△《事物纪原》十卷
右高承编。自天地生植与夫礼乐、刑政、经籍、器用,下至博奕嬉戏之微, 虫鱼飞走之类,无不考其所自来。承,开封人。双溪项彬序。
△《补注事类赋》三十卷
右吴淑所进也。始,淑进一字赋百首为二十卷,奉旨令其注释,遂广为三十 卷云。淑,勃海人。
△《事文类聚》六十卷
右祝穆和父编。门分胪列,各以群书要语冠其首,次之以古今事实,又次之 以诗文。全篇凡天文、地理、人事、服食、器具、草木、虫鱼,靡不备载。吕午 伯可为之序。
△《秘府书林》二十二卷
右张文伯正夫所编。曰《天文》,曰《律历》,曰《五行》,曰《地理》, 曰《食货》,曰《选举》,曰《百官》,曰《礼乐》,曰《舆服》,曰《祭祀》, 曰《艺文》,曰《兵刑》,凡十二类。考订历代及本朝史志为甚详。
△《国朝会要》一百五十卷
右《国朝会要》,起建隆,止庆历,凡八十五年。章得象所进者。
△《总类国朝会要》五百八十八卷
△《会要详节》四十卷
右御史知杂范师道所编也。《读书志》云:“《节会要》十二卷。”希弁所 藏乃四十卷,前有序云:“师道所节四十卷,先後详纟致,无异全本。绍兴小臣 王容清谨题。”
△《皇朝大诏令》二百四十卷
右宋宣献公家所编纂也。皆中兴以前之典故。嘉定三年,李大异刻於建宁。
△《本朝事实》三十五卷
右莫详编者姓氏。祖宗世次、登极纪元诏书、圣学、御制、郊庙、道释、玉 牒、公主、官职、爵邑、勋臣配享、宰执拜罢、科目仪注、兵刑律历、籍田财用、 削平僭伪、升降州县、经略夷狄之类,具载本末,又如圣德颂、旌忠碑之类皆载 之。
△《绍述熙丰政事》十卷
△《崇观政宣诏令章奏》二十卷
右徽宗皇帝朝诏令章奏,分门而类次之。
△《隆平典章》三十卷
右建炎至乾道之诏旨,及御制之文、奏对之章诰词谥议之类,皆分门而叙之, 如《孔子七十二子赞》及《损斋记》皆在焉。
△《高宗宝训》七十卷
右嘉定六年十月史官所上本也。
△《内治圣监》二十卷
右彭忠肃公龟年为起居舍人兼皇子嘉王府直讲日所进也。上自九重后妃世子, 旁及宗藩戚里,下至官寺胥史,以类纪之,而外廷百司庶府不与焉。公字子寿, 清江人,自号止堂。
△《太平治迹统类》四十卷
△《中兴治迹统类》三十五卷
右仿《通鉴纪事本末》条例,统而类之。事撮其纲,辞举其要,上自艺祖, 而下至於孝宗,凡二百门云。眉山彭百川编集。
◎杂艺术类
△《文房图赞》一卷
右和靖後人林可山撰。自笔砚而下皆为之官称,图其像於前,而列其赞於後。 序谓:“唐韩愈举颖为中书,他竟无所闻。今图赞一十八人,拟以官酬之,俟异 日请於朝,罔俾黎颛美有唐。”
△《采选集》四卷
◎医家类
△《御制圣济经》十卷
右徽宗皇帝所制也。政和八年五月十一日,诏颁之天下学校。九月二十四日 大司成李邦彦等言:乃者从侍臣之请,令内外学校课试,於《圣济经》出题。臣 等切谓今《内经》、《道德经》既已选博士训说,乞更以《圣济经》附二经兼讲。 从之。
△《陆宣公经验方》二卷
△《济世全生方指迷集》三卷
右考城王贶字子亨所著也。吴丞相敏序之曰:“子亨当官不苟,遇世变,尝 慨然再请出疆使万里云。”
△《本草单方》十五卷
右龙溪林能千编。集列三十六门,疏二百七十三目。自为之序。
△《针炙资生经》七卷
右王执中所编也。执中,东嘉人,尝为从政郎、沣州教授云。
△《四时治要》一卷
右永嘉屠鹏字时举所著。戴文端公溪为之跋。
△《陈氏经验方》五卷
右书林陈先生集。李文懿公壁为之序。
◎神仙类
△《御序集注无量度人经》二卷
右真宗皇帝御制序,徽宗皇帝御书而注之。《会要》云:“宣和六年八月四 日,诏赐左丞范致虚《御书洞元灵宝无量度人经》二部。”想即此本也。别一本 云“建中靖国元年四月十三日,奉圣旨镂版”,而无序无注,亦不载於《会要》。 朱文公云:“此经乃杜光庭撰。”
△《赤松子中械经》一卷
△《玉皇本行集经》三卷
右嘉熙四年临安府承天灵应观所刻蜀本也,程公许序述为详。
△《九天生神章经》三卷
右绵州冲虚观道士王希巢隐贤解,玉局散吏程公许为之序,西蜀谯岩赵日休 跋。朱文公尝谓此经亦杜光庭所撰。
△《西山十二真君传》一卷
右晋许逊、吴猛、陈勋、周广、曾亨、时荷、甘载、施岑、彭杭、盱烈、锺 离嘉、黄仁览,皆得道於西山者。政和王册诰词在其中。
△《皇宋拾遗仙传》一卷
右陈希夷、张虚静、朱观妙、徐神公、王侍宸、刘静一、赵道翁、皇甫清虚 之事迹也。其中所载御制及诰词与夫诗记之类为多。
△《太上感应篇》八卷
△《竹宫表制》一卷
右杨至质字休文,太乙宫代言之文也。自号勿斋,圣上尝书二字以赐之。休 文谢表云:“先儒德秀,尝贻金石之文;督府了翁,复贲虫鱼之篆。”希弁云: “不若用臣真德秀、臣魏了翁。”休文以为然。
◎释书类
△《御注四十二章经》一卷
右御注未详岁月。希弁尝闻朱文公云:“释氏只《四十二章经》是他古书, 其馀皆中国文士润色成之。《维摩经》亦是南北时人作。”
△《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普贤行原品》一卷
△《妙法莲华经》七卷
右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经本十卷,後三卷朝廷所禁云。
△《楞严经解》十卷
右王荆公安石所解也。
△《圆觉经皆证论》一卷
右临川谢逸序。谓王荆公尝问真净文禅师曰:“一切众生,皆证《圆觉》, 而圭峰禅师易‘证’为‘具’,谓译者之讹,其义是否?”真净曰:“圭峰之说 非是。真净法子德洪述其师之说而为之论。”
△《净土文》一卷
右王日休所编,历阳张孝祥为之序。日休,字虚中,龙舒人。尝为国学进士。
△《般若精义》四卷
右《金刚般若波罗密经》解义也。
△《寂感禅师法语》五卷
右寂感禅师印肃语也。程公许为之序。淳熙中,谢艮斋谔所作《塔铭》附。
△《无庵法语》一卷
●卷下
◎楚辞类
△《楚辞集注》八卷,《後语》六卷,《辨证》一卷
△《离骚章句》一卷
右吕成公所分也。以《离骚经》一篇为十六章。公谓王逸尝言刘向典校,分 《离骚》为十六卷。班固、贾逵各作《离骚章句》,惟一卷传焉,馀十五卷阙而 不录。今观屈平所作凡二十有五,各有篇目,独此一篇,谓之《离骚》。切意刘 向所分即此篇,犹一篇之中有数章焉。故尝因逸之言,即《离骚》一篇,反复求 之,考其文之起伏、意之先後,固有十六章次第矣。因而分之,为十六章。《东 莱集》中不载。
△《离骚草木疏》四卷
右通直郎行国子录河南吴仁杰撰。庆元间自序。
◎别集类一
△《申鉴》五卷
△《诗品》三卷
△《陆宣公集》二十二卷
右唐陆贽敬舆之文也。《读书志》云:“《陆贽奏议》十二卷。”希弁所藏 《制诰》十卷,《奏草》六卷,《奏议》六卷,凡二十二卷云。
△《李翰林文集》三十卷
右唐李白太白之文也。《读书志》云二十卷。希弁所藏三十卷。以常山宋敏 求、南丰曾巩序考之,则三十卷为是。然第一卷乃李阳冰、魏颢、乐史三人所作 序,李华、刘全白、范传正、裴敬四人所作志与碑。第二卷以後乃白诗文云。
△《黄氏补千家集注杜工部诗史》三十六卷,《外集》二卷
右唐杜甫少陵之诗也。嘉定中、临川黄希梦得及其子鹤叔似所补也。《外集》 上卷诗二十九首,下卷《祭远祖当阳君文》、《祭外祖祖母文》、《为阆州王史 君进论巴蜀安危表》、《东西两川》说,凡四篇,以《唐书》本传冠于前,而吕 汲公《年谱》附于後云。
△《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外集》三卷,《顺宗实录》五卷,《附录》 三卷
△《柳先生文集》四十五卷,《外集》二卷,《附录》二卷
右唐柳宗元子厚之文也。《读书志》云:《柳宗元集》三十卷,《集外文》 一卷。希弁所藏卷帙与刘禹锡四十五通之说同,以诸本点校,写诸公评论於逐篇 之上。《附录》中先後失次者正之,遗缺者补之。若夫昌黎所作先生墓志祭文, 他本皆在《附录》中,惟此本在《正符》之後,盖禹锡自谓附於第一通之末也。 朱文公尝谓:“柳文後《龙城杂记》,王钅至性之所为也。子厚叙事文字,多少 笔力,此记衰弱之甚,皆寓古人诗文中不可晓知底于其中,似暗影出云。”
△《杜诗辨证》一卷
右洪兴祖所纂也。年谱列于前。兴祖,字庆善,镇之丹阳人也。张釜刻于兴 国。
△《韩文考异》十卷
△《韩文音义》一卷
右右从政郎潭州宁乡县丞祝充所进也。毛叔度为之序。张杓刻而叙其後。
△《柳文音释》一卷
右南城童宗说编。
△《韩集举正》一卷
右莫详谁作。而说云:唐儒郭京有《周易举正》三卷,盖以所得王辅嗣、韩 康伯注定真本,举正传本之讹。题义取此。
△《文标集》三卷
△《灵溪集》七卷
右唐王贞白之文也。贞白字有道,信州永丰人。乾宁二年进士,後七年,调 校书郎。手编所为诗三百篇,命曰《灵溪集》云。庆元中,洪文敏公迈为之序。
◎别集类二
△《赵韩王文集》五卷
△《韩魏王安阳集》五十卷
右魏忠献王韩琦之文也。王,安阳人,故以名集。王,字稚圭,天圣五年进 士第二人,定策三朝,功在国史。神宗皇帝御制《神道碑》有云:“薨前一夕, 有大星殒於园中,枥马皆鸣。”又曰:“公奉诏立皇子,句被顾命,立英宗为皇 帝,立朕以承祖宗之序,可谓定策元勋之臣矣。”又为之铭曰:“公行不归,中 夕是悼,尚想公仪,泪落苑草。”复御篆十字填金以冠其额曰:“两朝顾命定策 元勋之碑”。赠尚书令,谥忠献,取虑国忘家、文贤有成之法也。追封魏王,配 享英庙。
△《杨文公武夷集》二十卷
△《种隐君江南小集》二卷
△《欧阳文忠公文集》一百五十三卷,《附录》五卷,《庐陵欧阳先生集》 六十卷
右欧阳文忠公修永叔之文也。《读书志》云:《文忠公集》八十卷,《谏垣 集》八卷。希弁所藏一百五十三卷,内《居士集》五十卷,《外集》二十五卷, 《易童子问》三卷,《外内制》十一卷,《表奏书启四六奏议》二十五郑,《杂 著述》十九卷,《集古录跋语》一十卷,《附录》五卷。别一本六十一卷,乃旧 物也。
△《张文定玉堂集》二十卷
△《范文正公奏议》十五卷
△《王歧公华阳集》一百卷
△《范忠宣公文集》二十卷
△《刘忠肃公文集》四十卷
△《陈忠肃公谏垣集》二卷
△《道卿邹忠公奏议》十卷
右邹忠公浩之文也。龟山先生为之序。公字至全,常州晋陵人。举进士,累 迁右正言,上疏谏立刘皇后,除名新州羁管。然世所传疏,其辞诋讦,盖当时小 人伪为之以激怒者也。公之子柄後因赐对,首辨此事,且缴元疏副本上之。诏付 史馆,赠公宝文阁直学士,谥曰忠。
△《赵丰公忠正德文集》十卷
右丰国赵忠简公鼎之文也。始号《得全居士集》,周文忠公序之曰:“高宗 中兴,用宰相十五人,曰忠,曰正,曰德,曰文,兼而有之者,其惟赵公元镇乎? 此非私言,高宗大书赐公云尔,遂以名其集。”文谓:“唐用兵伐叛,诏书付宰 相,乃下处报机急,武宗必命德裕起草,与公事业如出一揆。”又谓:“德裕自 分司东都,贬潮之司马。鼎奉祠四明,以散官安置于潮。德裕贬朱崖司户而卒, 公亦移置此地薨。”於绍兴十七年。乾道四年,赐谥忠简。上曰:“此谥甚称。” 陈俊卿曰:“真所谓正直无邪曰简。”追封丰国公,赠太传,配食高庙。
△《胡文定公武夷集》十五卷
右胡文定公安国之文也。公之子太常丞宁轮对奏事,上问:“乃父既解释 《春秋》,尚当有他论著,其具以进。”徽猷阁直学士、左承议郎致仕寅遂表上 之。安国,子康侯,建之崇安人。中绍圣四年进士第终于宝文阁直学士,谥文定。
△《吴康肃公湖山集》四十三卷,《别集》一卷,《和陶诗》三卷,《附录》 三卷
右吴康肃公芾之文也。《附录》则行状、神道碑及谥诰。周益公为之序。公 字明可,台之仙居人。绍兴二年进士中第,尝为御史,历吏、户、礼、刑少常伯、 给事中,以龙图阁直学士致仕,卒,谥康肃。自号湖山居士云。
△《忠恪章公文集》二十卷
右章忠恪公谊之文也。公字且叟,丹阳人。崇宁二年进士。建炎三年,通判 杭州。苗、刘之变,公正色以斥时希孟,二贼就擒,擢仓部外郎,累迁枢密都承 旨,同孙近使金国归,拜刑部尚书,终于端明殿学士、提举明道宫。谥忠恪。集 乃陈季习序。
△《许右丞襄陵文集》二十二卷,《诗》二卷,《行状》一卷
△《李庄简公文集》二十卷
右李庄简公光之文也。光,字泰发,绍兴中参知政事。庚申岁,虏败盟,夺 河南地,光在榻前攻桧之短,遂罢,寻谪藤州,移琼州,又移万安。桧死,量移 郴。己卯,用赦放还,舟行至江州而卒。
△《洪文惠盘洲集》八十卷
右文惠公洪适之文也。公字景伯,绍兴十二年,与文安公遵同中博学宏词科, 宰臣进呈所试制词,高宗曰:“父在远,子能自立,可嘉,宜与升擢。”遂除敕 令所删定官。後三年,文敏公迈亦中选,由是洪氏文名满天下。适以乾道元年十 二月拜通奉大夫、尚书右仆射兼枢密使,淳熙十一年二月薨於家。前自撰遗表上 之,神道碑、谥议附於集後。
△《孙尚书大全集》五十七卷
右孙觌之文也。觌字仲益,兰陵人。大观三年进士。常以靖康间文字得罪, 废徙久之,终于左朝奉郎、龙图阁待制。
△《徐学士北门集》十二卷
右徐凤之文也。卢壮父刻于瑞阳。
△《王荆公诗注》五十卷
右李文懿公璧所注,魏文靖公了翁序。
△《孔毅文诗戏》一卷
△《黄直讲泉书》十卷
△《刍荛集》十卷
右从政郎差充严州州学教授郑范撰进。凡五十篇。一曰《叙篇》,叙述其所 以言之意云。
◎别集类
△《三河东先生文集》十五卷
右如京使知沧州河东伯柳开字仲涂之文也。《读书志》云:《柳仲涂集》一 卷。希弁所藏乃十五卷。咸平三年张景序云:“缉其遗文,得九十六首,成十五 卷,命之曰《河东先生集》。”行状附于後,亦景所撰也。开著书号东郊野夫, 又号补亡先生,作二传以见意。开垂绝,语景曰:“吾十年著一书,可行于世。” 景为名之曰《默书》,辞义稍隐,读者难遽晓,今载文集第一卷第一篇,凡六百 二十三言。
△《濂溪先生大成集》七卷
△《濂溪先生大全集》七卷
△《明道先生文集》四卷,《遗文》九篇
△《河内先生文集》六卷
右太常博士尹源字子渐之文也。源与弟洙俱以儒学知名。赵元昊寇边,围定 川堡,大将葛怀敏发泾原兵救之。源与怀敏书曰:“贼举其国而来,其利不在城 堡,而兵法有不得而救者。且吾军畏怯,见敌必赴而不计利害,此其所以数败也。 宜驻兵尾亭,见利而後动。”怀敏不能用。今此书不见于集中。
△《河南先生文集》十五卷
右起居舍人尹洙师鲁之文也。《读书志》云:《尹师鲁集》二十卷。希弁所 藏二十七卷,洙传中所载亦同。希弁尝考《邵氏闻见录》云:“钱惟演守西都, 起双桂楼,建临园驿,命永叔、师鲁作记。永叔文先成,凡千馀言。师鲁曰: ‘某止用五百字可记。’文成,永叔服其简古。永叔自此始为古文。”然二记皆 不载于集中。
△《彭城先生文集》六十卷
右中书舍人刘分攵字贡父之文也。分攵与兄敞同学,自刻厉,博读群书,遂 偕中第。或曰:原父将死,戒子弟无得遽出其集,曰:“後百馀年,世好定当有 知我者。”故贡父次其集,藏之不肯出。私谥曰公是先生。贡父平生亦好谐谑, 与荆公素厚,坐是亦相失。及死,子弟亦次其文,私谥曰公非先生。然今谓原父 之文为《公是集》,贡父止曰《彭城集》云。
△《东坡先生别集》三十二卷,《续别集》八卷
△《豫章先生别集》二十卷,《黄文纂异》一卷
右《豫章先生别集》,乃《前集》、《外集》之未载者,淳熙壬寅先生诸孙 ┿所编也。
△《后山先生文集》五十五卷
右陈师道无已之文也。《读书志》云二十卷。希弁所藏乃绍兴二年谢克家所 叙者。或谓二十卷者,乃魏衍所编,而《读书志》不载。
△《清真先生文集》二十四卷
△《玉池先生文集》十二卷
右邓忠臣字谨思之文也。即覆议范忠宣公谥者,以此入党籍。钦宗践阼,赠 直秘阁。
△《初寮先生前集》四十卷,《後集》十卷
右王安中字履道之文也。《读书志》止载《初寮集》十卷。希弁所藏乃周益 文忠公必大序前集中兴以前、後集中兴以後文也。《内外制》二十六卷,则李文 敏公邴序。
△《西塘先生文集》二十卷
右郑侠字介甫之文也。熙宁中,监安上门,时久不雨,公以本门所见饥民及 新法之不便者,为图状,发马递经银台投进,且曰:“如行臣之言,十日不雨, 乞斩臣宣德门外。”神宗观图长嘘,命冯京等体量新法,而寝罢之,大开仓庾, 以赈饥民,下责躬诏。三日,大雨,荆公率百僚入贺,上出奏疏并图以示之。附 丽新法者争言公诋毁良法、直奏惊御,遂得罪云。中兴初,赠朝奉郎,官其孙一 人。
△《元泽先生文集》三十六卷
△《忠惠先生文集》三十卷
右翟汝文公巽之文也。公巽,丹阳人。年十四,登进士第,徽宗朝为左史、 给事中、吏部侍郎,钦宗朝召直翰苑。绍兴中,参知政事,终于资政殿学士,提 举洞霄宫。私谥忠惠。文乃其子耆年编次,附《忠惠先生家传》于後。
△《龙溪先生文集》六十卷
右汪藻字彦章之文也。《读书志》止载《汪彦章集》十卷。希弁所藏《浮溪》、 《龙溪》两本,卷帙皆六十卷。藻,德兴人,崇宁二年进士,建炎中,为中书舍 人,权直院。绍兴中,为兵侍,改翰林,出知湖州,改抚州,提举太平宫。黜居 于永,累赦不宥,凡八年而卒。藻工於俪语,所为制词,人多传诵。集乃孙觌序。
△《北海先生文集》六十卷
△《致堂先生斐然集》三十卷
右礼部侍郎胡寅字明仲之文也,章颖为序。然与高<门亢>书,责其请幸太学 报秦桧书,所谓“愿公修任贤,勿替初志,尊王攘狄,以开後功”之说,皆不载 焉。
△《玉山先生表奏》六卷
右汪应辰圣锡之文也。本名洋,绍兴五年进士第二,黄中以有官,遂升洋为 第一。洋乞避远祖嫌名,高宗以其与王拱辰皆年十八,遂赐今名。
△《五峰先生文集》五卷
右胡宏字仁仲之文。门人张┉所序也。
△《南轩先生文集》四十四卷
右张宣公┉字敬夫之文也。朱文公校定而为之序。然《紫岩棋图》、跋语之 类,皆不载于集中。
△《象山先生文集》二十八卷,《外集》四卷
右陆文安公九渊字子静之文也。尝作书院於象山之上,以待讲学之士,因以 自号。集有袁燮、杨简序。嘉定十三年赐谥。行状、谥议附。
△《复斋先生文集》六卷
右陆文安公之兄九龄字子寿之文也。东莱吕太史所作墓志附。
△《水心先生文集》二十八卷
右陈耆卿字寿老之文也。寿老,台之临海人。《初集》,叶水心为之序。吴 子良并刻于江西漕司。于中沂邸笺表为多。
△《颐堂先生文集》五十九卷,《碧鸡漫志》一卷,《长短句》一卷,《祭 文》一卷
右王灼晦叔之文也。灼,遂宁人。尝佐总幕,故赵公为之序。《漫志》可以 见乐府之源委。
△《鹤山先生文集》十三卷,《後集》十卷,《续集》十三卷,《别集》十 一卷
右魏文靖公了翁字华父谪靖州日所作,故名《渠阳集》云。
△《雁湖先生诗集》四十卷
右李文懿公璧字季章之诗也。璧,文简公焘之子,尝为参知政事。神道碑附 于集後,真文忠公德秀所作也。
△《沧洲先生尘缶编》三十五卷,《内外制》二十四卷
△《总龟先生松菊集》五卷
右阮阅之诗也。建炎初,以中奉大夫知袁州。
△《三山张先生质言》四卷
右张渊叔潜撰。叔潜,三山人。尝为左宣教郎、枢密院编修云。
△《石室先生百论》十卷
右陆子才所进也。《君论》三十篇,《政事论》二十篇,《臣论》三十篇, 《攻守论》二十篇,各有其目云。
◎别集类
△《四莆阳居士蔡公文集》三十卷
△《得得居士乘桴集三卷戆草》二卷
右任忠敏公伯雨字德翁之文也。公,眉山人,元丰五年进士,为左正言,仅 半岁而上一百八疏。以党事编管通州,迁儋耳,移道州。复官,提点明道宫,卒。 绍兴中,累赠右谏议。谥忠敏。集首刻朱震所作行状。
△《藏六居士安乐集》十二卷
△《退斋居士文集》二十八卷
右起居舍人侯延庆字季长之文也。季长,衡山人。政和六年进士,尝侍讲筵。 高宗取杜诗“直臣宁戮辱,贤路不崎岖”之句,书扇以赐之。兄彭老所为志铭附 集後。
右赵彦端字德庄之文也。德庄寓居南昌,登绍兴八年进士第。出更麾节,入 践台省,凡奏对献策,陈述利害,如蠲丁钱,讲治体,御敌守边之谋,用兵行赏 之规,议论醇正,卓然皆有可用之实。淳熙十四年,江西运副赵彦操刻之。
△《于湖居士文集》四十卷
右张孝祥字安国之文也。安国,历阳人。绍兴甲戌大魁多士,明年入馆,浸 登清华,至中书舍人,出典藩郡,孝宗皇帝尝有用不尽之叹,安国笔法妙天下, 希弁伯祖伯崇得其诗,曰:“赵侯富贵种,而有岩壑姿。同姓古所敦,早晚蹋天 墀。”又云:“德高欲余作字,醉中不能谨也。安国书。”德高乃伯祖字也。
△《介庵张居士文集》七卷
右张耕字莘翁之文也。莘翁,嘉泰壬戌进士,终于清江别驾,希弁妻之诸父 也。故生父师同为之序,继而程公许亦序之,行状则今应大参彳繇之笔。
△《雪斋居士文集》二十卷
右导江王咨字梦得之文也。门人计运孙援李汉裒昌黎文章故事为序。咨尝知 剑州,其训词有曰“早登儒科,文采著见,久更民事,为朕所知”云。
右南丰先生遗文也。建昌郡丞陈东叔鲁刊而叙之。
右周益文忠公必大之文也。公自为之序。
右度正周卿之文也,曹文简公彦约为之序。周卿,巴川人。绍熙元年进士, 尝为礼部侍郎。
右史弥宁安卿之诗也。集有黄景说、曾丰序。安卿,嘉定中,以国子舍生之 望莅春坊事,带阁门宣赞舍人,知邵阳。
右杨叔虎文若之诗也。环涧王容为之序。文若,长安人。为武成宫诸生第一, 尝任阴平太守,得罪谪长沙云。
△《孚斋文录》十卷
△《腴斋词草》三卷
右段允迪之作也。允迪,济阳人,乃武人之能文者。陈朴厚、黄庚序。
△《金陵吏馀》四卷
右刘榘帅建康日所作诗词也。
△《豫章杂著》二卷
右马某分教隆兴日所作诗文也。
△《闲止堂集》一卷
△《碧崖诗集》五卷
△《东山诗文选》十卷
右葛绍体元承之作也。家大酉、应彳繇为之序、叶梦鼎跋其後,行状、墓志 附焉。
右莆阳方左钺武成之诗也。刘克庄所作墓志附。
△《葛无怀诗》一卷
右会稽葛天民无怀之诗也。
◎语录类
△《河南程氏遗书》二十五卷,《附录》一卷,《外书》十二卷
△《横渠先生语录》三卷
△《横渠先生经学理窟》一卷
右张献公载之说也。《读书志》云:“《理窟》二卷。右题金华先生,未详 何人,为程、张之学者。”希弁所藏横渠先生《经学理窟》一卷,其目有所谓 《周礼》、《诗书》、《宗法》、《礼乐》、《气质》、《义理》、《学大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