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资源由古籍府(www.gujifu.cn)自网络收集整理制作,版权归原作者,下载后请在24小时内删除.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关注公众号:古籍府,可以免费全部下载完整版。

筹 河 篇
魏源
北宋河益北徙,几复故道,宋人恐河入契丹境,则南朝失险,故兴六塔二股河,欲挽之使东,又不知讲求漯川故道,其弊在于以河界敌,志不治何也。
及南宋绍熙、金明昌之际,河遂自阳武而东,至寿张,注梁山泺分二派由北清河入海,南派由南清河入淮,南清河即泗水入淮之道,今会通河起汶上县至淮安府清河县是也。北清河即济漯川。今大清河自运河滚水坝历东阿、平阴、济阳、齐东、武、青城、滨州、蒲台至利津海口其时,金人以邻为壑,故纵河南下,与北清行,其弊又在于河病敌,亦无志治河也。
因败为功如之何?曰:乘冬水归壑之月,筑堤束河,导之东北,计张秋以西,上至阳武,中有沙河、赵王河,经长垣、东明二县,上承延津,下归运河,即汉、唐旧河故道。但创遥堤以节制之,即天然河槽。张秋以东,下至利津,则就大清河两岸展宽,或开创遥堤,即如王景用钱百亿,共一千万贯,合银五百万两尚不及兰阳、武陟之半,河既由地中行,无高仰,自无冲决。即使盛涨偶溢,而堤内堤外相平,一堵即闭,不过如永定河塞决之费一二十万而止。新河北不驾太行之脉,南不驾泰山之脉,介两脉之间,所刷皆尘沙浮土,日益深通。且南岸有旧洒淤身千余里,高五六丈,宽数百丈,以北岸为南岸,新河断不能再侵轶而南。虽自考城以下,旧河迤逦益南,距新河渐远,难尽借北堤为南堤,而河如南决,则断不能冒截而过北岸。自卫辉以上,西薄大仳山,自卫辉以东,有平衍,无洼下,加用砖工护堤,以御大溜,河必不舍深就高,侵轶而北。禹河由冀州入海,史言载之高地,是冀北不洼下之证,即使数百年后,河流偶北,如北宋之复禹迹,亦无庸挽之使南矣姑毋侈王景河千年之远效,而数百载间大工费必可省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