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资源由古籍府(www.gujifu.cn)自网络收集整理制作,版权归原作者,下载后请在24小时内删除.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关注公众号:古籍府,可以免费全部下载完整版。

滇南本草 兰茂
《滇南本草》序
(据务本节录,参考世、胡本校改)
余幼酷好本草,考其性味,辨地理之情形,察脉络之往来,留心数年,合滇中菜蔬草木种种性情,并着《医门揽要》二卷,以传后世。
后有学人,切不可贪大利而泯救病之思。凡行医者,合脉理参悟,其应如响,慎之慎之!
滇南杨林 止庵兰茂撰并识
《滇南本草》抄本跋
(据于本节录)
滇产药材,久已驰名遐迩;《神农本草经》着录“永昌郡青木香”,晋、常璩《华阳国志》,唐、樊绰《蛮书》分述乌蒙、丽水产药,宋《政和本草》亦屡称云南文献,彰彰在人耳目。
世传止庵遗书《滇南本草》,传抄刊刻,家喻户晓。尚早于濒湖《纲目》。
此本得之宜良张曲山,书前有抄书人题识,盖康熙十四年抄本,历今适二百年。虽间有虫蠹,而纸墨犹新。抄者又注云:“一名《苴兰本草》,非也!苴兰本系沐忠节集,未经刊刻考明,认真形象,或经过试验,方可传人治病。”
岁在光绪元年乙亥夏 怀清于锡金跋
《滇南本草》抄本后序
(据琴本节录)
杨林兰止庵先生所着《滇南本草》,流传多本。此册为华君允三琴砚斋传抄本,与坊间印本,详略不一,足资参校。
止庵原籍中州,渊源甚远;《本草》屡称河南地望,谓“卫辉产良”;又纪采药地曰“虹山
光绪甲辰七月 晋宁后学 方树梅 仙甫序
重刊《滇南本草》序
(据务本节录,参考世本校改)
(一)
考滇南杨林兰先生者,于滇中所产之灵药百草,无不备极精研,区类辨性,绘为图形,注为书集。先生著作甚多,残缺无存。其或存者,传写多讹。如《滇南草本》附《医门揽要》一书,先前未经刊刻,故所存者鲜。延及于今二百余年,犹多遗失,良可慨也。
余家有残篇,奈年远代湮,不无废坏。余长兄暄于癸酉年春,向里人中寻访旧存,互相校对,亲为抄补,此书乃为之全备。但私之于己,其获益有限,不如公之于世,其为利甚溥也。
余念及此,因重订之。即捐家藏遗本一部,刊刻流传,俾得者朝夕采览,识见广资,庶不贻误于医药云。
时光绪丁亥年仲冬月上浣
乡后学 衣冠文物管浚重订、题序并书
(二)
自来药书所载甚是不一,惟我乡先达止庵手着《滇南草本》附《医门揽要》一书,其间辨药性之周详,明脉理之精微,审见症之确切,附汤方之合宜,种种悉备,有益济世,莫可名言。医家各置一卷,药石之奉,诚何愧哉!源喜友人管兄所捐藏本,刊刻流传,是以为序。
岁光绪丁亥年仲冬月上浣 乡后学 问渠周源清谨识
(三)
九州所产之药,晰于汉唐,备于宋元,已属无美不臻;即六诏所产《本草纲目》亦载之悉备,岂待是书出而滇南之草木始着耶!然《纲目》所载者有限,滇南所产者极多,使无人以表章之,不且湮没未宣乎!明兰止庵先生研心草木数十年,味其甘辛酸苦,明其温燥凉热,图其柯叶形状,着《滇南本草》三卷,附着《医门揽要》二卷,于是滇南之一草一木,悉有功于人世,而流传不朽矣。
务本堂主人王级三、搜罗搜集,丁亥仲冬,乃得管衣冠文物昆季劫灰拨存家藏善本,不吝工资,重加剞劂。正其帝虎乌焉,厘其条目篇什,越一载而书成。为丐数言,弁诸简端。
予喜其利物济人之心挚,而善其章句字画之辨明,故乐为之序,并识其崖略如此云。
清光绪戊子大雪后五日 点苍 郁堂李文焕撰并书
《滇南本草》序
(据丛本节录)
相传辑云南药品者有三家:一沐琮曰《苴兰本草》,一兰茂、一杨慎皆曰《滇南本草》。
沐、杨惟传抄本,兰有旧坊刻本,其中有刘干添注数条。刘不详何时何地人,恐非兰氏手定矣。至新坊刻兰本则太糅杂,且书中时称止庵先生,决为无识者窜乱止庵之书矣。惟道光中皖人孙兆蕙,其人习医工绘,得杨慎抄本、兰茂旧坊刻本,乃合校而汇编之,凡得药四百一十种,分载兰杨之说,亦间附己说,自绘为图而刊之曰《一隅本草》。其书尚可备医家之用云。
剑川 赵藩撰
第一卷
石莲花
石莲花 ,一名卷柏,一名回阳草。味苦,性寒。通月经,破瘀血,破症瘕,消血块,难产催生效。烧酒为使。
──丛本卷中石莲花,一名不死草。生石崖上,似侧柏叶形。气味辛平。主治五脏邪气、女子阴中寒热痛、症瘕、血闭、结子。久服轻身和颜色。生用破血、炙用止血。
──模板卷四石莲生,又名侧柏叶、又名鸣鹿衔,味辛、苦,性微温。主治筋骨痰火疼痛,面寒疼痛,腹痛,妇人血虚劳热,消浮肿。
治筋骨痰火,泡酒服。治寒痛,煎汤点酒服。
治劳热,煎汤点童便服。治浮肿,糠瓢槟榔煎服。
──务本卷三
第一卷
木贼
木贼 ,一名节节草,一名笔管草,一名斗眼草,一名豆根草。味辛、微苦,性微温。行十二经络。散肝家流结成翳,治暴赤火眼珠胀痛,退翳膜,消 肉遮睛,兼治五淋、玉茎疼痛、小便赤白浊症。根治妇人白带淋沥,破血积,通妇人经闭,止大肠下血。
──丛本卷上
第一卷
贯众
贯众 ,即蕨薇菜根。味咸、涩,性寒。祛毒,止血,解水毒。二、三月间,泡水盆中。凡用,去毛,切片于火上,白酒汁醮上焙干。
(附方)治妇人白带。制法如前。研末,开水服。
(又方)治刀伤流血不止。
贯众(去毛) 发灰(炒为末) 龙骨(为末)各等份,共为细末,搽患处,能止血收口生肌。
──务本卷二
第一卷
七星草
七星草 ,味甘,性寒,无毒。此草形似鸡脚,上有黄点,按星度而生,或依根贴土上、或石上生。采服治沙淋、血淋、白浊、冷淋,又能包肚脐治阴症。敷名疮大毒,──务本卷一上
第一卷
石苇
石苇 ,味苦,性寒,入小肠经。利小便,通五淋,止玉茎痛。根消胸膈横气作胀,退蒸热。凡用,刮去毛,若毛去不净,反令人咳嗽。
(附方)治手颤作摇,服此即愈。
石苇根,煎汤当茶水频服。
──务本卷二石苇,气味苦、平,毒。去叶上毛用。主治劳热邪气,五癃闭不通,利小便水道,止烦下气,通膀胱,治淋。
──模板卷八
第一卷
白果
白果 ,味甘、平,性寒。乃阴气而生,故夜间开花。不可多食,若食千枚,其人必死。采叶阴干,治小儿生火,以菜油调搽皮面上,风血或大疮不出头者。白果肉同糯米蒸,和蜜丸,与核桃捣烂为膏服之,治噎食反胃,又治白浊冷淋。又白果肉捣烂敷太阳穴,止头风、眼疼。用汁点喉内,治咽喉十八症。采果捣烂,敷无名肿毒不能出头者。
──务本卷一下白果,味甘、苦,性温,有小毒。生食引疳,热食温肺、定咳嗽、缩小便。多食壅气发胀而动风。小儿多食,昏迷发惊,引疳积虫出。同鱼腥食发软。
《延寿经》云:“白果食满一千则死。昔有凶年,饥者以白果同饭食饱,次日则死。”采叶捣烂,搽雀斑甚妙。
采树皮烧灰,调油搽牛皮、铜钱癣,最效。
──模板卷九
第一卷
松节、松笔头、松香、地盘松球
松节 ,味酸,性平。行经络,治痰火、筋骨疼痛、湿痹痿软,强筋舒骨。
──丛本卷中松笔头,松树蕊,味苦、微涩,性微寒。行经络,止茎中痛,止便浊。治膏淋疼痛不可忍者,磨水酒服之效。五淋俱可服。
──丛本卷中松香,一名松脂,味苦、甘,性温。搽疥癞疮,吃安五脏,除胃中湿热,疗赤白癜风、疠风等症。
一人得疠风,皮肤瘙痒,须眉脱落,面身俱起紫泡。一人传以此方效。
用白松香不拘多少,于砂锅内煎九次,每煎一次,露一宿,俟九次完方可用,如砂者良。
服此药终身不发。忌盐,吃盐即发。
──丛本卷中地盘松球,味苦,性温,性走足太阳经。治疝气偏坠,即觅小青松盘地生者,上结小球有钮子大,取绿嫩者不拘多少,愈多则愈美,能升阳消气。水煨点水酒服,连球更好。
采子敷疮亦效。
──务本卷三
第一卷
侧柏叶
侧柏叶 ,俗名扁柏,味辛、微酸苦,性寒。捣汁治吐血、鼻衄血、呕血、小──丛本卷中
第一卷
玉兰花
玉兰花 ,一名辛夷,味辛、微苦,性温。治脑漏鼻渊、祛风,新瓦焙为末。
治面寒疼、胃气疼,引点热烧酒服。
──丛本卷中
第一卷
野棉花
野棉花 ,味苦,性寒,有毒。下气,杀虫。小儿寸白虫、蛔虫犯胃用良。
──丛本卷中野棉花,一名满天星。形似耳风,小叶白毛花。味苦,性寒,有毒。下气,治小儿寸白虫、蛔虫犯胃、疳积等症。随引经药为使。
──模板卷五
第一卷
云连
云连 ,即云南黄连,一名滇连、蚱 连。味苦,性寒。入心经兼入肝、胆、脾、大肠经。清火,除湿,消痞块,止痢疾。
清肝胆火用吴茱萸拌炒,清上焦火宜酒炒,清中焦火姜汁炒,清下焦火盐水炒。气虚,心血不足,虚弱症忌服。
──于本卷下滇连,一名云连。人多不识。生 山,形似车前,小细子。黄色根,连结成条。此黄连功胜川连百倍。气味苦,寒无毒。
主治热气目痛、背寒伤、泣出、明目、肠 腹痛下痢、妇人阴中肿痛。久服令人不忘。
治五脏冷热,久下泄 、脓血,消渴。止心腹疼痛。除水利骨,调胃浓肠,益胆,疗口疮。
治五劳七伤。益气,除烦燥,润心肺,长肉止血,天行热疾,羸瘦气急。一治郁热在中,烦燥在心,兀兀欲吐,心下痞满。主心痛逆而盛,心积伏梁。
──模板卷四
第一卷
白芍、赤芍
白芍 ,味酸、微甘,性微寒。主泻脾热,止腹痛,止水泄,收肝气逆痛,调养心肝脾经血,舒肝降气,止肝气痛。
白芍汤:治肝气疼痛,偶因动怒着气,怯寒怕冷,左肋气胀上攻胸膈,或连胃口疼痛,背寒腰脊把着疼痛,身体屈伸俱难。
白芍(三钱) 青皮(五分) 川芎(一钱) 片柴胡(一钱) 吴茱萸(一钱) 甘草(八分)
外加木香 沉香 玄胡 不拘多少 引茴香子(八分),煎服。
──丛本卷上赤芍,味酸、微辛,性寒。泄脾火,降气行血,破瘀血,散血块,止腹痛,散血热,攻痈疽,治疥癞疮。
──丛本卷上
第一卷
牡丹皮
牡丹皮 ,味酸、辛,性寒。破血,行血,消症瘕,破血块,除血分之热,坠胎,孕妇忌服。
──丛本卷上
第一卷
鸡头实
鸡头实 ,始生外国,今滇中亦有之。生水中,叶大如荷钱而有刺,俗名谓之鸡头盘。叶下结实,形类鸡头。庄子谓之鸡雍,管子谓之卯 。其茎 之嫩者名 ,人多以为菜食。气味甘、平、涩,无毒。
仁,主治湿痹,腰脊膝痛,补中,除暴疾,益精神,强志,令人耳目清明。开胃助气,止渴益肾,治小便不禁,遗精、白浊、带下。
菜,鸡头茎也。气味咸、甘,无毒。主治止渴、除虚热,生熟皆宜。
根,气味同茎。主治小肠结气疼痛,亦治追心疝。
叶,主治寒症,漏底水泻,气欲脱,服之立瘥。
──模板卷九
第一卷
荷叶藕
荷叶 ,白莲花叶入气,红莲(花)叶入血。味辛、平,性微温。(入肝肺二经)升也,阳也。上清头目之风热、止眩晕发晕,清上焦之虚火,可升可降,清痰、泄气止呕,头闷(附方)治头眩闷疼。
白莲花叶(二钱) 水煎,入冰糖(五分) 服之良效。
──务本卷三藕,味甘、平,多服润肠肺,生津液。痰中带血,立效。节,治妇人血崩冷浊。叶,止血虚火晕。花,治妇人血逆昏迷。子,清心解热之圣药也,久服轻身延年。
──务本卷一下藕,气味甘,寒,无毒。开胃健脾。生食令人冷中,熟食补五脏。产妇忌生冷,惟藕不忌。
藕节,止咳血、唾血、血淋。
莲叶,治产后衣不下,一切心慌头晕。
莲须,涩精,固肾气。
莲子,开胃健脾,养心安神。
──模板卷九
第一卷
土黄连
土黄连 ,一名石妹刺。味苦,性大寒。泻小肠经实火、胃中实热。
利小便、止热淋痛、牙根肿痛、咽喉疼痛、小儿乳蛾、 腮。
(单方)土黄连为末,泡人乳,点暴赤火眼肿胀疼痛,效。
──丛本卷中
第一卷
淫羊藿
淫羊藿 ,味微辛,性微温。入肝肾二经,兴阳治痿,强筋骨。用剪剪去边上刺,羊油拌炒。
──务本卷三兴阳草,生山中,月白绿叶,上有粉霜,边上有刺,根类阳物。味辛,性温。入足少阴、足厥阴二经。主治凡阳事不举、痿缩不升、久无子嗣者,服之可以兴阳治痿,其应如响。采草去刺为末,如桐子大,每服三钱,可以复有子嗣。
──模板卷六
第一卷
地不容
地不容 ,味苦,性温,有毒。治一切疟疾。吐痰倒食,气虚者禁忌。吐痰甚于常山,恐伤人命。常山吐痰,有转达之能,地不容无转达之能,故尔忌用。
──丛本卷中地不荣,软枝细藤,叶似小荷钱,根大而肥。味苦、辛,性温,有小毒。主治疟疾、吐痰倒食,气血虚弱之人,忌用此药,只可敷疮,不可妄服。专治一切痈疽、疔毒、发背,无名肿毒不出头者,用鸡蛋清调搽,留顶,一夜即出头。出头后,切勿妄敷。热毒只采叶贴患处即愈。若服即中其毒,慎之!──模板卷五
第一卷
鱼腥草
鱼腥草 ,味苦、辛,性寒平。治肺痈咳嗽成痨带脓血者,痰有腥臭。亦治(附方)治肺痈吐脓、吐血。
鱼腥草 天花粉 侧柏叶等份煎汤服之即愈。
(又方)治痔疮,不论内外。
鱼腥草,煎汤点水酒服,连进三服。其渣薰洗患处,有脓者溃,无脓者自消。
──务本卷二
第一卷
罂粟壳、罂粟
罂粟壳 ,味甘、涩,性寒。主治收敛肺气,止咳嗽,止大肠下血,止日久泻痢赤白等症。初起痢疾或咳嗽,忌用。
──丛本卷中罂粟、***即罂粟花也。治泻痢,脱肛不止,能涩。气味酸、涩,壳寒,无毒。主治止泻痢及脱肛,治遗精、久咳、敛肺、涩肠、止心腹筋骨诸痛。
──模板卷三
第一卷
五味草
五味草 ,一名金钩如意草。味有五,故名五味。性微寒。祛风,明目退翳,消散一切风热、肺劳咳嗽、发热、肝热劳烧怕冷,走筋络,治筋骨疼、痰火等症。
(单方)治眼目生玉翳,或生雾翳,青盲。
五味草(二钱) 谷精草(一钱) 木贼草(五分) 青葙子(五分) 共和一处,煎汤服。
──丛本卷中
第一卷
地草果
地草果 ,味辛、酸,性微寒,入肝经,走阳明。破血破气,舒肝家郁结之气,风火眼暴赤疼痛,祛风,退翳膜遮睛,盖肝气结而翳成,散肝气而云翳自退。但肝实者可用,肝虚者忌之。治妇人奶乳闭结不通,肿胀硬疼,红肿成痈,并皆治之。
地草果,开白花,绿花治眼科良;开紫花者,治奶结疼效;开黄花者,治寒气肚疼效。
(奇方)治妇人乳结不通,或小儿吹着,或自身压着,乳汁不通,见症若头疼、怕冷、发热、口干、身体发困、***乳旁红肿胀硬,咬疼如针刺。
古方单剂治乳汁不通疼痛,今加增治之,良效。
地草果(二钱) 川芎(钱半) 青皮(五分) 北柴胡(一钱) 白芷(一钱) 天花粉(一钱) 金(补注)***厥阴肝经所属,乳旁阳明胃经所属。乳母不知调养,忿怒郁结,故厥阴之气不行,阳明之乳不升,以致有乳房红肿疼痛之症。是方:地草果 青皮 川芎 柴胡 行肝经郁逆之气,白芷花粉升阳明之乳汁,甘草和中暖肝,银花消红肿热毒,乳汁自然流通,或溃、或散,因症调治而愈。
(增补)治目疾暴赤火眼、风热肿痛、羞明怕亮、翳膜遮睛。
地草果(一钱) 川芎(一钱) 白蒺藜(一钱(去刺捣汁) 广木贼(五分) 谷精草(一钱) 白菊(一钱) 黄芩(一钱) 栀子(一钱) 蝉蜕(一钱)(去头足) 引点羊肝一片煎服。
──丛本卷上
第一卷
瓦松
瓦松 ,又名佛指甲。味甘、微辛、性微寒。治咽喉肿痛,消乳蛾。行经络,风寒湿痹筋骨酸痛。洗疮湿热毒。
(附方)治咽喉肿、乳蛾疼痛。
新鲜瓦松,不拘多少,捣烂,加清水搅浊后,澄清,去渣不用。能用酒者,点酒服;不饮酒者,点醋服。
──务本卷三瓦松,入足少阴。咽疼喉疼,单双乳蛾。采根入足阴,治筋骨疼,风湿可散。采捣敷囟门,──模板卷三
第一卷
瓦草
瓦草 ,一名白前。味苦、辛,性寒。开通关窍,清肺热,利小便,治热淋。
──丛本卷中
第一卷
金铁锁
金铁锁 ,味辛、辣,性大温,有小毒,吃之令人多吐。专治面寒疼、胃气心气疼。攻疮痈排脓。为末每服五分,烧酒服。
──丛本卷中
第一卷
珍珠草
珍珠草 ,味辛,性温。治面寒疼,新瓦焙干为末,热烧酒服。
──丛本卷中
第一卷
千针万线草
千针万线草 。味甘,性微温。补肝、脾、肾。阴血虚弱,神气短少,头晕、耳鸣、心慌,目中起翳生花,五心烦热,午后怕冷,夜间发热,小肚胀坠,腰疼脚酸,步行艰难,妇人白带漏下淋沥等症。调养精神,补养肾肝,任督二脉亏损,妇人虚弱要药。
(单方)妇人白带日久,头晕、耳鸣、腰疼、夜间发热、精神短少、饮食无味,治效。
千针万线草(三钱) 水牛肉(三、五两) 煨吃三、四次效。
──丛本卷中千针万线草,形软枝碎叶,根似菊花参之根,一撮肥而白,又似百部,一条一条。气味甘、平,无毒。主治补肝、健脾、养肾、生血和血、退五热、降火、止耳鸣、心神不宁。能升能降,妇人最良。采服止咳血良效。
──模板卷三
第一卷
蓄
蓄 ,味苦,性寒。利小便,治五淋白浊,热淋瘀精,涩闭关窍,并治妇人郁气,胃中湿热成白带之症。 蓄大蓟水煨,点水酒服。
(又方)治男、妇、童痨,虚热,子午发热,日久发热不退,或产后发热不退。
蓄(五钱)煎点水酒童便服。
──务本卷二
第一卷
何首乌
何首乌 。味微甘,性微温。古本草注云:久服延年耐寒,且味涩、苦。
入肾为君,涩精,坚肾气。止赤、白便浊,缩小便。入血分,消痰毒。治赤白癜风,疮疥顽癣,皮肤瘙痒。截疟,治痰疟。
(附方)治赤白癜风。
何首乌 苦参等份,酒洗,共为细末。用皂角水泡,竹刀披开,取浓汁为丸。
(又方)治痰疟。
何首乌 黑豆 煎露一宿,次早煨热服效。
(又方)治寒热往来虚疟。
法半夏(一钱) 白茯苓(三钱) 何首乌(一钱炙)生姜(一片) 水煎露一宿,次早煨热服。此方治疟,以七天后可用。中气虚者良效。若初病风邪未消,痰火不清,饮食不消,忌用。
──务本卷三
第一卷
草血竭
草血竭 ,一名回头草。味苦、辛、微涩、性微温。主治宽中下气,消宿食,消痞块,年久坚积板硬,胃气疼,面寒疼,妇人症瘕,消浮肿,破瘀血,止咳嗽。
(附方)治男女痞块疼痛、症瘕积聚。
草血竭焙为末,每服(一钱),沙糖热酒服。气盛者,加槟榔 台乌。
(又方)治寒湿气浮肿。
草血竭(三钱) 茴香根(三钱) 草果子(二钱) 共为末,同鳅鱼煮吃之,三、四次效。
──务本卷三土血竭 味辛。治一切瘀血作疼,跌打损伤,神效。
──务本卷一下
第一卷
羊蹄根
羊蹄根 ,味苦,性大寒。治诸热毒,泻六腑实火,泻六经客热,退虚劳发烧,利小便(单方)搽癞疮,古方单剂,加花椒搽。今增补用。
羊蹄根(一两) 石黄(二钱) 雄黄(二钱) (枯矾二钱)臭菊花(二钱) 花椒(一钱) 共为末──丛本卷上土大黄,一名羊蹄根,味苦,寒。同猪骨髓油拌蒸,搽杨梅结毒,亦能拔皮肤之火,解热生──务本卷一下羊蹄根,一名土大黄,即秃叶。一名天王叶。气味甘、滑,性寒无毒。主治肠风下血,大便秘结不通。一治小儿五疳肚大、筋青、黄瘦,大伤脾胃,化虫,下虫最良。又解诸鱼毒,可采根,晒干为末,敷马刀、石痈、疔毒、癣疮、疥癞、痈疽、瘰 等症。用醋为使,破烂用采叶,贴太阳穴,治暴赤火眼疼痛效。
──模板卷十二
第一卷
竹帚子
竹帚子 ,即地肤子。味苦,性寒。利膀胱小便积热,洗皮肤之风,疗妇人诸经客热,清利胎热,妇人湿热带下用之良。
──务本卷三竹帚草,形似扫彗,叶似竹而嫩。老时,其叶脱落,可以为彗扫地。子即地肤子也,气味苦,寒,无毒。主治赤、白痢疾,烧灰调服甚佳。一治眼目疼痛,煎汤洗之;一治大肠热泄泻;一治妇人五烧之热。兼能和气、涩肠胃、解一切恶疮之毒。
──模板卷十一
第一卷
青箱子
青箱子 即鸡冠子。味甘、微苦,性微寒。入肝经,明目,泪涩难开,白翳遮睛、花凌青翳,用之良效。
──丛本卷中
第一卷
鸡冠花
鸡冠花 ,味苦、微辛,性寒。花有赤、白。止肠风血热,妇人红崩带下。
赤痢下血,用红花效;白痢下血,用白花效。
──丛本卷中
第一卷
五叶草
五叶草 ,出京都者良,名老官草。治筋骨痰火症,河南卫辉亦出。味辛、苦,性温。祛诸风皮肤发痒,通行十二经络。治筋骨疼痛,痰火痿软、手足筋挛麻木。利小便,泻膀胱积热。攻散诸疮肿毒,退痨热发烧。治风火牙疼、疥癞、痘疹等症。兼解诸痨热,其应如响。敷跌打损伤,能定痛治瘀。
(奇方)治妇人经行,预染风寒,风寒邪闭塞子宫,令人月经参差,前后日期不定,经行发热,肚腹膨胀,腰肋作疼,不能受胎。服之即能调经受孕,以经行后月事断止。
和水煎,临卧时服。
五叶草(五钱) 川芎(二钱) 大蓟(二钱) 吴白芷(二钱) 引水酒一杯和水煎服晚间服后忌风,见风令人手足面目肿。小便利,自消。
──丛本卷下六阳草,土名老鹳草。生太华山顶罗汉寺。叶似豌豆叶。味辛、苦,性温。入肝,行经络。治半身不遂,筋骨疼痛,手足战摇、痿软等症。此草主治一切腰疼肚腹冷疼。
昔一人左手中风,半身不遂,手足痿软,筋骨疼痛,一人传此方服效。
六阳草(一两) 全归(一两) 川芎(五钱) 川石南藤(五钱) 八仙草(五分) 桂枝(二钱) 川牛膝(二钱) 陈木瓜(五钱) 虎骨(五钱酥炙) 烧酒(五斤) 重汤煎一炷香每服三──务本卷三六阳草,一名老鹳草。生北地者,枝硬叶细;产南方者,枝苗柔软,盖地气使然也。味甘辛、苦,性温。主行经络,治半身不遂,筋骨疼痛、痿软等症,神效。北地老鹳草,花如鸟首,故名老鹳草。
──模板卷九老鹳草,南方老鹳草,气味辛、苦,无毒。主治舒筋和血暖骨,又润筋养血。滇中太华山多生此草。
──模板卷九
第一卷
酸饺草
酸饺草 ,味酸、涩,性寒。止久泻肠滑,赤、白痢疾、或休息痢。用沙糖同煎服。
──丛本卷中
第一卷
水金凤
水金凤 ,味辛,性寒。洗湿热、筋骨疼痛、疥癞癣疮。
──丛本卷中
第一卷
紫薇花
紫薇花 ,味酸,性寒。治产后血崩不止、不通、不定,血隔症瘕,崩中带下,淋沥,洗疥癞癣疮。
──丛本卷中
第一卷
石榴皮石榴
石榴皮 ,味酸、涩,性寒。治日久水泻,煨砂糖吃。治久痢脓血、大肠下血。根,走经络。
附案 一妇人产后痢症,诸药不效,日久。后用石榴皮(醋炒) 香附等份,煎服即愈。
──丛本卷中甜石榴,味酸、涩。治筋骨疼痛、四肢无力、化虫止痢、或咽喉疼痛肿胀、齿床出血、退胆虫蛊毒,神效。亦洗膀胱。
──务本卷一下石榴,味甘、酸、涩,性微温,无毒。子白而大者,名水晶榴,味甘美。压丹毒,杀三尸虫,治咽喉燥渴。多食伤肺、伤牙而生痰。酸者止痢,一治遗精。如服别药,不可食之。
采皮,同水金凤熬水,荡洗周身两膀,可强筋壮骨,力胜百人。《洗髓经》载此方。
采叶,煎洗痘风疮及一切风癞最良。
──模板卷九
第一卷
菱角
菱角 ,味甘。治一切腰腿筋骨疼痛、周身四肢不仁、风湿入窍之症。煮食即愈。治皮烧灰为末,调菜油搽痔疮神效。
叶晒干为末,搽小儿走马疳神效。
──务本卷一下菱角,气味甘淡,微苦涩,性平。主治醒脾、解酒、缓中。
──模板卷九
第一卷
绵大戟
绵大戟 ,一名山萝卜,味辛、苦、辣,性微温,有小毒。治胃中年久食积、痰积,状结如胶。攻虫积,利水道,下气,消水肿,吐痰涎。
(单方)治水肿。绵大戟末,每服五分,滚水送下。忌盐百日为止,若日数忌少,肿病仍发。但泻去黄水,肿消,如泻不止。冷粥补之。
(单方)治一切积滞、食积、痰积、气积、虫积、痞块疼痛、胸膈膨胀、肚腹鼓胀、饮食不消绵大戟为末,米糊为丸,如马豆子大。每服七丸,滚水下。用大戟须去皮心,连皮吃令人大泻,连心吃令人大吐,心皮俱吃,令人吐泻。独根者良。生叉者不效。
──丛本卷中
第一卷
遍地金
遍地金 ,味苦、涩,性寒。有收涩之功。
附方 治日久水泻、久痢赤、白。
遍地金,引用乌梅一个,砂糖少许,汤煎服。
──丛本卷中
第一卷
金丝桃
金丝桃 ,味苦,性寒。行肝气,利小便,治诸淋,利膀胱,止茎中痛。
走经络,止筋骨疼,止偏坠气疼、膀胱疝气,良效。
(单方)治膀胱疝气、左右偏坠、肾子肿大。金丝桃不拘多少,引点水酒煨服。为末,可治癞疮。
──丛本卷下苦连翘,味苦,性寒。除六经实热,泻火,发散诸风热,咽喉疼痛,内、外乳蛾肿红,小儿 腮,风火虫牙肿痛,清热明目。
(附方)治牙根肿痛不可忍者。
苦连翘根于肿处噙之效。用根叶(二钱)花椒少许,煎汤漱之效,或煨吃亦可。
──务本卷三土连翘,硬枝,碎叶,黄花。味苦,性寒。主治五经实热可散,讽诵伤喉可解,咽喉痛而少阴火逢之,一剂效如神。妇人乳结,小儿热, 腮疼痛,用之立瘥。采花叶敷火疮热毒,最良。
──模板卷五
第一卷
橄榄
橄榄 ,味甘、酸,性平。治一切喉火上炎、大头瘟症。能解湿热春温,生津止渴,利痰,解鱼毒、酒积滞,神效。
──务本卷一下
第一卷
黄龙尾
黄龙尾 ,出滇南嵩明州邵甸里为最。味苦、涩,性微温。调治妇人月经或前、或后,(附方)黄龙尾(三钱) 杭芍(二钱) 川芎(一钱五分) 香附(一钱) 红花(二钱) 行经(附方) 治白带。
黄龙尾(三钱) 川芎(一钱) 香附(一钱) 白芷(二钱酒炒)
陈木瓜(五钱) 点白酒汁服如白带黄色、加椿皮。
(附方) 治妇人赤带、带土黄色有涎、令人头目眩晕、体困、寒热往来 腰痛、四肢酸软、小便淋沥、阴中痒痛、尿急腹胀,阴内或如虫蚀、或兼白浊。
黄龙尾 土茯苓 赤木通 蛇果草 八仙草 甘草 煎水酒服。
(附方) 治同前症。***可用,老弱忌服。
黄龙尾 (三钱) 马鞭梢根(一钱) 黑琐梅根(一钱) 点水酒服。
(单方) 治面寒疼痛。
黄龙尾不拘多少,焙干为末,点烧酒煎服。
──丛本卷中
第一卷
秋木瓜
秋木瓜 ,味苦、辛、甘,性温。治筋骨疼痛,痰火脚软。
──丛本卷中
第一卷
山楂
山楂 ,味甜酸、性寒。消肉积滞、下气、吞酸、积块。
(奇方)治胃脘有坚久积滞或寒 胃,或饮食结滞、呕吐酸水、胸膈饱闷、饮食不思、倒饱嘈杂、吞吐酸水、两胁间有积块作痛。此药有消积进食之功。
山查核(五钱炒黄色) 沙苑蒺藜(五钱微焙) 鸡肫皮(五钱火焙黄色) 加建曲(五钱焙) 共细末。每服一钱,滚水送下,忌生冷。
──务本卷中
第一卷
枇杷、枇杷叶
枇杷 ,味甘,平。治肺痿痨伤吐血、咳嗽吐痰、哮吼。又治小儿惊风发热,神效──务本卷一下枇杷叶,味苦、辛,性寒。入肺,止咳嗽,止喘促,消痰。久咳,喉中如曳锯之声。肺有顽痰,结在肺中,痰丝随风气升降,故有吼喘之声。枇杷叶入肺,能斩断顽痰丝,消散吼喘止气促。
果治哮喘、小儿惊风发热效。
(单方) 治咳嗽。
枇杷叶去毛,蜜炙,煨吃即效。
(奇方) 治吼喘咳嗽、喉中有痰声。
枇杷叶 (五钱去毛) 川贝母(钱半去心) 叭哒杏仁(二钱) 陈皮(二钱) 共为末,每服──丛本卷中
第一卷
花红果
花红果 ,味甘、酸。治一切冷积痞块,中气不足,似疟非疟,化一切风痰气滞。熬食令人延年。
叶,治小儿疮疥。梗,烧灰,小儿服之,止夜啼。
──务本卷一下花红果,气味甘、酸,平寒。主治性走足阳明、厥阴二经。治妇人肝郁、脾虚作胀。生食令人生痰,吐酸水黄痰。小儿勿多食。
采叶煎服,治一切眼目青盲,或火眼膜翳最效。
用烧酒泡食,治足软。过三十岁,加苹果同食,可轻身。或筋骨疼痛,泡酒煮,每日饮三杯佳。忌同鱼腥食。
──模板卷九
第一卷
苹果
苹果 ,一名超凡子,又名天然子,又名玉容丹。味甘、香,食之生津,久服轻身延年,黑发。通五脏六腑,走十二经络。调营卫而通神明,解瘟疫而止寒热。采叶敷脐上治阴症。又治产后血迷,经水不调,蒸热发烧,服之神效。
──务本卷一下苹果,气味甘、微酸,无毒。主治脾虚火盛,补中益气。同酒食治筋骨疼痛,用蜜酿,久服延年之品也。小儿不可多食,多食发疳积。搽疮红晕可散。烧灰存性治水中之毒,亦能醒脾清神,人多爽怀。采叶贴火毒疮或汤火,烧灰调油搽之最良。皮能治反胃吐痰。
──模板卷九
第一卷
管仲
管仲 ,一名番白叶。味苦、涩,性寒。治血崩白带、大肠下血。用新瓦焙,治面寒疼,烧酒为引。
──务本卷二
第一卷
杏、杏仁
杏 ,味酸,性热。治心中冷热,止渴定喘,解瘟疫。但人多食损目劳筋。
仁,治疳虫。叶,能敷大恶疮。
──务本卷一下杏仁,味苦、微辛,性微寒。入脾肺二经。止咳嗽,消痰润肺,润肠胃,消面粉积,下气。
──务本卷二杏子,味甘、酸、涩,性热,有微毒。有损无益。多食昏神、冷膈、热生痰、动脾、发疮疖、落须发、伤筋骨。素有目疾忌食,小儿及产妇尤忌之。
杏仁,味甘、苦,性温,有小毒,得火良。解锡毒,杀虫,消犬肉、索面粉积,解肌散风邪,消痰定喘,利膈,润燥,能散能降,润喉发音。治癫犬咬伤,敷之即愈。百虫入耳,滴杏仁水即出。有双仁者忌食。
──模板卷九
第一卷
红梅
红梅 ,味酸,性寒。治一切瘟疫、暑热、头痛发热,服之神效。
──务本卷一下
第一卷
桃
桃 ,各处俱有,独滇中生大黄桃,及西竺种也。食之轻身。又有小金利核桃,尖嘴桃,活血。金弹子,主治血痢。毛桃,敷汤火伤。实,味辛、酸。治蛊积,通月经,润大肠,消心下积。仁,治血痰。皮,烧灰为末,搽黄水疮。叶,洗疮除风。
大黄桃,形似香橼,食之神清气爽,延年乌须。
──务本卷一下桃子,味甘、酸,性温,微毒。能解邪气、美颜色。多食动脾助热,令人膨胀,发疮疖。
服术不可食之。又不可与鳖同食,能发丹石毒。食桃浴水令人泻。此物有损无益,故五果列桃为下品。
桃仁,味苦、甘,平,无毒。主治风痹骨蒸,肝疟寒热,破血杀虫、通润大肠。一治卒然心痛,桃仁(七枚去皮尖)研烂和滚水服之即止。桃叶熬水洗眼,可除尸气冲着。
──模板卷九
第一卷
樱桃
樱桃 ,味甘、酸,性微寒。治一切虚症。能大补元气,滋润皮肤。久服延年益寿。浸酒服之,治左瘫右痪,四肢不仁,风湿腰腿疼痛。采叶煎服,治吐血。梗,烧灰为末,治寒疼、胃气疼、九种气疼,用烧酒下。
──务本卷一下樱桃,味甘、美,性热,无毒。采叶敷疮最效。主治和脾胃,美颜色,止泄泻水谷痢疾。
多食令人作呕,发暗风,动湿热,伤筋骨。有寒火郁热及喘咳热病者勿食,食之必剧。凡小儿勿多食,多食生热发疳积。以小儿乃纯阳之体,服之热症即生。惟豆症色白,陷顶不升浆者,以核为末,敷之可以升浆起长。若阳症忌服。又云:核利于痘,以根能升阳散火也。
──模板卷九
第一卷
李子、李子树根
李子 ,味甘、酸。治风湿、气滞血凝。叶治金疮,水肿。不可多食,伤损脾胃。
──务本卷一下李子树根,味苦、涩,性寒。治膏淋癃闭、马口疼痛。秧草根为引,点水酒服。脓止,管中作痒即愈。
(附方) 管中痒如虫行之状。用:李子树根(三钱) 木贼(三钱) 车前(二钱) 地肤子(一──丛本卷下
第一卷
赤阳子
赤阳子 ,一名救军粮、一名赤果、一名纯阳子、一名火把果。味甘、酸。
治胸中痞块、食积、消虫、明目、泻肝经之火,止妇人崩漏皆效。
──务本卷一下赤阳子,生大川平野间,坟园多以为墙,今处处有之。枝大有刺,结细子,色赤甚繁。
一名救军粮,一名火把果。
主治妇人产后百病淹缠,或瘀血成块,血崩等症。服之如神。
──模板卷九
第一卷
郁李仁(棠梨)
郁李仁 ,一名样藜、又名唐藜、棣梨、俗名唐梨。味酸、甜,性平。润大肠。治四肢浮肿,开通关格,破血,利水道。皮治齿痛。
──丛本卷中
第一卷
梨
梨 ,滇南处处皆有,种类殊别,皮有浓薄。乳梨,味香,治中风。消梨、花梨、桑梨,治吐血。棠梨,润肺止咳。御儿梨,治肝火目痛。茅梨,治胃寒。蜜梨,治小儿吼。赤梨,治大疮,敷患处。悉尼,治热嗽,止渴。实,味甘、微酸。
梨者,利也。其性下行流利也。切片治汤火伤处,贴之如神。亦能治中风不语,寒症热疾,大小便不通,或胃中痞块食积,霍乱吐泻,小儿偏坠,疼痛即止。但味甘不可多食。取汁服之,定喘止咳。青梨治痨伤腰痛。叶,敷疮。皮,敷发背疔疮。
──务本卷一下梨,滇中有数种。味甘、酸、平,寒,无毒。麻梨,治腹痛。悉尼,治吐血。清水梨,治小便不通。雀梨,治定喘化痰。长蒂梨,利小便及便中带血。桑梨,治妇人虚症。面梨,补中。
宝珠寺内玉儿梨,久服轻身延年,化痰止咳,生津止渴。
老梨,主治疟疾暑症。
──模板卷九
第一卷
覆盆子
覆盆子 ,即硬枝黑琐梅。味甘、酸,性微寒。入肝、肾二经。入肾兴阳,治痿软。入──丛本卷中覆盆子,俗呼琐梅,又名钻地风,又名疏风草。味甘、酸。分黄黑二种。能锁玉关,故呼琐梅。得水气而生。入肾经,益肾补肝,明目兴阳,妇人多食能生子,其功不可尽述,根洗疥癞疮。
──务本卷一下
第一卷
钻地风
钻地风 ,即黄琐梅根。味酸,性温,走经络,治筋骨疼痛、痿软麻木,止日久赤白痢。
(单方) 治赤白痢。
琐梅根 赤地榆煎服。
(又方) 治白痢。
琐梅根 乌梅一个煎服。
(单方) 治大肠下血日久,可用:琐梅根 槐寄生草等份煎服治之。单剂点水酒吃,效。
──丛本卷中
第一卷
老虎刺尖
老虎刺尖 ,味苦,性寒。治咽喉肿痛、乳蛾。捣汁点水酒或同白酒汁服。
──务本卷三
第一卷
酸饺
酸饺 ,味甘、酸,性平。治酒化为痰,隔于胃中。同白糖煎膏。早、晚服一钱。象最──务本卷一下
第一卷
落花参
落花参 ,味甘、热,无毒。盐水煮食,治肺痨。生用,水泻;炒用,燥火行血。治一切腹内冷积肚疼,服之即效。枝叶治跌打损伤,敷伤处。小儿不宜多食,生虫变为疳积,忌──务本卷一上落花生,味甘、寒,无毒,主治补中益气,多则滞气。盐水煮食养肺,炒食动火。小儿多食──模板卷六
第一卷
金鹊花
金鹊花 ,一名大蛇叶。味甜,性温。主补气、补血,劳伤气血、寒热痨热,畏凉发热、咳嗽,妇人白带日久,气虚下陷者,良效。头晕耳鸣、腰膝酸疼、一切虚劳伤损,服之效。此性不燥不寒,用之良。或煨笋鸡、猪肉食亦可。
──丛本卷中
第一卷
响铃草
响铃草 ,味苦、微酸,性寒。入肺,敛肺气,止咳嗽,消痰,定喘。
(单方) 治久咳嗽,痰上带血,响铃草蜜炒煎汤服效。
──丛本卷中响铃草,生田野间。软枝绿叶,叶下有一大果,似豆荚形,内有细子,老黑色。
气味辛、酸、苦。
主治石淋内结。亦止咳嗽吐痰,定喘降气,神奇。捣烂敷疮最良。
──模板卷三
第一卷
白土瓜
白土瓜 ,味甘,性平。白者入肺经,治肺热、消渴、利小便。治肺痈、肺热咳嗽,通──务本卷二
第一卷
苦参
苦参 ,味苦,性大寒。凉血,解热毒,疥癞脓 疮毒最良。疗皮肤瘙痒、血风癣疮、顽皮白屑,肠风下血便血。消风,消肿毒,消痰毒。
(补注)苦参丸:治疥癞疮毒,血风癣疮,风湿相搏,遍身瘙痒,肠风下血便血。
苦参(四两) 玄参(一两) 黄连(五钱) 酒大黄(一两) 枳壳(一两) 防风(一两) 黄芩(五钱) 栀子(五钱) 菊花(一两) 共为细末,蜜丸,每服二钱,滚水下。
──丛本卷上
第一卷
槐、槐角、槐花
槐 ,七月采叶,阴干为末。治一切大小便下血,或痔疮疼痛,脓血不止,灯草煎汤服。采子服之,止血散疽。但性寒不可多食。
──务本卷一下槐角、槐花,味苦,性寒。功多大肠经。治五痔肠风下血、赤白热痢。枝洗疥癞,祛皮肤瘙──丛本卷中
第一卷
柳、杨柳花
柳 ,味苦,性寒。治一切五淋白浊、血淋、沙淋。老幼服之神效。
──务本卷一下水杨柳,气味苦、辛。主治血凝气滞,风寒外束。小儿痘症有乌头陷顶,浆升不起者,服此,暖气可以透达,浆随暖而行矣。以此煎服或浴之即长。此治小儿症仙方也。
──模板卷十顺水柳根,气味甘,寒,无毒。
主治一切五淋白浊、大肠下血,其效如神。
杨柳花,味甘、苦,淡平。
专治吐血、咯血、咳血、唾血、下血、血淋、一切血症,其效如神。
──模板卷十
第一卷
栗子、栗子花
栗子 ,味甘,平。治山岚瘴气疟疾或水泻不止,或红白痢疾。用火 为末。每服三钱,姜汤下。生食胸中气横。
叶,治喉疔火毒,煎服,神效。皮,敷打伤;烧灰治癞疮。
子上壳刺,烧灰吹鼻中,治中风不语,吹之即醒;或中痰邪,亦吹即应。
──务本卷一下栗子花,味苦、涩,性微温。止日久赤白带下,休息痢疾,止大肠下血。栗子,味甜,性温。生吃,止吐血,衄血、便血、一切血症。
──丛本卷中栗子,味甘、咸,性温,无毒。
主治补中益气,浓肠胃,补肾气,腰脚无力。生则发气,熟则滞气。须日曝或灰中煨,令汗出,或以润沙藏之,或袋盛,当风悬之,并令去其水气。最良。
此果最益人,其中扁者名栗楔,尤好。患风疾及水肿者不宜食。小儿多食则难消化成病。
生嚼,涂筋骨断碎、肿痛瘀血,最效。亦治反胃,人口咬伤,捣敷最良。
──模板卷九
第一卷
波罗蜜
波罗蜜 ,树高五、六丈,不花而实,结于枝间,有软刺 ,大有余斤,剥去外皮,内肉层叠如橘,食之香甜。味甘、香,性平,无毒。止渴、解酒不醉,益气,令人悦泽。核中仁,煮炒食之,补中益气,轻健不饥。久服乌须黑发,延年固齿。老人服之,步履如少。妇人服之,生血、和血,退骨蒸之烧,百病不生。
──模板卷五
第一卷
桑白皮、桑椹子
桑白皮 ,味辛、微苦,性寒。金受火制,惟桑白皮可以泻之。止肺热咳嗽。注云:肺热咳嗽,要在寅、午、戌时乃真。止喘促吼咳,消肺痰咳血,利小便,消气肿面浮,肺气上逆作喘,开胃进食,盖气降痰消则食进,非脾气虚弱。
(附方) 治肺家实火,肺受火克,暑热咳嗽,发热气喘之症。
桑白皮(一钱) 地骨皮(一钱) 知母(八分) 杏仁(一钱去皮尖) 浙冬(一钱)
陈皮(一钱) 马兜铃(一钱) 枯梗(五分) 黄芩(八分) 苏子(一钱) 引用竹茹(三分) 水煎服。
──务本卷二桑椹子,味甘、酸。益肾脏而固精,久服黑发明目。
(长寿丹方) 同覆盆子共捣成饼,晒干为末,各(四两),共(八两) 茯苓(乳汁炙晒干为末八两) 山药(乳汁浸晒干为末四两)共和一处,炼蜜为丸,每丸二钱。清早服一丸,开水送下。此丸治男子精寒,妇人血虚,老年无子,其功不小。或***烧身,已成痨症,无不效应。
──务本卷一下
第一卷
寄生草
寄生草 ,味苦、甘,性微温。生槐树者,主治大肠下血,肠风便血,痔漏。
生桑树者,治筋骨疼痛,走筋络,风寒湿痹效。
生花椒树者,治脾胃寒冷,呕吐恶心翻胃。又有用者解梅疮毒,妇人下元虚寒或崩漏。
──丛本卷中
第一卷
拐枣
拐枣 ,一名天藤、一名还阳藤。味甘,微温,无毒。治一切左瘫右痪、风湿麻木。能解酒毒;或泡酒服之,亦能舒经络。久服轻身延年。小儿服之,化虫养脾,其效如神。俗人不以此枣为然,而又不知用处。
──务本卷一上拐枣,味甘、平,无毒。
主治补中益气,痰火闭结于胸中,或酒毒结痛,用此可解。
治远年、近日痰火,湿气流痰,泡酒常服。自可痊愈。
小儿有疳积者,可常常食之。
──模板卷九
第一卷
黑食子
黑食子 ,味甘、酸。滇南甚多。秋季风吹子落,呼为嘘嘘果。食之,元气不散,多睡,能调心肾交接。久服令人目清延年,其功不可详述。
──务本卷一下
第一卷
赤小枣
赤小枣 ,味甘、性平,小而赤色,有刺。四月生叶,五月开小白花,七、八月摘取。肥大甘美。治心肠邪气,安中养脾,平胃通窍,生津液。久服轻身延年,解一切百毒。
枝叶敷打伤,神效。
──务本卷一下康枣,气味甘、酸,性平。
主治补五脏,清六腑,解四时温疟暑症。久服令人开胃健脾,轻身延年。
采刺叶煎服,可治呃症。
──模板卷九
第一卷
葡萄
葡萄 ,色有绛、绿二种,绿者佳。味甘,性平。服之轻身延年。老人大补气血,舒经活络。泡酒服之。治阴阳脱症,又治盗汗虚症。
叶治火眼;根治蛇头疮;汁治咳嗽。
熬膏和蜜,治脑漏百病,每服一钱,开水下。又治小儿急慢惊风,苏叶汤下。
熬膏服方:葡萄(一斤) 苹果(六十个去皮) 大黄桃(二十个去皮) 花红果(十个去皮) 共捣熬成膏,入酒内,埋土地二十一日取饮。然须上好谷酒二十斤。忌荤菜同食。
──务本卷一下葡萄,味甘、酸,性微温,无毒。主治筋骨湿痹,益气为,令人肥健,治痘症毒,其走下之性,渗水道,利小便。胎气上冲,煎汤饮之即下。不宜多食。昔李太白酿酒,常饮此可轻身耐老,但服而有益者,惟每日临卧时饮三杯,多则不效。采叶贴无名肿毒,最良。
──模板卷九
第一卷
石葡萄
石葡萄,味甘,无毒。形似家葡萄,亦非野间所有,乃生于石上。高尺余,软枝倒挂,子如小乌饭果。采食,乌须黑发之圣药也。治小儿痘疮,乌头顶陷,或烂痘蛊痘,服之立效。
──务本卷一上石葡萄,生于石壁,倒挂而成。高仅一、二尺,亦如家葡萄,而小如乌饭果样。采取服食,乌须黑发。又治小儿痘疮、发痘助浆,陷者能起,烂者能平,奇效异常。
──《通志》卷六十七引《滇南本草》
第一卷
山葡萄
山葡萄,味甘、酸,性平,无毒。主治清火益气,消渴,悦颜色。不可多食。
──模板卷十一
第一卷
石椒草
石椒草 ,味苦、辣,性温,有小毒。走经络,治胸膈气痛、冷寒攻心、胃气疼痛、腹胀,发散疮毒。
(附方)治冷寒胃气疼痛。
石椒不拘多少,根叶为末,每服一钱五分,热烧酒服。
──务本卷二
第一卷
香橼叶、香橼
香橼叶 ,刮上蜜,火上炙。用根,功甚捷,蜜炙。味辛、苦,性寒。治咳嗽、消痰、肺寒咳嗽,良效。
──丛本卷中香橼,气味辛,性温,无毒。主治下气,除心头痰水,痰气咳嗽。煎汤,治下气痛。
按:香橼,河南、湖、广、浙、闽咸有之。其实如橘柚而大。至滇中则形锐益大,有尺许长者。主治较佛手柑稍逊了。本草但有佛手柑名,香橼本名枸橼,无此香橼也。岂此与佛手柑气味相类而置此不论耶?──模板卷九
第一卷
佛手柑
佛手柑 ,味甘、微辛,性温。入肝、胃二经,补肝暖胃,止呕吐,消胃家寒痰,治胃气疼,止面寒疼、和中、行气。
(单方) 治面寒疼、胃气疼。佛手柑,新瓦焙为末(黄色),烧酒送下,每服三钱。
──丛本卷中佛手柑,气味辛、甘,平,无毒。治一切年久老痰结于胸中不散,煎此久服,可化痰、清火、延年。
──模板卷九
第一卷
橘子皮、橘子叶
橘子皮 ,味苦、辛,性温。行气,消痰,降肝气,治咳嗽、治疝气等症。
(附方) 治咳嗽,橘子叶刮蜜在背上,火焙干,煨吃。
(又方)治疝气,橘子叶(十个) 荔枝核(五个)(焙)水煎服──丛本卷下
第一卷
橙子、理皮
橙子 ,味辛、苦,性温。入厥阴肝经,阴也。行厥阴滞塞之气,止肝气左肋疼痛,下气,消膨胀,行阳明乳汁不通。
(附方)治妇人乳结不通,红肿结硬疼痛,恶寒发热。
干橙子(细末二钱) 有新鲜捣汁,点水酒服。
──丛本卷下理皮,即黄果皮。味辛、苦,性温。入脾、肺、肝三经,主降气宽中,破老人痰结,痰如胶者效。化痰定喘,止咳下气,功甚于广陈皮。补胃和中,力不及广陈皮。
昔李姓男子患积痰,结核于咽喉中,与梅核相似,喉中有碍,吐咯不出,咽之不下,似有似无,有时阻滞。(补注)按此,症因肝气不舒,忧思气郁,结成梅核,偶着气动怒即发。
李姓患此病十余年,用药不效。后得此方治好。
理皮(二钱,去白) 土白芍(二钱) 苏子(二钱) 桔梗(一钱) 竹叶(二十个)
水煎服效。
──丛本卷下
第一卷
苦楝子
苦楝子 ,一名金铃子。味苦,性寒。治膀胱疝气。
根皮杀小儿寸白虫。云南生者味苦、辣,有小毒。
──务本卷三
第一卷
龙眼
龙眼 。主治养血安神,长智敛汗,解蛊毒,去五脏邪气,开胃益脾。小儿未断乳者忌采壳为末,作刀伤药,收口最速。
采叶晒干为末。敷搽小儿七星处,出痘疮时只出数点。而又解胎毒。又与小儿服叶七枚最良采核为末,治瘿疾可散。
──模板卷九
第一卷
荔枝
荔枝 ,味甘、微酸,性温,无毒。止烦渴,美颜色,通神健气。鲜者极甘美,食之令人不厌,虽多亦不伤人。惟食之过饱,鱼汤尤良。干者,经火焙,过多食,发虚热动血,令牙痛口疼,火病患尤忌之。
一治呃逆不止,荔枝七个,连皮核烧存性为末,白汤调下,立止。核用慢火烧,存性为末,酒服,治心痛,即小肠疝气疼痛,服一、二钱亦愈。
食荔枝过度,用蜜浆解之,此苏颂之说也,《本草纲目》载之。至鱼汤尤良,余未敢信,或传写之误耶?余按闽中食荔枝过度,有用其壳浸水饮者,有以壳烧存性浸水饮者,有酱油一杯饮者。
──模板卷九
第一卷
皮哨子
皮哨子 ,味苦,性微寒。皮治膀胱疝气疼痛。子壳杀虫。
昔一人饮水,将蚂蝗一条吸入鼻中,头常眩疼,鼻中常流血水,面黄形瘦,后得一人传此方,以水一钟于鼻上闻,蚂蝗见水,从鼻孔中伸出,动则缩入鼻中。将皮哨子壳为末,吹入鼻中,蚂蝗自落下。
──务本卷三皮哨子,味苦,性微寒。主治七疝肝症:气、狐疝,用茴香为使。水疝,用陈皮为使。
余者引用橘核为使。烧灰吹鼻,治诸虫入脑,立愈。圆者属阳,治气,光者属阴,治血。
──模板卷五
第一卷
五加皮
五加皮 ,味苦、辛,性温。入肺、肾,治腰膝酸疼、疝气、筋骨拘挛、小儿脚软。
──丛本卷中
第一卷
柴胡
柴胡 ,味苦,性微寒,阴中阳也。入肝、胆二经,伤寒发汗解表要药。
退六经邪热往来,痹痿;除肝家邪热劳热,行肝经逆结之气,止左胁肝气疼痛。治妇人血热烧经,能调月经。
(补注)伤寒症发汗用柴胡,至四日后方可用,若用在先,阳症引入阴经,当忌用。发汗用──务本卷三
第一卷
马蹄草
马蹄草 ,味苦,性寒。治子午潮热、头晕怕冷、肢体酸困、饮食无味、男妇童疳、虚劳发热不退热者用之。利小便,水牛肉引。
(单方) 治虚劳发热、午后怕冷、夜间作热、天明自汗身凉、神气短少、头晕心慌耳鸣。
马蹄草 羊蹄根 山薄荷 引点水酒、童便服。
──丛本卷中
第一卷
白芷
白芷 ,味辛、微甘,性温。升也,阳也,入阳明经。以辛入肺,止阳明头痛之寒邪。四时发热,祛皮肤游走之风,止胃冷腹痛、寒痛。除风湿燥痒顽痹,攻疮痈,排脓定痛。治妇人漏下、白带、散经、周身寒湿疼痛。
(附白芷散) 又名香苏白芷散。治四时感冒、风寒暑湿、头疼发热、乍寒乍热,止阳明经头风疼。
白芷(一钱) 香附(一钱) 苏叶(一钱) 川芎(一钱) 黄芩(一钱) 石膏(一钱烧) 防风(一钱) 甘草(五分) 引用生姜(一片)水煎服。
(附白芷汤) 治妇人湿痰下注入膀胱,以成白带漏下之症。
白芷(二钱用头不用梢) 苍术(二钱) 川芎(二钱) 香附(二钱) 陈皮(一钱)
莲须(一钱) 土茯苓(二钱) 引用糯米一撮。水煎点水酒服。服二、三剂不效,加臭椿皮(一钱) 艾叶(二钱炒) 忌鱼、羊、蛋、蒜、韭菜。
(补注白芷汤)治妇人年少,素元症候,单有白带症者,是湿热下注,此方用之效。妇人久病,白带下注,是气虚下陷,多成虚劳病症,用之不效,宜别选方。
──务本卷三
第一卷
杏叶防风
杏叶防风 ,味辛,性大温。温中散寒气,治九种胃气疼、胸腹中寒胀气疼、寒疝偏坠,截寒热往来痰疟。
(单方) 治胃气疼痛,古方单剂用;今增补加用,治寒疝偏坠疼痛、胀气疼后。
杏叶防风(五钱焙)草豆蔻(二钱) 小茴香(二钱炒)共为细末。每服二钱,用热烧酒服。
(单方) 面寒疼、胸膈气胀、面寒硬梗、肚腹疼痛。古方单剂为末,每服一钱。
今注补增加后剂效。
杏叶防风(五钱焙) 香白芷(三钱) 威灵仙(二钱) 赤地榆(三钱) 过山龙(一钱)茶匙草(三钱) 引烧酒一钟和水酒煎服或泡药酒亦可。
(单方)治七种疝气,古方单剂用,今加增用:杏叶防风(二钱) 橘核仁(钱半炒) 蛇果草(一钱) 小茴香(一钱炒) 荔枝核(三钱烧)水煨,引点水酒服。
(单方) 治偏身气疼、或疝气,或膀胱气疼。
杏叶防风(二钱) 吴茱萸(八分) 白头翁(一钱) 小茴香(一钱盐水炒) 赤木通(二钱) 水煎,引点水酒服。
(单方) 治一切疟疾。
杏叶防风(新鲜捣汁一小钟),点烧酒服,俟欲发未发之前,将渣于脉 上包好。过时方解。
第一卷
竹叶防风
竹叶防风 ,味辛,性温。以本体能泻脾,以性味能治风。通十二经络,引领即到。卑──丛本卷上竹叶防风,产滇中最奇,治病神速。气味辛、微甘,平。主治烦满胁痛、头面风寒、四肢挛疼,金疮肿痛及男子一切劳病。久服补中益神,兼治左瘫右痪最良。
──模板卷八
第一卷
白花防风
白花防风,气味甘,平,无毒。主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目盲无所见、风行周身,骨节疼痛。久服轻身。
──模板卷八
第一卷
串枝防风
串枝防风,气味辛,平。主治头晕、祛风散热,退 解毒。煎水洗癣疮、疥癞,最效。
──模板卷八
第一卷
土千年健
土千年健 ,一名乌饭子,又名千年矮,又名米饭果,即乌饭果根。味酸,性温。治寒湿伤筋。此药能舒经活络,筋挛骨痛,痰火痿软,半身不遂,手足顽麻,脚痛。
酒为使,神附药酒方:千年健 钻地风 石南藤 牛膝 秦归 木瓜 以上泡酒用。
叶敷疮消风。怔忡睡卧不宁者,采子煎服立瘥。
──丛本卷中乌饭子、味甘、酸。采子晒干听用,久服能乌须黑发。
──务本卷一下
第一卷
柿花
柿花 ,味甘,平,种类甚多。其性走脾、肺二经,滋润五脏。治一切呕吐、吞酸流液。金柿治反胃,米柿治大肠下血,水柿治咳嗽吐痰。或干柿烧灰存性。蜜丸滚水下。
柿霜治气隔不通,柿蒂治气隔反胃,柿皮贴疔疮无名肿毒。经霜叶敷 疮。花晒干为末,治痘疮破烂搽之。树皮入麝香(一钱),包腹治阴症。
金柿,味甘。俗呼牛心柿。采此果千百枚晒干,火 炼蜜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开水送下──务本卷一下柿,味甘、涩,性温,无毒。主治和脾,润心肺,通耳鼻,消痰嗽,止渴,清水热,止血。用火 作饼者,性温。能止痢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