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医藏>正文

042-雷公炮制药性解

时间:2024-10-28作者:关注古籍府免费领取阅读:35分类:医藏
代找各种书籍

声明:本资源由古籍府(www.gujifu.cn)自网络收集整理制作,版权归原作者,下载后请在24小时内删除.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关注公众号:古籍府,可以免费全部下载完整版。

2042-雷公炮制药性解

<篇名>雷公炮制药性解

书名:雷公炮制药性解

作者:李士材

朝代:明

年份:公元1588~1655年

<目录>

<篇名>序

内容:余读仲景之叙医,辄为之掩卷,盖其感生死之芒忽,笃君父之危殆。贱名利之浮荣,冀

年寿以没世。伤哉其言,焉得不原本药性,加意候诊者乎?三皇御宇,太昊首书八卦,开万

世道术之祖。而神农遍尝百味,黄帝着为《素问》,迹其鼎足,所化医之用居多。今考本经

所载草木鸟兽等类,则干木果震萑苇坤子母牛兑羊良狗之说,酸咸有五味之别,青黄有五色

之分。则坎水离火震木兑金坤土之说,定浮沉,明燥湿。则本天本地亲上亲下之说,立君臣,

分佐使。则君一民二之说,有畏有喜,有恶有反。则吉凶利害之说,有补有泻,有正治,有

从治。则变通趋时之说,无非大易之源流,八卦之分布。圣人所以顺风气而防夭札者,端不

越此。自太史公着《扁仓论》,以为美好者不祥之器。而儒者又好自张大,置医于九流之中。

欲如皇子之论当心,东里之辩六气,文挚止疾于齐王,枚乘霍然于太子,岂可得哉。余以少

孤,不及掺药以进慈父,间为母氏尝之,退而考诸方书,多所不合。斯用痛心,乃于读书之

暇,发本经仙经暨十四家本草四子等书,靡不悉究。然后辨阴阳之所属,五行之所宜,着《

药性解》二卷。敢谓拯危济殆,于是焉赖,特以志余之悲,为人子事亲之一助尔。且夫甘旨

以养之,温清以奉之。而卒罹夫不可疗之灾,欲代则不能,欲遍访而证诸人则不及,此人子

终天之恨。仲景氏伤之,余所不辞而为之缕析者也。若夫《素问》一书,轩岐之精蕴在焉,

亦欲订其同异而折衷之。期于剖微而止,敬以异日,公之同好。

\x云间李中梓撰\x

<目录>卷一\金石部

<篇名>金银箔

内容:味辛,性平有毒。入心肺二经,主安心神,定惊悸,镇癫狂,除邪热。

按∶金银之入肺部,固其类也。其性沉重,能制火脏之轻扬,故亦入心经。过服必中其

毒,以鹧鸪肉解之。

<目录>卷一\金石部

<篇名>黄丹

内容:味辛,性微寒有毒,不载经络,主吐逆癫狂,止痛生肌。

按∶黄丹乃熬铅所作,铅本水中之金,最能制火,吐狂等证,何者非火,而有不瘳者乎。

<目录>卷一\金石部

<篇名>胡粉

内容:味辛,性寒无毒,不载经络。主一切痈肿诸毒,及腐烂肉。杀三虫,破症结。

按∶胡粉一名粉锡,实亦化铅所作。能破结杀虫者,其亦镇坠之功欤。

<目录>卷一\金石部

<篇名>铜青

内容:味苦涩,性平有微毒,不载经络。主敛金疮,治眼暗,止血杀虫,能去腐肉。

按∶铜青即铜绿,本醋沃铜上而得其精华。醋能收敛,故敛疮止血,其去腐肉者,亦醋

之功

<目录>卷一\金石部

<篇名>铁浆

内容:味甘涩,性平无毒,入心肺二经。主癫痫狂乱,解诸毒入腹,蛇犬咬伤,镇心神,明

眼目,堪洗膝疮,随手而愈。

<目录>卷一\金石部

<篇名>铁锈

内容:油调之,可敷恶疮疮疥,蒜磨,敷蜘蛛咬伤。

按∶铁浆即浸铁,色青,可染皂者。质本金也,宜归肺部∶性本沉也,宜镇心家。明目

治漆,皆由伐木之功。铁锈可敷疮毒。亦以发在外者有散之义欤。

<目录>卷一\金石部

<篇名>水银

内容:味辛,性寒有毒,不载经络。主疹 痂疡,白秃皮肤,杀虫虱,坠胎绝孕,解金银铜

锡毒,熔化还复为丹服之,神仙不死,畏磁石砒霜。

按∶水银疗虫疹等证,良由其毒也,又杀五金毒者,盖以其性阴柔,能消五金为泥耳。

入耳能食脑至尽,入肉令百节挛缩,倒阴绝阳,性滑重,极易入肉,最宜谨之。能下死胎,

可灌

雷公云∶凡草中取者,并朱漆中者,俱不可用。经别药制过者勿用,曾敛过死尸,及半

生半死者勿用。若在朱砂中产出者,其水银***红,收得后用葫芦盛之,免致遗失。若先以

紫背天葵,并夜交藤自然汁二味同煮,一伏时其毒自退。若修十两,止用煎二味汁各七镒,

和合煮足为度。

<目录>卷一\金石部

<篇名>轻粉

内容:味辛,性寒有毒,不载经络。主通大肠转胞,诸疮虫癣,小儿疳积,轻明可爱,烧火

上走者真。

按∶轻粉即水银所升者,本草言其无毒,误也!外科需为要药,但勿轻用服食。今见螈

方中多用之,必能损人肠胃,不可不戒。其值颇贵,市中多烧凝水石及石膏为粉以乱真,

须细辨之。

<目录>卷一\金石部

<篇名>银朱

内容:味苦辛,性温有毒。止入敷药杀虫,余无他用。

按∶银朱亦水银烧就,中其毒者。令人发胀至死,可弗慎耶!

<目录>卷一\金石部

<篇名>密陀僧

内容:味咸辛,性平有毒,不载经络。主皮肤斑点,五痔金疮,嗽呕吐痰,禁疟痢,镇心惊,

体重如金色者佳,水飞用。

按∶密陀僧一名没多僧,质极重,过服伤人脏。

雷公云∶凡使捣令细,于磁锅中安置了,用重纸袋盛柳木末于密陀僧锅中,次下东流水,

<目录>卷一\金石部

<篇名>丹砂

内容:味甘,生者微寒无毒,炼者大热有毒,入心经,主镇心安神,益气明目,通血脉,除

烦满,止消渴,疗百病,杀精祟鬼邪,祛疥疮癣虫。久服成仙,畏碱水,大如鸡卵,形似芙

蓉,破之若云母,光明照彻者佳。

按∶丹砂之色,属丙丁火,心脏之所由归也,质性沉滞,勿宜多用。青霞子云∶入石见

火,悉成灰烬,丹砂伏火,化为黄银,能重能轻,能神能灵,能黑能白,能暗能明。太清云∶

各本其原,考兹二说,则服食成仙之说信矣。自唐世太平日久,膏粱之家,弗得其理,惑于

方士,都致殒身,习俗成风,至今未已,斯民何辜,蒙此惨祸,其理渊奥。察之实难,吾愿

好事者慎之。

雷公云∶凡使宜须细认,取诸般尚有百等,不可一一论之。有妙硫砂,如拳许大,或重

一镒一块者,而面如镜,若遇阴气天雨,即镜面上有红浆汁出。有梅柏砂,如梅子许大,夜

有光生,照见一室,有白庭砂,如菩提子许大,上面有小星现。有神座砂,不经丹鳖,服之

则面白延年。其次有白金砂,澄水砂,阴成砂,辰锦砂,芙蓉砂,镜面砂,箭镞砂,曹未砂,

土砂,金星砂,平面砂,神水砂,不可一一细述之

凡修事朱砂,先于一净室内焚香斋沐,然后取砂以香水浴,拭干即碎捣之,后向钵中更

研,三伏时,即取一磁锅子放了砂子,用甘草,紫背天葵,五方草各锉之,着砂上下,以东

流水煮,亦三伏时,勿令水尽,关失时候,约去三分,次入青芝草,山须草半两,盖之,下

十斤火 ,从巳至子时方歇。候冷再研似粉。如要服则入熬蜜丸,如细麻子许大,空腹服一

丸。如要入药中用,则依此法。凡 自然炭火,五两朱砂,用甘草二两,紫背天葵一镒,五

方草自然汁一镒,同东流水煮过。

<目录>卷一\金石部

<篇名>钟乳

内容:味甘,性温有毒,入肺肾二经,主泄精寒嗽,壮元气,益阳事,安五脏,通百节,利

九窍下乳汁,亦能通声,光润轻松,色如炼硝石者佳,久研忌歇,须用水飞,以掺臂上入肉

不见为度,蛇床为使,恶牡丹玄石牡蒙。畏紫石英蓑草。忌羊血。

按∶钟乳性温,而状有下行之义,宜入肾经,肺即其母也,故并入之。诸家本草述其功

者甚众,惟丹溪以为剽悍之剂,不宜轻用。不炼而服,使人病淋。

雷公云∶凡使勿用头粗浓并尾大者,为孔公石,不是色黑,及经大火烧过,并久在地上

收者。曾经药物制者,并不得用。须要鲜明薄而有光润者,似鹭翎管子为上,有长五六寸者。

凡修事法,以五香水煮过一伏时,然后漉出。又别用甘草、紫背天葵汁渍,再煮一伏时。凡

钟乳八两,用沉香、零陵香、藿香、甘松、白茅各一两,以水先煮过一度了。第三度方用甘

草等三味,各二两再煮了,漉出拭干,缓火焙之。然后入臼杵如粉,节过却入钵中,令有力

少壮者两三人不住研,三日夜勿歇,然后用水飞净了,以绢笼之,于日中晒令干,又入钵中,

研二万遍,后以磁合收贮用之。

<目录>卷一\金石部

<篇名>矾石

内容:味酸。性寒无毒,入肺肝二经。主寒热泄痢,白沃阴蚀,诸恶疮癣,清喉痹,除目痛

,祛固热,禁泄泻,收脱肛,同皂荚可吐风痰,和蜜、蜡能消痈肿。光明如水晶者佳,甘草

为使,恶牡蛎畏麻黄。

按∶矾石西方之色,宜入肺家。东方之味,宜入肝部。肺肝得令,而寒热诸证可无虞矣,

雷公云∶凡使须以磁瓶盛,放火中 ,令内外通赤,用钳揭起盖,旋安石蜂窠于赤瓶之

中,烧蜂窠尽为度,将钳夹出,放冷敲碎入钵中,研如粉。后于屋下掘一坑,可深五寸,却

以纸裹留坑中一宿,取出再研。每修事十两,用石蜂窠六两,烧尽为度,又云∶凡使要光明

如水晶,酸咸涩味全者,研如粉,干磁瓶中盛。要盛得两三升者。然后以六一泥泥于火畔,

炙之令干,乃研了白矾于瓶内,用五方草,紫背天葵二味,自然汁各一镒,旋旋添白矾于火

中逼,令药汁干,用盖了瓶口,复以泥泥上下,用火一百斤 。从巳至未,去火取白矾。瓶

出放冷,敲碎取矾,凡若经大火一 ,色如银。自然伏火,铢两不失,擂细研如轻粉,方用

之。

<目录>卷一\金石部

<篇名>禹余粮

内容:味甘,性寒无毒,不载经络。主咳逆寒热烦满,崩中血闭症瘕,骨节疼痛,四肢不仁,

大热痔 。牡丹杜仲为使,畏贝母菖蒲铁器。

按∶禹余粮,因禹行山中乏食,采此充粮,故以名之,则其无毒可知矣。太乙余粮,本

是一种,今诸家往往分别,惟陈藏器所言者近是。

<目录>卷一\金石部

<篇名>硝石

内容:味苦辛,性大寒有毒,入心脾二经。主六腑积聚燥急,留血闭藏,天行疫痢,伤寒发狂,

停痰作痞,肠风痔漏,推陈致新,解诸石药毒。种种实热,悉可泻除,能坠胎服孕,大黄为

使,恶苦参苦菜女菀,畏麦句姜。

按∶硝石为太阴之精,宜入心家泻火。而脾即其子也,故并入之。丹溪云∶本经言其无

毒,误也!能化七十二种石,岂无毒而然乎?分为六种,气味相同,俱善消化驱逐。但朴硝

紧,芒硝马牙硝力缓,硝石风化硝玄明粉,缓而又缓也。以之治病,病退即已。本经称其炼

服补益,岂理也耶?经去∶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苦寒,古方因之,故都用大黄佐芒硝

耳。

雷公云∶凡使先研如粉,以磁瓶子于五斤火中, 令通赤。用鸡肠菜、柏子仁和作一处,

分丸饼子许大,待饼子赤时,投硝石于磁瓶内,其硝石自然伏火。每四两硝石,用鸡肠菜、

柏子仁共十五个,钵子尽为度。

<目录>卷一\金石部

<篇名>滑石

内容:味甘淡,性寒无毒,入胃膀胱二经。主利水道,实大肠,化食毒,行积滞,逐凝血,

解燥渴,导乳汁,补脾胃,降妄火,白腻而无黄砂者佳,甘草石苇为使,曾曾青。

按∶滑石甘,宜于中州,淡宜于利水,胃与膀胱之所由入也。利益虽多,终是走泄之剂,

无甘草以和之,弗宜独用也。

雷公云∶凡使有多般,勿误用之。有白滑石,绿滑石,乌滑石,冷滑石,黄滑石。其白

滑石如方解石,色白,于石上书有白腻纹便是。绿滑石性寒有毒,不可入药中用,乌滑石,

似黑色书石上,有青白腻纹,入用妙也。黄滑石似金颗颗圆,书石上有青及黑色者,勿用,

杀人。冷滑石青苍色,书石上作白腻纹亦勿用。若滑石色似水白青色,书石有腻纹者真。凡

使先以刀刮,研如粉,以牡丹皮同煮一伏时。出去牡丹皮,取滑石,却用东流水淘过,于日

中晒干方用。

<目录>卷一\金石部

<篇名>石膏

内容:味辛甘。性寒无毒,入肺胃二经。主出汗解肌,缓脾益气,生津止渴,清胃消痰,最

理头疼,与方解石相似,须莹净如水晶者真,鸡子为使,恶莽草、马目毒公、巴豆、畏铁。

按∶石膏辛走肺,甘走胃,所以主发散,仲景名为白虎,盖有两义,一则以入肺,一则

以其性雄。苟胃弱不食,及血虚发热者误用之,为害不浅。

雷公云∶凡使勿用方解石,此石虽白,不透明,其性燥。若石膏出剡州若山县义清山,

其色莹洁如水晶,性良善也,凡使之,先于石臼中捣成粉,以密绢罗过,生甘草水飞过,去

水,令干,重研细,用之良。

<目录>卷一\金石部

<篇名>青盐

内容:味咸,性寒无毒,入肾经。主明目。止痛益气,坚筋骨,助水脏,除心腹痛。破聚癣

疥疮。一名戎盐,一名胡盐。

按∶青盐味咸,肾所宜也,故独入之,水脏既补,则明目坚骨等功,何足异耶?

<目录>卷一\金石部

<篇名>食盐

内容:味咸,性温无毒,入肾肺肝三经。主鬼蛊邪疰毒瓦斯,洗下部 疮,吐中焦痰癖,熨疝

气及纳肾气,止霍乱及心腹卒痛,杀虫去风,明目固齿,白如霜雪者佳。炒研用。

按∶食盐之咸,本归肾腑,肺即其母,肝即其子也,故并入之。本草云∶食伤筋损肺水,

肿及咳嗽血虚者忌之何也?盖以咸走肾,过多则肾不能胜而受伤。于是盗食母气,而肺气亦

损,肺损则金还克木,夫肝主筋而藏血,肺主咳嗽而生水,数证之来,宁能免耶?

<目录>卷一\金石部

<篇名>雄黄

内容:味苦甘,性平有毒,不载经络。主杀精魅鬼邪,蛇虺蛊毒,山岗瘴毒,恶疮死肌,疥癣

虫,百节中风,鼻中息肉,中恶腹痛。佩带之,鬼神不敢近,诸毒不能伤,胎妇辅女成男。

解藜芦毒,大块透明中无砂石者佳,研细,水飞用。

按∶雄黄或以为黄金之苗,今有金窟处无雄黄,则斯言未足深信。夫孕妇佩之能转女胎

为男,言若不经,然里中试之者往往获验,则有夺造化之功,非禀太阳之精,恶能臻此。杀

蛊辟邪,宜其效矣。中其毒者,以防己解之。

雷公云∶凡使勿用黑鸡黄,自死黄,夹腻黄,其臭似雄黄,只是臭不堪用,时人以醋洗

之,三两度,便无臭气,勿误用也。次有夹腻黄,亦似雄黄,其内一重黄,一重石,不堪用。

次有黑鸡黄,亦似雄黄,如乌鸡头上冠也。凡使要似鹧鸪鸟肝色为上。凡修事,先以甘草、

紫背天葵、地胆、碧棱花四件,并细锉,每件各五两,雄黄三两,东流水入瓦锅中煮,三伏

时,方漉出,捣如粉。水飞澄去黑者,晒干再研,方入药用。其内有劫铁石,又号赴矢黄,

能劫子铁。并不入药用。

<目录>卷一\金石部

<篇名>紫石英

内容:味甘辛,性温无毒,入心经。主咳逆邪气,宁心定惊,补不足,涂肿毒,又主妇人子户

风寒,十年无孕。长石为使,畏扁青、附子、恶黄连、 甲、麦句姜。

按∶紫石英为镇重之剂,又有紫赤色,心经之所由入也,心主血,妇人得之,则血受温

补而胎可结矣。

<目录>卷一\金石部

<篇名>赤石脂

内容:味甘,性平无毒,入心经。主养心气,明目益精,疗腹痛下痢,痈疽疮痔,女子崩漏产

难,下胞衣,恶大黄及松脂,畏芫花。

按∶石脂色赤,宜入心经,腹痛诸证,皆火为之殃,崩漏诸证,皆血为之祸,心主血属

火,得石脂以疗之,而更何庸虞哉?

<目录>卷一\金石部

<篇名>寒水石

内容:味辛甘,性大寒无毒,入五脏诸经。主内外大热,时行热渴,腹中积聚,解巴豆毒,凡

使须姜汁煮之,汁尽为度,细研用,畏地榆。

按∶寒水石即凝水石,性极寒冷,故于五脏靡所不入。过服令人肠胃受寒,不能饮食。

陶居云,夏月能为冰者佳,如此则举世不能得矣,似乎失言。

雷公云∶凡使先用生姜自然汁煮,汁尽为度,细研成粉,然后用之。每修十两,用姜汁

一镒。

<目录>卷一\金石部

<篇名>花蕊石

内容:味性经络,诸书不载。主金疮止血,产妇血晕,火 用。

按∶花蕊之功,专主血证,能化瘀血为黄水,服之令人大虚,不宜轻用。若多用,服后

当以

<目录>卷一\金石部

<篇名>阳起石

内容:味咸,性温无毒,入肾经。主肾绝阴痿,崩中漏下,症瘕结气。有云头雨脚及鹭鸶毛者

真,桑螵蛸为使,畏菟丝,恶泽泻、官桂、蛇蜕、雷丸,忌羊血。

按∶阳起石咸温之品,宜归水脏。崩漏症结,皆肾虚所。故咸疗之,难得其真,勿宜误

用。

<目录>卷一\金石部

<篇名>蓬砂

内容:味苦辛,性温无毒,入肺经。主消痰止嗽,理喉痹,破症结,光明莹彻者佳。

按∶蓬砂色白味辛,端入肺部,痰嗽等证,皆肺火也,故咸治之。

<目录>卷一\金石部

<篇名>胆矾

内容:味酸苦辛,性寒有毒,不载经络。主消热杀虫,止惊痫,吐风痰,鲜明者佳。

按∶胆矾之功,大抵与白矾相类。惟能止惊,为少瘥耳。

<目录>卷一\金石部

<篇名>青礞石

内容:味辛甘,性平有毒,入肺大肠胃三经,主荡涤宿痰,消磨食积,研末细用。

按∶礞石辛宜于肺,甘宜于胃。大肠者,肺家传送之官也,故都入之。大损元气,不可

漫用。

<目录>卷一\金石部

<篇名>无名异

内容:味甘,性平无毒,不载经络。主金疮折伤内损,止痛生肌及长肉,消痈疽肿毒。

按∶海内人云∶石无名异绝难得,土无名异不甚贵重,岂《本经》说者为石,今所有者

为土乎?用时以醋磨涂患处。

<目录>卷一\金石部

<篇名>玉屑

内容:味甘,性平无毒,入肺经。主除烦止渴,养神明目,宁心定惊,灭瘢痕,滋毛发,助声

喉,美颜色。捣如米,苦酒浸之,消如泥,恶鹿角,畏款冬花。

按∶玉屑色白性润,宜入肺部。肺得其养,则烦渴诸证何自而生。又主灭瘢云云者,亦

以肺主皮毛,功效之所必及也。

<目录>卷一\金石部

<篇名>自然铜

内容:味辛平,无毒,不载经络。主破积聚,疗折伤,续筋骨,散血排脓,止痛定惊,亦主产

后血邪。凡使须捶碎,以甘草水煮过,又用醋浸一宿,以泥包裹之,火 研细用。

按∶自然铜,实铜坑中所产之石也。其色青黄如铜,不从矿炼,故名之。丹溪曰∶自然

铜,世以为接骨要药,不知接骨在补气补血,补胃补肾。俗医惟冀速效,以罔利而用之,亦

未稔其燥散之祸耳。

雷公云∶石髓铅,即自然铜也,方使勿用方金牙,其方金牙,真似石髓铅。若误饵,吐

杀人,其石髓铅色似干银泥,味微甘。如采得,先捶碎,同甘草汤煮一伏时,漉出令干。入

臼中捣了,重筛过,以醋浸一宿至明,用六一泥泥磁器中。约盛得三升以来,放文武火中,

养三日夜,才干。便用盖盖了泥,用火 两伏时,去土,研如粉用。若修事五两,以醋两镒

为度。

<目录>卷一\金石部

<篇名>石燕

内容:性凉无毒,味与经络,诸书不载。主五淋小便不利,肠风痔 。妇人产难,两手各握一

枚,立验。研细水飞用。

按∶《图经》云∶石燕出零棱郡,今祁阳县沙滩亦有之,形似蚶而小,其实石也。观其

主治,都是行下之功,食疗赞其补益,似未然耳。

<目录>卷一\金石部

<篇名>磁石

内容:味辛咸,性寒无毒,入肾经。主周身湿痹,肢节中痛,目昏耳聋,补劳伤,除烦躁消肿

毒,令人有子。能吸重铁者佳,入火 红,醋淬七次,研绝细用。柴胡为使,恶牡丹,芥草,

黄石脂。

按∶磁石入肾,何也?盖以性能引铁,取其引肺金之气入肾,使子母相生尔,水得金而

清,则相火不攻自去,故主治如上。然久服多服,必有大患,勿喜其功而忽其害也。

雷公云∶凡使勿误用玄中石并中麻石,此二石真相似磁石,只是吸铁不得。中麻石心有

赤,皮粗。是铁山石也。误服之,令人生恶疮,不可疗。磁石一片,四面吸铁一斤者,此名

延年沙。四面吸得铁八两者,号曰续采石。四面吸得五两上下者为磁石。凡修事一斤,用五

花皮一镒,地榆一镒,故悬十五两,二件并细锉,于石上捶碎,作二三十块,半磁石入磁瓶

中,下草药,以东流水煮三日夜,漉出拭干,以布裹之,向大石上再捶,令细,入乳钵中,

研极细如尘,以水飞过,又研如粉用之。

<目录>卷一\金石部

<篇名>硫黄

内容:味酸,性大热有毒,入命门经。主下焦虚冷,阳绝不起,头秃,疽痔癣疥,心腹 癖,

脚膝冷疼,虚损泄精。莹净无夹石者良,甘草汤煮过用,畏朴硝、细辛、飞廉,忌百般禽兽

血。

按∶硫黄为火之精,宜入命门补火,盖人有真火,寄于右肾,苟非此火,则不能有生。

此火一熄,则万物无父,非硫黄孰与补者。太清云∶硫禀纯阳,号为将军,破邪归正,返浊

还清,挺立阳精,消阴化魄。戴元礼云∶热药皆燥,惟硫黄不燥,则先贤常颂之矣。今人绝

不用之,诚虞其热毒耳,然有火衰之证,余此莫疗。亦畏而遗之可乎?中其毒者,以猪肉、

鸭羹、余甘子汤解之。

雷公云∶凡使勿用青赤色,及半白半黄、半赤半黑者。自有黄色如雏鸡初出壳者为真。

凡硫四两,先以龙尾蒿自然汁一镒,东流水三镒,紫背天葵汁一镒,粟逐子茎汁四镒,合之

搅匀,入瓦锅,用六一泥固济底下,将硫黄碎之,入于锅中,以前件药汁,旋旋添入水煮之,

汁尽为度。再以百部末十两,柳虫末二斤,一簇草二斤,细锉之,以东流水并药等同煮硫黄

二伏时,去诸药,取出用甘草汤洗了,入钵中,研二万遍,方妙。

<目录>卷一\果部

<篇名>陈皮

内容:味辛苦,性温无毒,入肺肝脾胃四经。主下气消食,化痰破结,止呕咳,定霍乱,疗吐

泻,利小便,通五淋,逐膀胱留热,杀寸白诸虫,核治腰痛疝痛,叶治乳痈胁痈,肉能止渴,

多食令人气逆生痰。去白者兼能除寒发表,留白者兼能补胃和中,微炒用,产广中,陈久者

良。

按∶陈皮辛苦之性,能泄肺部。金能制水,故入肝家,土不受侮,故入脾胃,采时性已

极热,如人至老成,则酷性渐减,收藏又复陈久,则多历梅夏,而烈气全消,温中而无燥热

<目录>卷一\果部

<篇名>青皮

内容:味苦酸,性温无毒,入肝脾二经。主破滞气,愈用而愈效;削坚积,愈下而愈良。引诸

药至厥阴之分,下饮食入太阴之仓,消温疟热甚结母,止左胁郁怒作痛,去肉微炒用。

按∶青皮即橘之小者,酸能泻水,宜走肝经,温能辅导,宜归脾部。其性峻削,多服伤

脾虚羸。

<目录>卷一\果部

<篇名>枳壳

内容:味辛苦酸,性微寒无毒,入肺、肝、胃、大肠四经。主下胸中至高之气,消心中痞塞之

痰,泄腹中滞塞之气,去胃中隔宿之食,削腹内连年之积,疏皮毛胸膈之病,散风气痒麻,

通大肠闭结,止霍乱,疗肠风,攻痔疾,消水肿,除风痛。去瓤核麸炒,用陈久者良。

按∶枳壳辛归于肺,酸归于肝,大肠者肺之腑也,胃者上焦之腑也,故均入之。刮下枳

茹,其效更速。

雷公云∶凡使勿用枳实,缘性效不同,若使枳壳,取辛苦酸,并有油,能消一切癖块,

陈久年深者为上,用时先去瓤,麸炒过,待麸焦黑取出,用布拭去焦黑,后再捣如粉用之。

<目录>卷一\果部

<篇名>枳实

内容:味苦酸,性微寒无毒,入心脾二经。主消胸中之癖满,逐心下之停水,化日久之稠痰,

削年深之坚积,除腹胀,消宿食,定喘咳,下气逆。麸炒用。

按∶枳实,即枳壳之小者,苦宜于心,脾者心之子也,故并入之。其性猛烈,有冲墙倒

壁之功,气弱者忌之。考青皮陈皮同一种,枳壳枳实同一种,但采有迟早,分老嫩而名也。

四者主治,咸以导滞为功,然嫩者性酷治下,老者性缓治高之别尔。

<目录>卷一\果部

<篇名>杏仁

内容:味甘苦,性温有小毒,入肺大肠二经。主胸中气逆而喘嗽,大肠气秘而难便,及喉痹喑

。痰结烦闷,金疮破伤,风热诸疮,中风诸证,蛇伤犬咬,***痛痒,并堪捣敷,沸汤泡

去皮尖炒用。得火良,恶黄芩黄 ,葛根,畏 草,解锡毒及中狗肉毒,双仁者能杀人,杏

子不可多食,能损筋骨眼目。

按∶杏仁入肺者,经所谓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泻之是也。大肠则共肺为传送者也,宜

并入之。考《左慈秘诀》,称杏仁为草金丹,久服成仙,方书又云∶服杏仁者,往往至二三

年或泻,或脐中出物,皆不可治,二说相背,然杏仁主散,痰从腠理中发散而去,且有小毒。

雷公云∶凡使须以沸汤浸,少时去皮膜及尖,擘作二片,用白火石并乌豆杏仁三件,于

锅中下东流水煮,从巳至未,其杏仁色褐黄,勿用。修治一斤,用白火石一斤,乌豆三合,

水旋添,勿令间,断为妙也。

<目录>卷一\果部

<篇名>桃仁

内容:味苦甘,性平无毒,入肝大肠二经,主瘀血血闭,症瘕鬼邪,血燥便结,杀三虫,止心

痛。沸汤泡去皮尖炒用。花,主杀鬼疰,悦颜色,利二便,下诸虫。勿用千叶者,令人鼻衄。

毛,主血瘕积聚崩带诸疾。桃虫,主杀精鬼邪恶不祥,叶,主恶气客忤,***生虫痛痒,及

疮中虫。桃实,多食令人发热。

按∶桃仁行血,宜入肝经,性润,宜入大肠,典术云;桃为五木之精,故花仁子叶,俱

能压邪杀鬼。

雷公云∶凡使须泡去皮尖,用白术、乌豆二味,和桃仁,同于瓦锅中煮一伏时,后漉出,

用手擘作两片,其心黄如金色乃用之,花勿用。千叶者,能使人鼻衄不止目黄。凡用拣令净,

以绢袋盛,于檐下悬,令干,用鬼髑髅,勿使干桃子,其鬼髑髅,只是千叶桃花结子在树上

不落者,于十一月内采得,可为神妙。凡修事以酒拌蒸,从巳至未,焙干,以铜刀切片,焙

取肉用。

<目录>卷一\果部

<篇名>大枣

内容:味甘,性平无毒,入心脾二经。主和百药,益五脏,润心肺,养脾胃,补精气,生津液,

通九窍,强筋骨,祛邪气,悦颜色。去核用,杀乌豆毒,忌生葱。

按∶枣之入脾者,经所谓五味入口,甘先归脾是也。心则生脾者也,宜并入之。多服能

壅脾作胀,而中满及齿痛风疾者,咸非所宜。

<目录>卷一\果部

<篇名>乌梅

内容:味酸,性温无毒,入肺肾二经。主生津液,解烦热,止吐逆,阴疟瘴,止久痢,消酒毒,

又主皮肤黑点,痹不仁,去核用。

按∶乌梅入肺者,经所谓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是也。肾则其所生者也,宜并入之。多

食最能损齿。风寒初起,疟疾未久者,不可骤以此收敛也。

<目录>卷一\果部

<篇名>藕

内容:味甘,性平无毒,入脾经,主散瘀血,止吐衄,解热毒,消食止渴,除烦解酒,和蜜食

之,能肥腹脏,不生诸虫。煮熟食之,能实下焦,大开胃脘。其节尤佳,其皮散血不凝。莲

子,主清心醒脾,补中养神,进饮食,止泻痢,禁泄精,除腰痛,久服耳目聪明。宜去心蒸

熟用。莲须,主益肾涩精。荷叶,主雷头风,破血止渴。荷蒂,主安胎,逐瘀血,留好血,

止血痢。

按∶藕味甘温,宜归脾脏,脾实裹血,故治血证。多服莲子,令人气滞,多服莲须,令

人秘结。荷叶形如仰盂,其象为震,震为雷,属木化风,故治雷头风,枳术丸用之,取其引

升少阳经清气耳,荷蒂在中,故能中守,又能行血者,性温之功也。

<目录>卷一\果部

<篇名>枇杷叶

内容:味苦,性平无毒,入肺经,主除呕和胃,解渴止嗽,下气清痰。刷去黄毛,蜜炙用。枇

杷,主润五脏,止吐解渴。

按∶枇杷叶入肺,苦能泄气故也,不去黄毛,射入肺中,发咳不已,枇杷多食,亦能发

热生痰。

雷公云∶凡使采得后秤,湿者叶重一两,干者三叶重一两者,是气足堪用。使粗布拭上

毛令尽,用甘草汤洗一遍,却用绵再拭令干,每一两以酥一分炙之,以酥尽为度。

<目录>卷一\果部

<篇名>石榴皮

内容:味酸涩,性温无毒,入大肠肾二经,主精漏下痢,筋骨风痛,脚膝难行,目流冷泪,肠

风下血。杀牙虫,染须发。其子止渴。其花百叶者,主心热,疗吐血。为末吹鼻中,止衄血

及金疮血。

按∶肠滑则患血痢,肾滑则患遗泄。榴者留也,故入兹二经。然痢积未尽者,不可先以

此涩之。多服能变隔成痰,其子不宜过食,能损肺坏齿,其花色赤属火,宜入心家而主血。

雷公云∶凡使皮叶根,勿令犯铁,若使石榴壳,不计干湿,先用浆浸一宿,至明漉出,其水

如墨汁,若使枝根叶并用,浆水浸一宿,方可用之。

<目录>卷一\果部

<篇名>山楂

内容:味甘酸,性平无毒,入脾经。主健脾消食,散结气,行滞血,理疮疡。

按∶山楂之甘,宜归脾脏,消食积而不伤于刻,行气血而不伤于荡。产科用之,疗儿枕

疼,小儿尤为要药。

<目录>卷一\果部

<篇名>梨

内容:味甘,性寒无毒,入心肺二经,主心经客热,肺脏烦热,止嗽消痰,清喉降火,解渴除

烦,消风润燥。

按∶梨之入心经,所谓以甘泻之是也。火清而金不受烁,故亦入肺经。性冷而利,多食

损脾。丹溪曰∶梨者利也,流利下行之谓也。乳妇及金疮忌用。

<目录>卷一\果部

<篇名>柿

内容:味甘涩性寒无毒,入心肺大肠三经,主润心肺,通耳鼻,消痰嗽,清火热,除渴解酒,

祛肠内宿血,止口中吐血。忌同蟹食。柿干润喉降火,补虚杀虫,浓肠止痢。柿蒂,主呃逆

按∶柿之色赤,宜归心脏,性润宜归肺家。大肠则共肺为传送者也,故亦入之。性冷伤

脾,不宜多用。若同蟹食,令人腹痛大泻,柿干及蒂,总属寒凉,都能清火。

<目录>卷一\果部

<篇名>芡实

内容:味甘,性平无毒,入心肾脾胃四经。主安五脏,补脾胃,益精气,止遗泄,暖腰膝,去

湿痹,明耳目,治健忘。

按∶芡实之甘,宜归脾胃,土得其宜,则水不受克,火亦无盗食之虞,故又入心肾二经。

<目录>卷一\果部

<篇名>胡桃

内容:味甘,性平无毒,入肺肝肾三经。主通血脉,润肌肤,补下元。同松脂可敷瘰 ,同热

酒能理扑伤。去衣用,过食动风生痰。

按∶胡桃入肺,故主肌肤,入肝故主血脉。其性属火,能补相火,故亦入肾经。火能克

金,多食则伤肺,故能动风生痰。泻痢及感冒风寒者忌用。

<目录>卷一\果部

<篇名>龙眼

内容:味甘,性温无毒,入心脾二经。主补血气,养肌肉,益虚气,美颜色,除健忘,治怔忡,

增智慧,明耳目,久服延年。

按∶龙眼甘温之品,脾家所悦。心者脾之母也,母无顾子之忧,则心血可,保故入兹,

二经然甘能作胀,凡中满气隔之证,均宜远之。

<目录>卷一\果部

<篇名>橄榄

内容:味甘涩,性温无毒,入脾胃二经。主开胃下气,消食化酒,治渴止泻,解诸鱼毒,核中

仁,可涂口唇燥裂。

按∶橄榄甘温之性,宜职脾胃,然性热能致上壅,亦不可多食。

<目录>卷一\谷部

<篇名>麦芽

内容:味甘咸,性温无毒,入脾胃二经,主温中下气,开胃健脾,催生下胎,去宿食,除胀满,

止吐逆,破症结,消痰痞,炒去芒,再炒焦黄研用,蜜为之使。

按∶麦芽甘而且温,宜职中州。夫麦性泥滞,不过水浸生芽,气虽少清,性犹未化。功

效何若是殊哉?全在多炒,使其性枯尔,不然是积食矣,岂复能消耶?丹溪云∶大麦有火,

生热病,其芽能行上焦滞血,除腹内寒鸣,然多用久服,令人消肾。

<目录>卷一\谷部

<篇名>神曲

内容:味甘性温无毒,入脾胃二经,主调中止泻,开胃消食,破症结,逐积痰,除胀满,又主

胎上抢心,血流不止,亦能下鬼胎。

按∶神曲甘温,为脾胃所喜,故两入之,本小麦面造成,须得六神气者良,不尔,与面

饼何异?其法于六月六日用面五斤,象白虎;苍耳草、自然汁一碗,象勾陈;野藜自然汁一

碗,象 蛇;青蒿自然汁一碗,象青龙;杏仁去皮尖五两,及北方河水,象玄武;赤小豆煮

雷公云∶凡使捣作末后,掘地坑深二尺,用物裹纳坑中,经宿取出,焙干用。

<目录>卷一\谷部

<篇名>酒

内容:味苦甘,性大热有毒,入十二经。主驱邪气,辟秽恶,御雾露,解瘴疠,温脾胃,破症

结,助药力。浓肠胃,驻颜色,通行血脉,荣养肌肤,忌诸甜物及乳同食。

按∶酒之为用,无微不达,故诸经皆入之。主疗虽宏,能发湿中之热,过饮则相火冒炎,

肺经受烁,辄致痰嗽。脾因火而困倦,胃因火而呕吐,心因火而昏狂,肝因火而善怒,胆因

死亡立至,可不谨乎?

<目录>卷一\谷部

<篇名>醋

内容:味酸,性温无毒,入肝经,主胃脘气痰,症瘕积聚,产后血晕,去瘀生新,同胡粉止鼻

中血,同雄黄治蜂蝎蛇伤,渍黄 可治口疮,磨南星可敷瘤 ,调飞面堪涂痈肿,和锻石除

腋气,反蛤肉。

按∶经曰∶东方之木其味酸,醋之所以端入肝也,能伤筋损齿,不宜多食。

<目录>卷一\谷部

<篇名>饴糖

内容:味甘,微温无毒,入肺脾二经。主和脾润肺,补虚止渴,消痰理嗽,建中敛汗。

按∶肺喜润,脾喜甘,宜饴糖之入二经也。建中汤用之,取其甘缓,丹溪以为能生胃火,

此损齿之因,非土制水,乃湿土生火也,中满呕吐及湿热之证,皆不宜服。

<目录>卷一\谷部

<篇名>胡麻子

内容:味甘,性平无毒,入肺脾二经。主伤中虚羸,补五内,益气力,润肌肤,填脑髓,坚筋

骨,疗金疮,止痛除疮,及伤寒温疟,大吐后虚热羸困,利大小肠,催生落胞,久服耳目聪

明,辟谷延年,水淘去浮者,酒蒸晒干,去粗皮,留薄皮。

按∶胡麻性润而味甘,脾肺之所由归也,仙经需为要药,取其补虚殊胜,脾家有火,大

肠燥结者,始为相宜,不然,恐有泄痢之患。

雷公云∶凡使有四件八棱者两头尖,紫黑色者,又呼胡麻,并是误也。其巨胜有七棱,

色赤味涩酸是真。又呼乌油麻,作巨胜,亦误者,修事一斤,先以水淘,浮去之,沉者漉出

令干,以酒拌蒸,从巳至亥,取出摊晒干,于臼中舂去粗皮一重,拌小豆,相对同炒,小豆

熟,即出去小豆,用之,上有薄皮留用,力在壳也。

<目录>卷一\谷部

<篇名>白扁豆

内容:味甘,性微温无毒,入脾经。主补脾益气,和中止泻,醋制能疗霍乱转筋,解酒毒及河

毒,一切草木毒。叶主蛇虫咬伤,花主赤白带下。

按∶扁豆性味,皆与脾家相得,宜独入之,然此剂最为泥膈,惟入健脾药中,则能补脾,

<目录>卷一\谷部

<篇名>赤小豆

内容:味甘酸,性平无毒,入心经,主消热毒,排痈肿,解烦热,补血脉,止泄泻,下水气,

利小便,除大便血,解小麦毒。

按∶赤小豆,南方心火之色也,故独入之。经曰∶诸疮痛痒,皆属心火,又曰∶心主血

也,故主疗如上。小肠者,即受盛而与心应者,故亦能利之。衍义曰;久服令人黑瘦结燥,

亦以利小便之故耳。

<目录>卷一\谷部

<篇名>芝麻

内容:味甘。性温无毒,入胃大小肠三经。主行风气,通血脉,滑肠胃,润肌肤,生嚼可敷小

儿头疮,麻油主治相同,能杀虫治疥癣,解百毒。

按∶芝麻味甘,宜归胃腑,性滑利,宜入大小肠。总是润泽之剂,故能通血脉,血脉通

则风气自行,肌肤自润矣。乳母食之,令儿无热病,不宜久食,令人滑精消瘦,发渴困脾,

有牙疼及脾胃疾者,尤所当戒。

<目录>卷一\谷部

<篇名>豆豉

内容:味苦,性寒无毒,入肺经。主伤寒头痛寒热,恶毒瘴气,烦躁满闷,虚劳喘吸。

按∶豉之入肺,所谓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之意也。伤寒瘴气,肺先受之,喘吸烦

闷,亦肺气有余耳,向弗治耶。

<目录>卷一\谷部

<篇名>绿豆

内容:味甘,性寒无毒,入心胃二经。主除热毒,浓肠胃,散风消肿下气,补脏养神,留皮

按∶绿豆寒则入心而泻火,甘则入胃而和中,禹锡具称其补益,宜长食之,又堪作枕,

能明目,治头痛。

<目录>卷二\草部上

<篇名>人参

内容:味甘,性微温无毒,入肺经,补气活血,止渴生津,肺寒可服,肺热伤肺,去芦用,

茯苓为使,恶卤咸及藜芦。

按∶参之用,脏腑均补,何功之宏也。盖人生以气为枢,而肺主气,经所谓相传之官,

治节出焉。参能补气,故宜入肺,肺得其补,则治节咸宜,气行而血因以活矣。古方用以解

散,亦血行风自灭之意也。至于津液,藏于膀胱,实上连于肺,故有生津液之功。肺寒者气

虚血滞,故曰可服。肺热者火炎气逆,血脉激行,参主上升,且能溶血,故肺受伤也。性本

疏通,人多泥其作饱,不知少服则壅,多则反宣通矣。

雷公云∶凡使要肥大,块如鸡腿,并似人形者。采得阴干,去四边芦头,并黑者,锉入

药中,夏中少使,发心 之患也。

<目录>卷二\草部上

<篇名>黄

内容:味甘,性微温无毒,入肺脾二经,内托已溃疮疡,生肌收口,外主表虚盗汗,腠理充

盈。恶龟甲,白藓皮。

按∶黄 之用,专能补表,肺主皮毛,脾主肌肉,故均入之。已溃疮疡及盗汗,皆表虚

也,故咸用之。里虚者忌服,恐升气于表,愈致其虚。表邪者忌服,恐益其邪也。惟表虚邪

凑不发汗者,可酌用之,生者亦能泻火。

雷公云∶凡使勿用水 草真相似,只是生时叶短并根黄,先须去头上破皮了,蒸半日出,

<目录>卷二\草部上

<篇名>甘草

内容:味甘,平无毒。入心脾二经,生则分身梢而泻火,炙则健脾胃而和中,解百毒,和诸

药。甘能缓急,尊称国老,白芷、干漆,苦参为使,恶远志,反甘遂、海藻、大戟、芫花,

忌猪肉、菘菜。

按∶味甘入脾,为九土之精,安和七十二种金石,一千二百种草木,有调摄之功,故名

国老。然性缓不可多用,一恐甘能作胀,一恐药饵无功,惟虚人多热及诸疮毒者,宜倍用,

中满及初痢者忌之,所谓脾病患毋多食甘也。

雷公云∶凡使须去头尾尖处,其头尾吐人,每斤切长三寸,余劈破作六七。凡使用器中,

盛酒浸蒸,从巳至午出,曝干细割,使一斤用酥七两涂上,炙三尽为度,先炮令内外赤黄用

良。

<目录>卷二\草部上

<篇名>当归

内容:味甘辛,性温无毒,入心肝肺三经。头,止血而上行。身,养血而中守。梢破血而下

流。全活血而不走。气血昏乱,服之而定,各归所当归,故名。酒浸用,恶 茹,畏菖蒲、

海藻、牡蒙。

按∶当归,血药也,心主血,肝藏血,脾裹血,故均入之。用分为四,亦亲上亲下之道

也。

雷公云凡∶一齐用,不如不使,服亦无效,未可尽信,性泥滞风,邪初旺及气郁者,宜

少用之。

雷公云∶使先去尘,并头尖硬处一分以来,酒浸一宿,若要破血,即使尾。若要止痛止

<目录>卷二\草部上

<篇名>川芎

内容:味辛甘,性温无毒,入肝经,上行头角,引清阳之气而止痛;下行血海,养新生之血以

调经。久服令人暴亡。白芷为使,畏黄连,小者名抚芎,主开郁。

按∶川芎入肝经,能补血矣,何云暴亡?以其气升阳,其味辛散,善提清气,于上部有

功,然宜中病即已。若久用,则虚逆且耗,故有此患,凡气升痰喘火剧中满等证,不宜用之。

<目录>卷二\草部上

<篇名>山药

内容:味甘,性温无毒,入脾肺肾三经。补阴虚,消肿硬,健脾气,长肌肉,强筋骨,疗干咳,

止遗泄,定惊悸,除泻痢。乳制用。紫芝为使,喜门冬,恶甘遂。

按∶丹溪曰∶山药属土,而有金与水,宜入脾肺肾而补虚。经曰∶虚之所在,邪必凑之,

亦能滞气。

<目录>卷二\草部上

<篇名>白术

内容:味苦甘,性温无毒,入脾经。除湿利水道,进食强脾胃。佐黄芩以安胎,君枳实而消痞。

止泄泻,定呕吐,有汗则止,无汗则发。土炒用。防风地榆为使,忌桃、李、雀肉、青鱼菘

菜。

按∶白术甘而除湿,所以为脾家要药,胎动痞满吐泻,皆脾弱也。用以助脾诸疾自去,

有汗因脾虚,故能止之。无汗因土不能生金,金受火克,皮毛焦热,既得其补脾,又藉其甘

温,而汗可发矣。伤寒门有动气者,不宜用之。

<目录>卷二\草部上

<篇名>苍术

内容:味甘辛,性温无毒,入脾胃二经。主平胃健脾,宽中散结,发汗祛湿,压山岗气,散

温疟。泔浸一宿,换泔浸,炒用,使忌同白术。

按∶苍术辛甘祛湿,脾胃最喜,故宜入之。大约与白术同功,乃药性谓其宽中发汗,功

过于白,固矣。又谓其补中除湿,力不及白,于理未然。夫除湿之道,莫过于发汗,安有汗

大发而湿未除者也?湿去而脾受其益矣。若以为发汗,故不能补中,则古何以称之为山精。

炼服可长生也?亦以其结阴阳之精气。俗医泥其燥而不常用,不知脾为脏主,所喜惟燥,未

有脾气健而诸脏犹受其损者,独火炎土燥脾虚作闷者忌之,恐益其火也。

<目录>卷二\草部上

<篇名>白芍药

内容:味酸苦,性微寒有小毒,入肝经。主怒气伤肝,胸腹中积聚,腰脐间瘀血,腹痛下痢,

目疾崩漏,调经安胎。赤者专主破血利小便,除热明眼目。雷丸、乌药、没药为使,恶石斛,

芒硝,畏硝石、鳖甲、小苏,反藜芦。

按∶白芍酸走肝,故能泻水中之火,因怒受伤之证,得之皆愈。积聚腹痛,虽脾之病,

然往往亢而承制,土及似木之象也。经曰∶治病必求于本。今治之以肝,正其本也。目疾与

妇人诸证,皆血之病得之,以伐肝邪,则血自生而病自已,故四物汤用之,亦以妇人多气也。

今竟称其补血之效而忘其用,可耶?新产后宜酌用之,恐酸寒伐生生之气也,血虚者煨用,

痛痢者炒用。

雷公云∶凡采得后,于日中晒干,以竹刀刮去粗皮,将蜜水拌蒸,从巳至未,晒干用之。

<目录>卷二\草部上

<篇名>生地黄

内容:味甘苦,性寒无毒,入心肝脾肺四经。凉心火之烦热,泻脾土之湿热,止肺经之衄

热,除肝木之血热。忌见铁器,当归为使,得麦门冬酒良。恶贝母,畏芜荑、莱菔及子。

按∶生地黄总是凉血之剂,故入四经以清诸热。老人津枯梗结,妇人崩漏,及产后血攻

心者,尤为要药。实脾药中用二三分,使脾家永不受邪。血虚寒者忌之。

<目录>卷二\草部上

<篇名>熟地黄

内容:味甘苦,性温无毒,入心肝肾三经。活血气,封填骨髓;滋肾水,补益真阴。伤寒后胫

股疼痛,新产后脐腹难禁。利耳目,乌须发,治五劳七伤,能安魂定魄。使忌畏恶,俱同生

地,性尤泥滞,姜酒浸用。

按∶熟地黄为补血之剂,而心与肝,藏血生血者也,故能入焉。其色黑,其性沉阴重浊,

必受其益,而劳伤惊悸,并可痊矣。

雷公云∶采得生地黄,去白皮,磁锅上柳木甑蒸之,摊令气歇,拌酒,再蒸,又出令干,

勿令犯铜铁,令人肾消,并白发,男损营,女损卫也。

<目录>卷二\草部上

<篇名>知母

内容:味苦,性寒无毒,入肾经。泻无根之肾火,疗有汗之骨蒸,止虚劳之阳胜,滋化源之

阴生。勿犯铁器,犯之损肾,烧去毛,盐酒炒用。

按∶知母入肾,为生水之剂,水盛则火熄。所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也。口渴干咳眼花

目眩,便赤腰痛,褥劳,烦躁不眠,此皆阳盛阴衰之证,服之皆愈。若肺家寒嗽,及肾气虚

雷公云∶凡使先用槐砧上捶锉,烧干,木臼中杵捣。勿令犯铁器。行经上颈。酒炒用。

<目录>卷二\草部上

<篇名>贝母

内容:味辛苦,性微寒无毒,入心肺二经。清心润肺,止嗽消痰,主胸腹气逆,伤寒烦热,淋

沥瘕疝,喉痹,金疮,人面疮,瘿瘤诸恶疮。去心研用,浓朴白薇为使,恶桃花,畏秦艽、

矾石、莽草,反乌头。

按∶贝母辛走肺,苦走心,善能散郁泻火,故治胸腹云云等疾。

雷公云∶凡使先于柳木火中炮令黄,擘破去肉,口鼻上有米许大者,心一小颗。后拌糯

米,于锅上同炒。待米黄熟,然后去米取出,其中有独颗围,不作两片无皱者,号曰丹龙精,

不入药中。若误服,令人筋血脉永不收,用黄精小盐汁,合服立愈。

<目录>卷二\草部上

<篇名>黄芩

内容:味苦平,性寒无毒,入肺大肠膀胱胆四经。主崩淋热疽,痛痢恶疮,解毒收口,去翳

明目,调经安胎。中枯而飘者,泻肺火,消痰利气,除风湿留热于肌表。细实而坚者,泻大

肠火,养阴退阳,滋化源,除热于膀胱。山茱萸、龙骨为使,恶葱实,畏丹砂,牡丹,藜芦

、沙参,丹参。

按∶芩,枯飘者有上升之象,故入肺,坚实者有下行之理,故入大肠诸经,性甚寒,苟

无实火,不宜用之。

<目录>卷二\草部上

<篇名>黄连

内容:味苦,性寒无毒,入心经。主心火炎,目疾暴发,疮疡红肿,肠红下痢,痞满泄泻小

儿疳热,消口中疮,惊悸烦躁,天行热疾。黄芩、龙骨、连翘、滑石为使,恶菊花、芫花、

玄参、白藓、白僵蚕,畏款冬花,解巴豆、乌头毒,忌猪肉、冷水。

按∶黄连味苦泻心,治心火诸病不可缺。泻痢虽属脾经,正由火不能生土,况心与小肠

相为表里,心火泻则小便亦利,而肠胃自浓矣。因寒得泻者忌之,又久病气虚,心火不盛者,

雷公云∶凡使以布拭去髭毛,然后用浆水浸二伏时,漉出,于柳木火中焙干用。若服此

药,得十两,不得食猪肉,若服至三年,一生不得食猪肉也。

<目录>卷二\草部上

<篇名>大黄

内容:味苦,性大寒无毒,入脾胃大肠心肝五经。性沉而不浮,用走而不守,夺土郁而无壅

滞,定祸乱而致太平,名曰将军。又主痈肿及目疾痢疾暴发,血关火闭,推陈致新。黄芩为

使,无所畏,锦纹者佳。

按∶大黄之入脾胃大肠,人所解也。其入心与肝也,人多不究。昔仲景百劳丸,庶虫丸,

都用大黄以理劳伤吐衄,意最深微。盖以浊阴不降则清阳不升者,天地之道也,瘀血不去则

新血不生者,人身之道也,蒸热日久,瘀血停于经络,必得大黄以豁之,则肝脾通畅,陈推

而致新矣,今之治劳,多用滋阴,频服不效,坐而待毙嗟乎,术岂止此耶?至痈肿目疾及痢

疾,咸热瘀所致,故并治之,伤寒脉弱及风寒未解者,禁用。

雷公云∶凡使细切,内纹如水旋斑紧重,锉蒸从巳至未,晒干,又漉,腊水蒸,从未至

亥,如此蒸七度,晒干,却漉,薄蜜水再蒸一伏时,其大黄酱如乌膏样子,日晒干用之为妙。

<目录>卷二\草部上

<篇名>桔梗

内容:味辛,性微温,有小毒,入肺经。主肺热气奔,痰嗽鼻塞,清喉利膈,能载诸药入肺

节,皮为使,畏白芨、龙眼、龙胆草。

按∶桔梗味辛,故专疗肺疾,下部药中勿用,恐其上载而不能下达也。

雷公云∶凡使勿用本梗,真似桔梗,咬之只是腥涩,不堪用凡,使去头尖硬二三分以来,

并两畔,附枝子于槐砧上细锉,用百合水浸一伏时,漉出,缓火熬令干用,每修事四两,用

生百合五分,捣作膏,投水中浸。

<目录>卷二\草部上

<篇名>天花粉

内容:味苦,性寒无毒,入肺心脾胃小肠五经。主肺火盛而喉痹,脾胃火胜而口齿肿痛,清心

利小便,消痰除咳嗽,排脓消肿,生肌长肉,止渴退烦热,补虚通月经。枸杞为使,恶干姜,

畏牛膝,干漆,反乌头。

按∶天花粉色白入肺,味苦入心。脾胃者,心之子,肺之母也,小肠与心相为表里,故

均入焉。本功清热,故主疗颇多,其理易达,惟曰补虚通经,此甚不可泥也。夫苦寒之剂,

岂能大补?以其能清火,则阴得其养,非真补也。月水不通,亦以热闭,热退则血盛经通,

非真能通也。此治本穷源之说耳,倘因寒致疾者,可误使哉。子名栝蒌,主胸痹。仁主润肺

下气,止痰嗽瘵,乳痈乳闭,并宜炒用。

<目录>卷二\草部上

<篇名>半夏

内容:味辛平,性生寒熟温,有毒,入肺脾胃三经。下气止呕吐,闭郁散表邪,除湿化痰涎,

大和脾胃。须汤淋十遍,姜矾甘草制用。射干,柴胡为使,恶皂荚,畏雄黄、生姜、干姜、

秦皮、龟甲,反乌头,忌羊肉、羊血、饴糖、海藻。

按∶半夏味辛入肺,性燥入脾胃,中其毒者,口噤发吐,烦渴及血证勿用,惟气证发渴

者不禁。

雷公云∶凡使勿用白傍几子,真似半夏,只是咬着误微酸,不入药用。若修事半夏四两,

用捣了白芥子末二两,头醋六两,二味搅令浊,将半夏投中,洗三遍用之。半夏上有陈涎,

若洗不净,令人气逆肝气怒满。

<目录>卷二\草部上

<篇名>紫苏

内容:味甘辛,性温无毒,入肺脾二经。叶能发汗散表,温胃和中,除头痛肢节痛,双面紫者

佳。不敢用麻黄者,以此代之。梗能顺气安胎。子能开郁下气,定喘消痰。

按∶辛走肺,甘走脾。辛散之剂,下气最捷,所虚者少用之。

<目录>卷二\草部上

<篇名>白芷

内容:味辛,性温无毒,入肺脾胃三经。去头面皮肤之风,除肌肉燥痒之痹,止阳明头痛之邪,

为肺部引经之剂。主排脓托疮,生肌长肉,通经利窍,止漏除崩,明目散风,驱寒燥湿。当

归为使,恶旋复花。

按∶白芷味辛,为肺所喜,而温燥为脾胃所喜,宜其入矣。然香燥而发散,主治虽多,

能伤气血,不宜多用。

雷公云∶凡采得后,勿用四条,低处生者,此名张公藤,兼勿用马蔺,并不入药中,采

得后刮削去皮,细锉,用黄精亦细锉,以竹刀切二味等分,同蒸一伏时,候出。于日晒干,

去黄精用之。

<目录>卷二\草部上

<篇名>防风

内容:味辛甘,性温无毒,入肺经。泻肺金、疗诸风,开结气,理目痛。恶干姜、藜芦、白

蔹、芫花,解附子毒。

按∶防风辛走肺,为升阳之剂,故通疗诸风。气之结者,肺之疾也。目之痛者,风之患

也,宜并主之。东垣云∶卑贱之卒,听令而行,随所引而至,乃风药中润剂也,能泻上焦,

元气虚者不概用,今人类犯此弊。

<目录>卷二\草部上

<篇名>独活

内容:味苦甘辛,性微温无毒,入肺肾二经。主新旧诸风湿痹,颈项难伸,腰背酸疼,四肢

挛痿,黄色而作块者为独活。

按∶独活气浊属阴,善行血分,敛而能舒,沉而能升,缓而善搜,可助表虚,故入太阴

肺,少阴肾,以理伏风。

<目录>卷二\草部上

<篇名>羌活

内容:味苦甘平,性微温无毒,入小肠膀胱二经。散入表风邪,利周身即痛,排巨阳腐肉之疽,

除新旧风湿之证,紫色而节密者为羌活。

按∶羌活气清属阳,善行气分,舒而不敛,升而能沉,雄而善散,可发表邪,故入手太

阳小肠,足太阳膀胱,以理游风。其功用与独活虽若不同,实互相表里,用者审之。

雷公云∶采得后细锉,拌淫羊藿,蒸二日后,曝干去淫羊藿用,免烦人心。

<目录>卷二\草部上

<篇名>柴胡

内容:味苦,性微寒无毒,入肝胆心胞络三焦胃大肠六经。主伤寒心中烦热,痰实肠胃中,结

气积聚,寒热邪气,两胁下痛,疏通肝木,推陈致新。半夏为使,恶皂荚,畏女菀、藜芦,

犯火无效。

按∶柴胡气味升阳,能提下元清气上行,以泻三焦火。补中益气汤用之,亦以其能提肝

气之陷者,由左而升也。凡胸腹肠胃之病因热所致者,得柴胡引清去浊而病谢矣,故入肝胆

等经。《衍义》曰∶《本经》并无一字言及治劳,今治劳多用之,误人不小,劳有一种真脏虚

损,复受邪热,邪因虚而致劳者,宜用,后世得此数言,凡遇劳证,概不敢用,此所谓侏儒

观场,随众喧喝矣。惟劳证不犯实热者,用之亦能杀人,诚所当慎,咳嗽气急痰喘呕逆者禁

用,以其上升也。伤寒初起忌之,恐引邪入少阳经也。

雷公云∶凡使茎长软皮赤,黄髭须,出在平川平县,即今银州银县也。西畔生处,多有

白鹤绿鹤于此翔处,是柴胡香直上云间,若有过往,闻者皆气爽。凡采得后,去髭并头,用

银刀削去赤薄皮少许,却以粗布拭净,细锉用之,勿令犯火,立便无效也。注云∶柴胡乃少

阳经药也,久服令人肝胆平。

<目录>卷二\草部上

<篇名>前胡

内容:味苦甘辛,性微无毒,入肺肝脾膀胱四经。主伤寒痰嗽痞满,心腹结气,解热开胃,推

陈致新,亦止夜啼儿,佐使畏恶同柴胡。

按∶前胡辛可畅肺,以解风寒,甘可悦脾,以理胸腹,苦能泄厥阴之火,温能散太阳之

邪。

雷公云∶凡使勿用野蒿根,缘真似前胡,只是味粗酸,若误用,令人反胃不受食。若是

前胡,味甘气香,凡修事,先用刀刮去苍黑皮并髭,细锉,用甜水浸令润,于日中晒干用之。

<目录>卷二\草部上

<篇名>香附

内容:味辛甘,性温无毒,入肺肝脾胃四经。疏气开郁,消风除痒,便醋制用。

按∶香附味甘辛,故主发散疏通,以入肺肝脾胃,类称女科圣药者,盖以妇人心性偏热,

多气多郁,血因气郁,则不能生耳。不知惟气实血不大虚者宜之。不然,损其气,燥其血,

愈致其疾,惜乎未有发明,而俗多受女科圣药一句之累矣!性燥,故便制以润之,性散故醋

制以敛之。

<目录>卷二\草部上

<篇名>麻黄

内容:味甘苦,性温无毒,入肺心大肠膀胱四经。主散在表寒邪,通九窍,开毛孔,破症结,

除积聚。去根节者,大能发汗。根节能敛汗。浓朴为使,恶辛夷,石苇,陈久者良。

按∶麻黄端主发散,宜入肺部,出汗开气,宜入心与大肠膀胱,此骁悍之剂也。可治冬

月春间伤寒瘟疫,夏季不可轻用,惟在表真有寒邪者可用,或无寒邪,或寒邪在里,或里虚

之人,或阴虚发热,或伤风有汗,或伤食等证。虽发热恶寒,其不头疼而拘急,六脉不浮紧

者,皆不可用。虽可汗之证,不宜多服,盖汗乃心之液,若不可汗而汗,与可汗而过汗,则

心血为之动矣。或至亡阳,或至衄血不止,而成大患。丹溪以麻黄人参同用,亦攻补之法也,

雷公云∶凡使去节并沫,若不尽,服之令人闷,用铜刀剪去节并头,槐砧上用铜刀细锉,

煎三四十沸,竹片掠去上沫尽,漉出,熬干用。

<目录>卷二\草部上

<篇名>葛根

内容:味甘,性平无毒,入胃大肠二经。发伤寒之表邪,止胃虚之消渴,解中酒之奇毒,治

往来之温疟,解野葛、巴豆、丹石、百药毒。

按∶葛根疗热解表,故入手足阳明,太阳初病未入阳明而头痛者,不可便服以发之,恐

引贼入家也,又表虚多汗者禁用。

<目录>卷二\草部上

<篇名>麦门冬

内容:味甘,性平,微寒无毒,入肺心二经。退肺中隐伏之火,生肺中不足之金。止消渴,阴

得其养;补虚劳,热不能侵。去心用,地黄、车前为使,恶款冬,苦瓠,畏苦参、青蓑,忌

卿鱼,肥大者佳。

按∶麦门冬阳中微阴,夫阳乃肺药,微阴则去肺中伏火。伏火去,则肺金安而能生水,

水盛则能清心而安神矣。故能治血妄行,调经和脉。

<目录>卷二\草部上

<篇名>天门冬

内容:味苦甘,性寒无毒,入肺肾二经。保肺气,不被热扰,定喘促,故得康宁,止消渴,利

小便,强骨髓,悦颜色,杀三虫,去伏尸。去心用,地黄、贝母、垣衣为使,畏曾青,忌鲤

鱼。

按∶天门冬气薄主升,故入肺

下载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