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易藏>正文

子夏易传-春秋-卜子夏

时间:2024-10-25作者:公众号古籍府,免费下载!阅读:199分类:易藏
代找各种书籍

声明:本资源由古籍府(www.gujifu.cn)自网络收集整理制作,版权归原作者,下载后请在24小时内删除.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关注公众号:古籍府,可以免费全部下载完整版。

2子夏易传-春秋-卜子夏

子夏易传

卜子夏

周易上经 卷一 周易上经乾传苐一

  卷一 周易上经乾传苐一

  乾下乾上乾,元、亨、利、贞。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綂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乾始降气者也。始而通,终而济,保其正也,故綂万物而无外。夫天者,位也、质也。乾者,人也、精神也,有其人然后定其位,精神通明然后綂其质,故能云行雨施、生类继续。大明终始而分其六位,乘其隐见而得其变化,故得生成而性命正矣。是以圣人之当位也,保合于乾元太和之道乃利而终正也。故能首出庶物万国保其安也。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健而不息,天之运也。自强而成,德者君子之事也。

  初九,潜龙勿用。象曰:阳在下也。

  阳气始生,潜而未形,虽德龙德,与众无以异也。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象曰:德施普也。

  阳气生物始见于田也,稼者可以乘其时也,惟大人学之成德可以普天下所利、见明其道也。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象曰:反复道也。

  君子能通天下之志、体天下之变,屈舒用舍唯时进退者也。故当知终之地、守知至之机,有庇人之大德,守事君之小心,虽在上位反而复守其卑。健于德、敬于人、勤于事上,终日而不懈夕。犹惕然此其道也。虽危,何咎君子所以修其德而后其身也。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象曰:进无咎也。

  官人者人望其咎也。位髙者,主畏其逼也,位革于下也,可无惧乎?位上公也、逼帝王也、可进而谦让恤患,以勤百姓将务时,以进其道也。而犹自疑德之薄,而位之下,而卑以自守,故曰在渊无咎也。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象曰:大人造也。

  阳升而万物相见也,以圣人之大德而为乎天下,明以周之、神以化之,而莫见其状,则智惘辨其处,万物咸仰其宜,利见大人而赖其治也。

  上九,亢龙有悔。象曰:盈不可久也。

  阳极则消之,盈则亏之,终则始之也。亢而不知,虽尊极天下威大四海,未离于悔也。故圣人与时而消息,则尧授舜、舜授禹,不极于亢,而善其终也。

  用九,见羣龙无首,吉。象曰: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

  阳者,刚德之物也。凡用者皆取象焉,故曰乾坤,其易之门,邪阳肆而不已,则暴时而后动,则治。夫首者事之,倡也。故圣人之治天下也,有以诛乱去恶者也,应之而正,非其倡也。则天下皆覩圣人之用九之无首也。此天之无私矣,天下之归矣吉。何往哉!

  文言曰: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

  善于物治之始也,通其情治之道也,利于物而义归之,守其正则无败事矣。

  初九,曰:潜龙勿用,何谓也?子曰: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遯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

  不易乎世,一世而不可辨也,道未行而名不彰也,世非之而不闷也,吉凶与人同患忧则违之也。

  九二,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龙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龙德而成行也。非其位而居君德,谨信以为常,得于正也。存诚以防邪,立于中也。善世而不伐,守其谦也。

  德博可施,万物虽利见之,其道未行也。

  九三,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何谓也?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知至至之,可与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位虽高而犹可进也,德之修也,君子之知,在乎几也。上体者,位之大也、难至之地也,而能至之,是其所至而至之,则乃免于悔也,故可与论其几矣。事之难,在乎终也,而能终于下,是素知终而能终也,非义以利人则不能矣。故可与存其义也,进德而不盈也,岂上位而骄乎。安位以自守也,岂下位而忧乎。惕然其危,何咎之有!

  九四,曰:或跃在渊,无咎。何谓也?子曰:上下无常非为邪也,进退无恒非离羣也。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故无咎。

  上下无常,非求越其羣也,所以自进其德,民归之。

  九五,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覩。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

  类之同、气之合,无情而相从也。清者,本乎天上之道也;浊者,本乎地下之事也。圣人在上,君子、小人各得其所,亲而从其类,而天下定也。

  上九,曰:亢龙有悔。何谓也?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民归者,位也,亢穷也,何有于民哉!贤人何辅哉!潜龙勿用,下也。见龙在田,时舍也。终日乾乾,行事也。或跃在渊,自试也。飞龙在天,上治也。亢龙有悔,穷之灾也。乾元用九,天下治也;见龙有君德矣;时舍而不用也;或跃以进其道、行其德而自试飞龙,治在一人也。用九上下皆正,天下得治也。

  潜龙勿用,阳气潜藏。见龙在田,天下文明。终日乾乾,与时偕行。或跃在渊,乾道乃革。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德。亢龙有悔,与时偕极。乾元用九乃见天则。

  日中星鸟,春分象也。乾道乃革,革于阴也。位乎天德,高明而周也。时者,天之节也。乾者,中之动也。时有节,动有中,亢则俱极矣。乾善用九,周而不殆,天之德也,可以观其则矣。

  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贞者性情也。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

  天之道,不形而善始,故谓之乾。乾始通于物,物得而生也。物利而成,虽利之而纯精不改其正,物自乘其化也。故圣人经营其始终而不失其正焉,情兴于性,大通无累也,故乾之利美矣,安往而不利哉。不言其所利者也。

  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六爻发挥,旁通情也,时乘六龙,以御天也。云行雨施,天下平也。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

  夫乾,刚健中正,为主纯精不杂之至也。故始终六位,随时发散,能旁通庶物之情。变化乘时,云行雨施而无不及,德之大者也。君子象之,能博其德,乃日可见之行,则民之所利见矣。故能体化合变而治于无形也,潜之为言也。隐而未见,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

  行未成,则于事不尽也。

  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辨之,寛以居之,仁以行之。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行之成,乃君之德也。

  九三,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

  刚者,物之健也,人之难御也,履重刚动而失之咎也,时无止也,人道无息也,故乾乾。因其时,得其上下,乃无咎也。

  九四,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之。或之者,疑之也,故无咎。

  地道以上为用,承天以布生也。天道以下为用,资始而流形于下也。三履于地,守得其处,人道之安,据众之所也。四升上矣,乘重刚矣。上近于天,革于众庶者也。位逼于尊,德崇于人,而犹自疑而不果,在渊而守下,故得无咎也。

  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大人之道、无私之德,而不偏也。而况于中人乎?故能观象立器、征让与时而无差者也。人者神之主也,得于人,鬼神之道可知也。

  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

  亢者直,进而不知退,极穷而悔也。

  其惟圣人乎?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惟圣人乎?进退存亡时之然,于我何有焉。因内外之分明,则保其终而无悔,圣人之道也。

   坤下坤上 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彖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牝马地类,行地无疆,柔顺利贞。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后顺得常。西南得朋,乃与类行,东北丧朋,乃终有庆。安贞之吉,应地无疆。

  坤,顺也,承于乾而成乾之化也。臣禀命于君,而致君之治也。有大通始生之德焉,万物由之得焉。万物由之而形也,无有逺迩而奉顺之勤。不敢怠柔,不失正牝,马之贞也。臣道也,待君而后成也。君子攸行,初离乎族,迷而失道,后保其所,乃其常也。西南同类,安无成也。东北丧朋,出而得正,终有庆也。地承天而体方,臣奉君而为正,逺无不至,多无不能,无疆之德。故君子定其分,行其事,则叶。夫无疆之永也。

  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地无不载,势顺而上,承于天。君子修博其德,而当承上之事也。

  初六,履霜坚氷至。象曰:履霜坚氷,阴始凝也。驯至其道,至坚氷也。

  阴始凝以极于积柔而为坚,罪始于小欺以至于累恶而为贼。故为上者不可以不辨,为下者不可以不愼。不早辨也,驯而顺之以至于大也,则无及已。夫阴阳往来等也。乾始于潜日之南至而生也,阴生于日之鹑首至履霜,而五阴成而为氷。何也?阳天下之大也,阴辅成其内,而其体一也,万物化也。阳胎于坎而老于乾,则凝为霜,积而成氷,此阴自成形,而为贼害之始也。非生之始也。虽阴盛也而阳潜焉,终得其正也,故贼臣者世皆有之有,随而灭之,此其象也。故圣人作为戒云。

  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象曰:六二之动,直以方也。不习无不利,地道光也。

  静然而待其天气,直也。物得宜而遂生,方也。无不载焉,大也。地道之上,居体之中,尽地之理,无私而生成也。承命而化之,动无不中,何习之有乎,故无不利也。

  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象曰:含章可贞,以时发也。或从王事,知光大也。

  体顺也,为下之长,守臣之分也。内含其明而不敢遂,故可因时而发,不失其正。王或有命,则从之也。不果首成,代终而以知之,光大能全其道也。

  六四,括囊,无咎,无誉。象曰:括囊无咎,愼不害也。

  纯阴之升,无阳以明之,则阴不能独化也。***地也。上又非阳,无天无君之象也。天地不交之道也。贤人何由明乎敬愼而怀其道,包括而不敢发,可以无咎誉也。戒其位于上行也。

  六五,黄裳,元吉。象曰:黄裳元吉,文在中也。

  黄,中之文也。裳,下之饰也。柔以文治,中而能通,贵而体正,不敢违背,致君之化也。为臣以之尽道矣。故大吉也。

  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象曰:龙战于野,其道穷也。

  阴之极而阳战之,曰龙战也。战则两伤矣。***极,极斯穷,穷则伤,将复壮,因万物而见焉,故曰于野。则柔脆者枯死,而坚强者内生也。

  用六,利永贞。象曰:利用永贞,以大终也。

  柔戒于邪,长正乃利也。故君子之用六也,顺上而保其正,合其刚大而终也。

  文言曰: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后得主而有常,含万物而化光,坤道其顺乎承天而时行,坤顺也。静而含光,能畜治万物而不敢先也。顺于上而时动成,其终而不怠。坚刚而得于久,至柔以为刚也。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辩之不早辩也。易曰:履霜坚氷至,盖言顺也。

  君子之辩于初也,既形于履霜则坚氷至,顺而致之,然也。其辩,于君子小人盖愼乎此也。

  直其正也,方其义也。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则不疑其所行也。

  敬而不謟,直内也。非义而不合,方外也。敬义不孤,德之大也。可执一而当之,事至而决之,何习而后为乎。是以,不疑其所行也。

  阴虽有美,含之以从,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地道无成而代有终也。

  含而守下,代其终也。

  天地变化,草木蕃。天地闭,贤人隐。易曰:括囊无咎,无誉。盖言谨也。

  地本下矣,而上无天纯阴之用,闭之道也。君子谨而晦之,免于害也。

  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发于事业美之至也。

  文在于中者,能通天下之理也。得其枢矣,于何而不利焉。是以为,臣体柔能正大位,扬君之大化也。则美在其中而四肢畅矣。正德于时而天下形矣,举事而可乆也,天下则之以之为业,美之至也。

  阴疑于阳,必战。为其嫌于无阳也,故称龙焉。犹未离其类也,故称血焉。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

  阴,纯阴者也。虽盛衰之无尽穷也,故为治之主焉,为君道焉。在于四时而消息则迭兴,而未始相离也。阳极则阴生,其中阴极则阳复其中,至于交会,则有进退之事。阳胜阴,理固然也。阴胜阳,悖之道也,故称阴老而乾战焉。坚氷之至也,阴之盛,阳惮而疑,故战也。勿以阴盛而谓之无阳乎,阳潜而运,乃在中也。虑其将来,疑于无阳也,故称龙焉。外由阴也,故类称血焉。战而两伤,故云玄黄之杂色也。

   震下坎上 屯,元亨利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象曰:屯刚柔始交而难生,动乎险中,大亨贞。雷雨之动满盈,天造草昧,宜建侯而不宁。

  刚生于柔,动在险中,屯也。天地之道,交而生物。君民之道,交而生事。物者得治后生也,事者经之而后遂也。难而营之,动于险中而获于大通以正也。非智者不能善其道也。阳震,春四时之首也。雷雨动而满盈,造物之始也。犹除草而为居也。始于冥昧未见也。险在于前矣,何所往哉。安而立已,勤而力民,协其力也。

  象曰:云雷屯,君子以经纶。

  云,畜雨者也。雷,下震之,将降而满盈也。君子务时经纶而可大也。

  初九,盘桓,利居贞,利建侯。象曰:虽盘桓,志行正也,以贵***,大得民也。

  刚居屯初,造化经始之时也。险在前,民思其安也。君子知其时而不决进,故盘桓。于下,居所用正,正则民安归下,则众所服,故动于下,建侯封也。

  六二,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匪?婚媾,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象曰:六二之难,乘刚也。十年乃字,反常也。

  阴者,依阳而成也。况当此,屯时欲进,应五。虽至于乘马班如,装饰器备而不可往者,乘初之?也。极数之变以待会终,得其依者,守中执志之正也。

  六三,即鹿无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几不如舍,往吝。象曰:即鹿无虞,以从禽也。君子舍之,往吝,穷也。

  逺于阳,欲依于五,五与二也。将来得乎是无谋度器备以从禽也,故获于林中。君子知几不如舍之,往则吝也。

  六四,乘马班如,求婚媾,往吉,无不利。象曰:求而往,明也。时之屯,阴求阳之深也。之其应者,皆乘马备饰而待于行,两意求之而遂往,明得其情,吉无不利也。

  九五,屯其膏,小贞吉,大贞凶。象曰:屯其膏,施未光也。屯动于险中,非常之时也。有非常之才而后可以济之矣。五守中,而独应,无膏泽以及天下也。小以自守可也,将以大正,凶之道也。施岂光乎。

  上六,乘马班如,泣血涟如。象曰:泣血涟如,何可长也。屯难而后者也,以柔居极,屯道穷也。乘马班如,将何行乎,故泣血涟如,凶可知也,不能久也。

   坎下艮上 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彖曰:蒙,山下有险,险而止,蒙。蒙,亨。以亨行时中也,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应也。初筮告,以刚中也。再三渎,渎则不告。渎蒙也。蒙以养正,圣功也。

  山下有险,而止,昧于所从,蒙也。夫知昧而求决者,通之道也。决而当于时,适于中道,乃行也。亨,蒙之理,非求我也,求我,蒙不能明也。待蒙求我,志应而后发也,告者精意而上请也,初志乎决刚中,求辨于理,故来告也。至于再三,则或多矣,渎蒙者也。其肯告乎蒙者,无知也。以其不知以养其所知,亨。蒙之道乃圣功利而正者也。

  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水泉出,而未通止所也。德不博不能及于物,浅学之蒙也。君子以之克己而果行,广学以育德而后能通也。

  初六,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以往吝。象曰:利用刑人,以正法也。

  承于阳而发蒙也。阴奉阳而始明,全德以及物也。刑者失而后治之道也。虽阴至明可以刑人,而说桎梏正法而已,长用之,则吝也。

  九二,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象曰:子克家,刚柔接也。阳刚也,明也。初奉之而求其辨,三附之而委其质,比初之蒙而无情系于三,故吉也。居中而正配于五,婚姻之吉也。家道大者莫先于正夫妇也。居中贵而委身于卑,能接之以礼者也。子能克家,莫过是也。

  六三,勿用取女,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象曰:勿用取女,行不顺也。

  乘于阳而说之,失位而不顾其应者,蒙也。不能自保而为不顺,曷用娶之,无所利也。

  六四,困蒙,吝。象曰:困蒙之吝,独逺实也。

  逺于阳也。困何以明。守位而困,可惜者也。

  六五,童蒙,吉。象曰:童蒙之吉,顺以巽也。

  阴蒙无知,童之道也。以柔德委,顺于二。而二刚,巽之居尊与能,得其为上之道,故吉也。

  上九,击蒙,不利为?,利御?。象曰:利用御宼,上下顺也,三已应也。茍恱于三,击而取之,动不妄干,为宼也,击而归之。应下以顺上,保终无间,故利用宼也。

   乾下坎上 需,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彖曰:需,须也,险在前也,刚健而不陷其义,不困穷矣。需有孚光,亨贞吉,位乎天位以正中也。利涉大川,往有功也。

  需,待也。刚居于尊,安于险之道也。能制下,健以为用,君子待命而已,不可自任,则刚健终不陷也。君子观其为而动之,其义岂穷哉。五以险德而位于天,虽非坦道,强毅而制下也。刚中而有孚也。获刚健之臣而不敢不说,则不劳而待其功矣。故光通而贞吉,复何险之有哉。是以利涉大川,而无险不济也。文王君人也,得九五之位。仲尼位下也,居君子之事合,两而待之,则上待下之能,下待上之命。观是需之情可见矣。

  象曰:云上于天,需。君子以饮食宴乐,泽来矣。君子待命而不劳于虑,而得其治也,饮食宴乐而已。

  初九,需于郊,利用恒,无咎。象曰:需于郊,不犯难行也。利用恒,无咎。未失常也。

  郊逺者也,未履其位,行不犯难也。用其常不失其素矣。

  九二,需于沙,小有言,终吉。象曰:需于沙,衍在中也。虽小有言,以吉终也。

  行逺也,沙,迩乎水,刚履其位,敌对于五,五非敌也。可以待也。君子之道,无执也。与时而行也。得其中者,虽小有言,吉终而已矣。

  九三,需于泥,致宼至。象曰:需于泥,灾在外也。自我致宼,敬愼不败也。

  上险可犯也。刚以在上,待命于泥,逼难而濡难,犹外矣。我致之,而宼至,敬愼之,不败也。

  六四,需于血,出自穴。象曰:需于血,顺以听也。

  刚险居上,而承之难,从事者也。动而见伤矣。坎阴处下,幽穴之物,而今升之,待阳之运而出,难也。则不可不顺以听之。

  九五,需于酒,食贞吉。象曰:酒食贞吉以中正也。

  刚德中正,施令而治者也。治事已获众之奉,待其酒食而已。

  上六,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象曰:不速之客来,敬之,终吉。虽不当位,未大失也。

   需坎上也,道之终则反复也,入于穴矣。乾覆其上,三爻来而不假待也。知道之终能固其所,而敬为主,虽不得其位能吉其终也。

   坎下乾上 讼,有孚,窒惕,中吉,终凶。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彖曰:讼上刚下险,险而健讼,讼有孚,窒惕,中吉。刚来而得中也,终凶。讼不可成也。利见大人,尚中正也。不利涉大川,入于渊也。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能尽物之情也。讼之者,其昧于先乎,两其情,则上刚而下险,兼其象,则中心险而行健,得无讼乎。讼之所由兴于二也,内刚险也。居中理可信也,不中塞也,上健可惧也。直可申也,故中吉。人不与讼也,故终凶。大人志尚中正者,利而见之辨也。陷于下矣,又好争焉,故可涉于险也。

  象曰:天与水违,行讼君子,以作事谋始。

  相违而与处事,讼之象也。君子见其未着,防其未形,则逺讼也。

  初六,不永所事,小有言,终吉。象曰:不永所事,讼不可长也。虽小有言,其辨明也。

  柔非勇于讼也,上迫而至讼。讼初有言,辨明而通,其志不长,其讼得于终吉之道也。讼之长,凶之咎也。其吉于初已乎。

  九二,不克讼,归而逋,其邑人三百户,无眚。象曰:不克讼,归逋,窜也。自下讼上,患至掇也。

  为下讼上,讼可得乎,自贻其患也。不可而退,还窜其邑,自守其寡,不敢上敌,犹无眚也。

  六三,食旧德,贞厉,终吉。或从王事,无成。象曰:食旧德,从上吉也。

  处下之上,从乎刚阳,而讼通矣,食其德矣。乘刚而待之,危也。从上得附,故终吉矣。夫以柔附上,非听其讼亦,为上忤矣。故至有命,则行之不敢自成也。夫不争于外者,善矣夫。

  九四,不克讼,复即命渝,安贞吉。象曰:复即命,渝安贞,不失也。

  三柔附我,故我不能敌,初之讼也。以就三之命,变其讼之应也。安贞而吉,何所失哉。

  九五,讼元吉。象曰:讼元吉,以中正也。

  中正上行,虽讼而吉大也。

  上九,或锡之鞶带,终朝三褫之。象曰:以讼受服,亦不足敬也。

  刚居讼,终能讼而得其终也。专攻得其非,上或赏也。三脱其服,象褫疾也。

   坎下坤上 师,贞,丈人吉,无咎。彖曰:师,众也。贞,正也。能以众正,可以王矣。刚中而应,行险而顺,以此毒天下,而民从之,吉。又何咎矣。

  五天位也,而以非阳居之,或有战争之事。二刚阳也,而能正众,可崇任之,佐其尊而臣也。文人之谓,居中而奉,行险而顺,以杀上。杀毒其人,而人从也。专其命,咎,则吉复大矣。又何咎焉。

  象曰:地中有水,师。君子以容民畜众。地中有水,故能有得其润,而保其广地之用也。盖象乎君子也。则能得其情而获其治道,出于民也。故君子以容而畜之,显仁以藏用也。

  初六,师出以律,否臧凶。象曰;师出以律,失律,凶也。

  春秋传言:执事顺成,为臧逆,为否理。有必然之胜者,师出而谋合之。为臧,乃其律也。失之,是以凶也。夫律者,军事之命也。师之兴,主君不能亲之,是以授其命而不授其事。名曰专征。此古师之道也。军志曰:军之所承于君者,师之可战,君曰无战,必战可也。师不可战,君曰战之,无战可也。故进不求其名,退不避其罪,本乎社稷之卫也。或以听君主之制为律,岂足是哉。愼诸,其在授人以律乎。

  九二,在师中,吉,无咎。王三锡命。象曰:在师中,吉,承天宠也。王三锡命,怀万邦也。

  刚中而应,行险而顺。受命而能正众也。吉何咎哉。王者以天下为心,用兵非以怒也,平之非喜杀也。三锡命非私也,安万邦而已矣。

  六三,师或舆尸,凶。象曰:师或舆尸,大无功也。

  师之出也,任于一人。刚中者也。多则或矣。非其任也。何功之有,吉。二刚也。而以阴柔乘其上,是兼其领也。舆师之凶也。宜哉。无君上之命,则免矣。故曰或也。

  六四,师左次,无咎。象曰:左次,无咎。未失常也。

  左者不用之地,待其师命而已,未失常也。

  六五,田有禽,利执言,无咎。长子帅师,弟子舆尸,贞凶。象曰:长子帅师,以中行也。弟子舆尸,使不当也。居尊虽柔,待而有获也。何以利乎,柔不能临众也。执命而授德人,则无咎矣。二刚中而继体于五,其长子乎。命授一人,帅师可也。三柔弟子也。命不可二也。其舆尸也。

  上六,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象曰:大君有命,以正功也。小人勿用,必乱邦也。

  师之终复于大君者,居天下而无私。故誓师曰:用命赏于祖,不用命戮于社。功存社稷之公也,天下共之有。开国而封之者,承家而食之者,此功之分也。王执而正之,非惠之私也。小人不原于天命,不足于贵位,故至乱邦。此易之终戒也,而失于用也。

   坤下坎上 比,吉,原筮元永贞,无咎,不宁方来,后夫凶。象曰:比,吉也。比,辅也。下顺从也。原筮元永贞,无咎。以刚中也。不宁方来,上下应也。后夫凶,其道穷也。

  众畏险民,咸其安也。辅其正而获吉也。刚位于尊也。本其阳之德行,仁也。居中可以长正也。长正可以宁方也。筮而比之,亦何咎也,则不宁,辅而安矣。后夫道穷,虽求辅,凶也。

  象曰:地上有水,比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

  地载水而泽也,水得地而安也。下得上而宁也,上得下而位也。故先王建万国和亲诸侯,然后天下安也。

  初六,有孚,比之无咎。有孚,盈缶终来。有他吉。象曰:比之初六,有他吉也。

  众各保其所居也。能初以求比,是以吉也。知乎几,辨乎微,为天下首。比必自诚信盈于素分也。素分盈,则主恩及,而他吉来矣。

  六二,比之自内,贞吉。象曰:比之自内,不自失也。

  为五内比,应而相合,承其私也。为众所覩也。能自守中正,故保其吉也。

  六三,比之匪人,象曰:比之匪人,不亦伤乎。不正,不能辨,其去就,而辅于上,无首也。可比非其人乎,不亦伤矣。

  六四,外比之,贞吉。象曰:外比于贤,以从上也。

  比于尊,刚承上,辅贤,得正,吉也。

  九五,显比,王用三驱,失前禽,邑人不诫,吉。象曰:显比之,吉。位正中也。舍逆取顺,失前禽也。邑人不诫,上使中也。

  为天下王也,背之以来,皆吾人也。则可以安天下矣。独守其中,而私其应,为众所观,非显其私欤。疾其背,而爱其向也。则失其不来者矣。邑有家者也,私也,岂王者显私也。偏其私,故邑人不诫,王所使之,然也。虽显,其吉。正其位而尊也。

  上六,比之无首,凶。象曰:比之无首,无所终也。

  无诚于附,道穷,而比,戮,斯及矣,何终哉。

   乾下巽上 小畜,亨,密云不雨,自我西郊。彖曰:小畜,柔得位,而上下应之,曰小畜。健而巽,刚中而志行,乃亨。密云不雨,尚往也。自我西郊,施未行也。

  小畜,阴上得位,而阳皆应之也,柔畜,刚也。大为小所畜,其畜不能全。小畜而已也,故健而巽,刚下柔也。刚居中,巽柔而从其畜。志得而后通也。雨者,阴阳和,阴行其道,则盛而为雨。小畜,志于上,往也,自得其位而已。使阳而巽,其泽不足,以下济也。则密云而不雨也。云自西郊而东也,阴消而退未能行施也。小人来,居上位,非中正之德,君子无所承也。其何足光哉,不能畜君子之大也。

  象曰:风行天上,小畜。君子以懿文德。

  风行天上,而不能畜大也。言行德之大也。文德者,德之小也。君子之道,无所备也。畜其文德,与时行也。

  初九,复自道,何其咎,吉。象曰:复自道,其义吉也。

  乾,本上也。三阳尚上也,应而归焉。巽以行志,复自我道,何以咎哉,其义吉也。

  九二,牵复,吉。象曰:牵复在中,亦不自失也。

  志乎畜而不能全也。虽与我而非应,可以牵,而巽之自复其道。得时之中,故吉也。

  九三,舆说辐,夫妻反目。象曰:夫妻反目,不能正室也。阴之微,不能大畜,其亦已矣。故初应二,牵巽志而行,自复其道,至于三,斯极之矣。上飞制下,终于小畜,理固然也。思不能行,行脱其辐也。阳不制阴,夫不正室也。

  六四,有孚,血去,惕出,无咎。象曰:有孚,惕出,上合志也。

  一阴也,而众阳趋焉,非其所治者也。则惧其伤害矣,奉与五刚,诚信相与,近而相亲,固也。尊而肃民,安也。何伤害,惕惧之,患哉。可无咎乎。

  九五,有孚,挛如。富以其邻。象曰:有孚,挛如。不独富也。

  卦唯一阴,邻而奉已,已亦交爱,有孚挛如,资货与同,不独自厚,巽而行志者也。

   上九,既雨,既处,尚德载妇,贞厉。月几望,君子征凶。象曰:既雨,既处德,积载也。君子征凶,有所疑也。小畜,畜其余未始于道,小不能畜,阳得行其志,上不可全无。下无所遂志,故其终焉。既雨,得行其道也,旣处安其所也。尚德载阳为所畜也,阴专于阳危之道也。月近望,阴盈盛也。君子征凶,阳疑而不敢进也。以爻语之,则得志以体。言之,则小畜。此言巽,阴之终而不系于爻也。

   兑下乾上 履,虎尾,不咥人,亨。彖曰:履,柔履刚也。说而应乎乾,是以履虎尾不咥人,亨。刚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

  履,一阴而履于阳,为下之长,众之趋焉。是以危而履虎尾也。语其上下,则下承上也。言其情,则说而奉于乾也。失其所履而全其所承,是以不咥人,亨。情之所归,则三也。故以卦命之。其于履,则刚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其义也能制其度,得其光明也。阴者阳之求,而履之阳不竞者,以阴失位而凶阳,抑其情而不乱上之正,而咸得其履也。

  象曰:上天下泽,履。君子以辨上,下定民志,上天下泽得其履也。君子辨贤、不肖而上下定之,则民无觊幸之望也。

  初九,素履,往,无咎。象曰:素履之往,独行愿也。

  履得其所履,吉也。过之则咎。以刚志而守下,不求其阴,进之不以为荣,独履素,行之节是以,无过咎也。

  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贞吉。象曰;幽人,贞吉。中不自乱也。

  履不得其履,宁倡无僣。二以刚比柔,见利,不挠其志。居易幽退,履其所履,中正之吉也。

  六三,眇能视,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武人为于大君。象曰:眇能视,不足以有明也。跛能履,不足以与行也。咥人之凶,位不当也。武人为于大君,志刚也。

  卦皆无诸,阴而三,自以为己任。眇目能视,跛足能履,岂足恃哉。僣履非位,咥其冝也。而志拟于刚,欲为武人,大君之行凶之灾也。

  九四,履虎尾,愬愬,终吉。象曰:愬愬终吉。志行也。

  三以不顺,为众同弃而已,近也。愼于难履者也,心惧不足相与,在乎守卑以承于上,为上所任。果获其志得其终,吉也。

  九五,夬履,贞厉。象曰:夬履,贞厉。位正当也。

  三柔失位,志比武人,五为一卦之主,明得帝位取而决之,非求系于情也。然三者,众之趋也。虽曰决之,正之危也。位正当也。何其患乎。

  上九,视履考祥,其旋元吉。象曰:元吉,在上大有庆也。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归其本也。不顾其邪,自履其所得履之终也。则可以心视其往之履,而考其善应也。积其行,得其终,归其有庆者矣。旋其元吉哉。

周易上经 卷二 周易上经泰传第二

  卷二周易上经泰传第二

   乾下坤上 泰,小往大来,吉,亨。彖曰:泰,小往大来,吉,亨。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

  易者,象也,神之用也。故泰象于天地交,而万物生。上下交而人治成。阳内得时而阴外也。健发于内其道顺行于外。亲内君子,踈外小人,君子之长也。是以损削之道往,而丰大之道来,吉而通者也。

  象曰:天地交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天地合其时以养物也,圣人兴其财以丰人也。结网罟,作耒耜,能辅相天地之宜,成天地之道。因时而通利,而左右其民也。

  初九,拔茅茹,以其彚,征,吉。象曰:拔茅征吉,志在外也。

  拔茅而连出也,君子道长,上下交志,以其类,征吉。离内以之外,志求其成也。

  九二,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亡。得尚于中行。象曰:包荒得尚于中行,以光大也。

  乾降为泰,而得其中,能通天下之情,知天下之用,而不过其当也。朋党何由兴乎,志在其中,不失其治,应之而行,可谓光大已矣。

  九三,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勿恤其孚,于食有福。象曰:无往不复,天地际也。

  乾下通而泰也,物不可终通,则天道复其上,地道归其下矣。平陂则险矣,有往则复矣。君子见其交会,思其所终,虑患而艰守之,不失其正。则可无咎而全其吉,保食其福也。

  六四,翩翩,不富以其邻,不戒以孚。象曰:翩翩,不富,皆失实也。不戒以孚,中心愿也。

  物各归本也,阴阳之情皆相求也。四所以下者,非顾其阳,自乐其归,不赖阳之治也。与其众同志,翩翩,轻举不富邻而自备不戒,约而自孚,皆乘中心之愿而行也。

  六五,帝乙归妹,以祉元吉。象曰:以祉元吉;中以行愿也。

  阴居贵盛而委质于二,静而无为,居贵有祉,理得于中。愿心而行,非权之逼也。忘巳而与能,圣人之道也。故元吉矣。

  上六,城复于隍,勿用师,自邑告命,贞吝。象曰:城复于隍,其命乱也。

  堑隍以为城,取下以为上也。其终则复隍矣。下为上使者,通其志也。终不能通,命乱者也。以之用众,众不从也。以之告邑,命不行也。犹以为正也,终惜已矣。

   坤下乾上 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彖曰: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则是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内阴而外阳,内柔而外刚,内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也。天地之道,各守其所,上下不相通志,而非人道之治。阴在内而阳失时,内其柔邪而外其刚直,小人争内而君子踈逺也。时否闭矣。无复人之道也。小人道长,不利君子正,为小人疾也。是以大善之事往,而小恶之事来也。

  象曰:天地不交,否。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上下隔塞,其志不通,其道不行也。则动而见疑矣。故晦道薄德,惧时之用,以避其患也。

  初六,拔茅茹,以其彚,贞吉亨。象曰:拔茅贞吉,志在君也。

  易也者,圣人所以体其时,而利其行也。天地不交,君子不荣以禄。夫吉凶生乎动,动其始,则其终不能禁矣。处否初位,而愼其动,得君乃行。故牵类而守正,终?其吉亨也。

  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象曰:大人否,亨。不乱羣也。

  柔履顺中,承其上,小人得一时之中,故获一时之吉。君子得其大中也,当其否也。不能包承于上,亦不能非小人,必避世异俗,安卑保命而已,故虽否而终通也。

  六三,包羞。象曰:包羞,位不当也。

  位阳也,而阴处之。包承,柔佞之过也。是以羞辱及矣。

  九四,有命,无咎。畴离祉。象曰:有命无咎,志行也。

  上近至尊,下据其民,咎以专也。五之休否,有命任已,卑以奉上,正以率下,其志得行,亦又何咎。谁丽其福乎。乃巳之致也。

  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系于苞桑。象曰:大人之吉,位正当也。

  大人者知存亡之道也。羣小并进虽可全正,虽得尊位忧其危亡。顺而从之,不敢以力,息于否之时也。其道乃固矣。正当其位,物犹不陵,故保其吉,而终遇也。

  上九,倾否,先否后喜。象曰:否终则倾,何可长也。

  否之终否,其倾矣。极终则变,何可以久。君子当其极,故先否也。困极以道通也。故后喜也。

   离下乾上 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贞。彖曰:同人于野,柔得中而应乎乾,曰同人。同人曰:“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乾行也。文明以健中正,而应君子正也。唯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

  天下之器大矣,其为务多矣。治之而不谬者,其唯同人乎。所以同其同而无方也。二一阴也,得中而羣阳归焉。能得物之情,故曰同人。其德乾之德也。下之功,上使之也。为上能同于下者,鲜矣。能同之,则其德大矣,其务成矣。其圣人之功欤。上之不与,虽下求其同不可得也。非文明辨于内,刚健行于外,中正而相应者,不能同也。此君子之正而能通天下之志也。

  象曰:天与火。同人。君子以类族辨物天体大也,火体小也。火曰炎,上同于天也。必时曦燥,而后盛乎。俟天之与也。上下之位旣列,得其同,则上能与下也。君子象之,而类其族,辨其物。志可同者与之,不遗其细者也。则天下何有焉。

  初九,同人于门,无咎。象曰:同人于门,又谁咎也。

  卦一阴。而近者多得也。或尊而保之也。初比于二,不系其常,出门同之,无与争者,得之先也。谁之咎矣。

  六二,同人于宗,吝。象曰:同人于宗,吝。道也。

  不能大同守宗独应。失其于野之义,可惜也已。

  九三,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岁不兴。象曰:伏戎于莽,敌刚也。三歳不兴,安行也。

  情系者,德之累也。妄兴者,凶之道也。居下之长,而据尊之应,潜构兵戎,以敌于五。在下之上,曰髙陵也。至五而三,象三歳也。五胜而不能兴也。祸自致也。安所行哉。

  九四,乘其墉,弗克,攻吉。象曰,乘其墉,义弗克也。其吉。则困而反则也。

  与三攻,以求二,乘其墉也。犹隔之矣。二可得乎,其义固不克也。求之不得也。困而反其则矣。乃遇其吉也。

  九五,同人,先号咷而后笑。大师克相遇。象曰:同人之先,以中直也。大师相遇,言相克也。

  刚健中正,求其同而为治也。夫求其同,固有不同者矣,故下刚。有役其公而私其同焉,以力正之。未获其志,故先号咷而后笑也。非私也,求其治而中直以正也。刚而难遇也。之而后合,同人之道也。

  上九,同人,于郊无悔。象曰:同人于郊,志未得也。

  居其外也。已过其内,无与同者,患争之,悔则免矣。求同无与,志何得也。

   乾下离上 大有,元亨。彖曰:大有,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应之,曰大有。其德刚健,而文明应乎天,而时行是以,元亨。

  柔得大中之位,而上下归焉,无有逺迩,皆大有之也。其德刚健而行,文明以辨,大位德应于天,以时行,是以大亨也。

  象曰:火在天上,大有。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明得其时,上无不容也。善者,道之大也,故扬之。恶者,道之小也,故遏之。上举其善则恶止矣。君子顺其时,美其命而已,故大有之也。

  初九,无交害,匪咎。艰则无咎。象曰:大有,初九,无交害也。夫欲其丰,害物以求有者,斯害来矣。此害之交也。咎可逃乎。初得于主,始有之矣,守其分而不躁,难其志以自保,则终有大而无咎也。未涉于交害矣。易所以戒。大有,刚健之初,先逺害而利,自至矣。

  九二,大车以载,有攸往,无咎。象曰:大车以载,积中不败也。刚健之中,力之大者也。上之所任事,委于中,致逺,不泥也。

  九三,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弗克。象曰: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害也。

  为下之长,富有其民,公之位也。为五所有,志达乎尊,以奉其主也。小人不可用也。以上之柔德,则不克,通而谋其害之矣。大有,容之也。御小人者,其道异乎,可大有之而不任也。

  九四,匪其彭,无咎。象曰:匪其彭,无咎。明辨晳也。

  柔得尊位,而上下咸愿应之以时,近亲难处之地也。能知祸福之端,畏天下之所覩。如非在五旁,兢以自警,不敢怙恃,可无咎矣。非明辨者不能至也。可谓智矣。刚能处柔者也。

  六五,厥孚交如,威如,吉。象曰:厥孚交如,信以发志也。威如之吉。易而无备也。

  以柔德而居主位,虚中孚诚民亦奉其诚也。志交信矣。何所备乎。故易然,而保其尊。威如,而获其吉也。

  上九,自天佑之,吉。无不利。象曰:大有,上吉,自天佑也。

  刚居极上,尊柔奉之,可谓上贤而顺高,而得终。履其信也。得其终也。内符于天,与天合德也。则自天佑之矣。何不利焉。

   艮下坤上 谦,亨。君子有终。彖曰:谦,亨。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踰,君子之终也。

  阳,天也,而下其阴,是以谦。无不通。君子所以保终也。天之道,寒暑日月也。盈则亏之,损则益之。地之道,山川丘陵谷也。髙则倾之,卑则受之。鬼神依人,谦则福之,盈则祸之。人道恶盈,盈则慢之,以人恶已。谦则下人,故人好也。尊而谦之,益光大矣。卑而谦之,人莫之踰。君子所以保终也。

  象曰:地中有山,谦。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山下于地,而得地中,谦也。君子谦以下人,得人心也。多者损己,以聚之寡者减己,以益之称物而平施。不失其常乃平也。

  初六,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象曰: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柔以处下,谦之谦也。君子用谦于初,自养其德,虽涉难而吉也。

  六二,鸣谦,贞吉。象曰:鸣谦贞吉,中心得也。

  阳者众阴之所求也。二承而亲之,旣得于心,声以发外,谦而鸣之,辞也。守中而不敢自大,得正之吉也。

  九三,劳谦君子,有终吉。象曰:劳谦君子,万民服也。居下之上,为众之,则勤于正,众虽劳,而谦厚之至也。谦以保位,万民服也,故得保其终,吉矣。

  六四,无不利,撝谦。象曰:无不利,撝谦。不违则也。

  谦以在位,不僭不偪,不违其则者也。以之奉五,而待于三,奉事得宜,指撝皆从,无不利也。谦敬之利,道之然也。

  六五,不富以其邻,利用侵伐,无不利。象曰:利用侵伐,征不服也。

  柔居上位,止而顺之,谦也。柔之过,盗之心生,故至用师也。居尊而着于谦,得众之道也,故不待富邻而利以侵伐也。

  上六,鸣谦,利用行师,征邑国。象曰:鸣谦,志未得也。可用行师征邑国也。

  上虽应三,二近相与,故中心未得也。徒声鸣而已。然正应无争,辞谦无怨,是以外助也。分众受命,纔堪征邑国而已,非不利者也。

   坤下震上 豫,利建侯,行师。彖曰:豫,刚应而志行,顺以动,豫。豫顺以动,故天地如之,而况建侯行师乎。天地以顺动,故日月不过而四时不忒。圣人以顺动,则刑罚清而民服。豫之时,义大矣哉。

  阴者小人之道也。治之者,非君子欤。众阴而阳御之,非当大位则有兵战之事。文之不当理也。其用师而豫乎,刚应而众从之也。豫先而当得其顺动者也。顺以动,故天地如之,日月之迭明也。四时之更,变也。圣人以顺动,而天下服也。非圣人不能得顺动之时义也。

  象曰:雷出地奋,豫。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

  雷始发震奋而出地,物遂其豫也。震先而得其乐乎,故谓豫之。为乐得于心,而形见于外,兴物而动其情,曰乐。故先王之有天下者,乐也。礼平天下之志,以修诸内也。故合其钟、鼔、竽、瑟、管、磬之声而与众共乐也。礼者,重本崇德而敬其上也,故禘郊宗祖皆崇有德,而配之上帝天神焉。以与众同敬而节诸外也,故作乐崇德,殷荐上帝,合礼乐之化,设内外之敎,而天下顺也。

  初六,鸣豫,凶。象曰:初六,鸣豫,志穷,凶也。

  初有上应,乐有得志也。夫君子之心,静而自居。知得丧之终始,而不迁其正,故其乐不极,其忧不沮,何患之及哉。小人之始得志,夸其大而极其志,极而不及,于祸者无之。

  六二,介于石,不终日,贞吉。象曰:不终日,贞吉。以中正也。

  卦一阳也。众阴竞之,以求豫也。二得顺而中正,物至而顺,豫至而乐,不迁其正也,故介如石坚,难以茍变。感之至,后动也。得吉之先也,其先知者不疾而速获其吉也。安用其终日乎。

  六三,盱豫悔,迟有悔。象曰:盱豫有悔,位不当也。

  四经,始之地也。而三统下,卦之主而不当位,是以迟速皆不中也。盱而遽来,柔涉乎谄也。迟而后至,疑惧旅于众也。是以悔矣。

  九四,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象曰:由豫,大有得。志大行也。

  一阳而能济众也。而上下应之,所以得豫,皆由之也。复何疑焉。旣顺以动之,天下附之。则智者为谋,勇者为力,皆相朋合,簪而来仕矣。

  六五,贞疾,恒不死。象曰:六五,贞疾,乘刚也。恒不死,中未亡也。

  四刚动也。众之归柔,无德乘之,正乃疾也。守恒于中,其义不死已,存其尊也。

  上六,冥豫成,有渝无咎。象曰:?豫,在上何可长也。

  刚得志而豫,五正疾矣。而又上之,处于豫外,不知时之豫,昧于豫之成也。何可长哉。变而知归,得无咎矣。

   震下兑上 随,元亨利贞,无咎。彖曰:随,刚来而下柔。动而说,随。大亨贞,无咎。而天下随时,随时之义大矣哉。

  刚来而下于柔,得其情,随。而治之大通者也。刚中正,动而说,利而正,夫何咎哉。夫随,多失正,正则寡。随,动说而随大,亨不失其正,而无咎者,大人也。而天下随之矣。

  象曰:泽中有雷,随。君子以向晦入宴息。

  雷下于泽之中也。雷随于泽,泽随于雷。君子得物之情,而随正之。则物来随已正也。何所忧哉。故向暮入宴息,安之时也。

  初九,官有渝,贞吉。出门交有功。象曰:官有渝,从正,吉也。出门交有功,不失也。

  随主于见,可而变也。不随则不吉。随而丧本,亦不吉。初无专应得其理也。刚不失正,得其吉也。与二相得,出门交有功也。非应而合之,不失其随,时之宜,不随则独立无功矣。

  六二,系小子,失丈人。象曰:系小子,弗兼与也。

  不顾其应,与时相得,动说相与,得随之宜。五体随而不恋初,遇之而有交。故二无凶,吉之戒也。

  六三,系丈人,失小子。随有求得,利居,贞。象曰:系丈夫,志舍下也。

  随不系于常也。三近于四,而遂相附得,随也。四亦不逆求,所得也专,正而居,志合逺附,得所利也。

  九四,随有获,贞凶。有孚,在道以明,何咎。象曰:随有获,其义凶也。有孚在道,明功也。

  得三而附,有获者,私擅其民,正之凶也。以随之时,协随之义,竭诚奉主,立功明道,皆上之有也。夫何咎哉。

  九五,孚于嘉,吉。象曰:孚于嘉,位正中也。

  刚德居尊,有应而不系,尽下之宜,大通者也。中正而保位,利而贞也。信向于随之嘉吉,则下皆随之矣。

  上六,拘系之,乃从维之,王用亨于西山。象曰:拘系之,上穷也。

  随者,下而随也。下而随之乃治,非大正之义也。治诚而不随,则以力制可也。六无附而保其上,守于险阻可拘之,乃从维之,以力而后至服,而通命于逺志,治也。

   巽下艮上 蛊,元亨,利涉大川,先甲三日,后甲三日。彖曰:蛊,刚上而柔下,巽而止,蛊。蛊,元亨,而天下治也。利涉大川,往有事也。先甲三日,后甲三日,终则有始,天行也。

  蛊,文皿虫也。风过山也。时之蛊,而事系之,不可以无制,作也。刚升而上,柔来而下,刚柔两得其情,大通而柔伏也。巽而上,无违迕也。故可以造治制作,而无难也。古之为治者,以质文相变也。弊而更之,之谓也。以质治者,寛而任人,亲而不尊,其弊也。野而不近,纵而难禁,故因其弊而反之以文。以文治者,检而有度,尊而不亲,其弊也。烦而多贼,近而无实,因其弊而更之以质。质文更代,终则有始。如寒暑之谢也。甲者,制事之首也。夫立制者,必先究前弊之由,察其中,要其终。故先三日,以原之,然后更之,今及其先,乃及其后。后甲三日之正,故能合其时,而当于人心也。殷因于夏,周因于殷,故为之改命,创制天下法也。

  象曰:山下有风,蛊。君子以振民育德。

  山下有风,时蛊而制事也。君子将以振民,先有其德然后制作也。

  初六,干父之蛊,有子考,无咎,厉终吉。象曰:干父之蛊,意承考也。

  有为者,臣子之职也。受命者,承其意而损益从时,而后蛊,可干也。柔始受命,能终其事。承父之后也,可谓有子矣。考何咎乎。临事而专,故曰厉也。终成其志,得无咎也。有事之道也。

  九二,干母之蛊,不可贞。象曰:干母之蛊,得中道也。

  干内应柔,承母之事也。不可以自正,非所越也。乃得中道矣。事有顺而后成者,此之谓也。

  九三,干父之蛊,小有悔,无大咎。象曰:干父之蛊,终无咎也。

  以刚得位,干其事而专其任也。专之故,小悔,终成其志,故无咎也。

  六四,裕父之蛊,往见吝。象曰:裕父之蛊,往未得也。

  柔之位,而以柔处之,不能敏于事也。是寛其事而无成也。复命得乎,往见吝矣,终无功也。

  六五,干父之蛊,用誉。象曰:干父用誉,承以德也。

  柔非能干蛊也。事必有主之者矣,用德而不劳于力,五之谓欤。居得中正,众之所荷,用誉之谓也。

  上九,不事王侯,髙尚其事。象曰:不事王侯,志可则也。

  刚上者,主之尚也,令之源也。终其事而不享其利,以髙尚为事,可企而则也。不事王侯,可以尚之也。

   兊下坤上 临,元亨利贞。至于八月,有凶。彖曰:临刚浸而长,说而顺,刚中而应,大亨。以正天之道也。至于八月,有凶。消不乆也。

  阴阳迭盛,天道成焉。阳长而万物生,君子之道行,小人望之而服也。刚长正以应,说而顺之,大亨,以正也。夫物有长也,必有代也。阳虽维阴,至于阴盛则不复维矣。君子当其时,内惕而不自得焉。观时之消息也。临代坤之二也。极六位而阴及代之矣。数之变也。凶其乆乎。月阴之物来,代阳也,故八月凶。

  象曰:泽上有地,临。君子以敎思无穷,容保民无疆。

  泽上有地,地取润于泽。刚临于柔,小人取,则于君子思其敎,周而无已也。则能保民安众而应其无疆也。

  初九,咸临贞吉。象曰:咸临贞吉,志行正也。

  四为我应,能感柔也。则制之自我矣。岂肆其志哉。感其从正者也。故得吉矣。

  九二,咸临吉无不利。象曰:咸临吉无不利,未顺命也。

  刚浸而长,履位得中,有其德而能感。五以从已也。则五顺于二,二未尽顺于五也。尊而顺,刚德日崇,故无不利也。

  六三,甘临,无利攸。既忧之,无咎。象曰:甘临,位不当也。

  既忧之,咎不长也。阴以居上,柔接以临之,甘辞以说之,失其正也。下有其人,而悟其非道,而能忧之,则咎不长也。

  六四,至临无咎。象曰:至临无咎,位当也。

  应于初,则刚之。敎而守当其位,尽柔之道,临之至也。无忧邪之,咎矣。

  六五,知临大君之宜,吉。象曰:大君之宜,行中之谓也。

  二以刚长,五能感而从焉,知之以能,授之以政,可谓智矣。大君之宜,能临天下者,如此矣。行能得其中也。

  上六,敦临,吉,无咎。象曰:敦临之吉,志在内也。

  四五皆应于阳,上为至顺,亦归而从之,逺而志于阳,厚于君子之道,顺时知机,吉。又何咎哉。

   坤下巽上 观,盥而不荐,有孚,颙若。彖曰:大观在上,顺而巽,中正以观天下。观,盥而不荐,有孚颙若,下观而化也。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敎,而天下服矣。

  观上观下也。下顺上巽,观上之风从而化之。上巽下坤,观下之情而设敎也。刚德上行,为天下之大。观得其中正大顺,而巽以从之也。古者,先王之治天下,为风之首者,非他也。礼之谓欤敬,其礼之本,欤宗庙,其敬之大。欤盥,其祭之首。欤取,诸洁敬者也。礼也者,物得其履,而不谬也。措之天下无所不行,本于其敬也。敬发乎情者也。尽则诚信,诚积中而容作于外,施于人而人顺也。敬之尽者,莫大于孝,莫大于尊,亲爱之。故贵之。贵之故尊之。昔者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是以四海之内各以其职来祭,天下无不敬其亲者,此不令而民化上矣。宗庙之始者,盥也。得其始,尽其敬,诚其孝,然后能事宗庙鬼神也。其先祭也,散斋三日,以定志。致斋三日,以一虑。其将祭也,恫恫乎,恐惧如将见之。诗云:明发不寐,有怀二人,思之深也。其敬斋也,先祭而告,恸哭反矣。况至于盥乎。盥者,祭之道可观其首敬也。荐者,养之道,故尽其敬,竭其情,则能备物矣。所以假外物而成孝子之心也,非礼之本也,故不在于荐矣,观其诚信颙若而已。民知其敬上也,圣人申其情,行其事,而成敎于天下。虽天子必有尊也。则神道报其情也。此先王设敎之端,而天下大服也。

  象曰:风行地上,观。

  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敎,草木从上之风而偃也。故先王察其方,所观其俗性。不易其素履。则民自行其道也。

  初六,童观,小人无咎,君子吝。象曰:初六,童观,小人道也。

  柔而无位,逺于大观,童蒙而无所观,小人之道也。

  六二,窥观,利女贞。象曰:窥观女贞,亦可丑也。

  当大观之时,不能逺于所观,而顾觊觎为正,施于女子,守正则可矣。君子之丑也。

  六三,观我生进退。象曰:观我生进退,未失道也。

  大观在乎中正已,处***之,上风化之,出而及于民,进其道也。柔以奉之,退而谦也。故观我生之,风化进不凌上,退不废职,或从正事,可谓不失其道矣。

  六四,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象曰:观国之光,尚宾也。

  履极臣位,顺而承上,为上之巽,国之光也。焕乎可观,利于用也。为王者之上宾。

  九五,观我生,君子无咎。象曰:观我生,观民也。

  为观之尊,天下风化之首也。我之生化,备于民矣。观其民有君子之风,乃天下无所归,咎也。

  上九,观其生,君子无咎。象曰:观其生,志未平也。

  过居无民之位,乘五之上,忧悔之地,志不得平也。亦在王敎而已自观,有君子之风,乃无咎也。

  

周易上经 卷三 周易上经噬嗑传第三

  卷三 周易上经噬嗑传第三

  震下离上 噬嗑,亨,利用狱。彖曰:颐中有物;曰噬嗑,噬嗑而亨。刚柔分,动而明,雷电合而章。柔得中而上行,虽不当位,利用狱也。

  刚物在颐中,曰噬嗑。故噬而嗑之,其道乃通,刑以齐之者也。分刚于柔,分柔于刚,象交得其情也。动而明之义皆得于理也。雷震电照,威以明之,隐无不彰,果辨之也。柔上治之主也,虽不若刚徳,而运于无所用狱,而正之者也。

  象曰:雷电噬嗑,先王以明罚敕法。雷震电照,震而后明得于情实也,先王明其罪,告其法,然后诛之,而民莫怨其上也。

  初九,屦校灭趾,无咎。象曰:屦校灭趾,不行也。

  屦校,以木禁足,如履屦也。罪其初过之小也,惩而戒之,校足没趾而已,其咎不行。小人福不至于大罪,戒为治者不可以不禁其微。

  六二,噬肤灭鼻,无咎。象曰:噬肤灭鼻,乘刚也。

  噬而得位,物不敢抗,噬肤之易也。乘刚者恃其强也,不可以轻,轻则反为害矣。噬深而灭巳,然后免于咎,乃得于中也。

  六三,噬腊肉遇毒,小吝无咎。象曰:遇毒,位不当也。

  柔僣刚位以之刑物,如噬腊之难也,则反谋为毒矣。虑毒而未伤,则懐惧而不果刑也,免之矣。噬之不

下载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