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史藏>正文

二老堂杂志-宋-周必大

时间:2024-11-22作者:关注古籍府免费领取阅读:9分类:史藏
代找各种书籍

声明:本资源由古籍府(www.gujifu.cn)自网络收集整理制作,版权归原作者,下载后请在24小时内删除.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关注公众号:古籍府,可以免费全部下载完整版。

2二老堂杂志-宋-周必大

二老堂杂志 宋 周必大

●卷一

○黜陟

唐虞以三考黜陟幽明,而其所命或终身于一职。盖所谓陟,若今磨勘转官年劳换服色也欤。

○夔制乐

夔始制乐,以赏诸侯,非谓制乐始于夔也。制乐以赏诸侯或自夔耳。

○明夷

文王重爻之时,纣虽虐而商未危。箕子尚为商臣,其明未夷,卦之六五已曰:“箕子之明夷利正。”此赵宾所以凿为ぼ兹之说也。

○教子教国子

孔子教子止于《诗》、《礼》而不及《乐》,盖为学之道成于《乐》故也。周官教国子,则乐德、乐语、乐舞在所先焉,圣人所望于公族其至矣乎!

○后艰终吉

《诗》称无后艰,《易》称有终吉,一也。

○记闻人滋五说

《礼记 内则》载养老一段并与《王制》同,滋曰:“贵老为其近于亲也。”

滋曰:经史中言五谷以稻为贵,古人各以其类配之。如以杀鸡配为黍,谓野人之食也。以啜菽配饮水,谓贫者之孝也。以稷食对菜羹,谓贬降之食也。以麦饭对葱叶,谓草具之食也。惟食稻则对衣锦言之。又,祭记则以稻为嘉蔬,公享大夫则稻为嘉膳,是五谷以稻为贵也。

○天王

谓王为天王,疑自《春秋》始,盖孔子之深意也。或曰:《曲礼》不云乎:临诸侯畛于鬼神,曰有天王某甫。何谓也?曰:《曲礼》,汉儒所记耳,且其下文云:措之庙立之王曰帝。崔灵恩以谓为记时有王入庙称帝之义,记者录以为法。然则天王某甫者,亦皆汉儒传闻之辞耳。或又曰:《庄子》载尧舜问答,而云天王用心何如?则天王之号岂必始于《春秋》?予曰:庄周所载,未必尧舜本语也。

○论富贵

孔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富而不可求,从吾所好。”孟子取阳虎之言曰:“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盖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不可以力求,不可以知为,此孔孟之学也。小人求富为富无所不至,甚者败国、忘家,皆求富为富者也。

○论德诚

或问以德行仁者王,何谓也?曰:德者,诚也。以诚行仁,然后可以王。《书》曰:“恭俭惟德,无载尔伪。作德心逸日休,作伪心劳日拙。”是皆以德对伪。故曰:德者,诚也。

○酒诰

杨子曰:“昔之说《书》者,序以百,《酒诰》之篇俄空焉,今止矣。”夫以杨子所见为古文耶?则《酒诰》实未尝亡。而汨作九共稿饫之类,逸者甚众,何为皆不言也?以杨子所见为今文耶?则安得浑浑灏灏噩噩之语?必有能辨之者。

○郑子产

郑子产,火不禳、水不荣(昭公十九年龙阙)、不觌民,以怪也。

○以智笼愚

上驷、中驷之说,即狙公诳狙、朝三暮四之说也。列子曰:“圣人以智笼群愚。”何必圣人哉?

○古人作文以事系月

司马相如:“孟冬十月,君徂郊祀。”《文选》:“暮春三月,江南草长。”

○井蛙骅骝

井蛙不可以语海,其见小也。骅骝不可以捕鼠,其用大也。小大虽殊,其不适用一也。

○楚熊渠子李广射石

《新序》:楚熊渠子,夜行见寝石,以为伏虎,开弓射之,灭矢饮羽,下视知石也。复射之,矢摧无迹。熊渠子见其诚心而金石为开,况人心乎?李广在右北平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矢,视之石也。他日射之,终不能入。二事正相类。

○高祖先主功业

高祖自汉中而兴帝业,先主乃区区梁益而无成功。皆天也,非人力也。予尝作《诸葛孔明赞》云:“昔我高祖,肇迹于兹,欲肯其堂,敢废厥基。”

○高祖武帝待士重轻

世言汉高祖最知人,故论三杰之功,则字谓张良曰子房,至萧何、韩信乃名呼之。彼待下固有轻重,溺冠踞见者,特庸人耳。其后武帝雄才大略,颇有高祖之风。据厕而视大将军,不冠而见公孙丞相,至汲黯不冠不见也。主父偃智不足以知此,西入关欲困卫青以求用,而不知武帝所以待青者至薄,岂以荐士责之哉?其不省也宜矣。偃后朝奏书而暮召士,固当自致耶?

○张良不祀

张良之于高祖,盖天授也。运筹帷幄姑置未问,鸿门之会,微项伯以良故,背其主而翼蔽沛公,则沛公之肉不足以齿项庄之剑矣,尚敢望数百年血食哉?此社稷功也。子孙纵有大过,犹将十世宥之,奈何不疑嗣爵才十年,遽夺其国。按《功臣表》则曰坐与门大夫杀,故《楚内史良传》则曰坐不敬。其罪皆不至于不祀,而孝文视之蔑如也。至元康四年,仅复其家,卒不绍封,汉家真少恩哉。或曰良多阴谋奇计,造物所忌,故虽能以智终,而留国不祀,忽诸!信乎,非也?

○袁安吴雄葬地

汉袁安父没,母使求葬地。道逢三书生,指一处云葬此,当世为上公,须臾不见。安异之,于是葬其所占之地,故累世隆盛。按安理楚狱之连系,还匈奴之生口,临事如此,平时用心仁恕可知矣。神物兆祥使之昌炽,此岂人力所能至哉?范史载之亦足垂劝,而世之泥于阴阳家者,往往籍以为口实,谓贵贱、贫富、死生、祸福一系邱墓,殊不问行己之如何?于是庸师、妖巫始得售其术矣。若河南吴雄,少时家贫。丧母,营人所不封上者择葬其中,丧事趣辨不问时日,医巫皆言当族灭,而雄不顾。雄既以明法律断狱平,起自孤宦,致位司徒,而子欣孙恭三世廷尉,为法名家。此亦范蔚宗所记也,予故表而出之,以告不修人事而以袁安为口实者。

○皋陶

《后汉 杨赐传》:“三后成功,皋陶不与。”《左传》云:“皋陶、庭坚不祀,忽诸!”禹固不待言矣,契之后为汤,稷之后为周,至唐乃谓系出皋陶,天宝中,追尊为德明皇帝。

○以曾子为圣人

《论语 泰伯篇》:“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曾子之言也。唐太宗乃谓孔子所称以问,孔颖达对曰:“此圣人教人谦耳。”一时君臣之问对,史氏之笔削皆不正之,而直以曾子为圣人,何也?

○唐开元钱

《旧唐书》:“武德四年七月丁卯,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谈宾录》以谓欧阳询所书,而《青琐集 杨妃别传》乃谓此钱开元所铸,背有掐痕,出于杨妃。吴曾《漫录》已载辨误中。予谓唐铸钱多矣,今惟此钱遍天下,特为光明,烧之有水银出,可治小儿急惊。而余钱皆不复见,何也?

○韩退之鳄文台参

○薛元超不以字行

●卷二

○史官改定制诏

本朝列圣实录,凡当时所下制诏,往往为史官改易,殆以文体或未古也。宋景文公《笔记》亦尝言之。唐魏帅田布以死事赠右仆射,白居易草制甚美,而《旧唐书》别载一制全不相类。文虽可观,然不若居易之宏畅。未知当时果用何制,其为修史者所改无疑。本朝太祖受周恭帝禅诏,元本载《五代开皇纪》,与今《实录》无一字同,此事繇来久矣。

○记李煜与刘钅长书全文

太祖皇帝尝令江南李煜作书,谕广南刘钅长令归中国。煜命其臣潘佑视草,文甚辨丽,累数千言,今载之《太祖实录》。饶州董氏刻佑集亦有之,然皆不载最后十句,盖私礼不敢以闻也。予年十余岁,因随侍至广州,尝得其全文,今尚能记。其辞曰:“皇帝宗庙垂庆,清明在躬,冀日广徽猷,时膺多福。徒切依仁之恋,难穷报德之情。望南风而永怀,庶几抚我;指白日以自誓,夫复何言!”

○告词用上语

绍兴十二年,太母还宫,百僚班贺。上曰:“朕自东朝之归,方知南面之乐。”故权中书舍人程敦厚《行太母侄女韦氏十娘封郡夫人制》云:“朕自东朝之归,方知南面之乐,宜时懿戚,同此体用。”盖全用上语也。

○察官兼翰苑

绍兴二十四年春,直学士院汤思退以礼部侍郎同知贡举。时百官多阙,大抵一人兼数职,故凡以进士入官者,皆预考校。独监察御史汪纶不入,盖备拆号也。内制既阙官,有旨命王纶时暂兼权,适刘婉仪进位贵妃,纶草其制,润笔殆万缗,上称有典诰体,竟至大用。前此察官寓直禁林,亦盛事也。

○经筵官给告

近制兼职,虽宰相领国史实录院、敕令所、玉牒所,降敕而已。惟讲读官下至说书皆命词给告,可见崇儒重道之意也。

○侍读说书

○李益能召试

○给事中降诏

○皇子食邑

绍兴三十二年六月,孝宗受禅。九月一日,三皇子并拜节钺真王,各食邑一千户,食实封四百户。按旧制,皇子封王便合食邑三千户,食实封一千户,此有司之失也。

○张德远始终为右相

高宗绍兴乙卯春,张德远拜右相,丁巳秋方罢,盖独相也。后几三十年当壬年岁,寿皇及禅,陈长卿实为首台。七月复召前左相汤进之为右相,十二月长卿罢。明年改元隆兴,正月张任枢密使。寿皇过德寿宫,议除二公相,高宗曰各还其旧,盖以顷年汤左而张右也。按德远相时,汤尚未任。其后陈以权侍郎同知贡举,时史直翁方过省方中宏词。后汤为左相,久之,陈拜右相。汤去,陈始升左而史为右相。予在后省,尝语陈云:“相公汤相坐主,乃迭为左右相。”陈笑指史云:“今右相亦当时进士也。”仕宦迟速固不齐,但张以三十年旧相,当并拜之日,适以汤尝居左,意不少进,斯亦异矣。国朝偶值二相俱阙,往往自执政径升首台,近岁如沈守约、叶子昂皆是也。

○高宗朝进士第二人官过大魁

○本朝宰相书敕著姓

祖宗朝宰相官至仆射(即今特进),敕后乃不著姓。其它相阶官自吏部尚书(即今金紫光禄)而下,皆著姓。后来因改平章事为左右仆射,遂不问何官,一例去姓。其它执政列衔皆书阶官。绍兴以前尚如此,只自近岁乃不书阶官。又旧制:执政必转谏议大夫(即今大中)。神宗爱惜名器,诏下一等,以中大夫为执政官而加一守字,近岁亦不复用此字。盖旧法官过于职,为行相当则不用。其下为守,又其下为试,其职钱亦微降杀云。

○馆职召试

绍兴乙卯,谏官何溥请馆职学官,皆试而后除。学官固不容试,馆职人亦以为惮,遂碍进拟。久之,王十朋始以大魁直除校书郎,不试。未几阙员浸多,遂召刘仪凤、朱熙载,既而二人皆辞改他官。复召予与程大昌试,初欲除校书郎,或谓选人特除,止有徽宗朝李邴一二人,乃止除正字。其后无不试者。至乾道元年,诸王宫教授黄石轮对,论东宫不宜以诗文为学士,上大喜,擢校书郎,仍特免试,俄除著作佐郎。自廷魁之外,不试者惟石而已。

○汪丞相坠笏

汪伯彦初拜相于维扬,正谢上殿而笏坠中断,上以它笏赐之,非吉徵也。未几,果有南渡之扰。己卯十二月九日谒梁大方德全,抚干闻之,梁盖汪之外孙也。

○记观秘阁御书

●卷三

○谏省阙官

隆兴二年闰十一月,谏议大夫尹穑罢,右正言王速又徙吏部郎官,谏院阙官累月。明年四月,方除程叔达为正言,七月迁司谏,九月丁忧,十二月方除汪涓为司谏,谏省全阙官者累月。

○庆国不当封

隆兴甲申二月,左仆射汤思退言:蒙恩除左仆射,自荣国徙封庆国公,正谢已逾月。近者稽访典故,乃知天圣以来,廷臣无以庆国为封(仁宗尝封者),诏改岐国公。予按宣和四年十二月,太宰王黼自崇国进封庆国公,五年五月方进封晋国,又宣和七年十二月太宰崇国公白时中亦进封庆国公。其误久矣,所谓晋国尤非所宜,今已著令不封。

○相位久虚

乾道元年二月,陈丞相长卿既薨,不除相,至十二月三日始除洪景伯右仆射。淳熙二年九月,叶梦锡免相,复虚位者三年半,中间尝宣谕龚李二参政云,近三台星不明,至五年三月始拜史直翁云。

○大宴金狮子

○三省密院覆奏朝殿所得旨

○记恭请圣语

○记黎州事

淳熙七年夏,兴州都统制吴挺、兴元都统制田世卿密申,黎蛮自四月二十三日犯汉界。本州驻扎路分统领高晃,平日失于措置,迎敌错乱失利退入州城,致蛮人深入抄掠一空。制置使胡元质既调发锦州屯驻军一千五百八人(系兴州军马),又调漳州屯驻军五百人(系兴元军马),急于星火,夜行百三四十里。制置司仍起复前成都钤辖成光延、节制司马与、本提刑折知常;制司参议官吕某、运司主管官唐某并往黎州。是时蛮人已退,而官军冒暑远涉,疲劳病瘴。光延、晃侥幸功赏,驱率将士于盘陀岭修筑堡垒,昼夜不休,虚发捷旗,公肆诞谩。至六月九日,蛮人于三角平出没,诱致官军,光延、晃遽率兵赴之,既为蛮人所乘,即上马先遁,蛮据羊纳隘桥截断官军归路,坠崖死亡甚众,遂弃新堡军须粮食。蛮人进至富庄城,距州城三十里。城中扰乱几至失守,统领武顺将官张琦皆死,官兵死者四百余人,瘴疫死者不在其数。今制置司又亟调两都统司,剑阆利州屯驻军三千人,比之锦州潼州军马道里又远,岂可使不谙战阵败军之将,复踏前悔。望正其罪以慰忠魂。虽黎州非挺等所隶边,而所卫兵皆挺等部曲,谨具以闻。至七月,四川制置司胡元质奏黎蛮已返巢穴,乞渐抽回大军,量留戍卒。九月,蛮进马三百匹,献珊瑚等乞盟,诏却其献而许互市。初,知常以提刑督捕,而败蛮既纳款,就权黎州。十一月十四日夜,戍兵利州左军怨知常不推功赏,又令徙居僧寺,相率攻州宅,纵火作乱。知常走避,三日而后归。贼劫府库,纵狱囚,执通判李照及知常之子三签判欲俱入番。主兵官王去恶率衙兵出城,驻相公岭,邀止之,得其首领仵进石景并叛兵七十八人,械送黎州狱。李照复入城抚定军民。雅州巡尉伏路把截,亦获叛兵陈忠孝等五十七名解雅州,随身各有军器、金帛。其后,胡元质宫观,知常追三官勒停汀州居住,光延、晃并除名勒停,光延达州编管,晃军前自效。于是蜀人谚曰:“胡制置果然胡制置,折提刑毕竟折提刑。高路分却成低路分,成将军乃是败将军。”或云此语亦达禁中。

○皇太子幕次

淳熙己巳九月七日有旨,皇太子垂拱殿幕次移在东廊。初,亲王序位宰相下,故殿幕宰执在东,亲王在西,既升储因仍不改。予为詹事时,东宫尝及此,予以告诸公不能正也。至十二日,常朝皇太子侍班幕次移在宰职之上。初,宣谕时,梁相奏乞移皇太子于东廊而宰职过西廊,阁门疑宰执过西,则使相却在东。予时为枢密使,谓不若只在东廊,但移皇太子在宰执上可也。阁门云:“适商量亦如此。”兼集英及后殿皆然,于是遂定。

○纳南郊卤簿字图

○郊坛行礼

己巳十一月二十日,上自景灵宫入太庙宿斋。夜行礼,天气晴和,上喜,令内侍谕太史局,寻常行礼大宴,不应丑后。自今依时,勿得迁就。二十一日宿青城。年未间天气忽阴,复有旨令今夜若阴,则依常时行礼,或晴乃用昨日指挥。既行事,微雨,或作或止,行礼甚速。上既遵太宗故事,止就坛上褥位一就行礼,不再升降,又趣亚献终献先登坛伺候。既毕,止诣望燎位,而令大礼使王淮诣望瘗位,皆从权也。

○盘雕金眼睛紫窄衫

己巳十一月二十一日,上在景灵宫。行宫使甘升、殿帅郭棣所服盘雕金眼睛紫窄衫,与其它行宫使带御器械不同。尝问郑兴裔,乃云:“此非旧制,本徽宗时以殿帅高俅官使相特加宠,异□人紫衫黑花而已。”近岁兴裔之伯郑藻为大礼行宫使,亦缘官至使相,故有此赐。升与棣官未至,上特以此宠之,所谓金眼睛者,以金饰所绣盘雕两眼,望之灿然。

○绯紫阶品

元丰官制,朝奉大夫为从六品,即服阶绯。大中大夫为从四品,服紫,与古不同。如唐文散官至朝散大夫,方服绯,盖从五品也。三品方服紫,故文散官、金紫光禄大夫亦在正三品。近世士大夫为人作铭志,凡赐紫则曰三品服,赐绯则曰五品服,失之矣。惟欧阳文忠公所作志文,绯则曰绯鱼,紫则曰金紫。

○敕用准字

敕牒{准十}字去十为准,或谓本朝因寇准为相而改。又云:“曾公亮、蔡京父皆名准而避。”其实不然,予见唐告已作准,又考五代堂判亦然。顷在密院令吏辈用准字,既而作相,又合三省如此写,至今遂定。后世岂能推其源流耶?大抵朝廷典故,若涉同僚共议,不问轻重,必惑例惮改,惟吏辈密移则更不复问。如西清阁名皆主于宸文,所谓天章阁,祖宗朝从官人人历学士待制之类。绍兴以前,何尝不除授,如章谊等是也。孝宗一日宣谕奉使借官令稍新,即衔天章阁学士,同僚坚执谓非臣下称呼。予谓:“龙图宝文亦岂臣子事。”坚不从而止。

○追班

垂拱常朝,驾坐,吏揖,宰臣以下先序立殿门内,皆南向背殿,上以俟追班。数年前,上自御榻望见衣履于门阈之间(御殿则去阈盖备两侧开门),遂传旨令二府在门内东西相向立侍从,以下门外相向立。

○四朝国史误字

○高宗实录误字

史官宜用才学识三长,又须专任乃无抵牾。近世止作兼职,人人为之。《高宗实录》成,尝求外祖王给事中靓《列传》观之,殊可叹。盖行状乃子隆兴元年托尹穑少稷撰留馆中,其载宣和间知东平府却回请东封父老一事,最为奇特。当时几获罪,赖虞奕在从班救止之,此见汪藻所进《事实》可据。乃复削去其官,止通奉大夫。初,赠止光禄。后来因子遇恩,累赠少保,自不应书。今直云赠少保,何其误也?又日历《李邴传》,邴自端殿朝散郎签书枢密,除尚书左丞,例合转中大夫,犹宣教郎以下除从官须转通直郎也,传却云特转七官。

○侍从不带职正郎奉荐

章茂献侍郎询奏荐曲折,予告之云:“外祖政和间任给事中,奏补长子籍京官。次年与郡,该遇后郊大礼,系不带职正郎陈乞奏荐。”吏部告示谓,庶官合隔郊,遂引崇宁间慕容尚书彦逢亦是前郊,系从官次郊,正郎不带职,作初遇放行。后来范至能任中书舍人,奏补予京官次郊,以朝奉郎集撰知静江,陈乞奏荐。缘渠为不晓事,吏人献说:“引曾任谏议大夫以上,以理去官遇郊,依见任之条。乞奏京官,吏部阻难不行不免。”告之云:“此法固然,但有注脚。”云:“中奉大夫方用此令,盖中奉自不隔郊,止是与京官恩数耳。今官未至,只合如外祖例陈乞。”彼自无词,后遂得之。

●卷四

○贤关边琐

太学贤士之所关,而近世以关为实字。边琐非边徼,乃文书之录耳,士大夫亦多误用。夏英公《永兴谢二府启》云:“议西鄙之羽书,按东台之边琐。”乃为合理。

○辨宋景文公任器字

宋景文公博极群书,其《笔记》云:“余见今人为学不及古人之有根抵,每亦自愧。常读式目中有任器字,注曰未详,且任器乃荷担之具,杂见子史中,何言未详?”予谓《周礼》“牛人以载公,任器乃六经”语,而景文但引子史,何耶?

○陈无己字称欧阳公

陈无己作《平甫文集后序》,以字称欧阳文忠公,至曾子固则曰南丰先生,又曰先生之后陈师道。呜呼!无己学于南丰,尊之宜矣,然尊其父而轻其祖,何也?唐立夫曰:“四海欧永叔也,无己何尊焉?至于得道之师,则不可以不别。”

○记陆务观二说

○辨楮币二字

古有三币,珠玉为上,金次之,钱为下。自秦汉专以钱为币,近岁用会子,盖四川交子法,特官券耳。不知何人目为楮币,自以为雅,通上下皆效之,遂入殿试御题。乾道中试贤良李厚,时相叶梦锡委密院编修官楼锷代撰策题,其中亦用此二字。币者可用之物,俗人创楮币二字,已而通上下皆用。若正言之,犹纸钱也,乃以为文,何耶?其后,丙戌策士、辛卯试贤良亦复通用,寿皇《圣政录》亦循例用之矣。

○楷木

○临安四门所出

车驾行在临安,土人谚云:东门菜,西门水,南门柴,北门米。盖东门绝无民居弥望,皆菜圃。西门则引湖水注城中,以小舟散给坊市。严州富阳之柴聚于江下,繇南门而入。苏湖米则来自北关云。

○辨知后典误

○亭堂单用二字

凡亭堂台榭牌额单用所立之名,而不书亭堂之类,始于湖上僧舍。中官流入禁中,往往效之,今无问贤愚例从之矣。设若一字,如名怡亭快阁之类,又当如何也?

○蛰燕

予尝记岁暮舟行吉水江路,值天气暄甚,偶岸圮,蛰燕满江而飞。又寓昆山时,归家拆旧土桥,易以砖石,其中皆蛰燕,以此辟海上乌衣国之说。后见朱翼新仲《猗觉寮杂记》亦载此事,且引晋郗鉴为兖州刺史,掘野鼠蛰燕食之,又引元稹诗:“春风吹送廓庑间,秋社吹将嵌孔里。”其理甚明。

○卜昭庆钟

临安西湖南山昭庆寺,有钟在楼上。东坡写竹尚可辨,竹下题云:“夫子方明弼、康道、嘉甫、子瞻同游南昭庆寺,庚午八月日题。”予绍兴庚辰往观,明年再往,则已茫昧,后移往镇江府谢后功德院,不复可见。

○牛鱼

绍兴辛巳,予为秘书省正字。正月癸未,迎驾。同馆王十朋望见周麟之枢密,目为鱼头公。问其故,云:“前岁为大金哀谢使,虏主喜之,享以所钓牛鱼,非旧例也,枢公糟其首归献于朝,故有此号。虏中甚贵此鱼,一尾直与牛同。”(赞宁《物类相感志》引《博物志》:东海有牛鱼,其形如牛,剥其皮悬之。潮水至,则毛起,退则毛伏。今东牟有海牛岛,其牛无角,足似龟,长丈余,尾若点云)

○齿后官卑主事

省中合夏药,予以齿后众人当主其事。洪景卢云:“京师宰执八人,右丞以官卑掌堂厨。”亦此义也。

○省吏补牒

○州名为戏

或云:“京师省榜将出,人谓秀才得则阆州梓州,落则邛州汉州。”盖取州名侮之也。

○划龟

客云:“欲放龟当划其甲,如是乃不神而可以全生。”

○荠花

客云:“清明日收荠菜花悬灯上,可避飞蛾。”

○蟠桃核酒杯

九月己卯,读张唐英《后蜀纪事》:“孟昶二十年十二月,中书舍人刘光祚进蟠桃核酒杯,云得于华山陈抟,赐帛五十匹。”因记先世尝藏桃核,可受酒二升,与此正同。

○治头风方

张大猷太监云:“治头风而吐泻,用枳壳、白术末煎汤下。青州白丸子神效,李与几左司中也。”

○以名相戏

○谢石拆字

谢石善拆字,徽宗尝书朝字密遣人试之,石即呼万岁。其人曰:不得乱道。石曰:十月十日生,非今上而谁?高宗幸浙,书杭字,石曰:兀术且至矣。梁汝嘉再召,朝廷复欲处以户部尚书,写阁字,石曰:门宇为两户,必再为地官。十八日见帝,或又书闲字,石曰:公□改官日有余,而月不足,亦谓门字也。其人果因以闰月计数少十八日。又有以此字问之,则曰士也,门中有人就木,已而皆验。既归,蜀人有士人文觉戏以乃字为问,谓其无可拆也。石曰:及字不成,君终身不及第。有人遇于途,告以妇不能产,书日字于地,石曰:明出地上得男矣。其验如此。每于肆中以牌写千字,不识字者任其所指,祸福皆应。邵溥尚书第三子不肖,遇其拆字即加窘辱,石甚畏之。石在徽宗时,尝特补承信郎,后因范觉民作相,讨论追夺。一日谓石:“我能拆字。”石诘之,则曰:“尔姓谢,所谓身在讨论之中。名石则终身右选不能出头。”闻者大笑。

○州郡请印牌

予少年随侍,见州郡请印银裹牌,其下并刻旧官押字。新官既上,执书者唱云:“取指挥劈牌,即以刀碎之意”,不以为然。其后守潭,则请印银牌下无押字。遇请印,旋押,印出即拭去,遂免。交承劈牌似为得体不知他处。今如何又三省枢密院于牌之下,用纸腰封而请押字。若遇改易,不过换封,亦有体也。

○漳州少侍从

淳熙十二年八月,祭酒颜师鲁除权礼部侍郎。师鲁漳州人,自言本朝二百余年,虽士人不少,然未有官至近侍者。考之杂说,唐元和中曾有潘存实为户部侍郎,然亦不审也。

○宪台

宪部刑部也,宪台御史台也。今直以诸路刑狱为宪,虽圣旨处分,敕令所立法及凡安抚提刑司处,皆以师宪为称,而提刑告词并曰宪台,其失多矣。

○辨幞字

○种植之法

史直翁云:“种竹法正月用一日,二月用二日,自是随月定日,无不活者。”庆元丙辰春,故人前梧州守祝华继张相过,云顷在严州,见康与之以糟杂细糠和土种竹,随即茂盛,明年生笋成林。种荷花以羊角提水池中立成。又永丰宰汪文振子泉云临安贵人家种竹木以麦拌土置根下,虽盛夏亦生。

○张循王赐第

张循王俊赐第,以绍兴壬戌六月六日盖造,至嘉泰壬戌六月六日焚荡,惟馀一楼。甲子正周,亦异事也。

○天井巷井

临安府有天井巷,莫知其繇。壬戌岁,张循王府房廊遗漏,掘得古井,阔数丈,其水甚清,井口刻后唐清泰二年开,盖钱王时也。今以嘉泰二年复出,方悟巷名以此。

○纪梦

丁丑十一月二巳甲子,夜梦从人问出世法、甚切而不许。大略告以世缘薄福基浅,毋贪禄以招祸,纵欲以损年,此殆《周官》所谓正梦耶?壬午三月戊戌雨夜梦,题门关曰宵距。

○曾少监梦

徐汉英宫教云:“今军器曾少监乙卯省试,梦汪汪作状元,遂改名汪以应之。”是年汪洋作魁,而特奏名第一人乃汪乔年也。二汪皆信州人。

○记李秀叔梦

乾道中,李彦颖秀叔为吏部郎官,尝语予:“梦李泰发参政相访争坐主位”,泰发云:“我李参政也”,秀叔亦云:“我李参政也”,纷争久之。又出一纸记责降两府姓名。予戏之云:“公必为参政。”秀叔亦自喜。至淳熙中龚茂良实之既去,秀叔以参政行相事,会史浩直翁将再相,出知绍兴府。后数年再召,复与予同为参政。枢庭阙长予尝逊,彦颖以其先进当迁也,寿皇不可。秀叔尝曰:“只为同知,亦何不可?”盖疑前梦也。不数月,坐谏议大夫张大经论列而去,信乎官职皆前定也,不特如此,二人皆有子登甲科。年皆八十余,但泰发早达晚困,秀叔晚达而享福以终耳。

○记先太师先夫人寿数偶同

○记先夫人损寿

●卷五

○记昆山登览

○记金陵登览

○记镇江府金山

山在京口江心,号龙游寺,登妙高峰望焦山,海门皆历历。此山大江环绕,每风涛四起,势欲飞动。故南朝谓之浮玉山,别有小岛,相传为郭璞墓。大水不能没,下元水府亦在此。承平时,寺极盛,楼观几万楹。兵乱后,十无一二。绍兴末,复遭回禄。以虏使年例,登赏官亟营葺之,复不逮于前。惟自歙州门过经藏,屡经兵火,岿然独存。当时歙人造此,因以为名。谚云:“金山山里寺,焦山寺里山。”

○记太平州牛渚矶

己卯九月甲申,自宣城考试回,过太平州,回至采石镇,渡夹登牛渚矶,(凡有石临水曰矶)俯见大江,闵然犀之,取祸傍顾荒台。痛捉月之陨,身遥瞻西岸,思樊若水之献策。登临虽乐,随以怅然。中元水府祠在矶上,又有蛾眉亭,望天门山最为绝景。天门山即东梁山,西梁山在太平州之南,太白诗云:“两岸青山相对出”,谓此也。望夫山在镇之下十里,太白姑熟十咏之一也。世传太白因醉溺江,故有捉月台,而梅圣俞诗云:“醉中爱月江底悬,以手弄月身翻然。下应暴落饥蛟涎,便当骑鲸上青天。”盖信此而为之说也。《旧唐书本传》乃云:“白饮酒过度死于宣城。”《新唐书》云:“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而卒(是时当涂未为州隶宣城)。”而阳冰序白集亦谓:“白疾,亟枕上授简,俾予为集序。”初无捉月之说,岂古不吊溺,故史氏为白讳邪,抑小说多妄而诗老好奇,姑假以发新意邪否者?白诚不幸兴极,而忘生亦哀之而已,何以讳为哉?

○记西湖登览

○易安斋

○记阁皂登览

声明:本资源由古籍府(www.gujifu.cn)自网络收集整理制作,版权归原作者,下载后请在24小时内删除.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关注公众号:古籍府,可以免费全部下载完整版。

二老堂杂志 宋 周必大

●卷一

○黜陟

唐虞以三考黜陟幽明,而其所命或终身于一职。盖所谓陟,若今磨勘转官年劳换服色也欤。

○夔制乐

夔始制乐,以赏诸侯,非谓制乐始于夔也。制乐以赏诸侯或自夔耳。

○明夷

文王重爻之时,纣虽虐而商未危。箕子尚为商臣,其明未夷,卦之六五已曰:“箕子之明夷利正。”此赵宾所以凿为ぼ兹之说也。

○教子教国子

孔子教子止于《诗》、《礼》而不及《乐》,盖为学之道成于《乐》故也。周官教国子,则乐德、乐语、乐舞在所先焉,圣人所望于公族其至矣乎!

○后艰终吉

《诗》称无后艰,《易》称有终吉,一也。

○记闻人滋五说

《礼记 内则》载养老一段并与《王制》同,滋曰:“贵老为其近于亲也。”

滋曰:经史中言五谷以稻为贵,古人各以其类配之。如以杀鸡配为黍,谓野人之食也。以啜菽配饮水,谓贫者之孝也。以稷食对菜羹,谓贬降之食也。以麦饭对葱叶,谓草具之食也。惟食稻则对衣锦言之。又,祭记则以稻为嘉蔬,公享大夫则稻为嘉膳,是五谷以稻为贵也。

○天王

谓王为天王,疑自《春秋》始,盖孔子之深意也。或曰:《曲礼》不云乎:临诸侯畛于鬼神,曰有天王某甫。何谓也?曰:《曲礼》,汉儒所记耳,且其下文云:措之庙立之王曰帝。崔灵恩以谓为记时有王入庙称帝之义,记者录以为法。然则天王某甫者,亦皆汉儒传闻之辞耳。或又曰:《庄子》载尧舜问答,而云天王用心何如?则天王之号岂必始于《春秋》?予曰:庄周所载,未必尧舜本语也。

○论富贵

孔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富而不可求,从吾所好。”孟子取阳虎之言曰:“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盖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不可以力求,不可以知为,此孔孟之学也。小人求富为富无所不至,甚者败国、忘家,皆求富为富者也。

○论德诚

或问以德行仁者王,何谓也?曰:德者,诚也。以诚行仁,然后可以王。《书》曰:“恭俭惟德,无载尔伪。作德心逸日休,作伪心劳日拙。”是皆以德对伪。故曰:德者,诚也。

○酒诰

杨子曰:“昔之说《书》者,序以百,《酒诰》之篇俄空焉,今止矣。”夫以杨子所见为古文耶?则《酒诰》实未尝亡。而汨作九共稿饫之类,逸者甚众,何为皆不言也?以杨子所见为今文耶?则安得浑浑灏灏噩噩之语?必有能辨之者。

○郑子产

郑子产,火不禳、水不荣(昭公十九年龙阙)、不觌民,以怪也。

○以智笼愚

上驷、中驷之说,即狙公诳狙、朝三暮四之说也。列子曰:“圣人以智笼群愚。”何必圣人哉?

○古人作文以事系月

司马相如:“孟冬十月,君徂郊祀。”《文选》:“暮春三月,江南草长。”

○井蛙骅骝

井蛙不可以语海,其见小也。骅骝不可以捕鼠,其用大也。小大虽殊,其不适用一也。

○楚熊渠子李广射石

《新序》:楚熊渠子,夜行见寝石,以为伏虎,开弓射之,灭矢饮羽,下视知石也。复射之,矢摧无迹。熊渠子见其诚心而金石为开,况人心乎?李广在右北平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矢,视之石也。他日射之,终不能入。二事正相类。

○高祖先主功业

高祖自汉中而兴帝业,先主乃区区梁益而无成功。皆天也,非人力也。予尝作《诸葛孔明赞》云:“昔我高祖,肇迹于兹,欲肯其堂,敢废厥基。”

○高祖武帝待士重轻

世言汉高祖最知人,故论三杰之功,则字谓张良曰子房,至萧何、韩信乃名呼之。彼待下固有轻重,溺冠踞见者,特庸人耳。其后武帝雄才大略,颇有高祖之风。据厕而视大将军,不冠而见公孙丞相,至汲黯不冠不见也。主父偃智不足以知此,西入关欲困卫青以求用,而不知武帝所以待青者至薄,岂以荐士责之哉?其不省也宜矣。偃后朝奏书而暮召士,固当自致耶?

○张良不祀

张良之于高祖,盖天授也。运筹帷幄姑置未问,鸿门之会,微项伯以良故,背其主而翼蔽沛公,则沛公之肉不足以齿项庄之剑矣,尚敢望数百年血食哉?此社稷功也。子孙纵有大过,犹将十世宥之,奈何不疑嗣爵才十年,遽夺其国。按《功臣表》则曰坐与门大夫杀,故《楚内史良传》则曰坐不敬。其罪皆不至于不祀,而孝文视之蔑如也。至元康四年,仅复其家,卒不绍封,汉家真少恩哉。或曰良多阴谋奇计,造物所忌,故虽能以智终,而留国不祀,忽诸!信乎,非也?

○袁安吴雄葬地

汉袁安父没,母使求葬地。道逢三书生,指一处云葬此,当世为上公,须臾不见。安异之,于是葬其所占之地,故累世隆盛。按安理楚狱之连系,还匈奴之生口,临事如此,平时用心仁恕可知矣。神物兆祥使之昌炽,此岂人力所能至哉?范史载之亦足垂劝,而世之泥于阴阳家者,往往籍以为口实,谓贵贱、贫富、死生、祸福一系邱墓,殊不问行己之如何?于是庸师、妖巫始得售其术矣。若河南吴雄,少时家贫。丧母,营人所不封上者择葬其中,丧事趣辨不问时日,医巫皆言当族灭,而雄不顾。雄既以明法律断狱平,起自孤宦,致位司徒,而子欣孙恭三世廷尉,为法名家。此亦范蔚宗所记也,予故表而出之,以告不修人事而以袁安为口实者。

○皋陶

《后汉 杨赐传》:“三后成功,皋陶不与。”《左传》云:“皋陶、庭坚不祀,忽诸!”禹固不待言矣,契之后为汤,稷之后为周,至唐乃谓系出皋陶,天宝中,追尊为德明皇帝。

○以曾子为圣人

《论语 泰伯篇》:“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曾子之言也。唐太宗乃谓孔子所称以问,孔颖达对曰:“此圣人教人谦耳。”一时君臣之问对,史氏之笔削皆不正之,而直以曾子为圣人,何也?

○唐开元钱

《旧唐书》:“武德四年七月丁卯,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谈宾录》以谓欧阳询所书,而《青琐集 杨妃别传》乃谓此钱开元所铸,背有掐痕,出于杨妃。吴曾《漫录》已载辨误中。予谓唐铸钱多矣,今惟此钱遍天下,特为光明,烧之有水银出,可治小儿急惊。而余钱皆不复见,何也?

○韩退之鳄文台参

○薛元超不以字行

●卷二

○史官改定制诏

本朝列圣实录,凡当时所下制诏,往往为史官改易,殆以文体或未古也。宋景文公《笔记》亦尝言之。唐魏帅田布以死事赠右仆射,白居易草制甚美,而《旧唐书》别载一制全不相类。文虽可观,然不若居易之宏畅。未知当时果用何制,其为修史者所改无疑。本朝太祖受周恭帝禅诏,元本载《五代开皇纪》,与今《实录》无一字同,此事繇来久矣。

○记李煜与刘钅长书全文

太祖皇帝尝令江南李煜作书,谕广南刘钅长令归中国。煜命其臣潘佑视草,文甚辨丽,累数千言,今载之《太祖实录》。饶州董氏刻佑集亦有之,然皆不载最后十句,盖私礼不敢以闻也。予年十余岁,因随侍至广州,尝得其全文,今尚能记。其辞曰:“皇帝宗庙垂庆,清明在躬,冀日广徽猷,时膺多福。徒切依仁之恋,难穷报德之情。望南风而永怀,庶几抚我;指白日以自誓,夫复何言!”

○告词用上语

绍兴十二年,太母还宫,百僚班贺。上曰:“朕自东朝之归,方知南面之乐。”故权中书舍人程敦厚《行太母侄女韦氏十娘封郡夫人制》云:“朕自东朝之归,方知南面之乐,宜时懿戚,同此体用。”盖全用上语也。

○察官兼翰苑

绍兴二十四年春,直学士院汤思退以礼部侍郎同知贡举。时百官多阙,大抵一人兼数职,故凡以进士入官者,皆预考校。独监察御史汪纶不入,盖备拆号也。内制既阙官,有旨命王纶时暂兼权,适刘婉仪进位贵妃,纶草其制,润笔殆万缗,上称有典诰体,竟至大用。前此察官寓直禁林,亦盛事也。

○经筵官给告

近制兼职,虽宰相领国史实录院、敕令所、玉牒所,降敕而已。惟讲读官下至说书皆命词给告,可见崇儒重道之意也。

○侍读说书

○李益能召试

○给事中降诏

○皇子食邑

绍兴三十二年六月,孝宗受禅。九月一日,三皇子并拜节钺真王,各食邑一千户,食实封四百户。按旧制,皇子封王便合食邑三千户,食实封一千户,此有司之失也。

○张德远始终为右相

高宗绍兴乙卯春,张德远拜右相,丁巳秋方罢,盖独相也。后几三十年当壬年岁,寿皇及禅,陈长卿实为首台。七月复召前左相汤进之为右相,十二月长卿罢。明年改元隆兴,正月张任枢密使。寿皇过德寿宫,议除二公相,高宗曰各还其旧,盖以顷年汤左而张右也。按德远相时,汤尚未任。其后陈以权侍郎同知贡举,时史直翁方过省方中宏词。后汤为左相,久之,陈拜右相。汤去,陈始升左而史为右相。予在后省,尝语陈云:“相公汤相坐主,乃迭为左右相。”陈笑指史云:“今右相亦当时进士也。”仕宦迟速固不齐,但张以三十年旧相,当并拜之日,适以汤尝居左,意不少进,斯亦异矣。国朝偶值二相俱阙,往往自执政径升首台,近岁如沈守约、叶子昂皆是也。

○高宗朝进士第二人官过大魁

○本朝宰相书敕著姓

祖宗朝宰相官至仆射(即今特进),敕后乃不著姓。其它相阶官自吏部尚书(即今金紫光禄)而下,皆著姓。后来因改平章事为左右仆射,遂不问何官,一例去姓。其它执政列衔皆书阶官。绍兴以前尚如此,只自近岁乃不书阶官。又旧制:执政必转谏议大夫(即今大中)。神宗爱惜名器,诏下一等,以中大夫为执政官而加一守字,近岁亦不复用此字。盖旧法官过于职,为行相当则不用。其下为守,又其下为试,其职钱亦微降杀云。

○馆职召试

绍兴乙卯,谏官何溥请馆职学官,皆试而后除。学官固不容试,馆职人亦以为惮,遂碍进拟。久之,王十朋始以大魁直除校书郎,不试。未几阙员浸多,遂召刘仪凤、朱熙载,既而二人皆辞改他官。复召予与程大昌试,初欲除校书郎,或谓选人特除,止有徽宗朝李邴一二人,乃止除正字。其后无不试者。至乾道元年,诸王宫教授黄石轮对,论东宫不宜以诗文为学士,上大喜,擢校书郎,仍特免试,俄除著作佐郎。自廷魁之外,不试者惟石而已。

○汪丞相坠笏

汪伯彦初拜相于维扬,正谢上殿而笏坠中断,上以它笏赐之,非吉徵也。未几,果有南渡之扰。己卯十二月九日谒梁大方德全,抚干闻之,梁盖汪之外孙也。

○记观秘阁御书

●卷三

○谏省阙官

隆兴二年闰十一月,谏议大夫尹穑罢,右正言王速又徙吏部郎官,谏院阙官累月。明年四月,方除程叔达为正言,七月迁司谏,九月丁忧,十二月方除汪涓为司谏,谏省全阙官者累月。

○庆国不当封

隆兴甲申二月,左仆射汤思退言:蒙恩除左仆射,自荣国徙封庆国公,正谢已逾月。近者稽访典故,乃知天圣以来,廷臣无以庆国为封(仁宗尝封者),诏改岐国公。予按宣和四年十二月,太宰王黼自崇国进封庆国公,五年五月方进封晋国,又宣和七年十二月太宰崇国公白时中亦进封庆国公。其误久矣,所谓晋国尤非所宜,今已著令不封。

○相位久虚

乾道元年二月,陈丞相长卿既薨,不除相,至十二月三日始除洪景伯右仆射。淳熙二年九月,叶梦锡免相,复虚位者三年半,中间尝宣谕龚李二参政云,近三台星不明,至五年三月始拜史直翁云。

○大宴金狮子

○三省密院覆奏朝殿所得旨

○记恭请圣语

○记黎州事

淳熙七年夏,兴州都统制吴挺、兴元都统制田世卿密申,黎蛮自四月二十三日犯汉界。本州驻扎路分统领高晃,平日失于措置,迎敌错乱失利退入州城,致蛮人深入抄掠一空。制置使胡元质既调发锦州屯驻军一千五百八人(系兴州军马),又调漳州屯驻军五百人(系兴元军马),急于星火,夜行百三四十里。制置司仍起复前成都钤辖成光延、节制司马与、本提刑折知常;制司参议官吕某、运司主管官唐某并往黎州。是时蛮人已退,而官军冒暑远涉,疲劳病瘴。光延、晃侥幸功赏,驱率将士于盘陀岭修筑堡垒,昼夜不休,虚发捷旗,公肆诞谩。至六月九日,蛮人于三角平出没,诱致官军,光延、晃遽率兵赴之,既为蛮人所乘,即上马先遁,蛮据羊纳隘桥截断官军归路,坠崖死亡甚众,遂弃新堡军须粮食。蛮人进至富庄城,距州城三十里。城中扰乱几至失守,统领武顺将官张琦皆死,官兵死者四百余人,瘴疫死者不在其数。今制置司又亟调两都统司,剑阆利州屯驻军三千人,比之锦州潼州军马道里又远,岂可使不谙战阵败军之将,复踏前悔。望正其罪以慰忠魂。虽黎州非挺等所隶边,而所卫兵皆挺等部曲,谨具以闻。至七月,四川制置司胡元质奏黎蛮已返巢穴,乞渐抽回大军,量留戍卒。九月,蛮进马三百匹,献珊瑚等乞盟,诏却其献而许互市。初,知常以提刑督捕,而败蛮既纳款,就权黎州。十一月十四日夜,戍兵利州左军怨知常不推功赏,又令徙居僧寺,相率攻州宅,纵火作乱。知常走避,三日而后归。贼劫府库,纵狱囚,执通判李照及知常之子三签判欲俱入番。主兵官王去恶率衙兵出城,驻相公岭,邀止之,得其首领仵进石景并叛兵七十八人,械送黎州狱。李照复入城抚定军民。雅州巡尉伏路把截,亦获叛兵陈忠孝等五十七名解雅州,随身各有军器、金帛。其后,胡元质宫观,知常追三官勒停汀州居住,光延、晃并除名勒停,光延达州编管,晃军前自效。于是蜀人谚曰:“胡制置果然胡制置,折提刑毕竟折提刑。高路分却成低路分,成将军乃是败将军。”或云此语亦达禁中。

○皇太子幕次

淳熙己巳九月七日有旨,皇太子垂拱殿幕次移在东廊。初,亲王序位宰相下,故殿幕宰执在东,亲王在西,既升储因仍不改。予为詹事时,东宫尝及此,予以告诸公不能正也。至十二日,常朝皇太子侍班幕次移在宰职之上。初,宣谕时,梁相奏乞移皇太子于东廊而宰职过西廊,阁门疑宰执过西,则使相却在东。予时为枢密使,谓不若只在东廊,但移皇太子在宰执上可也。阁门云:“适商量亦如此。”兼集英及后殿皆然,于是遂定。

○纳南郊卤簿字图

○郊坛行礼

己巳十一月二十日,上自景灵宫入太庙宿斋。夜行礼,天气晴和,上喜,令内侍谕太史局,寻常行礼大宴,不应丑后。自今依时,勿得迁就。二十一日宿青城。年未间天气忽阴,复有旨令今夜若阴,则依常时行礼,或晴乃用昨日指挥。既行事,微雨,或作或止,行礼甚速。上既遵太宗故事,止就坛上褥位一就行礼,不再升降,又趣亚献终献先登坛伺候。既毕,止诣望燎位,而令大礼使王淮诣望瘗位,皆从权也。

○盘雕金眼睛紫窄衫

己巳十一月二十一日,上在景灵宫。行宫使甘升、殿帅郭棣所服盘雕金眼睛紫窄衫,与其它行宫使带御器械不同。尝问郑兴裔,乃云:“此非旧制,本徽宗时以殿帅高俅官使相特加宠,异□人紫衫黑花而已。”近岁兴裔之伯郑藻为大礼行宫使,亦缘官至使相,故有此赐。升与棣官未至,上特以此宠之,所谓金眼睛者,以金饰所绣盘雕两眼,望之灿然。

○绯紫阶品

元丰官制,朝奉大夫为从六品,即服阶绯。大中大夫为从四品,服紫,与古不同。如唐文散官至朝散大夫,方服绯,盖从五品也。三品方服紫,故文散官、金紫光禄大夫亦在正三品。近世士大夫为人作铭志,凡赐紫则曰三品服,赐绯则曰五品服,失之矣。惟欧阳文忠公所作志文,绯则曰绯鱼,紫则曰金紫。

○敕用准字

敕牒{准十}字去十为准,或谓本朝因寇准为相而改。又云:“曾公亮、蔡京父皆名准而避。”其实不然,予见唐告已作准,又考五代堂判亦然。顷在密院令吏辈用准字,既而作相,又合三省如此写,至今遂定。后世岂能推其源流耶?大抵朝廷典故,若涉同僚共议,不问轻重,必惑例惮改,惟吏辈密移则更不复问。如西清阁名皆主于宸文,所谓天章阁,祖宗朝从官人人历学士待制之类。绍兴以前,何尝不除授,如章谊等是也。孝宗一日宣谕奉使借官令稍新,即衔天章阁学士,同僚坚执谓非臣下称呼。予谓:“龙图宝文亦岂臣子事。”坚不从而止。

○追班

垂拱常朝,驾坐,吏揖,宰臣以下先序立殿门内,皆南向背殿,上以俟追班。数年前,上自御榻望见衣履于门阈之间(御殿则去阈盖备两侧开门),遂传旨令二府在门内东西相向立侍从,以下门外相向立。

○四朝国史误字

○高宗实录误字

史官宜用才学识三长,又须专任乃无抵牾。近世止作兼职,人人为之。《高宗实录》成,尝求外祖王给事中靓《列传》观之,殊可叹。盖行状乃子隆兴元年托尹穑少稷撰留馆中,其载宣和间知东平府却回请东封父老一事,最为奇特。当时几获罪,赖虞奕在从班救止之,此见汪藻所进《事实》可据。乃复削去其官,止通奉大夫。初,赠止光禄。后来因子遇恩,累赠少保,自不应书。今直云赠少保,何其误也?又日历《李邴传》,邴自端殿朝散郎签书枢密,除尚书左丞,例合转中大夫,犹宣教郎以下除从官须转通直郎也,传却云特转七官。

○侍从不带职正郎奉荐

章茂献侍郎询奏荐曲折,予告之云:“外祖政和间任给事中,奏补长子籍京官。次年与郡,该遇后郊大礼,系不带职正郎陈乞奏荐。”吏部告示谓,庶官合隔郊,遂引崇宁间慕容尚书彦逢亦是前郊,系从官次郊,正郎不带职,作初遇放行。后来范至能任中书舍人,奏补予京官次郊,以朝奉郎集撰知静江,陈乞奏荐。缘渠为不晓事,吏人献说:“引曾任谏议大夫以上,以理去官遇郊,依见任之条。乞奏京官,吏部阻难不行不免。”告之云:“此法固然,但有注脚。”云:“中奉大夫方用此令,盖中奉自不隔郊,止是与京官恩数耳。今官未至,只合如外祖例陈乞。”彼自无词,后遂得之。

●卷四

○贤关边琐

太学贤士之所关,而近世以关为实字。边琐非边徼,乃文书之录耳,士大夫亦多误用。夏英公《永兴谢二府启》云:“议西鄙之羽书,按东台之边琐。”乃为合理。

○辨宋景文公任器字

宋景文公博极群书,其《笔记》云:“余见今人为学不及古人之有根抵,每亦自愧。常读式目中有任器字,注曰未详,且任器乃荷担之具,杂见子史中,何言未详?”予谓《周礼》“牛人以载公,任器乃六经”语,而景文但引子史,何耶?

○陈无己字称欧阳公

陈无己作《平甫文集后序》,以字称欧阳文忠公,至曾子固则曰南丰先生,又曰先生之后陈师道。呜呼!无己学于南丰,尊之宜矣,然尊其父而轻其祖,何也?唐立夫曰:“四海欧永叔也,无己何尊焉?至于得道之师,则不可以不别。”

○记陆务观二说

○辨楮币二字

古有三币,珠玉为上,金次之,钱为下。自秦汉专以钱为币,近岁用会子,盖四川交子法,特官券耳。不知何人目为楮币,自以为雅,通上下皆效之,遂入殿试御题。乾道中试贤良李厚,时相叶梦锡委密院编修官楼锷代撰策题,其中亦用此二字。币者可用之物,俗人创楮币二字,已而通上下皆用。若正言之,犹纸钱也,乃以为文,何耶?其后,丙戌策士、辛卯试贤良亦复通用,寿皇《圣政录》亦循例用之矣。

○楷木

○临安四门所出

车驾行在临安,土人谚云:东门菜,西门水,南门柴,北门米。盖东门绝无民居弥望,皆菜圃。西门则引湖水注城中,以小舟散给坊市。严州富阳之柴聚于江下,繇南门而入。苏湖米则来自北关云。

○辨知后典误

○亭堂单用二字

凡亭堂台榭牌额单用所立之名,而不书亭堂之类,始于湖上僧舍。中官流入禁中,往往效之,今无问贤愚例从之矣。设若一字,如名怡亭快阁之类,又当如何也?

○蛰燕

予尝记岁暮舟行吉水江路,值天气暄甚,偶岸圮,蛰燕满江而飞。又寓昆山时,归家拆旧土桥,易以砖石,其中皆蛰燕,以此辟海上乌衣国之说。后见朱翼新仲《猗觉寮杂记》亦载此事,且引晋郗鉴为兖州刺史,掘野鼠蛰燕食之,又引元稹诗:“春风吹送廓庑间,秋社吹将嵌孔里。”其理甚明。

○卜昭庆钟

临安西湖南山昭庆寺,有钟在楼上。东坡写竹尚可辨,竹下题云:“夫子方明弼、康道、嘉甫、子瞻同游南昭庆寺,庚午八月日题。”予绍兴庚辰往观,明年再往,则已茫昧,后移往镇江府谢后功德院,不复可见。

○牛鱼

绍兴辛巳,予为秘书省正字。正月癸未,迎驾。同馆王十朋望见周麟之枢密,目为鱼头公。问其故,云:“前岁为大金哀谢使,虏主喜之,享以所钓牛鱼,非旧例也,枢公糟其首归献于朝,故有此号。虏中甚贵此鱼,一尾直与牛同。”(赞宁《物类相感志》引《博物志》:东海有牛鱼,其形如牛,剥其皮悬之。潮水至,则毛起,退则毛伏。今东牟有海牛岛,其牛无角,足似龟,长丈余,尾若点云)

○齿后官卑主事

省中合夏药,予以齿后众人当主其事。洪景卢云:“京师宰执八人,右丞以官卑掌堂厨。”亦此义也。

○省吏补牒

○州名为戏

或云:“京师省榜将出,人谓秀才得则阆州梓州,落则邛州汉州。”盖取州名侮之也。

○划龟

客云:“欲放龟当划其甲,如是乃不神而可以全生。”

○荠花

客云:“清明日收荠菜花悬灯上,可避飞蛾。”

○蟠桃核酒杯

九月己卯,读张唐英《后蜀纪事》:“孟昶二十年十二月,中书舍人刘光祚进蟠桃核酒杯,云得于华山陈抟,赐帛五十匹。”因记先世尝藏桃核,可受酒二升,与此正同。

○治头风方

张大猷太监云:“治头风而吐泻,用枳壳、白术末煎汤下。青州白丸子神效,李与几左司中也。”

○以名相戏

○谢石拆字

谢石善拆字,徽宗尝书朝字密遣人试之,石即呼万岁。其人曰:不得乱道。石曰:十月十日生,非今上而谁?高宗幸浙,书杭字,石曰:兀术且至矣。梁汝嘉再召,朝廷复欲处以户部尚书,写阁字,石曰:门宇为两户,必再为地官。十八日见帝,或又书闲字,石曰:公□改官日有余,而月不足,亦谓门字也。其人果因以闰月计数少十八日。又有以此字问之,则曰士也,门中有人就木,已而皆验。既归,蜀人有士人文觉戏以乃字为问,谓其无可拆也。石曰:及字不成,君终身不及第。有人遇于途,告以妇不能产,书日字于地,石曰:明出地上得男矣。其验如此。每于肆中以牌写千字,不识字者任其所指,祸福皆应。邵溥尚书第三子不肖,遇其拆字即加窘辱,石甚畏之。石在徽宗时,尝特补承信郎,后因范觉民作相,讨论追夺。一日谓石:“我能拆字。”石诘之,则曰:“尔姓谢,所谓身在讨论之中。名石则终身右选不能出头。”闻者大笑。

○州郡请印牌

予少年随侍,见州郡请印银裹牌,其下并刻旧官押字。新官既上,执书者唱云:“取指挥劈牌,即以刀碎之意”,不以为然。其后守潭,则请印银牌下无押字。遇请印,旋押,印出即拭去,遂免。交承劈牌似为得体不知他处。今如何又三省枢密院于牌之下,用纸腰封而请押字。若遇改易,不过换封,亦有体也。

○漳州少侍从

淳熙十二年八月,祭酒颜师鲁除权礼部侍郎。师鲁漳州人,自言本朝二百余年,虽士人不少,然未有官至近侍者。考之杂说,唐元和中曾有潘存实为户部侍郎,然亦不审也。

○宪台

宪部刑部也,宪台御史台也。今直以诸路刑狱为宪,虽圣旨处分,敕令所立法及凡安抚提刑司处,皆以师宪为称,而提刑告词并曰宪台,其失多矣。

○辨幞字

○种植之法

史直翁云:“种竹法正月用一日,二月用二日,自是随月定日,无不活者。”庆元丙辰春,故人前梧州守祝华继张相过,云顷在严州,见康与之以糟杂细糠和土种竹,随即茂盛,明年生笋成林。种荷花以羊角提水池中立成。又永丰宰汪文振子泉云临安贵人家种竹木以麦拌土置根下,虽盛夏亦生。

○张循王赐第

张循王俊赐第,以绍兴壬戌六月六日盖造,至嘉泰壬戌六月六日焚荡,惟馀一楼。甲子正周,亦异事也。

○天井巷井

临安府有天井巷,莫知其繇。壬戌岁,张循王府房廊遗漏,掘得古井,阔数丈,其水甚清,井口刻后唐清泰二年开,盖钱王时也。今以嘉泰二年复出,方悟巷名以此。

○纪梦

丁丑十一月二巳甲子,夜梦从人问出世法、甚切而不许。大略告以世缘薄福基浅,毋贪禄以招祸,纵欲以损年,此殆《周官》所谓正梦耶?壬午三月戊戌雨夜梦,题门关曰宵距。

○曾少监梦

徐汉英宫教云:“今军器曾少监乙卯省试,梦汪汪作状元,遂改名汪以应之。”是年汪洋作魁,而特奏名第一人乃汪乔年也。二汪皆信州人。

○记李秀叔梦

乾道中,李彦颖秀叔为吏部郎官,尝语予:“梦李泰发参政相访争坐主位”,泰发云:“我李参政也”,秀叔亦云:“我李参政也”,纷争久之。又出一纸记责降两府姓名。予戏之云:“公必为参政。”秀叔亦自喜。至淳熙中龚茂良实之既去,秀叔以参政行相事,会史浩直翁将再相,出知绍兴府。后数年再召,复与予同为参政。枢庭阙长予尝逊,彦颖以其先进当迁也,寿皇不可。秀叔尝曰:“只为同知,亦何不可?”盖疑前梦也。不数月,坐谏议大夫张大经论列而去,信乎官职皆前定也,不特如此,二人皆有子登甲科。年皆八十余,但泰发早达晚困,秀叔晚达而享福以终耳。

○记先太师先夫人寿数偶同

○记先夫人损寿

●卷五

○记昆山登览

○记金陵登览

○记镇江府金山

山在京口江心,号龙游寺,登妙高峰望焦山,海门皆历历。此山大江环绕,每风涛四起,势欲飞动。故南朝谓之浮玉山,别有小岛,相传为郭璞墓。大水不能没,下元水府亦在此。承平时,寺极盛,楼观几万楹。兵乱后,十无一二。绍兴末,复遭回禄。以虏使年例,登赏官亟营葺之,复不逮于前。惟自歙州门过经藏,屡经兵火,岿然独存。当时歙人造此,因以为名。谚云:“金山山里寺,焦山寺里山。”

○记太平州牛渚矶

己卯九月甲申,自宣城考试回,过太平州,回至采石镇,渡夹登牛渚矶,(凡有石临水曰矶)俯见大江,闵然犀之,取祸傍顾荒台。痛捉月之陨,身遥瞻西岸,思樊若水之献策。登临虽乐,随以怅然。中元水府祠在矶上,又有蛾眉亭,望天门山最为绝景。天门山即东梁山,西梁山在太平州之南,太白诗云:“两岸青山相对出”,谓此也。望夫山在镇之下十里,太白姑熟十咏之一也。世传太白因醉溺江,故有捉月台,而梅圣俞诗云:“醉中爱月江底悬,以手弄月身翻然。下应暴落饥蛟涎,便当骑鲸上青天。”盖信此而为之说也。《旧唐书本传》乃云:“白饮酒过度死于宣城。”《新唐书》云:“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而卒(是时当涂未为州隶宣城)。”而阳冰序白集亦谓:“白疾,亟枕上授简,俾予为集序。”初无捉月之说,岂古不吊溺,故史氏为白讳邪,抑小说多妄而诗老好奇,姑假以发新意邪否者?白诚不幸兴极,而忘生亦哀之而已,何以讳为哉?

○记西湖登览

○易安斋

○记阁皂登览

下载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