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集藏>正文

济公全传-清-郭小亭

时间:2024-11-20作者:关注古籍府免费领取阅读:11分类:集藏
代找各种书籍

声明:本资源由古籍府(www.gujifu.cn)自网络收集整理制作,版权归原作者,下载后请在24小时内删除.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关注公众号:古籍府,可以免费全部下载完整版。

2济公全传-清-郭小亭

《济公全传》作者:郭小亭

简介 

  这本《济公全传》是流传很广、深受好评的经典佳作。书中的故事生动有趣,语言文字简洁通俗。小说结构的安排、人物性格的塑造、思想情节的表达都别具特色、独树一帜。阅读本书,既能了解名家名著的主要特色,也能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提高文学修养,何乐而不为呢!

目 录

第一回 李节度拜佛求子 真罗汉降世投胎

第二回 董士宏葬亲卖女 活罗汉解救好人

第三回 施禅机赵宅治病 说佛法暗中救人

第四回 扛韦驮周宅捉妖 病服神怒打老道

第五回 周员外花园见妖 三清观邀请老道

第六回 周望廉细说见妖事 刘泰真捉妖被妖捉

第七回 见佳人痴呆起淫心 想美丽花园遇妖女

第八回 练法术戏耍刘泰真 李国元失去天师符

第九回 赵文会西湖访济公 醉禅师西湖盗灵符

第十回 赵斌夜探阁天楼 英雄仗义救公子

第十一回 兄弟相认各诉前情 主仆逃难暂寄李宅

第十二回 济公善度韩殿元 寒士舍子遇圣僧

第十三回 广惠僧狂言惹祸 济禅师妙法惊人

第十四回 济公游戏耍广惠 郑雄为母求圣僧

第十五回 狗度董平改恶为善 荤酒回庙耍笑众僧

第十六回 济公庙内卖狗肉 万善同归修碑楼

第十七回 假相谕拆毁大碑楼 显神通怒打恶都管

第十八回 兵围灵隐锁拿疯僧 戏耍班头醉入相府

第十九回 秦相梦中见鬼神 济公夜来施佛法

第二十回 赵斌夜探秦相府 王兴无故受严刑

第二十一回 遭速报得长大头瓮 荐圣僧秦相请济公

第二十二回 施妙法鬼人闹秦宅 治奇病济公戏首相

第二十三回 找妙药要笑众家丁 联佳句才惊秦丞相

第二十四回 认替僧荣归灵隐寺 醉禅师初入勾栏院

第二十五回 尹春香烟花遇圣僧 赵文会见诗施侧隐

第二十六回 救难女送归清净庵 高国泰家贫投故旧

第二十七回 寄柬留诗别妻访友 拜请济公占卦寻夫

第二十八回 苏北山派人找寒士 高国泰急难遇故知

第二十九回 故友相逢知恩报德 小人挟仇以德报怨

第三十回 余杭县清官逢奇案 段家渡济公捉贼

第三十一回 拿贼人完结奇案 施邪术妙兴定计

第三十二回 云兰镇恶道兴妖 梁万苍善人遇害

第三十三回 设阴谋恶化梁百万 发慈悲戏耍张妙兴

第三十四回 施妖法恶道害人 显神通济公斗法

第三十五回 烧妖道义收陈亮 访济公路见不平

第三十六回 逛西湖酒楼听闲话 气不平夤夜入苏宅

第三十七回 听好言苏福生祸心 见济公皂白得分明

第三十八回 苏北山酒馆逢韩老 济禅师床底会英雄

第三十九回 圣手猿初入灵隐寺 济长老被请上昆山

第四十回 济公舍银救孝子 赵福贪财买巨石

第四十一回 昆山县巧逢奇巧案 赵玉贞守节被人欺

第四十二回 贞节妇含冤寻县主 济禅师耍笑捉贼徒

第四十三回 巧取供审清前案 赵凤鸣款留圣僧

第四十四回 诱汤二县衙完案 两公差拜请济公

第四十五回 华云龙气走西川 镇八方义结英雄

第四十六回 贺守正花群雄结拜 逛临安城巧遇王通

第四十七回 遇节妇淫贼采花 泰山楼复伤人命

第四十八回 赵太守奉命捉贼 昆山县迎请济公

第四十九回 秦相府太守审贼 如意巷刺客捉拿

第五十回 捉贼人班头各奋勇 办海捕济公出都门

第五十一回 救义仆同赴千家口 见拜弟各诉别离情

第五十二回 美髯公拜请济公 会英楼巧遇贼寇

第五十三回 绿林贼偏遇路劫 设奸谋画虎不成

第五十四回 显神通戏要雷鸣 舍妙药义救王忠

第五十五回 天兴店施法见贼人 小镇店吃酒遇故旧

第五十六回 郑雄途中见济公 王贵林内劫孤客

第五十七回 避难巧救遇难人 雷陈误入黑贼店

第五十八回 董家店双杰被害 济禅师报应贼人

第五十九回 济公火烧董家店 雷陈送信找云龙

第六十回 众匪棍练艺请英雄 登山豹赌气邀拜兄

第六十一回 托义弟英雄离故土 见嫂嫂李平生疑心

第六十二回 暗访察路遇乾坤鼠 得私信雷陈遇盟兄

第六十三回 四英雄马宅谈心 济禅师酒馆治病

第六十四回 李平为友请济公 马静捉奸毗卢寺

第六十五回 律令鬼王宅捉妖 醉禅师古寺治狐

第六十六回 卧虎桥淫贼杀和尚 庆丰屯济公救文生

第六十七回 二班头饥饿寻和尚 两豪杰酒馆求济公

第六十八回 看字柬寻访赵家楼 见孝妇英雄施侧隐

第六十九回 钱心胜黑夜偷银两 圣手猿暗探赵家楼

第七十回 见美丽淫贼邀知己 遇故旧三人同采花

第七十一回 奉师命趋吉避凶 华云龙镖伤三友

第七十二回 镇八方赌气找张荣 乾坤鼠毒镖打杨明

第七十三回 大柳林济公惊淫贼 小酒馆班头见圣僧

第七十四回 施佛法戏耍豪杰 杨雷陈又遇淫贼

第七十五回 猛汉听言找黄云 义士见信收陆通

第七十六回 蓬莱现四英雄谈心 密松林猛豪杰受骗

第七十七回 德兴店班头见凶僧 蓬莱观济公找淫贼

第七十八回 丢公文柴杜被捉 说假话圣僧投案

第七十九回 龙游县日办三案 二龙居耍笑凶徒

第八十回 听闲言一怒打和尚 验尸厂凶犯吐实情

第八十一回 着字柬心皈圣僧 追尸身路遇班头

第八十二回 济公饭馆打贼人 徐沛旅店遇故友

第八十三回 小神飞夜刺开风 鬼济禅师耍笑捉飞贼

第八十四回 陈玄亮捉妖铁佛寺 马玄通路遇济禅师

第八十五回 显神通捉拿盗贼 施妙术法斗铁佛

第八十六回 华清风古天山见妖 金眼佛一怒杀和尚

第八十七回 济公斗法金眼佛 云龙二次伤三友

第八十八回 施佛法暗渡华云龙 见美色淫贼生邪念

第八十九回 遇张荣二人谈心事 买铁镖淫贼见公差

第九十回 蓬头鬼劫径遇英雄 华云龙逃走逢故旧

第九十一回 五英雄送友古天山 恶妖道自炼阴风剑

第九十二回 黑风鬼害人终害己 金眼佛杀人被人杀

第九十三回 古天山华清风炼剑 铁佛寺济禅师救人

第九十四回 僧道斗法凌霄观 弟兄送信马家湖

第九十五回 三英雄避雨金家庄 猛豪杰正气惊妖女

第九十六回 奉师命投书马家湖 赛专诸见字防贼盗

第九十七回 杨明助友战群贼 恽飞智捉镇八方

第九十八回 董土元欺心求圣僧 孔烈女被逼投古井

第九十九回 常山县柴杜拿贼犯 马家湖济公救杨明

第一百回 济公火烧孟清元 贼道智激灵猿化

第一百零一回 施佛法智捉蓬头鬼 仗妖术炼剑害妇人

第一百零二回 杨雷陈仗义杀妖道 十里庄雷击华清风

第一百零三回 雷鸣夜探孙家堡 陈亮细问妇人供

第一百零四回 孙二虎喊冤告雷陈 常山县义土闹公堂

第一百零五回 论是非砸毁空心秤 讲因果善度赵德芳

第一百零六回 找医生鸣冤常山县 断奇案烈妇遇救星

第一百零七回 雷鸣陈亮双失盗 踏雪无痕访贼人

第一百零八回 三豪杰偷探吴家堡 恶太岁贪色设奸谋

第一百零九回 五里碑医治小昆仑 曲州府巧遇金翅雕

第一百一十回 鹞子眼杀人头送礼 张太守派班头拿人

第一百十一回 知府定计拜贼人 济公巧捉华云龙

第一百十二回 众百姓公告田国本 二绿林行刺济禅师

第一百十三回 济公法斗神童子 罗汉制服沈妙亮

第一百十四回 郑玄修酒馆逢和尚 沈妙亮听歌识圣僧

第一百十五回 金毛海马闹差船 济公善救冯元庆

第一百十六回 赵太守明断奇巧案 济禅师开棺验双尸

第一百十七回 奉堂谕监斩华云龙 听凶信二鬼闹法场

第一百十八回 提首级寻找杨明 见魔怪二人遇害

第一百十九回 报弟仇灵隐访济公 搬运法移钱济孝妇

第一百二十回 双义楼匪棍讹人 借还魂戏耍老道

第一百二十一回 善心人终得善报 奸险辈欺人被欺

第一百二十二回 周员外派人请圣僧 胡秀章诉说家乡事

第一百二十三回 请济公捉妖白水湖 小月屯罗汉施妙法

第一百二十四回 奉父谕主仆离故土 表兄弟对面不相识

第一百二十五回 捡人头主仆遭官司 救表兄梦中见县主

第一百二十六回 奉堂谕捉拿段山峰 邀朋友定计庆丰楼

第一百二十七回 施妙法游戏助义士 谈心事冷语惊贼人

第一百二十八回 众官人奋勇捉贼 李文龙无故中计

第一百二十九回 见字柬立志体妻 济禅师善救烈妇

第一百三十回 知县公堂问口供 济公巧断垂金扇

第一百三十一回 吐实情马氏拉卞虎 定妙计佛法捉贼人

第一百三十二回 送圣僧捉妖白水湖 假济公投刺绍兴府

第一百三十三回 真假僧会面马神庙 邀道友携宝报前仇

第一百三十四回 白水湖丢失烈火剑 密松林初试迷路旗

第一百三十五回 济公请雷诛妖怪 飞龙诚心拜圣僧

第一百三十六回 知府衙悟禅施妙法 曹娥江雷陈赶贼船

第一百三十七回 小江口主仆遇故旧 恶奴才勾贼害主人

第一百三十八回 救众人悟禅烧贼寇 二义土误入八卦山

第一百三十九回 八卦山雷陈逢妖道 三清现张董设奸谋

第一百四十回 张士芳好心诓八字 董太清妖术设魂瓶

第一百四十一回 众家人忠心护主 孙道全奉命救人

第一百四十二回 二妖道贪财施邪术 两豪杰设计盗魂瓶

第一百四十三回 雷鸣智杀张太素 悟禅气吹董太清

第一百四十四回 老仙翁一怒捉悟禅 二义士夜探天台山

第一百四十五回 永宁村法救王安士 韩家院捉拿章香娘

第一百四十六回 孙道全捉妖遇害 济禅师拉船报恩

第一百四十七回 济公施法治妖妇 罗汉回家探姻亲

第一百四十八回 探娘舅济公归故里 点奇梦圣僧善度人

第一百四十九回 妖妇现形唤醒文美 真人赠药救好修缘

第一百五十回 买毒药暗害表弟 点恶梦难度迷人

第一百五十一回 到地府见罪人恶心不改 遇妖怪起淫心丧命倾生

第一百五十二回 修缘公子朝宝悦 知觉罗汉会昆仑

第一百五十三回 玉面狐上清宫访 道济禅师天台山会仙

第一百五十四回 老仙翁法斗济公 请葫芦惊走妖狐

第一百五十五回 送书信良言劝娘舅 回灵隐广亮请圣僧

第一百五十六回 验桥口捉拿贼和尚 见县主重修万缘桥

第一百五十七回 施佛法善度王太和 因家贫经营离故土

第一百五十八回 李涵龄神相度群迷 王太和财色不迷性

第一百五十九回 得金宝福随相转 访娘亲跋涉天涯

第一百六十回 梁兴郎千金春隐诗 济禅师佛法指孝子

第一百六十一回 逛西湖恶霸遇妖风 看喝语私访白鱼寺

第一百六十二回 孙道全惊走妖和尚 周得山穷困被人欺

第一百六十三回 廖廷贵倚势欺人 陈声远助拳惹气

第一百六十四回 为朋友怒找麻面虎 邀师父大闹万珍楼

第一百六十五回 孙泰来忍气邀知己 猛英雄错打法元僧

第一百六十六回 愣牛盖穷途卖艺 病符神无故被摔

第一百六十七回 铁天王感义找牛盖 黑面熊含冤见刑廷

第一百六十八回 见美丽恶人定奸计 陆炳文献媚害良民

第一百六十九回 王胜仙见色起淫心 陆虞侯嘱盗施奸计

第一百七十回 中奸计误入合欢楼 闻凶信寻师灵隐寺

第一百七十一回 遇故友巧得真消息 见义弟述说被害事

第一百七十二回 合欢楼姐弟同受困 凤山街师徒定奇谋

第一百七十三回 改形象暗救贞节妇 施佛法火烧合欢楼

第一百七十四回 见刑廷法术惊奸党 请济公神方买良心

第一百七十五回 秉良心公堂释好汉 访故友夫妻得团圆

第一百七十六回 陆刑廷下令捉强盗 美髯公闻信挡官兵

第一百七十七回 佛法点化救英雄 途中逃难逢山寇

第一百七十八回 翠云峰英雄落草 陆刑廷献媚欺人

第一百七十九回 梅成玉急中见表兄 点白犬耍笑惊奸党

第一百八十回 娶美人白狗闹洞房 丢官职狭路逢山寇

第一百八十一回 醉禅师书写忠义词 假道姑拍花盗婴胎

第一百八十二回 吴氏遇害奉偷捉贼 济公耍笑审问崔玉

第一百八十三回 因奇案济公诸神 见大鬼雷陈问盗

第一百八十四回 王三虎泄机大悲院 愣雷鸣智捉铁面佛

第一百八十五回 解强盗同至常州府 为故友涉险入贼巢

第一百八十六回 逢贼党述说慈云观 入虎穴有意找盟兄

第一百八十七回 刘妙通有心救好汉 济长老写信邀英雄

第一百八十八回 四雄奉命探长江 妖道施法捉侠义

第一百八十九回 邵华风升殿问豪杰 小悟禅一怒找妖人

第一百九十回 悟禅僧施法救四雄 赤发道法宝捉和尚

第一百九十一回 鲁修真涉险入慈云 坎离道施智放悟禅

第一百九十二回 黄天化行刺被捉 顾国章调兵剿寇

第一百九十三回 雷陈奋勇杀水寇 妖道施法战官兵

第一百九十四回 激筒兵扬威破邪术 济长老涉险捉贼人

第一百九十五回 济公兵困慈云观 妖道率众渡长江

第一百九十六回 五里碑雷陈逢妖道 慈云观济公救难民

第一百九十七回 赵家庄英雄见怪事 七星观罗汉捉妖人

第一百九十八回 戴家堡妖魔作怪 八蜡庙道土捉妖

第一百九十九回 试法宝误装道童 显金光道缘认师

第二百回 众妖道灵隐放火 恶高珍信口谣言

第二百零一回 马兆熊怒杀高珍 邵华风常州劫牢

第二百零二回 斩大盗济禅师护决 为找镖追云燕斗贼

第二百零三回 陆阳山济公斗法洪 施法宝罗汉诈装死

第二百零四回 显神通惊走邵华风 斗金风金光服僧道

第二百零五回 收悟缘派捉邵华风 遇兰弟诉说被害事

第二百零六回 众妖道聚会藏珍坞 神术士魔法胜金风

第二百零七回 飞天鬼误入万花山 石成瑞招赘人魔女

第二百零八回 想故乡夫妻谈肺腑 点妙法戏耍同床人

第二百零九回 说韩棋释放悟缘僧 斗济公暗施阴魂绦

第二百一十回 卦炉佛法炼韩棋 决生辰佳人逢匪棍

第二百十一回 皮绪昌助逆子行凶 陈广泰丹阳县遇害

第二百十二回 闻凶信雷陈找恶霸 买大盗陷害二英雄

第二百十三回 记前仇贼人咬雷陈 审口供豪杰受官刑

第二百十四回 济禅师丹阳救雷陈 海潮县僧道见县主

第二百十五回 捉妖怪法宝成奇功 辨曲直济公救徒弟

第二百十六回 捉法雷细讯从前事 斩贼人雷陈谢济公

第二百十七回 遇王道济公施恻隐 治哑巴圣僧结善缘

第二百十八回 邵华风逃归万花山 邓连芳为友找济公

第二百十九回 蟠桃岭绿袍僧斗法 脱身计邓连芳吃惊

第二百二十回 悟禅大闹万花山 八魔捉拿飞龙僧

第二百二十一回 沈妙亮智救悟禅 常州府出斩妖道

第二百二十二回 金山寺永寿施妖法 小昆仑赌气找济公

第二百二十三回 金公子心迷美妖妇 济长老慈心救好人

第二百二十四回 归灵隐师徒会面 四英雄无故遭屈

第二百二十五回 辨曲直思良施恻隐 派镖丁私访被害情

第二百二十六回 因访案误入藏珍寺 识奸计冒险捉群贼

第二百二十七回 月明月朗施妖法 济公班头捉凶贼

第二百二十八回 勾栏院要笑捉贼 寇太守衙二贼供实情

第二百二十九回 请圣僧捕贼藏珍寺 完巨案暗救四门生

第二百三十回 无空僧功满归莲径 印铁牛行贿入灵隐

第二百三十一回 说灯谜戏耍宗印 圣罗汉驾离灵隐

第二百三十二回 贼人错杀郑虎 济长老治井化缘

第二百三十三回 钦赐字诏旨加封 会群魔初到金山

第二百三十四回 因讲和仙翁斗八魔 六合童子炸碎葫芦

第二百三十五回 群魔怒摆金光阵 道缘偷盗斩魔剑

第二百三十六回 神童子身逢魔火劫 请佛仙杵剑镇群魔

第二百三十七回 收八魔符咒封洞口 办善会福善集金山

第二百三十八回 花太岁淫心贪欢报 独角蛟夜探葵花庄

第二百三十九回 因救千金被贼获 为吓贼人装鬼神

第二百四十回 雷陈奉命救良善 济公功满归净慈

第一回 李节度拜佛求子 真罗汉降世投胎

  话说南宋自南渡以来,迁都临安,高宗皇帝建炎天于四年,改为绍兴元年。在朝有一位京营节度使,姓李名茂春,原籍浙江台州府天台县人,娶妻王氏,夫妻好善。李大人为人最慈,带兵军令不严,因此罢官回籍,在家中乐善好施,修桥补路,扶危济困,冬施棉衣,夏施汤药。这李大人在街市闲游,人都呼之为李善人。内中就有人说:"李善人不是真善人,要是真善人,怎么会没儿子?"

  这话李大人正听见,自己回至家中,闷闷不乐。夫人王氏见大人回来,闷闷不乐。可就问大人因何不乐?大人说:"我在街市闲游,人都称我为李善人,内中就有人暗中说,被我听见。他说我惩恶扬善,又说善人不是真心,要是真心为善,不能没儿子。我想上天有眼,神佛有灵,当教你我有儿子才是。"夫人劝大人纳宠,买两侍妾,也可以生儿养女。大人说:"夫人此言差矣,吾岂肯作那不才之事?夫人年近四旬,尚可以生养儿女。你我斋戒沐浴三天,同到永宁村北天台山国清寺拜佛求子。倘使上天有眼,你我夫妻也可生子。"王氏夫人说:"甚好。"李茂春择了日期,带着僮仆人等,夫人坐轿,员外乘马,到了天台山下。只见此山高耸天际,山峰直立,树木森森,国清寺在半山之上。到了山门以外,只见山门高大,里面钟鼓二楼,前至后五层大殿,后有斋堂客舍,经堂戒堂,二十五间藏经楼。员外下马,里面僧人出来迎接,到客堂奉茶。老方丈性空长老,知道是李员外降香,亲身出来接见,带着往各处拈香。夫妻先至大雄宝殿拈香,叩求神佛保佑:"千万教我得子,接续香烟。如佛祖显灵,我等重修古庙,再塑金身。"祷告已毕,又至各处拈香。到了罗汉堂拈香,方烧至四尊罗汉,忽见神像由莲台坠地。性空长老说:"善哉善哉,员外定生贵子,过日我给员外道喜。"李员外回到家中,不知不觉夫人有喜。过了数个月,生了一个公子。临生之时,红光罩院,异香扑鼻,员外甚喜。这孩自生落之后,就哭声不止,直至三朝。这日正有亲友邻里来庆贺,外面家人来回话,说有国清寺方丈性空,给员外送来一份厚礼,亲来贺喜。员外迎接进来。性空说:"员外大喜。令郎公可平安?"员外说:"自从生落之后,直哭到今朝不止。吾正忧虑此事。老和尚有何妙法能治?"性空说:"好办。

  员外先到里面把令公子抱出我看看,就知道是何缘故了。"员外说:"此子未过满月,就抱出来,恐有不便。"性空说:"无妨。员外可用袍袱盖上,可以不冲三光。"员外一听有理,连忙把孩儿从里面抱出来,给大众一看。孩儿生得五官清秀,品貌清奇,啼哭不止。性空和尚过来一看,那孩儿一见和尚,立止啼哭。一咧嘴笑了。老和尚就用手摸那孩儿头顶说:

  莫要笑,莫要笑,你的来历我知道。

  你来我去两抛开,省的大家胡倚靠。

  那孩儿立时不哭了。性空说:"员外,我收一个记名徒弟,给他取个名字,叫李修缘罢。"员外应了,把孩儿抱进去,出来给和尚备斋。吃罢,众亲友都散去,性空长老也去了。员外另雇奶娘扶养孩儿。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不知不觉过了几年。李修缘长至七岁,懒说懒笑,永不与同村儿童聚耍。入学读书,请了一位老秀才杜群英先生在家教他,还有两个同伴,一个是永宁村武孝廉韩成之子韩文美,年九岁。还有李夫人内侄,永宁村住,姓王名全,乃是兵部司马王安士之子,年八岁,三子共读书,甚是和美。就是李修缘年幼,过目不忘,目读十行,才学出众。杜先生甚奇之,常与人言:"久后成大器者,李修缘也。"至十四岁,五经四书诸子百家,背诵极熟,合王韩二人,在学房,时常作诗,口气远大。这年想要入县考取文童,李茂春卧床不起,人事不知,病势垂危。派人把内弟王安士请来,到床前。李员外说:"贤弟,我不久于人世。你外甥与你姐姐,全要你照应。修缘不可纵性废读,吾已给他定下亲了,是刘家庄刘千户之女。家中内外无人,全仗贤弟分心。"王安士说:"姐丈放心养病,不必多嘱,弟自当照应。"员外又对王氏夫人说:"贤妻,我今五十五岁,也不算夭寿。我死之后,千万要扶养孩儿,教训他成名。我虽在九泉之下也甘心。"又嘱了修缘几句话,自己心中一乱,口眼一闭,呜呼哀哉。李员外一死,合家恸哭,员外帮办丧事已毕,修缘守制不能入场。是年王全、韩文美都中了秀才,两家贺喜。王氏夫人家中有一座间心楼,一年所办之事,写在帐上。每到岁底,写好表章,连同帐一并交天,一年并无一件事隐瞒的。李修缘好道学,每见经卷必喜爱,读之不舍。过了二年,王氏夫人一病而亡,李修缘自己恸哭一番,王员外帮办丧事完毕。李修缘喜看道书,到了十八岁,这年孝满脱眼。他立志出家、看破红尘,所有家中之事,都是王员外办理。李修缘自己到了坟上,烧了些纸钱,给王员外留下一纸书字,竟自去了。

  王员外两日不见外甥,派人各处寻找,不见外甥。自己拆开字来一看。上写的是:

  修缘去了,不必寻找。他年相见:便知分晓。

  王员外知道外甥素近释道,在临近庵观寺院,各处派人寻找,并不见下落。

  派家人贴白帖,在各处寻找:"如有人把李修缘送来,谢白银百两。如有人知道实信,人在何处,送信来。谢银五十两。"一连三个月并无下落。书中交代,且说李修缘自从家中分手之后,信步游行,到了杭城,把银钱用尽,到了庙中要出家,人家也不敢留他。他自己到西湖飞来峰上灵隐寺庙中见老方丈,要出家。当家和尚方丈,乃是九世比邱僧,名元空长老,号远瞎堂。一见李修缘,知道他是西天金身降龙罗汉降世,奉佛法旨为度世而来,因他执迷不醒,用手击了他三掌,把天门打开。他才知道自己根本源流,拜元空长老为师,起名道济。他坐祥坐颠,还有些疯。庙里独叫他颠和尚,外面又叫他疯和尚,讹言传说济颠僧。

  他本是奉佛法旨,所为度世而来,自己在外面济困扶危,劝化众生,在庙内不论哪个和尚有钱就偷,有衣服偷出去就当了,吃酒,最爱吃肉。常有人说和尚例应吃斋,为什么吃酒?济颠说:"佛祖留下诗一首,我人修心他修口,他人修口不修心,为我修心不修口。"自己就是与庙中的监寺僧广亮不对。庙中除去了方丈,就属监寺僧为尊。广亮新作了一件僧衣,值钱四十吊。他偷了去当在当铺中,把当票贴在山门上,监寺广亮一见僧袍没有了,派人各处一找,把当票找着。和尚挂失票不行,把山门摘下来,四人抬着去赎。广亮回禀老方丈,说:"庙中疯和尚不守清规,常偷众僧的银钱衣物等物,理应按清规治罪于他。"元空长老说道:"道济无赃,不能治他。你等去暗中访察,如要有赃证,把他带来见我就是。"广亮派两个徒弟在暗中访拿济颠。济颠在大雄宝殿供桌头睡觉。两个小和尚志清、志明,每日留神。这天见济颠在大殿里探头出来,往各处偷瞧了多时,后又进去一看,蹑足潜踪出来,怀中古棚棚的。方至雨道当中,只见志清、志明由屋中出来,说:"好济颠,你又偷什么物件?休想逃走!"过去一伸手,把那济颠和尚抓住,一直竟到方丈房中回话。监寺的先见长老说:"禀方丈知道,咱们庙中济颠不守清规,偷盗庙中物件,按清规戒律之例治罪。"元空长老一听,心中说:"道济,你偷庙中物件,不该叫他等拿住。我虽然护庇你,也无话可说。"吩咐人:"把他带上来就是。"济公来至方丈前屋内说:"老和尚你在哪里?我在这里间心。"见了方丈永远是这样,元空也不教他磕头,说道:"道济不守清规,偷盗庙中物件,应得何罪?"广亮说:"砸毁衣钵戒碟,逐出庙外,不准为憎。"老方丈说:"我重责他就是。"就问道:"道济,把偷之物献出。"济公说:"师傅,他们真欺负我。我在大雄宝殿睡觉,因扫地没有盛土之物,我放在怀中。你等来看罢。"说着,把丝绦一解,哗啦落下土片。老方丈大怒,说:"广亮误害好人为盗,应得重责!"吩咐看响板要打监寺。众僧都来瞧热闹。济公自己出来,到了西湖,见树林内有人上吊。济公连忙过去要救此人。

  正是:

  行善之人得圣僧救,落难女子父女相会。

  要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二回 董士宏葬亲卖女 活罗汉解救好人

  话说济公长老在西湖见一个人方要上吊,自己按灵光一算,早已知道。书中交代,那人姓董名士宏,原籍浙江钱塘县人,为人事母至孝。父早丧,母秦氏。

  娶妻杜氏早死,留下一女名玉姐,甚伶俐。董士宏锤金匠手艺,他女儿八岁时,秦氏老太太染病不起,董士宏小心进汤医。家贫无力赡养老母,把女儿玉姐典在顾进士家作使女,十年回赎,典银五十两,给老太太养病。老母因看不见孙女,问:"我孙女哪里去了?"董士宏说:"上他外祖那里去了。"老太太病重,一连七日不起,竟自呜呼哀哉。他就把家中些银两尽力葬母之后,自己到镇江府那里忍耐时光。十载光景,好容易积凑了六十两纹银,想把女儿赎出来,另找婆家。在路上无话,这一日到了临安,住在钱塘门外悦来客店中。带了银两,明日到了百家巷。一问顾宅进士,左右邻居都说:"顾老爷升了外任,不知在哪儿做官。"董士宏一听,如站万丈高楼失脚,扬子江断缆崩舟,自己各处访问,并不知顾大人住在哪里,也不知女儿下落。到了钱塘门外,在天竺街酒店吃了几杯闷酒,不知不觉,醉入梦乡。出了酒店想要回寓,不觉自己走错道路,把银子也丢了。及至酒醒,身边一摸,银子丢了!这一惊非同小可,无奈走至树林,越想越无滋味,想:"女儿也不能见面了,自己不如一死,以了此生之孽冤。"想罢,来至树林,把腰中丝绦解下来,拴上一个套儿,想要自缢身死。忽然对面来了一个和尚,口中说:"死了死了,已死就了。死了倒比活的好!我要上吊。"解下丝绦,就要往树上拴。董士宏一听,猛吃一惊,抬头一看,只见那僧人长的甚为不堪。怎见得?有诗为证:

  脸不洗,头不剃,醉眼乜斜睁又闭。若痴若傻若颠狂,到处诙谐好耍戏。破憎衣,不趁体,上下窟窿钱串记,丝绦七断与八结,大小咯哒接又续。破憎鞋,只剩底,精光两腿双胫赤,涉水登山如平地,乾坤四海任逍遥。经不谈,禅不理,吃酒开荤好诙戏,警愚功善度群迷,专管人间不平气。

  董士宏看罢,只听和尚说:"我要上吊了!"就要把绳子往颈里套。董士宏连忙过去,说:"和尚,你为什么去寻短见?"济公说:"我师父同我化了三年之久善缘,日积月累,好容易凑了五两银子。我奉了师傅之命,派我买两身憎衣僧帽,我最好喝酒,在酒馆之中,因为多贪了两杯酒,不知不觉,酩酊大醉,把五两银子丢了!我有心回庙见我师父,又怕老和尚生气。我自己越思越气,无路生活世上,故来此上吊。"董士宏一听这话,说:"和尚,你为了五两银子,也不至于死。

  我囊内尚有散碎银子五六两,我亦是遇难之人,留了也无用。来罢,我周济你五六两银子罢。"伸手掏出一包递给和尚。和尚接在手中哈哈大笑,说:"你这银子,可不如我银子那样好。又碎又有成色潮点。"董士宏一听,心中不悦。暗想:

  "我白施舍给你银子,你还嫌不好。"自己说:"和尚,你对付着使用去吧。"和尚答应一声,说:"我走了。"董士宏说:"这个和尚真真不知人情世务。我白送给他银子,他还说不好。临走连我姓没问,也不知谢我,真正是无知之辈。唉,反正是死。"正在气恼,只见和尚从那边又回来,说:"我和尚一见了银子全忘了,也没问恩公贵姓?因何在此?"董士宏把自己丢银子之故,说了一遍,和尚说:"你也是丢了银子啦,父女不能见面。你死罢!我走啦。"董士宏一听,说:"这个和尚太不知世务,连话都不会说。"见和尚走了五六步又回来说:"董士宏,你是真死假死呢?"董士宏说:"我是真死。怎么样?"和尚说:"你要是真死,我想你作一个整人情吧。你身上穿了这身衣服,也值五六两银子。你死了,也是叫狼吃狗咬,白白的槽踏。你脱下来送给我吧。落一个净光来净光去,岂不甚好?"董士宏一听此言,气得浑身发抖,说:"好个和尚,你真懂交情!我同你萍水之交,送你几两银子,我反烧纸引了鬼来。"和尚拍手大笑说:"善哉善哉,你不要着急。我且问你,你银子丢失,你就寻死。五六十两银子也算不了什么。我代你去把女儿找着,叫你父女相会,骨肉团圆好不好?"董士宏说:"和尚,我把赎女儿的银子已丢了,就是把女儿找着,无银赎身,也不行。"和尚说:"好,我自有道理,你同我走吧。"董士宏说:"和尚,宝刹在哪里参修?贵上下怎么称呼?"济公说:"我西湖飞来峰灵隐寺。我名道济,人皆叫我济颠僧。"董士宏见和尚说话不俗,自己把丝绦解下,说:"师傅你说上哪儿去?"济公说:"走。"转身带了董士宏往前走。

  和尚口唱山歌:

  走走走,游游游,无是无非度春秋。

  今日方知出家好,始悔当年作马牛。

  想恩爱,俱是梦幻。说妻子,均是魔头。

  怎如我赤手单瓢,怎如我过府穿州,

  怎如我潇潇洒洒,怎如我荡荡悠悠,

  终日快活无人管,也没烦恼也没忧,

  烂麻鞋踏平川,破衲头赛缎绸。

  我也会唱也会歌,我也会刚也会柔。

  身外别有天合地,何妨世上要髑髅。

  天不管,地不休,快快活活做王候。

  有朝困倦打一盹,醒来世事一笔勾。

  话说和尚同了董士宏往前走。进了钱塘门。到了一条巷内。告诉董士宏说:

  "你在这里站着。少时有人问你生辰年岁,你可就说。你可别走,我今日定叫你父女见面,骨肉相逢。"董士宏答应说:"圣僧慈悲慈悲。"和尚抬首一看,见路北有一座大门,门内站着几十个家人,门上悬牌挂匾,知道是个仕宦人家。自己迈步上了台阶,说:"辛苦众位。贵宅赵姓么?"那些家人一瞧,是个穷和尚,说:

  "不错,我们这主人姓赵。你作什么?"和尚说:"我听人说,贵宅老太太病体沉重,恐怕要死。我特意前来见见你家主人,给老大大治病。"那些家人一听和尚之言,说:"和尚,你来得不巧。不错,我家老太太因我家小主人病重,心疼孙子,急上病来,请了多少先生皆没见好。我家主赵文会,最孝母,见老太太病重,立时托人请精明医家。有一苏员外,字北山。他家也是老太太病了,请一位先生绰号赛叔和,姓李名怀春。此人精通歧黄之术,我家主人方才上苏宅请先生未回来。"正说着,从那面来了一群骑马之人。为首三个人,头一匹白马上人,五官清秀,年约三旬,头戴四楞中,上安片玉,绣带双飘,身披宝蓝缎逍遥员外氅,上绣百幅百蝶,足登青缎官靴。面皮微白,海下无须。此人就是赛叔和李怀春。第二位是双叶宝蓝缎逍遥员外中,三蓝绣花,迎面嵌美玉,安明珠。身穿蓝缎逍遥氅,足下青缎宫靴。面如古月,慈眉善目,三络长髯,飘洒胸前。这就是苏北山。

  第三位也是富翁员外打扮。白面长髯,五官清秀。和尚看完,过去阻住马说:"三位慢走,我和尚守候多时了。"赵文会在后面,一见疯和尚截住去路,说:"和尚,我等有急事,请先生给老母治病,化缘改日来,今日不行。"和尚说:"不行。我并非化缘,我今日听说府上老太太病势沉重,我是许下心愿。哪里有人害病,我就去给调治。今日我是特意来给治病。"赵文会说:"我这里请来先生,乃当代名医。你去吧,不用你。"和尚一听,回头看了李怀春一眼,说:"先生,你既是名医,我领教你一味药材治什么病。"李先生说:"和尚,你说什么药?"济公说:"新出笼热馒首,治什么病呀?"李先生说:"本草上没有,不知。"和尚哈哈大笑,说:

  "你连要紧的事均不知道,还敢自称名医。新出笼热馒首治饿,对不对?你不行,我同你至赵宅帮个忙儿吧。"李怀春说:"好。和尚,你就跟我来。"赵文会、苏北山也不好拦住,只好同着和尚进了大门,来在老太太住的上房之内落坐。家人献上茶来。李先生先给老大太看看脉,道:"是痰瘀上行,非把这口痰治上来不能好。老太太上了年岁之人,气血两亏,不能用药。赵员外另请高明罢。"赵文会说:"先生,我又不在医道之内,我知道哪里有高明之人?你可荐一人。"李先生说:"咱们这临安,就是我和汤万方二人。他治得了的病,我也能治;他治不了的病,我也不行。我二人都是一样能为。"正说到这儿,济公答说:"你等不要着急,我先给老太太看看如何?"赵文会本是孝子,一听和尚之言,说:"好,你来看看。"李怀春也要看看和尚能力。济公来至老太太近前,先用手向头上拍了两掌,说:"老太大死不了啦,脑袋还硬着呢。"李怀春说:"和尚,你说的什么话?"

  济公说:"好,我把这口痰叫出来就好了。"说着,走到了老太大跟前,说:"痰啦痰啦,你快出来吧!老太太要堵死了。"李先生暗笑说:"这不是外行吗?"只见老太太咳出一口痰来。济公伸手掏出一块药说:"拿一碗阴阳水。"家人把水取来。

  赵文会一看说:"和尚,你那药叫何名?可能治我母亲之病吗?"济公大笑,手托那块药说:"此药随身用不完,并非丸散与膏丹,人间杂症他全治,八宝伸腿瞪眼丸。"济公说罢,把药放在碗内说:"老太太因急所得,一口瘀痰上涌,立刻昏迷不醒,你等给她好好扶养,吃了我这药,立见功效。"赵文会一听,知道和尚有些来历,说的原因真对,忙忙说:"圣憎,你老人家慈悲吧!我母因疼孙子,急的这场病。我有一小儿方六岁,得了一宗冤孽之症,昏迷不醒。我母一急,把痰急上了。师父要治好我母亲,再求给小儿治治。"和尚叫把药灌下去,老太太立刻痊愈。赵丈会过来给老太大请安,复给和尚磕头,求和尚给他儿子治病。济公说:"要给你儿子治病也不难,须依我一件事,方能治好。"赵文会问哪一件事。

  济公不慌不忙,说出这件事来,叫董士宏父女相会,赵文会全家病好。

  要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三回 施禅机赵宅治病 说佛法暗中救人

  话说济公把赵文会之母治好,还有六岁孩儿求济公治。济公说:"我可能治,就是药引子难找,非有五十二岁男子。还得是五月初五日生人。十九岁女子,八月初五日生人。二人的眼泪合药,才可治好。"苏北山、李怀春见和尚真有来历,便问和尚在哪里住?贵上下怎么称呼?和尚全皆说明。赵文会至外面派家人找五十二岁男子,五月初五日生人。众人觅问一回,就连本宅及外来亲友家人皆没有。岁数对了,生日不对;日月对了,年纪不对。大众直找至门口,见外面站了一人,年约半百以外。家人赵连升忙过去抱拳拱手,说:"老兄贵姓?"那人说:"我姓董名士宏,本钱塘人氏,在这里等人。"家人说:"老兄五十二岁吗?"

  答曰:"不差。"又说:"五月初五日生辰吗?"答曰:"不差。"家人忙过去一拉,说:

  "董爷你跟我来,我家主人有请。"董士宏说:"贵主人怎么认得我?你说给我听再去。"家人就把找药引子之故,说了一番。那董士宏就跟他到了里面,见了济公、赵文会等,家人回明皆引见了。济公说:"快去找十九岁女子,八月初五日生人来。"董士宏一听,这岁数及生日,合他女儿一般,心中辗侧不安。只见家人进来说:"姑奶奶的丫环春娘是十九岁,八月初五日生辰,把她找来了。"只见由外面进来一个女子,董士宏一看,是自己的女儿,心中一惨,落下泪来。姑娘一看是她父亲,也就啼哭。和尚哈哈大笑说:"善哉善哉,我今一举三得,三全其美。"

  伸手取出药来,托在手中,叫家人用二人泪水化下药,叫人给赵公子灌下去。少时神清气爽,病症全好。和尚告诉赵文会董士宏丢银子上吊,自己救他父女团圆之故。赵文会帮了董士宏一百两银子,把春娘教他领去,自给姑奶奶再买一个使女。李怀春一问和尚,方知和尚是灵隐寺济公长老。苏北山过来给和尚行礼。求慈悲慈悲,给母亲治病。和尚站起身来说:"我到你家里去吧。"苏北山说:

  "很好。"赵文会也不好相留,拿出白银百两,给济公作衣服。和尚说:"你如谢我,附耳过来,如此如此。"赵文会说:"师父请放宽心,我是日必到。"说完,同苏北山出了赵宅。董士宏父女谢济公送走不提。且说和尚到了苏北山家中书房落坐。和尚问苏北山:"令堂老太太之病,可曾请人治过?"苏北山说:"实不相瞒,请过多少先生皆不行。前者有一位神医活人汤万方先生给治,并未见好。又转请李先生给治,也不见效。皆说上岁数人,气血两亏,不能扶养也。我也尽人力凭天命。今日得遇圣僧,真乃三生有幸,该当老母沉疴痊愈。"说着,就同和尚出了书房,来至青竹轩西院上房门首,是路北五间,至内落坐。只见老太太在床上躺着,那些婆子丫环均站旁边,笑和尚身上破烂不堪。和尚说:"你等休笑我这件衣服,且听我道来。世人休笑僧衣破,本来面目世上无。"家人献上茶,济公掏出一块药,托在手中。苏北山一见,其黑似摈榔,异香扑鼻,伸手接了灵丹妙药,问:"此药何名?"济公说:"那是我和尚的妙药,名叫要命丹。比如人要该死,吃了我这药去,把命要回来。双名伸腿瞪服丸。"苏北山用水化开,给他母亲灌下去,少刻老太太病症痊愈。苏北山吩咐摆酒,请和尚在书房之内,落坐吃酒,谈论些古往今来之事。济公胸藏锦绣,满腹经纶。苏北山方知是一位世外高人,便拜和尚为老师,要给和尚换衣服。济公一概不要,说:"你要谢我,只须如此这般。我要走了。"苏北山说:"师父,我这里就同你老人家俗家一般,哪时愿意来,哪时就来,在我家住着。"和尚答应说:"好说,我今天回庙去了。"和尚出了苏宅,到街市之上,口唱狂歌说:

  自古当年笑五侯,含花逞锦最风流,如今声势归何处?孤家斜阳漫对愁。嗟我儿辈且修修,世事如同水上鸥,因循迷途归愿路,打破迷关一笔勾。

  济公回到庙中,他在大碑楼上睡觉。广亮要害济公长老,以报前仇,知道济公在大碑楼上睡觉,派徒弟必清夜内放火烧死济公,头次放火,被济公一泡尿,撤了小和尚一脑袋,把火浇灭。二次又放火,把大碑楼点着了,只见烈焰腾空,火光大作。有诗为证:

  凡引星星之火,勾出离部无情,随风照耀显威能,烈焰腾空势猛。

  只听忽忽声响,冲霄密布烟升,满天遍地赤通红,画阁雕梁无影。

  这大火一起,庙中众僧皆起来说:"不好了,快救火!疯和尚道济在楼上睡觉,要被火烧死!也该遇着劫吧。"大众把火救灭,监寺广亮以为这次把疯和尚烧死,无人知觉,正喜悦之间,只见济公由大雄宝殿出来,哈哈大笑说:"人叫人死不肯,天叫人死有何难。"广亮一见济公没死,心中不悦。他至方丈那里回话,说:"火烧大碑楼,理应治罪于他。"老方丈说:"火烧大碑楼,此乃天意。与道济何干?"广亮回禀方丈:"国有王法,庙有清规。咱这庙内一人点灯,众人皆点灯,按时刻吃斋睡觉。道济点灯火不息,连夜点灯,凡火接引神火,有犯清规,理应治罪于他,砸毁衣钵戒碟,逐出庙外,不准为僧。"老方丈说:"太重,派他募化重修可也。"吩咐:"叫道济进来见我。"不多时,只见济公从,外面进来,立在方丈面前打一问讯,说:"老和尚在上,我问讯了。"方丈说:"道济,你不守清规,火烧大碑楼,派你化缘重修此楼,必得一万两银子工程。问你师兄给你多少日子限。"济公说:"师兄,你给我几日限?"广亮说:"三年你可化来一万两银子吗?"

  济公说:"不行,太远,还得说近着些日期。"广亮说:"一年你化一万两银子,修大碑楼工程,行了吗?"济公说:"不行,还远,你往近说吧。"广亮又说:"半年吧。"他摇头还说近些。广亮说:"一月。"济公仍嫌远。广亮说:"一天你化一万两银子可行吗?"济公说:"一天化一万两银子,你去化吧,我不行。"济公说罢,哈哈大笑。众僧皆议论道:"一百天限期,叫他去化。如化了一万两银子,将功折罪。"济公也答应,每日出去化缘,在临安舍药救人,普渡众生,记名徒弟收了无数。装疯作傻,也不露本来面目。那日在飞来峰后山坡之上,见两猎户扛着兔鹿狐鹳。他阻住去路说:"二位贵姓,哪里去?"那人说:"我叫陈孝,绰号美髯公。

  那是我结拜弟,病服神杨猛。由山上打猎回来,师傅何人?"济公说明了,又哈哈大笑说:"每日在山穴,终朝来打猎,你为养你生,他命就该绝。"杨猛、陈孝知和尚是高人隐士,立刻跪下行礼,拜济公为师,说:"我二人从此改行,同朋友在镖行找碗饭吃,想个安身立命之处。"和尚说:"好,你等必日见茂盛。"二人走后,和尚在庙吃酒开荤,并不化缘。广亮也不催他,想到了日期,好把他逐出。光阴茬苒,日月如梭,过了一个多月,他一两银子没化。这日济公见看山门的和尚不在,他到了韦驮殿,看神像威仪,甚为可观。有诗为证:

  凤翅金盔耀目,连环锁甲飞光,手中铁杵硬如钢,面似观音模样。

  足登战靴墨绿,周身绣带飘扬,佛前护法大神王,魔怪闻知胆伤。

  济公看罢,说:"老韦同我出去逛逛吧。"伸手把韦驮扛起来,出了山门,循西湖往前行走。来往行路之人就说:"众位,我瞧见过化缘和尚,有拉大锁的,有打木鱼的,没有过扛着一个韦驮爷满街化缘的。"和尚哈哈大笑说:"你不开眼,少说话。这是我们庙中搬家。"众人听和尚之言都笑了。和尚正往前走,猛抬头一看,只见一股黑气,直冲霄汉之间,济公按灵光连击三掌,口中说:"善哉善哉,我焉能不管。"正往前走,只见大街路北有一座酒饭馆是醉仙楼。上挂酒牌子。写的是:太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口称臣是酒中仙。两旁对子是: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里面构只响。济公一掀帘子,说:

  "辛苦了掌柜的。"里面掌柜一看,只当他是化缘的小和尚,说:"和尚,咱这里是初一十五才给钱。"那济公说:"是了,我们这里是初一十五才卖哪。"站在门外,只见从东边来了三人,是米粮店掌柜请客来。济公一伸胳膊说:"三位要吃饭哪?这里初一十五才卖哪。"三人一听往别家去。一连来了三四起人,都被济公挡回去了。饭馆掌柜的大怒,从里面出来说:"和尚,你都把吃饭之人挡走,是什么居心哪?"济公说:"我要吃饭,方一进门,你就告诉说初一十五。我知道你这里是初一十五才卖饭呢。"掌柜的一听说:"我只当你是个化缘的哪,故此才告诉你初一十五给僧道的钱,你知道吗?"济公说:"不对,我是吃饭的。"掌柜的说:"你请进来罢。"济公扛韦驮到了后堂,找了一张净桌儿坐下,要了几样菜,吃了四五壶酒。用完,叫跑堂的过去,算一算,一共算一吊六百八十文。济公说:

  "写账罢,改日吃了一同给。"掌柜的早就在这里留神了,听说没钱,掌柜的过来说:"和尚,把吃饭之人都给支走了。今日吃完,你不给钱走不了!必须要给一吊六百八十文。"济公正与伙计口角相争,只听外面一声呐喊,如雷霹之声。来了两位英雄,要大闹酒饭馆,引出许多事来。

  要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四回 扛韦驮周宅捉妖 病服神怒打老道

  话说济公在酒饭馆吃完饭没钱,正合铺中人口角相争,只见从外进来两个,来至济公跟前行礼。众人一看,头走的那人,赫扬扬身高八尺以外,头戴翠蓝扎中,擂金抹额,二龙宝,迎面茨菇叶乱晃,身穿蓝箭袖袍,腰系丝绦,足下青正,四字方海口,海下一部黑胡须,飘洒胸前。后跟那人是二十以外年岁,头上粉缎色软包中,绣团花,分五彩,身穿粉色缎绞箭袖袍,上绣三蓝花朵,足下快靴,闪披英雄氅,面如白纸,白中透青,并无一点血色。头一位乃是美髯公陈孝,后跟病眼神杨猛,新从外保嫖回来,要上灵隐寺瞧瞧济公,正走至这里,听见饭馆中一阵喧哗,二人掀帘进来,见济公正与伙计争吵。他忙过来给济公行礼,说:"师傅,你老人家因何来到这里争吵?哪个欺辱你老人家?告诉弟子,我将他的脑袋给他拿下来。"陈孝过来说:"兄弟不可莽撞,问问倒是因为什么。"

  饭铺伙友见这二位形象,吓得战战兢兢,说:"二位达官老爷别生气,原来这位大师傅吃完饭没钱。反出口不逊,因此争吵起来。"和尚说:"好的,你们二个徒弟来得好,这饭铺把我欺辱苦了。"陈孝说:"师傅,他们因为什么欺辱你?"和尚说:"我吃完饭,他们不放走,要钱。"陈孝一听这话,不由一笑,说:"这应当给钱。"回头说:"掌柜的,你们不认得这和尚,勿论吃多少钱,不要跟和尚要,三爷我还钱。这就是灵隐寺活佛济公长老。"掌柜说:"我们实在失敬。"和尚说:"你们二人吃了饭没有?"陈孝说:"我们吃了。"和尚说:"你两人给我扛着韦驮,跟我化缘去罢。"陈孝说:"你老人家的弟子,都是缙绅富户,用多少,我不敢说,十两八两现成,何必你老人家化缘?"和尚一摇头说:"化缘那是我和尚的本事。杨猛你给我扛个韦驮。"杨猛答应扛起来。三个人出了酒饭店往东走,街上来往的人有认识杨猛、陈孝的,低声说:"二位达官,怎么跟和尚化小缘哪?"陈孝臊得脸一红,蹲在一旁,跟熟人谈话。杨猛浑人,不懂的害臊,跟着和尚往前走,见眼前路北新开张的大茶叶铺,济公叫杨猛把韦驮放下。和尚心中一转:"我必须得如此这般这样。"想罢,一上茶叶店台阶,说:"辛苦,辛苦。"茶叶铺伙计一听和尚道辛苦,赶紧过来说:"和尚买茶呀?"和尚说:"不买茶叶。你这铺子是新开张,我来道喜。"伙计说:"原来和尚你来道喜,请里面吃茶罢。"济公说:"一来道喜,二来我要化个小缘。"伙计说:"你化小缘化多少钱?"和尚道:"你给二百两银子我就走,并不多要。"伙计一听说:"化小缘就是二百两!和尚你别处去化罢,我们这店施舍不起。"济公闻听哈哈大笑:"这时候化你二百两,你给就算完;要等太阳一正午,就是四百两;太阳一斜西,就是六百两;太阳一落,就是八百两。你要叫化一天一夜,把你的铺子给我,还算不清帐。"掌柜一听这话,知道是个疯和尚,来这搅闹。旁边有买茶叶的人爱管闹事,过来说:"和尚,人家大新开张的,你别在这里闹。你要化两股香钱,我给你,要化三吊两吊的,换换衣裳,改天来,在我身上。"和尚说:"在你身上,你驮得动我吗?"那人一听和尚话不正经,说:"和尚,别玩笑。我不管你,你可准化出银子来,化不出来不算好和尚。"

  济公说:"不用你管,你瞧着我必有个转身。"济公说:"杨猛,回头你瞧。由南胡同出来一个老道,你揪住,把他打死这铺子门口,叫茶叶铺打一场人命官司。"

  杨猛本是浑人,听见济公说,他点头答应,瞪着眼瞧着胡同内,静等老道。果然工夫不大,由胡同出来一个老道,身高八尺,细腰扎背,头戴青缎子九梁道巾,身穿蓝缎子道袍,腰系丝绦,白袜云鞋,背上背着一口宝剑,绿沙鱼皮鞘,黄绒穗头,黄绒腕,真金什件;面如三秋古月,慈眉善目,五官倒也清秀,三络长髯,飘洒胸前,根根见肉,一面走,老道口中作歌说道:

  玄中妙,妙中玄,三清教下有真传。也非圣,也非仙,长在洞中苦修炼,口服金丹原神现,方显三清真有传。

  杨猛一看,勃然大怒说:"好妖道,我在此等候多时,哪里走?"赶过去抡拳就打。书中交代:这个老道从哪里来?济公长老因为什么叫杨猛打他?只因为这临安城内太平街,住有一家财主,姓周名景字望廉,外号人称周半城。家中称百万之富,跟前就有个儿子,名叫周志魁,二十一岁,尚未有室。周志魁长得相貌甚美,每逢提亲,是高不成,低不就。官宦人家又不给,小户人家又不要,因此总未定亲。周员外七十余岁,就是这一子。这天周志魁忽然染病,在花园书房调养,请了许多高明医生,吃药永不见功效。老员外心中烦闷,这天晚上,自己点上灯笼要亲自到后花园书房看看病体如何。刚来到书斋门首,就听屋中有男女欢笑之声。老员外心中一动:"这必是婆子丫环勾引我儿做那苟且之事,这还了得!败坏家风,我倒要看看是什么人?"来至窗榻外,将纸窗湿破,望里一看。

  这屋中是顺前檐炕,炕上搭着小桌,摆着几样菜,一枝蜡烛。东边是他儿坐定,西边坐着一位如花似玉的女子,生得芙蓉白面,珠翠满头。老员外细细一看,认得是东隔壁街邻王成王员外之女,名叫月娥。老员外大吃一惊,心说:"我与王员外是孩童携手,垂髫之交,这两个孩子做出这不要脸之事。"自己也没敢进去,怕二人害羞难当死了。自己转身回归前面上房,一见安人把灯笼熄灭,老员外叹了一口气,说:"安人,你晓得儿子哪里是病。他与东隔壁王成之女王月娥,在那里吃酒取乐,你看这便如何是好?"安人说:"员外不必着急,明天你亲到那院,见见王贤弟,跟他谈谈,问问他女儿有婆家没有,如没有婆家,赶紧托媒人去说。一来保住两家名节,二则依了他二人之心愿,倒是两全其美。"员外一听此言,深为有理。夫妇安歇,一夜晚景无话。次日早晨起来,吃了早饭,带着家人,老员外换上衣服,出去要拜王员外。刚来到门首,就见由正西尘沙荡漾,土雨翻飞,一骥马二乘小轿,来者正是王员外。那王员外翻身下马,就与周半城行礼。王成说:"兄长久违,一向可好?"周员外说:"贤弟你上哪里去了?轿里是什么人?"王成说:"轿里是你侄女王月娥,她在她娘舅家住了两个多月,只因我给她说停当婆家,明天放定礼,故此今天一早,我亲身前去接她回来。"周员外一听,心中一动:"此言差矣,昨天我看见王月娥在后面同我儿吃酒,她怎么又会在舅舅家住两个多月?莫非我眼花了,认错了人?决定不会!"想罢,说:"贤弟,你把轿子搭进大门,我瞧瞧我这个侄女。"王成叫把轿子搭进来。婆子下轿,把小姐轿帘打开,搀王月娥下轿过来,给周员外深深万福。周员外一看,果然跟昨天看见在书房的女子长的一般不差,心中一想:"了不的了!那个王月娥是非妖便则怪,非鬼便则妖狐。"自己一着急,几乎跌倒。幸有人扶住。王员外说:"兄长,见你侄女为何这样?"周员外说:"贤弟,我看见侄女,想起你那侄儿来了,现在病势沉重。"王成说:"我实在不知道,过一天必要来看望。"说罢,员外告辞。

  周员外回到家里,唉声叹气。安人一问缘由,也是着急。员外说:"你我夫妻活不成了。这怎么是好?"夫妻正在烦恼,由外面进来一个书僮叫得福,十五六岁,甚是伶俐,说:"员外不必着急,在清波门外,有座三清观,有个老道刘泰真,善能捉妖净宅,退鬼治病。员外去请他来,准能把公子爷病体治好。"员外一听有理,赶紧吩咐备马,带着四个从人,书僮引路,来至清波门外三清观门首,下马叩门。由里面出来一个小道童,问:"你们几位,找谁?"家人说:"我们是城里周员外那里来此,请道爷捉妖。"道童往里面通报,这庙一层殿,东西配殿,有东西跨院。老员外来到东跨院,老道降阶相迎。周员外见老道头戴;日道中,蓝布道袍,五官生得清秀。员外说:"久仰仙长大名,如轰雷灌耳。现在我花园有妖作乱,变了一个女子,是我们邻居王月娥的模样,将我儿志魁迷住。求仙长大发慈悲,去捉妖净宅,退鬼治病。"老道知道周宅是大财主,连忙答应,说:"员外请回,小道随后就到。"老员外吃了一碗茶告辞,老道送出来,回至庙中,问:"道童,我的新道冠新鞋,押多少钱?"道童说:"那天打酒押两吊。"老道说:"拿磐和蜡扦换出来。我那道袍丝绦当多少钱?"道童说:"当五吊。"老道说:"拿围桌和幔帐顶去换出来。这一去得穿好点,好多进钱。"道童赎来,老道穿戴齐了,就步进清波门。他又绕着进钱塘门,为是显显这身衣裳。正往前走,只听对面一声呐喊,杨猛抡拳就打。济公要戏耍老道,周宅捉妖,且看下回分解。

第五回 周员外花园见妖 三清观邀请老道

  话说杨猛过去抡拳就打,打了老道几拳,把道冠打坏,金簪落地。济公赶过去拉开。这时陈孝赶去说:"杨贤弟,你还不走!帮着师傅疯闹,打出人命官司来。"拉着杨猛竟自去了。老道气得两眼发直,口中直嚷:"反了,反了,无冤无故,揪我就打。我上钱塘县去告你去。"济公说:"得了,道爷瞧着我罢,这么话说,把道爷的磐蜡扦也打掉了地下,把五供围桌帐幔也脏了,我给你掸掸罢。"

  老道一听这话就一愣,心说:"我顶当他怎么知道?"拿眼上下一瞧,和尚长得其貌不扬,身高五尺来往,头上头发有二寸余长,滋着一脸的泥,破僧衣,短袖缺领,腰系丝绦:疙里疙瘩,光着两只脚,拖一双破草鞋。老道问道:"和尚宝刹在哪里?"济公说:"我在取马菜胡同黄连寺,名字叫苦核。"老道说:"你上哪里去?"和尚说:"我上临安城内,有一家财主在太平街,姓周叫周望廉,是临安城内第一家财主,人称叫周半城,请我前去捉妖净宅,退鬼治病。"刘泰真一听,心中大大不悦,心说道:"周员外就不对,既请我就不该请和尚,既请和尚就不该请我。我到那里瞧,要恭敬我,我就捉妖;要恭敬和尚,我急速退步。"想罢,说:

  "和尚,你我一同走罢。"和尚扛起韦驮像一同走,说:"刘道爷贵姓?"老道说:

  "你叫我刘道爷,又问我贵姓。你是个疯和尚。"济公哈哈大笑,信口说道:"说我疯,我就疯,疯颠之症大不同。有人学我疯颠症,须谢贫僧酒一瓶。"说着话,二人进了钱塘门,来到太平街路北大门,见门口四棵龙爪槐树,门里有几块匾,上写:"急公好义。乐善好施。义重乡里。见义勇为。"来到门口叫门,管家出来一瞧,说:"道爷来了。"老道说:"辛苦,劳驾往里回禀一声,就提我山人来了。"

  见和尚扛着韦驮一言不发,管家瞧了瞧僧道,转身进去,来至书斋。员外正在书房等候老道。家人进来回禀员外:"清波门外三清观刘泰真来了,还同着一位和尚。"周员外一听一愣,问:"和尚是谁请的?"周福说:"必是老道请的。你老人家出去,倒要恭敬和尚,给老道做脸。"其实都闹错了。员外疑惑和尚是老道请的,老道只道是本家请的,其实全不对,原来是和尚开味来的。员外由里面出来,济公睁眼一看,见这员外身高八尺,细腰扎背,头戴宝蓝缎大叶逍遥员外巾,三蓝绣花,迎面嵌美玉,镶明珠,衣带双飘,身穿宝蓝缎逍遥氅,腰系丝绦,白袜云鞋,面如三秋古月,慈眉善目,三山得配,五岳停匀,海下一部花白胡须,根根见肉。员外出来迎和尚,抱拳拱手说:"和尚请了,道爷里面坐。"老道心中有些不悦,心说:"这是恭敬和尚。见和尚抱拳拱手,见我就嚷道爷。走罢。"有心不进去罢,又想自己好容易拿五供蜡扦赎出衣裳来的,指望着来得几十两银子,好赎当,无奈,只得同员外进去,来至书房,是西配房三间,当中条案八仙桌,两旁两把椅子,墙上名人字画,甚为清雅:和尚老道落坐,家人刚献上茶来。和尚说:

  "摆酒罢。"老道一瞧,和尚比我熟识,必是常来。很够着自己,不分彼此。老员外立刻吩咐摆酒。少时家人擦抹桌案,杯盘碗著,将酒席摆上。和尚并不谦让,就在正当中坐下。老道心中虽不愿意,也不好说出来。吃了三四杯酒,见周员外很恭敬和尚,老道实忍不住了,问员外道:"这位和尚你老人家怎请的?"周员外一听,此言差矣。连连摇首说:"不是我请的。我不认识,是跟道爷来的。"老道说:

  :"我不认识他。他说是员外请的。"和尚说:"不用提这个,再喝一盅罢。"周员外说:"好,和尚!你敢是蒙吃蒙喝的?来人,快把他轰出去!"家人过来,见和尚还端着酒杯要喝。周福说:"好和尚,你蒙到我这里来了,快出去!"拉拉扯扯,把和尚推出大门,关上门进来一瞧,和尚把韦驮像落下。过来回禀员外,已把和尚赶去,没拿韦驮像。员外说:"回头来拿给他,不准难为他。"老道喝着酒,问:"员外,现在贵宅有什么妖精把公子爷迷住?我回头给烧古香瞧瞧,画道符。"本来老道长瞧香画符,也没有多大能为,无非倚靠三清观的神仙找碗饭吃。周员外说:"现在妖精变了一个女子,是我们隔壁邻居王月娥的姑娘模样,天天晚间同我儿在花园吃酒。"老道一听就是一愣。老道一想:"我也无非瞧香画符,妖精善能变化人身,我别捉妖不成,反叫妖精捉我去了。"自己踌躇了半天,这才说:

  "员外,我捉妖须用七个人,连我是八卦连环式,才可以捉妖,以保万全之策。"

  员外说:"可以。"叫:"周福,你跟道爷去捉妖。"周福说:"不行,我闹肚子,不能当差,员外派别人罢。"员外吩咐:"周禄,你去。"周禄说:"不行,我害眼呢。"周员外是位善人,一听都不愿去,自己明白: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人不为利,谁肯早起。员外说:"谁要去跟道爷捉妖?不白去,一夜一个人,我给十两银子。可就要七个人,谁愿去谁去。"旁边周福说:"员外,我去。"员外说:"你不是闹肚子吗?"周福说:"我方才得了个仙方,买一棵芍药要粗的。"员外说:"要那个做什么?"周福说:"熬水喝了,就好。"员外说:"你这是听见了银子了,混帐东西!"周禄说:"我去。"员外说:"你不是害眼吗?"周禄说:"不是。员外没听明白,我在家碍眼。"少时七个家人都有了。员外问:"道爷用什么东西?"老道叫拿笔,开了一个单子:用高桌子一张,太师椅子一把,五供堂蜡扦、香炉一份,素蜡一对,长寿香一封,钱粮一份,新笔一技,朱砂一钱,砚台一方,黄毛边一张

下载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