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资源由古籍府(www.gujifu.cn)自网络收集整理制作,版权归原作者,下载后请在24小时内删除.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关注公众号:古籍府,可以免费全部下载完整版。

<篇名>食疗本草
书名:食疗本草
作者:孟显
朝代:唐
年份:公元618-907年
<目录>卷上
<篇名>盐
内容:(一)蠼 尿疮∶盐三升,水一斗,煮取六升。以绵浸汤,淹疮上。〔证〕
(二)又,治一切气及香港脚∶取盐三升,蒸,候热分裹,近壁,脚踏之,令脚心热。〔
证〕
(三)又,和槐白皮蒸用,亦治香港脚。夜夜与之良。〔证〕
(四)又,以皂荚两梃,盐半两,同烧令通赤,细研。夜夜用揩齿。一月后,有动者齿
及血 齿,并瘥,其齿牢固。〔证〕
<目录>卷上
<篇名>石燕
内容:(一)在乳穴石洞中者,冬月采之,堪食。余月采者只堪治病,不堪食也。食如常法。
〔嘉・证〕
(二)又,治法∶取石燕二十枚,和五味炒令熟,以酒一斗,浸三日,即每夜卧时饮一
两盏,随性(多少)也。甚能补益,能吃食,令人健力也。〔嘉・证〕
<目录>卷上
<篇名>黄精
内容:(一)饵黄精,能老不饥。其法∶可取瓮子去底,釜上安置令得,所盛黄精令满。密盖,
蒸之。令气溜,即曝之。第二遍蒸之亦如此。九蒸九曝。凡生时有一硕,熟有三、四斗。蒸
之若生,则刺人咽喉。曝使干,不尔朽坏。〔证〕
(二)其生者,若初服,只可一寸半,渐渐增之。十日不食,能长服之,止三尺五寸。
服三百日后,尽见鬼神。饵必升天。〔证〕
(三)根、叶、花、实,皆可食之。但相对者是,不对者名偏精。〔证〕
<目录>卷上
<篇名>甘菊〈平〉
内容:其叶,正月采,可作羹;茎,五月五日采;花,九月九日采。并主头风目眩、泪出,去
烦热,利五脏。野生苦菊不堪用。〔证〕
<目录>卷上
<篇名>天门冬
内容:(一)补虚劳,治肺劳,止渴,去热风。可去皮心,入蜜煮之,食后服之。若曝干,入
蜜丸尤佳。〔证〕
(二)亦用洗面,甚佳。〔证〕
<目录>卷上
<篇名>地黄〈微寒〉
内容:以少蜜煎,或浸食之,或煎汤,或入酒饮,并妙。生则寒,主齿痛,唾血,折伤。叶可
以羹。〔证〕
<目录>卷上
<篇名>薯蓣(山药)
内容:治头疼,利丈夫,助阴力。和面作 ,则微动气,为不能制面毒也。熟煮和蜜,
或为汤煎,或为粉,并佳。干之入药更妙也。〔证〕
<目录>卷上
<篇名>白蒿〈寒〉
内容:(一)春初此蒿前诸草生。捣汁去热黄及心痛。其叶生 ,醋淹之为菹,甚益人。〔嘉
〕
(二)又,叶干为末,夏日暴水痢,以米饮和一匙,空腹服之。〔嘉〕
(三)子∶主鬼气,末和酒服之良。〔嘉〕
(四)又,烧淋灰煎,治淋沥疾。〔嘉〕
<目录>卷上
<篇名>决明子〈平〉
内容:(一)叶∶主明目,利五脏,食之甚良。〔证〕
(二)子∶主肝家热毒瓦斯,风眼赤泪。每日取一匙, 去尘埃,空腹水吞之。百日后,
夜见物光也。〔证〕
<目录>卷上
<篇名>生姜〈温〉
内容:(一)去痰下气。多食少心智。八九月食,伤神。〔嘉・证〕
(二)除壮热,治转筋,心满。食之除鼻塞,去胸中臭气,通神明。〔心・证〕
(三)又,冷痢∶取椒烙之为末,共干姜末等分,以醋和面,作小馄饨子,服二七枚。
先以水煮,更之饮中重煮。出,停冷吞之。以粥饮下,空腹,日一度作之良。〔嘉〕
(四)谨按∶止逆,散烦闷,开胃气。又姜屑末和酒服之,除偏风。汁作煎,下一切结
实冲胸膈恶气,神验。〔嘉〕
(五)又,胃气虚,风热,不能食∶姜汁半鸡子壳,生地黄汁少许,蜜一匙头,和水三
合,顿服立瘥。〔证〕
(六)又,皮寒,(姜)性温。〔证〕
(七)又,姜汁和杏仁汁煎成煎,酒调服,或水调下。善下一切结实冲胸膈。〔证〕
<目录>卷上
<篇名>苍耳〈温〉
内容:(一)主中风、伤寒头痛。〔嘉〕
(二)又,疔肿困重,生捣苍耳根、叶,和小儿尿绞取汁,冷服一升,日三度,甚验。
〔嘉〕
(三)拔疔肿根脚。〔证〕
(四)又,治一切风∶取嫩叶一石,切,捣和五升麦 ,团作块。于蒿、艾中盛二十日,
状成曲。取米一斗,炊作饭。看冷暖,入苍耳麦 曲,作三大升酿之。封一十四日成熟。取
此酒,空心暖服之,神验。封此酒可两重布,不得全密,密则溢出。〔证〕
(五)又,不可和马肉食。〔证〕
<目录>卷上
<篇名>葛根
内容:蒸食之,消酒毒。其粉亦甚妙。〔证〕
<目录>卷上
<篇名>栝蒌(瓜蒌)
内容:(一)子∶下乳汁。〔证〕
(二)又,治痈肿∶栝蒌根苦酒中熬燥,捣筛之。苦酒和,涂纸上,摊贴。服金石人宜
用。〔证〕
<目录>卷上
<篇名>燕子(通草)〈平〉
内容:(一)上主利肠胃,令人能食。下三焦,除恶气。和子食更良。江北人多不识此物,即
南方人食之。〔卷・嘉〕
(二)又,主续五脏音声及气,使人足气力。〔卷・嘉〕
(三)又,取枝叶煮饮服之,治卒气奔绝。亦通十二经脉。其茎为(通)草,利关节拥
塞不通之气。今北人只识 草,而不委子功。(其皮不堪食)。〔卷・嘉〕
(四)煮饮之,通妇人血气。浓煎三、五盏,即便通。〔证〕
(五)又,除寒热不通之气,消鼠 、金疮、 折。煮汁酿酒妙。〔证〕
<目录>卷上
<篇名>百合〈平〉
内容:主心急黄,(以百合)蒸过,蜜和食之。作粉尤佳。红花者名山丹,不堪食。〔证〕
<目录>卷上
<篇名>艾叶
内容:(一)干者并煎者,(主)金疮,崩中,霍乱。止胎漏。春初采,为干饼子,入生姜煎
服,止泻痢。三月三日,可采作煎,甚治冷。若患冷气,取熟艾面裹作馄饨,可大如弹子许。
〔证〕
(二)(艾实)∶又治百恶气,取其子,和干姜捣作末,蜜丸如梧子大,空心三十丸服,
以饭三、五匙压之,日再服。其鬼神速走出,颇消一切冷气。田野之人与此方相宜也。〔嘉・
证〕
(三)又,产后泻血不止,取干艾叶半两炙熟,老生姜半两,浓煎汤,一服便止,妙。
〔证〕
<目录>卷上
<篇名>蓟菜(小蓟)
内容:(一)小蓟根∶主养气。取生根叶,捣取自然汁,服一盏,立佳。〔证〕
(二)又,取菜煮食之,除风热。〔证〕
(三)根主崩中。又,女子月候伤过,捣汁半升服之。〔证〕
(四)叶只堪煮羹食,甚除热风气。〔心〕
(五)又,金创血不止, 叶封之即止。〔心・证〕
(六)夏月热,烦闷不止∶捣叶取汁半升,服之立瘥。〔证〕
<目录>卷上
<篇名>恶食(牛蒡)
内容:(一)根,作脯食之良。〔证〕
(二)热毒肿,捣根及叶封之。〔证〕
(三)杖疮、金疮,取叶贴之,永不畏风。〔证〕
(四)又瘫缓及丹石风毒,石热发毒。明耳目,利腰膝∶则取其子末之,投酒中浸经三
日,每日饮三两盏,随性多少。〔证〕
(五)欲散支节筋骨烦热毒。则食前取子三七粒,熟 吞之,十服后甚食。〔证〕
(六)细切根如小豆大,拌面作饭煮食,(消胀壅)尤良。〔证〕
(七)又,皮毛间习习如虫行,煮根汁浴之。夏浴慎风。却入其子炒过,末之如茶,煎
三匕,通利小便。〔证〕
<目录>卷上
<篇名>海藻
内容:(一)主起男子阴气,常食之,消男子 疾。南方人多食之,传于北人。北人食之,倍
生诸病,更不宜矣。〔心・嘉〕
(二)瘦人,不可食之。〔心 〕
<目录>卷上
<篇名>昆布
内容:下气,久服瘦人。无此疾者,不可食。海岛之人爱食,为无好菜,只食此物。服久,病
亦不生。遂传说其功于北人。北人食之,病皆生,是水土不宜尔。〔证〕
<目录>卷上
<篇名>紫菜
内容:下热气,多食胀人。若热气塞咽喉,煎汁饮之。此是海中之物,味犹有毒性。凡是海中
菜,所以有损人矣。〔证〕
<目录>卷上
<篇名>船底苔
内容:冷,无毒。治鼻洪,吐血,淋疾∶以炙甘草并豉汁浓煎汤,旋呷。又,主五淋∶取一团
鸭子大,煮服之。又,水中细苔∶主天行病,心闷,捣绞汁服。〔嘉补〕
<目录>卷上
<篇名>干苔
内容:味咸,寒(一云温)。主痔,杀虫,及霍乱呕吐不止,煮汁服之。又,心腹烦闷者,冷
水研如泥,饮之即止。又,发诸疮疥,下一切丹石,杀诸药毒。不可多食,令人痿黄,少血色。
杀木蠹虫,内木孔中。但是海族之流,皆下丹石。〔嘉补〕
<目录>卷上
<篇名>香(小茴香)
内容:(一)(恶心)∶取 香华、叶煮服之。〔心〕
(二)国人重之,云有助阳道,用之未得其方法也。生捣茎叶汁一合,投热酒一合。服
之治卒肾气冲胁、如刀刺痛,喘息不得。亦甚理小肠气。〔证〕
<目录>卷上
<篇名>荠
内容:丹石发动,取根食之尤良。〔证〕
<目录>卷上
<篇名>酱〈温〉
内容:散结气,治心腹中冷气。亦名土荜茇。岭南荜茇尤治胃气疾,巴蜀有之。〔证〕
<目录>卷上
<篇名>青蒿(草蒿)〈寒〉
内容:(一)益气长发,能轻身补中,不老明目,煞风毒。捣敷疮上,止血生肉。最早,春前
生,色白者是。自然香醋淹为菹,益人。治骨蒸,以小便渍一两宿,干,末为丸,甚去热劳。
〔证〕
(二)又,鬼气,取子为末,酒服之方寸匕,瘥。〔证〕
(三)烧灰淋汁,和锻石煎,治恶疮瘢 。〔证〕
<目录>卷上
<篇名>菌子〈寒〉
内容:(一)发五脏风壅经脉,动痔病,令人昏昏多睡,背膊、四肢无力。〔嘉・证〕
(二)又,菌子有数般,槐树上生者良。野田中者,恐有毒,杀人。〔嘉・证〕
(三)又,多发冷气,令腹中微微痛。〔嘉・证〕
<目录>卷上
<篇名>牵牛子
内容:多食稍冷,和山茱萸服之,去水病。〔证〕
<目录>卷上
<篇名>羊蹄
内容:主痒,不宜多食。〔证〕
<目录>卷上
<篇名>菰菜、茭首
内容:(一)菰菜∶利五脏邪气,酒 面赤,白癞 疡,目赤等,效。然滑中,不可多食。热
毒风气,卒心痛,可盐、醋煮食之。〔嘉〕
(二)若丹石热发,和鲫鱼煮作羹,食之三两顿,即便瘥耳。〔证〕
(三)茭首∶寒。主心胸中浮热风,食之发冷气,滋人齿,伤阳道,令下焦冷滑,不食
甚好。〔嘉〕
<目录>卷上
<篇名>竹(蓄)
内容:(一)蛔虫心痛,面青,口中沫出,临死∶取叶十斤,细切。以水三石三斗,煮如饧,
去滓。通寒温,空心服一升,虫即下。至重者再服,仍通宿勿食,来日平明服之。〔证〕
(二)患痔∶常取 竹叶煮汁澄清。常用以作饭。〔证〕
(三)又,患热黄、五痔∶捣汁顿服一升,重者再服。〔证〕
(四)丹石发,冲眼目肿痛∶取根一握,洗。捣以少水,绞取汁服之。若热肿处,捣根
茎敷之。〔证〕
<目录>卷上
<篇名>甘蕉
内容:主黄胆。子∶生食大寒。主渴,润肺,发冷病。蒸熟曝之令口开,舂取人食之。性寒,
通血脉,填骨髓。〔证〕
<目录>卷上
<篇名>蛇莓
内容:(一)主胸、胃热气,有蛇残不得食。〔证〕
(二)主孩子口噤,以汁灌口中,死亦再活。〔证〕
<目录>卷上
<篇名>苦〈微寒〉
内容:生食治漆疮。五月五日采,曝干作灰,敷面目、通身漆疮。不堪多食尔。〔证〕
<目录>卷上
<篇名>槐实
内容:(一)主邪气,产难,绝伤。〔证〕
(二)春初嫩叶亦可食,主瘾疹,牙齿诸风疼。〔证〕
<目录>卷上
<篇名>枸杞〈寒〉
内容:(一)无毒。叶及子∶并坚筋能老,除风,补益筋骨,能益人,去虚劳。〔证〕
(二)根∶主去骨热,消渴。〔证〕
(三)叶和羊肉作羹,尤善益人。代茶法煮汁饮之,益阳事。〔证〕
(四)能去眼中风痒赤膜,捣叶汁点之良。〔证〕
(五)又,取洗去泥,和面拌作饮,煮熟吞之,去肾气尤良。又益精气。〔证〕
<目录>卷上
<篇名>榆荚〈平〉
内容:(一)上疗小儿痫疾,(小便不利)。〔卷・证〕
(二)又方,患石淋、茎又暴赤肿者∶榆皮三两,熟捣,和三年米醋滓封茎上。日六七
遍易。〔卷・嘉・证〕
(三)又方,治女人石痈、妒乳肿。〔卷・嘉〕
(四)案经∶宜服丹石人。取叶煮食,时服一顿亦好。高昌人多捣白皮为末,和菹菜食
之甚美。消食,利关节。〔卷・嘉・证〕
(五)又,其子可作酱,食之甚香。然稍辛辣,能助肺气。杀诸虫,下(气,令人能食。
又)心腹间恶气,内消之。陈滓者久服尤良。〔卷・嘉・证〕
(六)又,涂诸疮癣妙。〔卷・证〕
(七)又,卒冷气心痛,食之瘥。〔卷・嘉・证〕
<目录>卷上
<篇名>酸枣〈平〉
内容:主寒热结气,安五脏,疗不能眠。〔证〕
<目录>卷上
<篇名>木耳〈寒〉
内容:无毒。利五脏,宣肠胃气拥、毒瓦斯,不可多食。惟益服丹石人。热发,和葱豉作羹。〔
嘉〕
<目录>卷上
<篇名>桑
内容:(一)桑椹∶性微寒。食之补五脏,耳目聪明,利关节,和经脉,通血气,益精神。〔心〕
(二)桑根白皮∶煮汁饮,利五脏。又入散用,下一切风气水气。〔嘉〕
(三)桑叶∶炙,煎饮之止渴,一如茶法。〔嘉〕
(四)桑皮∶煮汁可染褐色,久不落。柴∶烧灰淋汁入炼五金家用。〔嘉〕
<目录>卷上
<篇名>竹
内容:(一)淡竹上,甘竹次。主咳逆,消渴,痰饮,喉痹,鬼疰恶气。杀小虫,除烦热。〔
证〕
(二)苦竹叶∶主口疮,目热,喑哑。〔证〕
(三)苦竹 ∶主下热壅。〔证〕
(四)苦竹根∶细锉一斤,水五升,煮取汁一升,分三服。大下心肺五脏热毒瓦斯。〔证
〕
(五)笋∶寒。主逆气,除烦热,又动气,能发冷症,不可多食。越有芦及箭笋,新者
稍可食,陈者不可食。其淡竹及中母笋虽美,然发背闷香港脚。〔心・嘉〕
(六)苦笋不发痰。〔证〕
(七)竹笋不可共鲫鱼食之,使笋不消成症病,不能行步。〔心〕
(八)慈竹∶夏月逢雨,滴汁着地,生蓐似鹿角,色白。取洗之,和姜酱食之,主一切
赤白痢。极验。〔遗〕
(九)慈竹沥∶疗热风,和食饮服之良。〔嘉〕
(十)淡竹沥∶大寒。主中风大热,烦闷劳复。〔证〕
(十一)淡竹 ∶主噎膈,鼻衄。〔证〕
(十二)竹实∶通神明,轻身益气。〔证〕
(十三) 、淡、苦、甘外,余皆不堪,不宜人。〔证〕
<目录>卷上
<篇名>吴茱萸〈温〉
内容:(一)上主治心痛,下气,除咳逆,去脏中冷。能温脾气消食。〔卷・嘉〕
(二)又方,生树皮∶上牙疼痛痒等,立止。〔卷・嘉〕
(三)又,(患风瘙痒痛者),取茱萸一升,清酒五升,二味和煮,取半升去滓,以汁微
暖洗。〔卷・嘉〕
(四)如中风贼风,口偏不能语者,取茱萸一升,美清酒四升,和煮四五沸,冷服之半升
。日二服,得小汗为瘥。〔卷・嘉〕
(五)案经∶杀鬼毒尤良。〔卷・嘉〕
(六)又方∶夫人冲冷风欲行房,阴缩不怒者,可取二七粒,(嚼)之良久,咽下津液。
并用唾涂玉茎头即怒。〔卷〕
(七)又,闭目者名 子,不宜食。〔卷・嘉〕
(八)又方,食鱼骨在腹中,痛,煮汁一盏,服之即止。〔卷・心 ・嘉〕
(九)又,鱼骨刺在肉中不出,及蛇骨者,(捣吴茱萸)以封其上,骨即烂出。〔卷・心
・嘉〕
(十)又,奔豚气冲心,兼香港脚上者,可和生姜汁饮之,甚良。〔卷・嘉〕
(十一)微温。主痢,止泻,浓肠胃。肥健人不宜多食。〔证〕
<目录>卷上
<篇名>(食茱萸)〈温〉
内容:(一)主心腹冷气痛,中恶,除咳逆,去脏腑冷,能温中,甚良。〔证〕
(二)又,齿痛,酒煎含之。〔证〕
(三)又,杀鬼毒。中贼风,口偏不语者,取子一升,美豉三升,以好酒五升,和煮四
五沸,冷服半升,日三四服,得汗便瘥。〔证〕
(四)又,皮肉痒痛,酒二升,水五升,茱萸子半升,煎取三升,去滓微暖洗之立止。〔证〕
(五)又,鱼骨在腹中刺痛,煎汁一盏服之,其骨软出。〔证〕
(六)又,香港脚冲心,和生姜煎汁饮之。〔证〕
(七)又,鱼骨刺入肉不出者,捣封之。其骨自烂而出。〔证〕
(八)又,闭目者名 子,不堪食。〔证〕
<目录>卷上
<篇名>槟榔
内容:多食发热,南人生食。闽中名橄榄子。所来北者,煮熟,熏干将来。〔证〕
<目录>卷上
<篇名>栀子
内容:(一)主喑哑,紫癜风,黄胆,积热心躁。〔证〕
(二)又方,治下鲜血,栀子仁烧成灰,水和一钱匕服之。量其大小多少服之。〔证〕
<目录>卷上
<篇名>芜荑〈平〉
内容:(一)上主治五内邪气,散皮肤肢节间风气。能化食,去三虫,逐寸白,散腹中冷气〔卷
・嘉・证〕
(二)又,患热疮,为末和猪脂涂,瘥。〔卷・嘉〕
(三)又方,和白沙蜜治湿癣。〔卷・嘉〕
(四)又方,和马酪治干癣,和沙牛酪疗一切疮。〔卷・嘉・证〕
(五)案经∶作酱食之,甚香美。其功尤胜于榆仁,唯陈久者更良。可少吃,多食发热、
心痛,为其味辛之故。秋天食之(尤)宜人。长吃治五种痔病。(诸病不生)。〔卷・嘉・证〕
(六)又,杀肠恶虫。〔卷・证〕
<目录>卷上
<篇名>茗(茶)
内容:(一)茗叶∶利大肠,去热解痰。煮取汁,用煮粥良。〔证〕
(二)又,茶主下气,除好睡,消宿食,当日成者良。蒸、捣经宿。用陈故者,即动风
发气。市人有用槐、柳初生嫩芽叶杂之。〔证〕
<目录>卷上
<篇名>蜀椒・秦椒〈温〉
内容:(一)粒大者,主上气咳嗽,久风湿痹。〔证〕
(二)又,患齿痛,醋煎含之。〔嘉・证〕
(三)又,伤损成疮中风,以面裹作馄饨,灰中炮之,使熟断开口,封其疮上,冷,易
热者,三五度易之。亦治伤损成弓风。〔嘉・证〕
(四)又去久患口疮,去闭口者,以水洗之,以面拌煮作粥,空心吞之三、五匙,(以)
饭压之。(重者可)再服,(以)瘥(为度)。〔嘉・证〕
(五)又,椒∶温,辛,有毒。主风邪腹痛,寒痹。温中,去齿痛,坚齿发,明目,止
呕逆,灭瘢,生毛发,出汗,下气,通神,去老,益血,利五脏。治生产后诸疾,下乳汁。久
服令人气喘促。十月勿食,及闭口者大忌,子细黑者是。秦椒白色也。〔嘉・证〕
(六)除客热,不可久食,钝人性灵。〔心〕
<目录>卷上
<篇名>蔓椒
内容:主贼风挛急。〔证〕
<目录>卷上
<篇名>椿〈温〉
内容:(一)动风,熏十二经脉、五脏六腑。多食令人神不清,血气微。〔嘉〕
(二)又,女子血崩及产后血不止,月信来多,可取东引细根一大握洗之,以水一大升
煮,分再服便断。亦止赤带下。〔嘉〕
(三)又,椿俗名猪椿。疗小儿疳痢,可多煮汁后灌之。〔嘉〕
(四)又,取白皮一握,仓粳米五十粒,葱白一握,甘草三寸炙,豉两合。以水一升,
煮取半升,顿服之。小儿以意服之。枝叶与皮功用皆同。〔嘉〕
<目录>卷上
<篇名>樗
内容:主疳痢,杀蛔虫。又名臭椿。若和猪肉、热面频食,则中满,盖壅经脉也。〔证〕
<目录>卷上
<篇名>郁李仁
内容:(一)气结者,酒服仁四十九粒,更泻,尤良。〔证〕
(二)又,破癖气,能下四肢水。〔证〕
<目录>卷上
<篇名>胡椒
内容:治五脏风冷,冷气心腹痛,吐清水,酒服之佳。亦宜汤服。若冷气,吞三七枚。〔证
〕
<目录>卷上
<篇名>橡实
内容:主止痢,不宜多食。〔证〕
<目录>卷上
<篇名>鼠李〈微寒〉
内容:(一)主腹胀满。其根有毒,煮浓汁含之治 齿。并疳虫蚀人脊骨者,可煮浓汁灌之食
。〔证〕
(二)其肉∶主胀满谷胀。和面作饼子,空心食之,少时当泻。〔证〕
(三)其煮根汁,亦空心服一盏,治脊骨疳。〔证〕
<目录>卷上
<篇名>枳
内容:多食发蛔虫。昔有南人修舍用此,误有一片落在酒瓮中,其酒化为水味。〔证〕
<目录>卷上
<篇名>(榧)子〈平〉
内容:(一)上主治五种痔,去三虫,杀鬼毒,恶疰。〔卷〕
(二)又,患寸白虫人,日食七颗,经七日满,其虫尽消作水即瘥。〔卷・证〕
(三)按经∶多食三升、二升佳,不发病。令人消食,助筋骨,安荣卫,补中益气,明
目轻身。〔卷・嘉〕
<目录>卷上
<篇名>藕〈寒〉
内容:(一)上主补中焦,养神,益气力,除百病。久服轻身耐寒,不饥延年。〔卷〕
(二)生食则主治霍乱后虚渴、烦闷、不能食。长服生肌肉,令人心喜悦。〔卷・嘉〕
(三)案经∶神仙家重之,功不可说。其子能益气,即神仙之食,不可具说。〔卷〕
(四)凡产后诸忌,生冷物不食。唯藕不同生类也。为能散血之故。但美即而已,可以
代
粮。〔卷・嘉〕
(五)(又),蒸食甚补益(五脏,实)下焦,令肠胃肥浓,益气力。与蜜食相宜,令腹
中不
生诸虫。〔卷・嘉〕
(六)(亦可休粮)。仙家有贮石莲子及干藕经千年者,食之不饥,轻身能飞,至妙。世
人
何可得之。凡男子食,须蒸熟服之,生吃损血。〔卷・嘉〕
<目录>卷上
<篇名>莲子〈寒〉
内容:(一)上主治五脏不足,伤中气绝,利益十二经脉、廿五络血气。生吃(微)动气,蒸
熟为
上。〔卷・心・嘉〕
(二)又方,(熟)去心,曝干为末,着蜡及蜜,等分为丸服。(日服三十丸),令(人)
不饥。学仙人最为胜。〔卷・嘉〕
(三)若雁腹中者,空腹服之七枚,身轻,能登高涉远。采其雁(食)之,或粪于野田
中,经年犹生。〔卷・嘉〕
(四)又,或于山岩石下息、粪中者。不逢阴雨,数年不坏。〔卷・嘉〕
(五)又,诸飞鸟及猿猴,藏之于石室之内,其猿、鸟死后,经数百年者,取得之服,
永世不老也。〔卷・嘉〕
(六)其子房及叶皆破血。〔卷・嘉〕
(七)又,根停久者,即有紫色。叶亦有褐色,多采食之,令人能变黑如 。〔卷〕
<目录>卷上
<篇名>橘〈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