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资源由古籍府(www.gujifu.cn)自网络收集整理制作,版权归原作者,下载后请在24小时内删除.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关注公众号:古籍府,可以免费全部下载完整版。

心意拳拳谱 戴龙邦
戴龙邦之序拳谱
明义理识时务方为俊杰
知进退能屈伸便是英雄
六合自古无双传
多少玄妙在其间
学者若得通神处
尽在动静两字间
序
天下之治道有二:曰德,曰威;天下之学术有二:曰文,曰武。然武之所重者,技艺也。况国家讲理有法,搜苗猕狩,各有其时,而其间精微奥妙,更有不容率意忘陈者。余尝拟著为论,公诸同好,特恐言语不精,反误后
世,此心耿耿,曷其有报,兹见岳武穆王拳谱,意概纯粹,语亦明畅,急录之,以志余爱慕之忱。云:
王讳飞,字鹏举,河北杨州汤阴人也。王父早卒,侍母最孝,少贫节气优,将略刚毅多谋,家贫求学,尤好左氏春秋,其技勇绝伦超群,当时名将无匹。及长应募于东京,留守宋泽与谈兵曰:“如将军者,方可与言孙吴。”屡立战功,遂成大将,善以少击众,自帅八百人破王善等五十万众于南董门;八千人破曹城十余万于桂岭;其战兀术于顺昌,则背峁八百骑,破金兵于朱仙镇;五百人破金兵十余万。凡有所举,必先谋定而后战,故有胜而无败。猝遇敌不动,故敌谓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将军难。张俊常问用兵之术于王,王曰:“信、仁、智、勇、严,缺一不可。”平生好贤礼士,博览经书,雅歌投壶,拘拘然书
生。每战胜必辞功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而忠愤激烈,议论持正,不挫于人。卒以此得祸,余为宋深惜之。
当武穆童子时,受业于名师,精通枪法,脱枪为拳,自立一法,以教将佐,名曰“意拳”,神妙莫测,盖古来未有之技也。王以后金、元、明数代,鲜有其技,独我姬公,名际可,字隆丰者,生于明末清初,为蒲东诸冯人氏,访名师于终南山,遇异人,得岳武穆王拳谱,揣练数载,尽悟其奥妙,后授余师曹继武先生于秋蒲(今安徽至德),无人不知其勇,先生学武十有二年,技勇大成。清康熙癸酉年,科举联捷三元,钦命为陕西靖远总镇大都
督,致仕归藉。余游至池州(今安徽贵池),先生以此拳授余,学有十易寒署,先生喜曰:“子武勇成矣。”余回晋至洛阳,遇学礼马公,谈势甚洽,嘱余为序,余不善文,焉能为序。
但见世有勇敢之士,未尝无兼人之力,及观其艺,再叩其学,手不应心,语不合道者何也?不得个中真传故也。所谓真传者,名虽曰武,其实贵和。和者,智与勇顺成之谓也。视近世捉拿勾打,封闭闪展,逞其跳跃,悦人耳目者可比。其意拳之大要,不外阴阳、五行、动静、虚实、起落、进退而其妙矣。又需六合者,手与足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谓之外三合;眼与心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谓之内三合。苟能日就月将,智无不圆,勇无不生,得乎智之理,会乎智之精,自然能去能就,能弱能强,能进能退,能柔能刚,不动如山岳,难知如阴阳,无穷于天地,充足于太仓,浩渺如沧海,元耀如三光,以此视近世演武者,异乎不异乎,同乎不同乎?学者可不详辨欤!是为序。
时在乾隆十五年岁次庚午荷月
书于河南洛阳马公书屋
虢筱非校注
本篇采自曹本。董本也有此序。从内容看,此篇系戴氏于池州从曹继武学,艺成返晋途经洛阳时,应同门马学礼之请而为其拳谱所作之序,后移于自抄谱。董本篇末将戴款易为:“中华民国二十三年六月下旬,山西太谷董秀生录于省垣之寄庐。”另李慎泽据传抄本将此序粗加整理,刊发于《精武》年第期(后简称《精武》)。三个版本文字稍有出入。
此序为心意拳最早文字资料之一,然其存疑处有五,尚有待进一步考证:一、序言戴氏拳艺亲受曹继武,然今人考证曹与心意拳无涉,如属实,则戴氏所述有误,然戴氏怎会记错本师姓名?二、序言曹于康熙癸酉科联捷三元,然清《圣祖实录》载,并无癸酉一科,曹所中为甲戌科,且授职和主要事迹与序言不合,查康熙一朝另无同姓同名中武科者,所记如即此曹继武者,则曹卒于年,戴生于年,彼此如何授受拳艺?三、形意传人中传抄有《十法摘要》一篇,云系曹继武所撰,且曹于六合真传“得之尤详”,撰摘要“聊以教后进之人”,如系确凿,戴氏作此序为何只字未提及曹法?四、序言姬际可授艺曹继武,然姬卒于年曹生于年其间相距仅十三年,直接授受显然困难,而曹于其《十法摘要》序中却言受自郑师,为姬再传,拳谱作序是一件十分郑重之事,戴氏所述传承上溯仅两代,年代未远,为何有误?五、戴氏得艺,初秘不外传,此序虽为马学礼拳谱而撰,然存于其家传旧谱中,理应不会杜撰史实蒙蔽其后人,那么是否为戴氏后人所撰而假托戴龙邦之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