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资源由古籍府(www.gujifu.cn)自网络收集整理制作,版权归原作者,下载后请在24小时内删除.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关注公众号:古籍府,可以免费全部下载完整版。

童学书程 明 丰坊
○论用笔
学书者必先审于执笔。双钩悬腕,让左侧右,虚掌实指,意前笔后,此口诀也。用笔必以正锋为主,又不必太拘。隐锋以藏气脉,露锋以耀精神,乃千古之秘旨。
○论次第
学书之序,必先楷法,楷法必先大字。自八岁入小学便学大字,以颜为法。十馀岁乃习中楷,以欧为法。中楷既熟,然后敛为小楷,以锺王为法。楷书既成,乃纵为行书。行书既成,乃纵为草书。学草书者,先习章草,知偏傍来历,然后变化为草圣。凡行书必先小而后大,欲其专法二王,不可遽放也。学篆者亦必由楷书,正锋既熟,则易为力。学八分者先学篆,篆既熟,方学八分,乃有古意。
○论名言
古人论书者,孙过庭、姜尧章最得其要,今录其尤精者于左。
○孙过庭书谱
一画之间,变起伏于锋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篆尚婉而通,隶欲精而密,草贵流而畅,章务检而便。然后凛之以风神,温之以妍润,鼓之以枯劲,和之以闲雅。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违而不犯,和而不同。留不常迟,遣不常疾。带燥方润,将浓遂枯。泯规矩于方圆,遁钩绳于曲直。
○姜尧章书谱
笔正则锋藏,笔偃则锋出。一起一倒,一晦一明,而神奇出焉。常欲笔锋在画中,则左右皆无病矣。
一字之体,率多有变,有起有应。如此起者,当如此应,各有义理。王右军羲之字当字得字深字慰字最多,多至数十字,无有同者,而未尝不同也,可谓不逾矩矣。
○论法帖
学书,必多学古人法帖,一点一画皆记其来历,然后下笔无俗字。看帖贵博,尤不可不知所择。如淳化阁本,乃法帖之祖,其间尚有伪迹混杂,足误来学,况其他乎。淳化之后,如星凤楼、二王府、宝晋斋、雪溪堂、绛州、潭州等刻皆好,亦必得宋拓为佳。他若武陵、汝州、东书堂、宝贤堂等,俗恶可恶,当一切痛绝,不可滥及。
○论墨迹
学古人书,若徒看刻本,终无所得。盖下笔轻重,用墨浅深,勒者皆不能形容于石,徒存梗概而已。故必见古人真迹为妙。晋、唐人书邈不可得,宋人变魏、晋之体,不可为法,唯元人差近之。虽所造有浅深,要之异于宋人矣。学王书者,唯赵子昂甚得其法,但太守规矩,且姿媚有馀而古拙不足,故有插花美女之评。学者能舍短取长,由是以造晋人之高古,未为不可。
○论临摹
临者对临,摹者影写。临书能得其神,摹书得其点画位置。然初学者必先摹而后临。临而不摹,如舍规矩以为方圆;摹而不临,犹食糠秕而弃精凿,均之非善学也。
○学书次第之图
此图所限年数,止为中人设耳。若天资高者,十年之功可了众体。盖书本童子之学,有非儒者明体适用之务,故先贤有丧志之戒,是又当知轻重。
○楷书 先大后小
颜鲁公书大唐中兴颂永州。
东方朔碑德州
此二碑当用薄纸钩出,填作墨字,褙成影本。每日习五十字,四年之功,可得七万字,则他日作题匾大字有法。
宋蔡君谟书万安桥记
闽中有石刻,亦可参看。又元溥光、我朝詹孟举大字墨迹有可观,刻者不佳。
欧阳询书九成宫铭
虞恭公碑俱西安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