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资源由古籍府(www.gujifu.cn)自网络收集整理制作,版权归原作者,下载后请在24小时内删除.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关注公众号:古籍府,可以免费全部下载完整版。

大唐御史台精舍题名考 清 赵钺、劳格
群公以予忝文儒之林,固以碑表相托,辞不获已,而作铭曰:惟佛之国,黄金界道。于嗟下人,誓不相好,胡不归命以自保,惟佛之土,白银为台。于嗟下人,为恶不回,胡不稽首以逭灾。彼君子兮,福所履兮。是度揆兮,不日戍兮。若神营兮,利群生兮。开元十一年,殿中侍御史梁升卿追书。
赵礼镌
●姓氏目
○碑阴题名
◎监察御史并□□□(并是立碑至于今)
李顾行 贺遂涉(二人在监察字之下)
○碑中嵌入题名郑愚 薛诫(二人书在‘弄序’二字之下。) 郑韬会二十七日寓直(九字二行,左行,在撰文字下)
韦退之 冯缄 薛耽(三人书在铭末) 庚午岁(三字在‘开元’字之左)
○碑左棱题名
○碑右侧题名
○碑额题名
○碑阴额题名
◎知杂御史(白天宝元载已后)
●卷一仁和赵钺 劳格同撰 归安丁宝书参证
○碑阴题名
◎诗御史并内供奉(武后中至玄宗末。)
卢怀慎(见郎官吏中。)
《旧传》:举进士,历监察御史、吏部员外郎。景龙中,迁右御史台中丞。
(《新书》略同。) 《旧卢齐卿传》:长安初,则天令雍州长史薛季旭(《新书》、《会要》作‘昶’。)择僚吏堪为御史者,季旭以问录事参军卢齐卿,荐长安尉卢怀慎。(《新传》同,《会要》在长安二年,《广记》引作‘三年’。)
贾虚舟《元和姓纂》(三十五马):刑部郎中贾虚舟,魏郡人。 孙逖《东都留守韦公(虚心)神道碑》:御史贾虚舟举以劝中丞侯令德。(《文苑英华》九百十八。)
李福业《新桓彦范传》:御史李福业者,尝与彦范谋反,被杀,福业亦流番禺。
後亡匿吉州参军敬元礼家,吏捕得,俱坐死。
张行岌《大唐新语》四:则天朝,或告崔宣谋反,付御史张行岌按之,略无状。
张思义(又殿中下。)
杨虚受《全文》(二百七十九)小传:玄宗朝谏议大夫充宣劳使。《请禁恶钱疏》。
冉祖雍《元和姓纂》(五十琰):河州刺史冉实娶江夏王道宗女,生祖雍,刑部侍郎,云安人。张说《河州刺史冉府君神道碑》:有子曰祖雍,景龙初,擢给事中兼侍御内供奉。(《张燕公集十六。) 《新文艺》(中)《宋之问传》:祖雍,江夏王道宗甥,及进士第,有名于时。王同皎谋杀武三思,沮雍上急变。历中书舍人、刑部侍郎。倡饮省中,为御史劾奏,贬蕲州刺史。睿宗立,流岭南,赐死桂州。 《资治通鉴》(《唐丝》二十五):景云元年六月,饶州刺史冉祖雍坐谄附韦、武,流岭表。 《旧外戚武三思传》:侍御史冉祖雍等五人为三思耳目,时人呼为五狗。(《新传》略同。)
崔日用(见郎官吏外。)
《旧传》:则天时自新丰尉,无几,拜监察御史。神龙中,郑普思纳女后宫,潜谋左道,日用遽奏劾之。普思方承恩,中宗不之省,日用廷争恳至,词甚抗直,普思竟伏其罪。时宗楚客、武三思、廷秀等递为朋党,日用潜皆附之,骤迁兵部侍郎。(《新传》略同。) 《旧卢齐卿传》:长安初,则天令雍州长史薛季旭择僚吏堪为御史者,齐卿荐新丰尉崔日用。(《会要》在二年,《广记》作‘三年’。‘旭’,《新》作‘昶’。)
田贞干(又殿中。)
《古今姓氏书辨证》(九):后周赐雁门公田弘,姓纥干氏,隋初复旧,玄孙正干。(不详历官。‘正’,宋人避讳改。)
李忄曳(又监察。)
《新外戚武三思传》:监察御史李忄曳等托武三思权,熏炙中外。(《韦庶人传》误‘忄曳’。)
崔琬(又殿中、监察。)
《旧元行冲传》:开元初,以宁州刺史崔琬代为关内道按察使。 《新表》:ギ弟,同州刺史。 《大诏令》:玄宗《赠王仁皎太尉益州大都督制》文称,通议大夫行京兆尹、上护军崔琬为副监护。 中宗《赐崔琬弹宗楚客密状敕》。
姚绍之《旧外戚武三思传》:监察御史姚绍之等五人,常为武三思耳目,时人呼为五狗。《旧酷吏传》(下):累拜监察御史。中宗朝,累迁左台侍御史,后坐赃污,黜为岭南琼山尉。
李朝曙(见郎官吏中,又监察。)
旧传:中宗时,自闻喜令寻迁侍御史,三迁长安令。 《新传》:自闻喜令迁侍御史、吏部员外郎。迁长安令。
孟温礼(见郎官主外。)
玄宗《分散化度寺无尽藏财物诏》称,令京兆尹孟温礼等量共检校。(《大诏令》。)
李详《新表》:赵郡李氏东祖房荆山丞玑衡孙、都水丞仁颖子详,太子太保。
《朝野佥载》云:李详,河内人。气侠刚健。初为梓州监。(《广记》二百五十四。) 《御史台记》云:李详字审己,赵郡人。祖机衡,父颖,代传儒素。详有才华胆气,放荡不羁,解褐盐亭尉。(又四百九十三。) 《新史思明传》:乾元二年九月,思明命许叔冀与李详守汴州。
姬处逊(又殿件、监察。)
《元和姓纂》十八尤:职方员外周思忠生处逊,水部员外、万年令。长安人,本姬氏,赧王之后。先天中,避玄宗嫌名,改姓周氏。(‘员外’,《古今合璧事类备要》续集廿五姬氏注作‘郎中’。)
靳恒(见郎官吏中。)
张九龄《故襄州刺史靳公遗爱铭》:三入为御史,侃然正色。(《唐丞相曲江张先生文集》十九。)
崔宣道(见郎官仓中。)
杨茂谦《旧良吏传》下:茂谦,清河人。应制举,拜左拾遗,出为临洛令,擢秘书郎,历迁大理正、御史中丞。开元初,出为魏州刺史。 《新》附《韦景骏传》:擢左拾遣、内供奉,历秘书郎、大理正、左台御史中丞。开元初,出为魏州刺史。
袁从一《新安乐公主传》:厮台掠民子女为奴婢,左台侍御史袁从一缚送狱。
薛昭《新表》:薜氏西祖房瑚后,高平公网子昭,泽州刺史。 又膳部郎中温子昭,不官。 又庆后,左金吾将军思行予昭,普州州史。 《新选举志》:睿宗时官太子中允,希太平公主意,奏复斜封官。 《广记》(四百九十四):房光廷为尚书郎,故人薛昭流放而投。 《石刻》:韦济《白鹿泉神君祠碑》称,恒州长史河东薛昭。(开元二十四年。直隶获鹿。)
黄守礼(见郎官左外。)
《御史台记》云:唐殿中内供奉卢,(见监察。)尝于景龙观监官行香,右台侍御史黄守礼亦预焉。(《太平广记》二百四十九。)
倪若水(见郎官吏外。)
《旧良吏传》下:开元初,历迁中书舍人。 《新传》:累迁右台监察御史。
黜陟剑南道,绳举严允,课第一开元初,为中书舍人。 《旧儒学祝钦明传》:景云初,侍御史倪若水劾奏钦明,于是左授饶州刺史。(《新传》同。) 《旧卢齐卿传》:长安初,则天令雍州长史薛季旭择僚吏堪为御史者,齐卿荐成阳丞倪若水。(《新传》同。《会要》在二年,《广记》三年。)
裴观(见郎官户中。)
崔皎《大唐新语》四:崔皎为长安令,境内肃然,出为怀州刺史。历任内外,咸有声称也。
崔宣(又碑额监察。)
《新表》:寓子宣,京兆少尹。 《大唐新语》:崔思兢,则天朝,或告其再从兄宣谋反。(《广记》四百九十四。) 《御史台记》:睿宗胡,崔宣使于都。(又二百五十九。当是以御史使于都也。) 《旧彭偃传》:朱Г败,伪中丞崔宣等十二人,李晟收之,俱斩于安国寺前。《李晟传》:贼将姚金之及伪中丞崔宣使谋觇我军,五月二十九日,晟斩崔宣等。 《新朱Г传》:以崔宣为节度使。
张损之独孤及《唐故河南府法曹参军张公(从师)墓表》:祖损,隋大业中进士甲科,位至侍御史、尚书水部郎。(《毗陵集》十、《唐摭言》一。)
韦虚心(见郎官左外补。)
蒋钦绪(见郎官吏外补,又殿中。)
《新传》:累迁太常博士,历吏部员外郎,出为华州长史。 《定命录》:敕捕妖书人王直,藏馆陶县界,刺史蒋钦绪奏请,一百日捉不获,与县时中下考。
(《广记》二百八十三。)
《旧社暹传》:华州司马杨孚,公直士也,深赏重郑尉杜暹。寻而孚迁大理正,暹坐公事下法司结罪,孚曰:‘若得罪,则公清之士何劝?’特荐之于执政,擢大理评事。(《新传》略同。)《资治通监》(《唐纪》二十六):景云元年,侍御史杨孚弹纠不避权贵,权贵毁之。上曰:‘鹰搏狡兔须急救之,不尔必反为所噬。御史绳奸慝亦然,苟非人主保卫之,则亦为奸慝所噬矣。’孚,隋文帝之侄孙也。 《唐会要》(五十八):开元五年四月九日敕,尚书省案牍稽滞,刑部郎中杨孚等各一道。
《朝野佥载》:天授年,常彦玮由万年县尉授侍御史。(《广记》二百六十三。)羽林将军常元楷三代告密得官,子彦玮。告刘诚之破家,处侍御。(又二百六十七。)
潘好礼《元和姓纂》(二十六桓):唐诗御史、岐王府司马潘好礼,贝州人。
《会要》(三):侍御史潘好礼谏以惠妃为皇后疏,苏冕驳曰:‘此非好礼作好礼。’先天元年为侍御史。开元十二年为温州刺史致仕。表是十四年献,而云职参宪府,若题年恐错,即惠妃先天元年始年十四,王皇后有宠未衰,张说又未为右丞相,竟未知此表是谁献之。《新传》:第明经,累迁上蔡令,擢监察御史。
《新玄宗贞顺皇后武氏传》:开元十四年,帝将遂立惠妃为皇后,御史播好礼上疏谏,遂不果立。
崔氵位(见郎官吏外。)
《新选举志》:睿宗时,殿中侍御史崔氵位希太平公主意,奏复斜封官。
洪子舆(又监察。)
(《新传》同。)
齐处冲(见郎官勋中,又殿中、监察。)
任正名《新严挺之传》:先天二年,侍御史任正名恃风宪,至廷中责詈衣冠,严挺之让其不敬,反为所劾。 《御史台记》:元福庆拜右台,与韦虚心、任正名颇事轩昂,殿中监察评之,咏曰:‘韦子凝而密,任生直且狂。’又云:《咏里行官诗》曰:‘何时闻必也,早晚见任端。’(《广记》二百五十。)
可行尚书兵部郎中,故宫勋如故。(《文苑英华》三百九十。) 又《授李怀让御史中丞制》:朝议大夫、守给事中、上柱国李怀让,可守御史中丞,散官勋如故。(又三百九十三。)又《授李怀让给事中制》:胡议大夫、尚书兵部郎中、上柱国李怀让,丝纶所属,尝推起草之能;驳正是司,更接游兰之宠。可守给事中,散官勋如故。(又三百八十一。)
赵履冲(又殿中、监察。)
《元和姓纂》(三十小):虞部郎中赵履冲,下博人。
王上客(见郎官膳外补,又监察。)
褚ギ(见郎官吏中,又监察。)
可侍御史,勋如故。(《文苑英华》三百九十四。) 《新书艺文志》(《乙部史录职官类》):《大唐国要图》五卷,左仆射贾耽纂,监察御史褚ギ重修。
刘嘉言玄宗《柳城复置营州诏》文称,郑州刺史刘嘉言。(大诏令。)
霍庭玉(又殿中、监察。)
《元和姓纂》(十九铎):唐河南尹霍廷玉,蜀郡新繁人。 《四川成部志》(十一):开元十年,以左骁骑霍廷玉充剑南节度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十年。
王旭(见郎官左中补,又殿中。)
《旧李杰传》:开元初,护桥陵作,引侍御史王旭为判官。旭贪冒受赐,杰将绳之而不得其实,反为所构。(《新传》同。) 《新孝友陆南金传》:开元初,诏侍御史王旭捕按卢崇道狱。 《旧元行冲传》:扬州长史李杰为侍御史王旭所陷,诏下大理结罪,元行冲以杰历政清贞,不宜枉为谗邪所构,又奏请从轻条出之。当时虽不见从,深为时论所美。 《旧酷吏》(下)《王旭传》:自并州录事参军,开元二年,累迁左台侍御史。五年,迁左司郎中,常带侍御史。
(《新传》同。) 《旧王圭传》:曾孙旭,开元初,为左司郎中兼侍御史。
《朝野佥载》:监察御史李嵩、李全交、殿中王旭,京师号为三豹。
康ㄘ(又殿中。)
颜真卿《银青光禄大夫海濮饶房睦台六州刺史上柱国汲郡开国公康使君(希洗)神道碑铭》:侄刑部员外郎璀(《文忠集》七。) 《旧五行志》:开元四年五月,山东螟蝗害稼,分遣御史捕而理之。八月四日,敕河南、河北检校捕蝗使康ㄘ等,宜令待虫尽而刈禾将毕,即入京奏事。(《会要》四十四同。)
《文苑英华》(五百三十七):有康璀《对嗣足不良判》。(康璀与康ㄘ疑非一人。)
吴诉《元和姓纂》(十一模):果州刺史吴敬仲孙诉,侍御史,丹阳人。
崔希乔(见郎官勋外,又监察。)
杜暹(见郎官吏中,又殿中、监察。)
《旧传》:开元四年,自大理评事迁监察御史,累迁给事中。(《新传》同。)
韩休《授杜暹等侍御史制》:敕。朝议郎行殿中侍御史杜暹,礼乐之器,直方效节;通直郎、殿中侍御史内供奉冯宗,文儒之业,坚正在心。咸以清公,副兹望实。风霜既肃,台阁推美。持我邦宪,载穆时谈。俾迁周史之能,更奉楚冠之任,并可待御史。(《文苑英华》三百九十四。)
杨轨臣(见郎官吏中,作‘范’。又殿中、监察。)
郭震(见郎官左外补,又殿中、监察,二见。)
王执言(见郎官封外,又殿中、监察。)
游子骞(又殿。)
玄宗《命柳城复置营州诏》:以屯田员外郎游子骞为营田支度及修筑副使(大诏令。) 《会要》(六十八):太原少尹,开元已前为司马,与诸府同。
临事必果,已畏神羊。执心不回,先闻击隼。宜在鸾阶之列,用成乌府之迁。
可依前件,主者施行。(《文苑英华》三百九十四。) 又《授游手骞屯田员外郎制》:敕。通直郎行殿中侍御史、河北道度支营田使游子骞,在公必慎,临事克诚。言用身谋,(一作‘言曰身文’。)智为心计。顷持宪简,尝骛使车。往则甄明,动惟弘益。宜登仙署之列,伫总公田之事。(一作‘重’。)可尚书屯田员外郎,散官如故。(又三百九十二。)
冯宗(又殿中。)
《元和姓纂》(一东):鸿胪少卿冯宗,长安人。 《旧礼志》:开元五年,博士冯宗等词议高宗大享之礼。(《新陈贞节传》同。) 黄元之《润州江宁县瓦棺寺维摩诘画像碑》:邑人左补阙冯宗。(《全唐文》二百六十六。)韩休《授杜暹等侍御史制》称,通直郎、殿中侍御史内供奉冯宗可侍御史。(《英华》三百九十四,详上杜暹注。)
张游(又殿中、监察。)
式寄人天之重,更闻台阁之迁。可行侍御史,散官如故。(《文苑英华》三百九十四。)
徐知仁(又殿中、监察。)
(《颜鲁公文集》八。) 《文苑英华》(一百七十八)有徐知仁《奉和圣制送张尚书巡边诗》。
杜令昭(见郎官金外,又殿中、监察。)
钱元敬(见郎官度中。)
李承家《新表》:赵郡李氏束祖房梓州司马挺立子承家。不详历官。
张氵兑(见郎官左外,又殿中、监察。)
陈希烈(见郎官吏中,又监察。)
张冠宗(又殿中。)
《旧解琬传》:景云二年,朔方军大总管解琬分遣随军要籍官河阳丞张冠宗等,校料三城兵募。(《新传》同。) 《新书方技杜生传》:武后时,天官侍郎张敬之子冠宗云云。(《大唐新语》五同。)
宋述(又监察。)
《元和姓纂》二宋:尚书左丞玄爽(见吏中。)生述,监察御史,抉风人。
朱渭辅(见郎官吏外,又殿中、监察。)
高庭芝(见郎官左外。)
宇文融(又殿中、监察。)
《新表》:宇文氏莱州长史矫子融,相玄宗。(《姓纂》九虞:融黄门侍郎、平章事。)《旧传》:开元初,累转富平主簿,俄拜监察御史,充使搜括逃户,特加朝散大夫,再迁兵部员外郎,兼侍御史。(《新传》略同。) 《旧裴宽传》:宇文融为侍御史,括天下田户,使奏差裴宽为江南东道勾当租庸地税兼覆田判官。
(《新传》略同,《英华》有宇文融《汝州刺史敕》,文称三迁宪府。)
翟璋(又监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