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史藏>正文

坤舆图说-清-南怀仁

时间:2024-12-07作者:关注古籍府免费领取阅读:7分类:史藏
代找各种书籍

声明:本资源由古籍府(www.gujifu.cn)自网络收集整理制作,版权归原作者,下载后请在24小时内删除.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关注公众号:古籍府,可以免费全部下载完整版。

2坤舆图说-清-南怀仁

《坤舆图说》

卷上

《坤舆国说》者,乃论全地相联贯合之大端也。如地形、地震、山岳、海潮、海动、江河、 人物、风俗、各方生产,皆同学西士利玛窦、艾儒略、高一志、熊三拔,诸子通晓天地经纬理者,昔经详论,其书如《空承格致》、《职方外纪、《表度说》等,已行世久矣。今撮其 简略,多加后贤之新论,以发明先贤所未发大地之真理。

夫地与海本是圆形,而合为一球,居天球之中。诚如鸡子黄在青内。有谓地为方者,乃语其 定而不移之性,非语其形体也。天既包地,则彼此相应,故天有南北二极,地亦有之;天分 三百六十度,地亦同之。天中有赤道,自赤道而南二十三度半为南道;赤道而北二十三度半 为北道。按中国在赤道之北。日行赤道,则昼夜平;行南道,则昼短;行北道,则昼长。故 天球有昼夜平圈列于中,昼短、昼长二圈列于南北,以著日行之界。地球亦设三圈,对于下 焉。但天包地外为甚大,其度广;地处天中为甚小,其度狭;此其差异者耳。查得直行北方 者,每路二百五十里,觉北极出高一度,南极入低一度;直行南方者,每路二百五十里,觉 北极入低一度,南极出高一度。则不特审地形果圆,而并徵地之每一度广二百五十里,则地 之东西南北各一周,有九万里实数也。是南北与东西数相等,而不容异也。

夫地厚二万八千六百三十六里零百分里之三十六分,上下四旁,皆生齿所居,浑沦一球,原 无上下。盖在天之内,何瞻非天!总六合内,凡足所伫,即为下;凡首所向,即为上;其专 以身之所居分上下者,未然也。且予自大西浮海入中国,至昼夜平线,已见南北二极,皆在 平地,略无高低。道转而南,过大浪山,已见南极出地三十五度,则大浪山与中国,上下相 为对待矣。而吾彼时只仰天在上,未视之在下也。故谓地形圆,而周围皆生齿者,信然矣。 以天势分山海,自北而南为五带,一在昼长、昼短二圈之间,其地甚热带,近日轮故也。二 在北极圈之内,三在南极圈之内,此二处地居甚冷带,远日轮故也。四在北极、昼长二圈之 间,五在南极、昼短二圈之间,此二地皆谓之正带,不甚冷热,日轮不远不近故也。

又以地势分舆地为五大州:曰欧逻巴、曰利未亚、曰亚细亚、曰南北亚墨利加、曰墨瓦蜡泥 加。若欧逻巴者,南至地中海,北至青地及冰海,东至大乃河、墨阿的湖、大海,西至大西 洋。若利未亚者,南至大浪山,北至地中海,东至西红海圣老楞佐岛,西至阿则亚诺海。即 此州只以圣土之下微路与亚细亚相联,其余全为四海所围。若亚细亚者,南至苏门答喇、吕 宋等岛,北至新增白腊及北海,东至日本岛、大清海,西至大乃河、墨阿的湖、大海、西红海、小西洋。若亚墨利加者,全为四海所围,南北以微地相联。若玛热辣泥加者,尽在南方 ,惟见南极出地而北极恒藏焉,其界未审何如,故未敢订之。惟其北边与爪哇及玛热辣泥峡 为境也。

其各州之界,当以五色别之,令其便览。各国繁夥难悉,原宜作圆球,以其入图不便,不得 不易圆为平,反圈为线耳。欲知其形,必须相合,连东西二海为一片可也。其经纬线,本宜 每度画之,今且惟每十度为一方,以免杂乱。依是可分置各国于其所。

天下之纬,自昼夜平线为中而起,上数至北极,下数至南极;天下之经,自顺天府起为初度 ,至三百六十度,复相接焉。试如察得福岛,离中线以上二十八度,离顺天府以东二百十五 度,则安之于所也。凡地在中线以上至北极,则实为北方;凡在中线以下,则实为南方焉。 又用纬线,以著各极出地几何。盖地离昼夜平线度数与极出地度数相等,但在南方,则著南 极出地之数,在北方则著北极出地之数也。假如视京师隔中线以北四十度,则知京师北极高 四十度也。视大浪山隔中线以南三十五度,则知大浪山南极高三十五度也。凡同纬之地,其 极出地数同,则四季寒暑同态焉。若两处离中线度数相同,但一离于南,一离于北,其四季 并昼夜刻数均同,惟时相反。此之夏为彼之冬耳。其长昼、长夜,离中线愈远,则其长愈多 。余为式以记于图边,每五度其昼夜长何如,则东西上下隔中线数一,则皆可通用焉。

用经线以定两处相离几何辰也。盖日轮一日作一周,则每辰行三十度,两处相离三十度,并 谓差一辰。假如山西太原府列在于三百五十五经度,而则意兰岛列于三百二十五经度,彼此 相去三十度,则相差一辰。故凡太原为午,则意兰为巳,其余仿此焉。设差六辰,则两处昼 夜相反焉。如所离中线度数又同,而差南北,则两地人对足底反行。假如河南开封府离中线 以北三十四度,而列在于三百五十七经度;又南亚墨利加之内近银河之地,如赵路亚斯等, 离中线以南三十四度,而列于一百七十七经度,彼此相去一百八十度,即六辰,则彼此相对 反足底行矣。从此可晓同经线处并同辰,而同时见日月蚀焉。

夫地图所定各方之经纬度,多历年世,愈久而愈准。盖其定法,以测验为主,当其始,天下大半诸国地及海岛不可更,仆前无纪录之书,不知海外之复有此大地否也。近今二百年来, 大西洋诸国名士航海通游天下,周围无所不到,凡各地依历学诸法测天,以定本地经纬度, 是以万国地名舆图,大备如此。其六合之地及山川、江河、湖海、岛屿,原无名称,凡初历其地者,多以前古圣人之名名之,以为别识而定其道里云。

地体之圆世谓天圆而地方,此盖言其动静之,义方圆之理耳,非言其形也。今先论东西,次论南北, 以证合地圆之旨。

日月诸星,虽每日出入地平一遍,第天下国土,非同时出入。盖东方先见,西方后见,渐东 渐早,渐西渐迟。如第一图午、酉、子、卯为日天,甲、乙、丙、丁为地球,令日轮在午, 而人居甲,即日正在其天顶,得午时;人居丙,即得子时。日在其天顶冲也,东去甲九十度 ,居丁,得酉时。日既过其天顶,将没于地,则午、甲、丙、子为其地平也。西去九十度, 居乙,即得卯时,日向其天顶,方出于地,亦甲、午、丙、子为其地平也。依此推算,今日 轮出地平,在卯,人居丁,得午时;居乙,得子时矣。此何以故?地为圆体,故日出于卯, 因甲高与乙障隔,日光不照,故丁之日中,乙之半夜也。若地为方体者,如上甲、乙、丙、 丁,则日出卯,凡甲、乙、丁地面人,宜俱得卯;日入酉,宜俱得酉;不应东西相去二百五 十里而差一度,又七千五百里而差一时也。故明有时差者,不能不信地圆也。又丁、乙与甲 异地,即异天顶,即异日中;而又与甲同卯、酉,即丁之午前短,午后长矣;乙之午前长, 午后短矣;独甲得午前、后平耳。而今半昼分天下皆同,何也?则明有半昼分者,不能不信 地圆也。

自南而北,地为圆体,亦可推焉。如第三图,西、南、东、北为周天,甲、乙、丙为地之圆 球,丁、戊、巳为地之方面。若人在圆球之乙,即见在南诸星,从乙渐向丙,即南诸星渐隐矣。渐向甲者,反是。若人在平面之丁,即得俱见南北二极之星,其在戊、在巳,亦如南北 极,诸星何由得渐次隐见乎?则地之为圆体,固可证矣。

地圆又地周三百六十度,每度二百五十里,其周围实独有九万里。令地为方,四面,其一面应得 二万二千五百里,人居一面地平之上,其二万二千五百里之内,并宜见之,乃今目力所及, 大略能见三百里。即于最高山上,未有能见四、五百里者。则地之圆体突起于中,能遮两界故也。地水同为一圆球,以月食之形可推而明之。夫月食之故,由大地有日月之间,日不能 施照于月,故地射影于月面,亦成圆形,则地为圜可知。

或言:果大地如圆球,则四旁在下,国土洼处之海水,不知何故得以不倾云云。

曰:物重者,各有体之重心。此重心者,在重体之中。地中之心,为诸重物各重之本所,物 之重心悉欲就之。凡谓下者,必远于天而就地心;凡谓上者,必就天而远于地心。而地之圆 球悬于空际,居中无著,常得安然,而四方土物,皆愿降就于地心之本所。东降欲就其心, 而遇西就者,不得不止;南降欲就其心,而遇北就者,亦不得不止。凡物之欲就者皆然。故 凡相遇之际,皆能相冲相逆,而凝结于地之中心。即不相及者,以欲就故,亦附离不脱,致 令大地悬居空际也。

丙为地中心,甲乙两分,各为之半球。甲东降就其心,乙西亦降就其心,两半球又各有本体 之重心,如丁、如戊。甲东降,必欲令本体之重心丁至丙中心然后止;乙西降,必欲其本体 之重心戊至丙中心然后止;故两半球相遇于丙中心,甲不令乙得东,乙不令甲得西,一冲一 逆,力势均平,遂两不进,亦两不退,而悬居空际,安然永奠矣。譬一门焉,二人出入。在 外者冲欲开之,在内者逆欲闭之,一冲一逆,为力均平,门必不动。甲乙半球,其理同也。 至四方八面,一尘一土,莫不皆然。地道阝贵然而下凝,职是 故耳。

地球南北两极,必对天上南北两极,不离天之中心。

夫地中心,为诸天之中心,从月食之理而明之。新法《历书》有本论,其地球南北两极,正 对天上南北两极,而永远不离者,从本极之高度明见之。盖天下万国,从古各有所测,本地 南北极之高下,度于今之所测者不异。其不离天极之所以然,在万物变化之功。盖天下各地 ,万物生长变化之功,皆原太阳及诸星循四时之序,照临而成也。在各国之地平,上下高卑 若干,因而刚柔燥湿随之,而万物各得其宜耳。今使地之两极,不必其为向天上之两极而离 之,或于上下,或于左右,则是天下万国必随之而纷扰动摇。将原在乎赤道之北者,忽易而为赤道之南;赤道之南者,忽易而为赤道之北;近者变远,远者变近;夏之热,忽变乎冬之 寒;则四序颠倒,生长变化之功,因之大乱,而万物灭绝矣。审乎此,则地之南北两极,恒 向乎天之两极,亘万古而不移也,夫何惑焉!即使地有偶然之变,因动而离于极,则地亦必即自具转动之能,以复归于本极。与元所向天 上南北之两极焉。夫地自具转动之力,与吸钅夷石之力无二。 吸钅夷石之力无他,即向南北两极之力也。盖吸钅夷石原为地内纯土之类,故其本性之气,与大地本性之气无异。所谓纯土者 ,即四元行之一行,并无他行以杂之也。夫地上之浅土、杂土,为日月诸星所照临,以为五 谷、百果、草木,万汇化育之功,纯土则在地之至深,如山之中央,如石铁等矿是也。审此 ,则夫地球之全体相为葆合,盖有脉络以联贯于其间焉。

尝考天下万国名山,及地内五金矿、大石深矿,其南北陡袤,面上明视,每层之脉络,未有不从下至上,而向南北之两极者也。仁等从远西至中夏,历九万里而遥,纵心流览,凡于濒 海陡袤之高山,察其南北面之脉络,大概皆向南北两极,其中则另有脉络,与本地所交地平 线之斜角正合。本地北极在地平上之斜角,五金石矿等地内深洞之脉络亦然。凡此脉络内, 多有吸铁石之气。又尝考天下万国堪舆诸书,图五大洲,凡名山大川,皆互相绵亘至几千万 里之遥,自南而北,逶迤绣错,其列于地者,显而可见也。其内之脉络蝉联通贯,即何殊乎 人身之脉络骨节纵横通贯,而成其为全体也哉!

地震或问地震曷故?曰:古之论者甚繁,或谓地含生气,自为震动;或谓地体犹舟浮海中,遇风 波即动;或谓地体亦有剥朽,乃剥朽者裂分全体,而坠于内空之地,当坠落时,无不摇动全 体而致声响者;又有谓地内有蛟龙,或鳌鱼,转奋而致震也。凡此无稽之言,不足深辩。惟 取理之至正者,而姑论其数端,及其性情之自然者如左。

其一,地震者因内所含热气所致也。盖地外有太阳恒照,内有火气恒燃,则所生热气渐多, 而注射于空隙中,是气愈积愈重,不能含纳,势必奋怒欲出,乃猝不得路,则或进或退,旋 转郁勃,溃围破裂而出,故致震动,且有声响也。正如火药充实于炮铳内,火一燃而冲突奋 裂,乃必破诸阻碍而发大响也。或疑气似不能动地,须知气之力,坚猛莫御,试观夫风初亦 莫非微气所发,积而至干走石、拔树、颓屋、覆舟。夫气之困郁于地,其奋发必力奋而震摇 乎地体,理之自然者也。何足异哉?欲证其所由然,则有二端可以明之。一、震之时率在春秋之月,盖因此二时气最易生也。一 、震之所必在土理疏燥及多空窟之地,以其易容多气。故山崩之处内多洞穴者,其震犹更密 也。若地有空窍向天,而可以嘘散所蕴之气者,则终不致震耳。又海中之岛,亦多震者,因 外围之海水与内所含之硝磺,多致生热气,热气既炽,必发震也。所以本土之人,每多掘井 ,欲其气透而易散,以免地震故也。

大凡地震之或先或后,必久属亢旱或并多风肆暴而致,总之,气之为烈耳。其气为烈之故, 则有三焉。其一,凡地内之有空洞,气既克盈,而又生新气以增益之,势难并容,不胜其郁 勃,而奋力求出,故致震撼也。其二,凡地被寒气侵斗,必自收缩,乃致其内所含热气,自 为流遁,而遂乱相冲击其地也。其三,地内所藏热气,一被外之冷气侵斗,则必退而敛约, 敛约愈极,其力愈长,而质愈稀清;愈稀清亦愈欲舒放而得广所,斯乃摇动触震地体也。

夫震之久暂,首系气势,凡气之厚且多者缓消,薄与寡者速散。次系地势,凡地之疏软者易 开,密且硬者难出,因其久为冲奋,或连或断,而复绩竟致久动矣。其实一动非能久也,凡 致地震之烈气,积在地内,不过数十百丈之深,则遇低洼之处,如江海山谷等,易出而散, 因而震动不越一郡县,或一山谷之地而止。若猛烈之气藏于地内至数十百里之深,则既难发 泄,必致四面冲奋,寻其所出之路,因而震数省之地,致数千里之远也。

山岳先圣论地初受造时甚圆,无深浅高卑之殊,惟水遍围其面而已。但造物者将居民、物于地面 ,则开取渊坎,令水归之。致露干土,即以所取之土致成山岳陵阜之类。试观海涯无不倚山 陵之足,江河多峡于阜岭之中,大约高山多近深谷,可以验其原生之意也。然造成后,又有 变迁。盖诸国典籍所记,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古所未有者,或新发而始见,是乃地震所致 ,或风力,或水势所成也。若究其山生之为者,不但饰地之观,竖地之骨,直于人物有多益 焉。盖或以毓五金,或以捍四海,或以涌溪泽,或以茂林丛,或以蔽风雪,或以障荫翳,或 以界封疆,或以御寇盗,或以辟飞走之囿,或以广藏修之居,无算妙用。则造物之原旨,以 全夫寰宇之美,而备生民之须耳。今摘天下各国有名高山里数,开列于左:厄勒齐亚国,厄莫山,高十三里一百九十二丈。

西齐理亚国,昼夜喷火之山,名厄得纳,高十三里一百五十六丈。

西洋德纳里法岛,必个山,高二十一里二百一十四丈。

厄勒齐亚国,亚多山,高二十四里一百零四丈。

意大里亚国,呀尔伯山,高二十七里一百六十八丈。

诺尔物西亚国山,高三十里零二十丈。

亚墨尼加洲,伯纳黑山,高五十五里一百二十丈。

莫斯哥未亚国,里弗依山,高八十三里零七十二丈。

亚细亚洲,高架所山,高一百三十一里二百零四丈。

海水之动海水自然之动,止有其一,即下动也。凡外动为强,则非自然可知矣。其强动甚多,其一, 外风所发。风既不一,动亦不一。其二,自东而西。凡从欧逻巴航海,西向而行,则顺而速 ;东向而行,则逆而迟。此动非特大海,又于地中海可见。其所以然?从太阳自西而东行以 生焉。其三,自北而南。凡航海者从北向南,必顺而速;从南而北,必逆而迟。夏月行北海 者,常见冰块之广大如城,如海岛。曾有见长三百余里者,从北而南流。其所以然者,北极 相近之海大寒,比年中多云雨,多冰雪;与赤道相近之海大热,每日海水之气甚多,被日薰 蒸,冲上空际。盖南海之势处卑,北海之势处高,故水北而南流也。

海之潮汐潮汐各方不同,地中海迤北、迤西,或悉无之,或微而难辨;迤南、迤东,则有而大,至于 大沧海中,则随处皆可见也。第大小、速迟、长短,各处又不同。近岸见大,离岸愈远,潮 愈微矣。

地中海潮水极微,又吕宋国、莫路加等处,不遇长二、三尺。若其他如大西拂兰第亚国,潮 水长至一丈五尺,亦有一丈八尺至二丈之处。安理亚国隆第诺府现长至三丈,其国之他处, 长至五六丈。阿利亚国近满直府长至七丈,近圣玛诺府间长至九丈。此各方海潮不同之故, 由海滨地有崇卑直曲之势,海底、海内之洞有多寡大小故也。况月之照海,各方不同,则其 所成功,亦不能同。其长退之度,或每以三候,或长以四候。或其长极速,即骑驰犹难猝脱 。则一候倏淹覆四百余里,而又一候倏归,本所又始。起长之时亦不同,大概每日迟约四刻 ,朔望所长更大。尝推其故,而有得于古昔之所论者,则以海潮由月轮随宗动天之运也。古 今多宗之。其正验有多端:一曰,潮长与退之异势,多随月显隐盈亏之势。盖月之带运一昼夜一周天,其周可分四分, 自东方至午,自午至西,自西至子,复自子至东。而潮一昼夜概发二次,卯长午消,酉长子 消。若随处、随时略有不同,是不足为论,别有其所以然也。

二曰,月与日相会,相对有近远之异势,亦使潮之势或殊。假如望时,月盈即潮,大月渐亏 ,而潮渐小。

三曰,潮之发长,每日迟四刻,必由于月每日多用四刻,以成一周,而返原所。盖月之本动 ,从西而东,一日约行十三度,从宗动天之带动,自东而西,必欲一日零四刻,方可以补其 所逆行之路,而全一周也。

四曰,冬时之月,多强于夏时之月,故冬潮概烈于夏潮。

五曰,凡物属阴者,概以月为主,则海潮既由湿气之甚,无不听月所主持矣。即月所以主持 海潮者,非惟光也。盖朔会时,月之下面无光,至与吾对足之地亦无光,海当是时,犹然发 潮不息。则知月尚有他能力,所谓隐德者乃可通远而成功矣。是月以所借之光,或所具之德 ,致使潮长也。如磁石招铁,琥珀招芥。然或生多气于海内,使其发潮也,如火使鼎水沸溢 然。

或问:潮汐之为理者何也?曰:一则以免腐朽之患,盖水久注必朽。一则以清外聚之垢,盖 地上丕恶之积,由江河而归于海,乃潮长复发吐之也。一则以辅航漂渡之事,盖潮长则从海 易就岸,潮退则从岸易入海。观此,则海潮之益不浅矣,造物主岂无意乎!或问:海水之咸曷故?曰:多由于干湿二气之渗。证曰:凡滋味必从二气之杂,乃干而甚燥 ,必生咸。如灰、溺、汗等是也。则海既含多气,或风从外至,或日从内生,故其水不能不 咸也。试用海水濯物,必温和干燥,较诸他水为浊。其沾濡如油何也?其含土之干气故也。 又试观海水或流沙内,或被火蒸必甘何也?失土气之大分故也。又试取浮薄空器,塞口沉于 海中,其内所浸入之水必甘,因水从微孔入,少带土气故也。又从海气聚结之雨必甘何也? 气上时,其土之浊多坠失故也。观此多端,海水之咸从土极干火焦之气而生也明矣。虽然,太阳之亢炎亦能致咸。验之海面之水,咸甚于海底者,近 受日晕之射,而底之水日光不及故也。又试之夏月海水多咸于冬月,盖日轨甚近之所使然矣 。

江河夫地内多藏积水,常见凿矿者多遇池渎及速氵不之涧。又随处 掘井者,或浅或深,无不得水之源。又观干地屡开窍发水,而或成湖氵殿,或淹房屋、人物也。因知地中非函大积之水,定无是事也。又造物者初收水于 深渊时,遗多分于地内。又随处开辟,匿空隐渠,以遍运润泽之恩。正如人体内多备脉络筋 骨,以运血气之润泽也。

盖地原本至干,非得水之润,自难凝结。又不能养育卉木、金石之类,济扌 求人物之用。因知天地造成之初,地面即多发众川江湖,以备后用。夫江河溪 泉,多由于海水。证以四端:一曰天下江川,日日入海而不溢者,必有他出;若无出而不溢 ,极难解矣。二曰江河之洪大者,非源于海,更无此大源矣。盖地内从气所变之水,万不足供大江之常流也。三曰从古尝有江湖泉川新出,其味如海之咸,其鱼亦如海内之形,则江河 非由于海而何?四曰凡近海之地必多泉川,愈远于海者,其川亦愈寡矣。又江河虽多从海而 出,但泉川亦有从气变生者,盖地中所藏多气,既不能出外,又被围山之冷攻之,因渐变涣 而滴流,致成泉溪之水源。试观最高之山,大都有永泉,甚甘甚冽,然海水或相去甚远,其 地或甚低,其水双浊且咸,又何能致甘冽乎?又观人屋近于山麓,闭其户牖,必多湿而发水 何也?其内藏之气易变水也,矧山穴之内乎?又入山中诸洞等,旁多滴水成水渚,乃溪涧之永 源备矣。

或问海卑地崇,水何能逆本性上流于地面乎?曰:海水所由之匿空隐渠,必曲非直,乃水因 潮长时强入其内,不能复退,惟有渐进,势不得不上涌矣。况星辰之隐德,必招摄海水,以 滋万物,而土为极干,又招水以***其渴,因济外物之须。则水之上流也,观其私性为逆; 观众物之公性,则不为逆也。正如凡遇空时,水土必上,火气必下,而是上下之动者,论各 元行之性为逆,论众物之性不逆是也。

天下名河

亚细亚洲黄河,元朝图史载,黄河本东北流历西蕃,至兰州,凡四千五百余里,始入中国。又东北流 过夷境,凡二千五百余里,始转河东。又南流至蒲州,凡一千八百余里。通计屈曲九千余里 。

欧拂辣得河,长六千里,其流入海口处,阔四十八里。

安日得河,长四千八百里,阔约五里,深十丈余。分七岔入海,及水产金沙。

阿被河,长七千二百里。此河开冻时,有大冰如山岳,冲击树木,排至两岸旁溢一千二百里 ,土人迁移入山避之。

印度河,长四千里,入海口处阔一百六十里。

欧逻巴洲大乃河,长二千四百八十里。分三岔入墨阿的湖。

窝耳加河,长一千六百里,分七十二流入海。

达乃河,长四千八百里,入大海。

多恼河,长三千六百里,分七岔入海。其河有桥,长一十一里,高十五丈。

利未亚州泥王录河,长八千八百里,分七流入海,产葛尔各第罗蛇 及海马。

黑河,地内藏其水道,至二百四十里远有余。

北亚墨利加加纳大河,海潮入此河至一千六百里,流入海口处阔二百四十里。

南亚墨利加圣玛得勒纳河,长三千六百里。

巴里亚河,深十五丈,入海口处阔四百四十余里。

雅玛琐农江,长一万余里,阔八十四里,深不可测。入海口处阔三百三十六里,其水势悍急 ,直射海水,至三百二十余里皆甜水。其两岸绵亘有一百三十余国,语言、风俗俱不同。

气行古或以气无色,不属五外司,疑为无有。此说大谬。可证者有六,一曰无气则天内空矣,地 何以悬空而得居于中?万物何以得生?日月星辰何以得外光?或以隐德养育万生乎?盖物惟联统 庶得相济相保,空虚是所大忌避也。二曰禽鸟无所赖,则不能飞,飞者以翼御气,如人用手 御水而得浮也。三曰风寂时,人急趋走则前面若有物触之者,然是非气而何?四曰人向空中 挥鞭,定有声响,凡弹射皆然。夫声从二物相击而生,若空中非有气,必无他物以生声矣。 五曰一室之中,两门相对,开闭此一门,则彼一门亦动。又人在室中急行,其窗之纸及诸系 悬之轻物亦动,非由气而何?六曰室中寂静无风,见隙影内尘埃滚滚上下,所谓野马者何也? 必气使之然矣。数端不足证有气乎!至其变幻莫测,则因小大应感之不伦耳,非难明也。

气惟实有,而万不可无。一则以资喘息之功。一则以运天光物像,及人物声音之迹。一则以 存火、水等类之性。盖气一缺,则人物之呼吸遂辍,而内心火及其生机并灭。又上天所射之 光,形物所发之像,诸体所出之声,无所凭据,无由至于所当至,而资存其所包含内物之体 也。若言气无色体可见,遂谓之无,则彼风声、臭味及鬼神、人物之魂,诸不属人目者,悉 当谓之无乎?夫外目所不及者,有理之内目可及也。

夫气厚分有上中下三域,上域近火,近火常热;下域近水土,水土常为太阳所射,足以发暖 ,故气亦暖;中域上远于天,下远于地,则寒。各域之界,由何而分?以绝高山为界,上为 上域,风雨所不至,气甚清,人物难居。下为中域,雨雪所结。自此以下,为下域矣。第其 寒暖之分处,又有厚薄不等,若南北二极之下,因远太阳,则上下暖处薄,中寒处厚。若赤 道之下,因近太阳,则上下暖处厚,中寒处薄。以是知气域之不齐也。

风夫风之本质,乃地所发干热之气。有多端可证。一、试春秋时多风,何也?是时空际多聚干 热之气。二、晓晨时多风,何也?日出而升,必摄多气。三、雪化时多风,何也?雪内多有干 气。是气将分别于冷湿,故生风。四、空际忽见火色,知后必有风,何也?火者,干热之气 所致也。五、风愈大而物愈燥,何也?风之元质干热故也。由是可知空际之气虽动,时或生 风,亦能如风之清凉人物,然其实与风不同,则风之元质多属干气,而干气中或亦有湿气参之,故春时之风与海上之风多致物朽,可以为验。

大海中黄道之下,恒有东风,故船往西行者,必宜顺风,则行而疾;如东行,则逆风而迟。 盖太阳从冬至迄夏至,轮转恒行黄道下,而其爆暖,不绝照于空际,正对之气,令之冲上, 然其故恒随太阳从东而西,则东边之风气必后随之,而恒补前气之缺矣。大海之水亦然,恒 随太阳从东而西。盖太阳西行,无一息之停,以其爆热恒照,而吸西海之水气,令之上冲, 而成云雾,因而在西之水面,比在东之水面恒卑。盖东高西卑,则海水从东而西流,以补其 缺,此自然之理也。

夫干热气腾上,至于中域,为冷寒气所厄,既不得上,而性轻,又不得下,则必致横飞也。 又其飞之速迟强弱,由于气之众寡清浊,及其上冲之力与势也。盖气之冲上者疾急,一值阻 厄,其退飞亦必速迅,由是可知风飞时,其前后左右之气,无不动而随之者。是以气动为风 者,亦必有故也。

或问旋风何?曰:若上所论干热之气入数云内,复各爆出,适相撞结,因各随所向之地,互 相推逐,以成旋轮。譬之川水,其急流时,忽值山石阻遏,无由可出,即回而为旋窝也。又 譬之诸风,凡从广阔之地归入隘巷,而无路可出,必回旋矣。是风在平地,值物多起;在海 中,值舟多沉。

夫风有多利,姑举四端。其一、拂动近气,令就平和,以利呼吸。人与诸生,缘此以免闭塞 之伤。盖近气无风,则积聚不散,有伤生命故也。其二、带云成雨,以滋内地。盖内地气微 ,旋生旋灭,力不足成云雨之功,惟大海广受日照,猛起湿热之气,蓬蓬勃勃,升至中域, 太阳返照,光力不及之际,遂乃变热而凉,先结成云,渐散成雨。然使无风带入内地,则湿 气所成云雨,复归初升原处,何由利内地之人乎?其三、燥地所余潮气,悦生动物,速熟诸 果。其四、助舟楫之力,以通货财,以利天下是也。

云雨云乃湿气之密且结者也。地水之气,被日爆暖,冲至空际中域,一遇本域之寒,即弃所带之 热,而反元冷之情,因渐凑密,终结成云。则或薄而稀,或厚而密者。又由于气之干湿清浊 相胜之异势也,薄稀者轻浮,易为风所拨散,难以成雨,是为枯瘠无益之云。若厚密者,多 含润泽,故易化雨而益物。则雨无他,乃施雨之云耳。凡初雨之时,必氵蒙氵蒙而细,渐而近地,则 其雨点愈大矣。盖雨落时多细微,雨点彼此相沾,若下之路远,则相沾之更多,而加重大。 故山顶比山根之雨点微小,因云离山顶近,离山根远故也。又冬月比夏月雨点微小,因冬月 天冷时,云离地不远,夏天大暑日云高,离地更远。然云远则雨点从上而下,一路彼此相沾 之,多而加重大;云近则路短,而相沾之雨点小。

雨雹时亦然。若当时有大风,雹子而横斜下,其体更加重大。盖横斜之路,比正直之路更远 ,路远则雹子相沾之多。间有如弹丸大者,若剖而细视之,则灼见多小雹子沾于一处,由此 故也。

四元行之序并其形四元行不杂不乱,盖有次第存乎其间。故得其所则安,不得其所则强,及其强力已尽,自复 归于本所焉。本所者何?土下而水次之,火上而气次之,此定序也。其故有三:一曰重轻。重爱卑,轻爱高,以分上下重轻。又有甚次之别,因上之中有下,下之中有上, 以分元行之四。水轻于土,气重于火,水在土之上,气在火之下。然水以重言,气以轻言者 ,较从其众故也。盖水对一(土)曰轻,对二(火气)曰重,气对一(火)曰重,对二(水、土)则 曰轻也。以是知水必下而不上,气必上而不下矣。

二曰和情。盖情相和则近,相背则远。假如干冷成土,湿冷成水。土、水以冷情相和,故相 近。湿热成气,湿冷成水,水、气以湿情相和,故亦相近。干热成火,湿热成气,气火以热 情相和,故亦相近。若背情之行,相反则远。假如水冷而湿,火热而干,二情正背,故以相 远。问土、火以干情相和,而极远者,以土火虽有相和之情,重轻大异。故权衡于二者之故 ,可以定四行之序矣。

三曰见试。盖四行之序,目前易试也。火发为焱,常有从下至上,尖杀之形,西曰火形,盖 不能安下,而奋力以上,必向极高是也。气偶入土、水之中,不得其安而欲上行,在土为地 震,为山崩,在水为沤、为泡。试强一球至水底,忽然突出是也。水若腾在气域,必被强而 不得安迨,强力已尽,自复归于本所。如成雨者,以太阳薰蒸地湿为云,云稀属气,故轻而 浮,云密属水,故重而坠。坠者复其本所也。土入水必下,至水底而后安。

夫四元行必圆,其理有二。一则宇宙之全,正为一球,球以天与火、气、水、土五大体而成 。天体既圜,则四元行之皆为形圜也断然矣。一则四行皆在月天之下相切,若有他形,则火 形之上或方或尖而不圜,必于月天之下未能相切,以致有空阙,为物性所不容矣。四行之上 既圜,则其下亦然。苟下有他形,则周乎地者亦不圆矣。地既无不圆,则其相连之水与气亦 无不圆可知矣。盖凡物必圆而后能存,如方则易散而毁矣。以故非特天地与四元行皆圆,至 于人物、肢体、及草木、果实,无不皆圆也。即如滴水而必成珠,此固物合以存,不欲散而 毁也。

人物天以下周围大地,无不有人居焉。古者多疑赤道及南北二极下之地皆无人居,盖以其甚暑、 甚寒故也。然航海者每周全地而验之,处处皆有人居,足以知旧说之非是矣。欲明其然,则 见于空际格致论中。从东而西,凡离赤道之南北一般远之地,则人物大同小异;若其离赤道 近远大不同之地,则人物亦随之而大不同矣。盖天下变化之功,大概从日月五星,自东而西 ,周天之运动而生其四元行之,情如冷热干湿,随之而变然。日月五星皆依黄道而行,而黄 道之平分在于赤道也。

普天之下,人所公同者,即灵性也。其五伦规矩之繁简,法度之疏密,礼貌之华朴虽有不同 ,终无以出于理外者。盖所同者其性,而其所不同者则面貌及声音也。盖凡物传类者,如禽 兽等,容貌多相同,独人不然,人各一貌,皆可识别。不但天下之广如此,即一国、一方、 一家皆如此。容貌、声音,无二人全同者,此其中有主宰天下者之大意存焉。盖凭面貌以判 彼此彘伦所系,齐治攸关,原非细故。假使人面皆同,必至夫女 负各不相识,父子皆不能辩,人各肆志任情,奸宄丛生,无所不至,虽欲治,得乎?彼禽兽大率同类相似者,岂非以其无彘伦齐治关系故哉?面貌异矣,又复别以声音,盖以人目 异等,又或夜遇,无从识认,更有此以证佐之也云尔。

坤舆图说 卷下

亚细亚州亚细亚,天下一大州。人类肇生,圣贤首出,其界南至苏门答喇、吕宋等岛,北至新增白腊 及北海,东至日本岛、大清海,西至大乃河、墨阿的湖、大海、西红海、小西洋。国土不啻 百余,大者首推中国。此外曰鞑而靼,曰回回,曰印第亚,曰莫卧尔,曰百儿西亚,曰度儿 格,曰如德亚,俱此州巨邦。海中有大岛,曰则意兰,曰苏门答喇,曰爪哇,曰渤泥,曰吕 宋,曰木路各。更有地中海诸岛,亦属此州界内。

中国则居其东南,自古帝王圣哲、声名文物、礼乐衣冠,远近所宗。山川、土俗、物产、朝 贡诸国,详载省志诸书,不赘。

西北有回回诸国,人多习武,亦有好学好礼者。初宗马哈默之教,诸国多同,后各立门户, 互相排击。地产牛、羊、马、畜极多,因不啖豕,诸国无豕。

莫卧尔印度有五,惟南印度仍其旧,余四印度皆为莫卧尔所并。其国甚广,分十四道,象三 千余。尝攻西印度,其王统兵五十万,马十五万,象二百,每象负一木台,容人二十,载铳 千门,大者四门,每门驾牛二百,盛载金银五十巨罂,以御不胜,尽为莫卧尔王所获。东印 度有大河,名安日,谓经此水浴,作罪悉得消除。五印度人咸往沐浴。东近满喇加国。各人 奉四元行之一,死后各用本行葬其尸。奉土者入土,奉水、火者投水、火,奉气者悬尸于空 中。

最西有名邦曰如德亚,其国史书载上古事迹极详,自初生人类至今六千余年,世代相传,及 分散时候,万事万物造作原始,悉记无讹。因造物主降生是邦,故人称为圣土。春秋时,有 二圣王,父达味德,子撒喇满,造一天主堂,皆金玉砌成,饰以珍宝,穷极美丽,费以三十 万万。王德盛智高,声闻最远。中国谓西方有圣人,疑即指此。古名大秦,唐贞观中,曾以 经像求宾,有《景教流行碑》刻可考。

印第亚印第亚即天竺五印度,在印度河左右。人面紫色,善百工技巧,无笔札,以锥画树叶为书。 国王例不世及,以姊妹子为嗣,亲子给禄自膳。男不衣衣,以尺布掩脐下;女以布缠首至足 。其俗士、农、工、商,各世其业,最贵曰婆罗门,次曰乃勒。奉佛,多设斋醮。今沿海诸 国率奉天主正教。其地有加得山,中分南北。南半山川、气候、鸟兽、鱼虫、草木,各极诡 异。立夏至秋分,无日不雨。反是,则酷暑难堪,惟有凉风解之。自巳至申,从海西来,自 亥至寅,从陆东来。

草木异常者难屈指。所产木造舟极坚,不破坏。多生柳树干,可造舟车,叶可覆屋,实能疗 饥,浆止渴,可为酒、醋,为油,为饴糖,可削为钉,壳盛饮,瓤索■。有二奇木,一名阴 树,花形如茉莉,昼不开,夜始放,晨尽落。国人好卧于下,花覆满身。一木不花而实,不 可食,枝飘扬下垂,附地生根若柱。岁久结成巨林,无异屋宇。有容千人者,树中近原干处 以供佛,名菩萨树。

有巨鸟,吻能解百毒,一吻直金钱五十。象异他种,能识人言。或命负物至某处,往辄不爽 。他国象遇之,则蹲伏。有兽名独角,能解毒。此地多毒蛇,蛇饮泉水,染毒,***饮之必 死。百兽虽渴,不敢饮,俟此兽来,以角搅其水,毒遂解,百兽始就饮。又有兽,形如牛, 大如象,生两角,一在鼻上,一在顶背,皮甲甚坚,交接处如铠甲,头大尾短,居水中可数 十目。从小豢之,亦可驭百兽,俱慑伏。值象与马,必逐杀之。骨、肉、皮、角、牙、粪皆 为药,西洋贵重之。其猫有肉翅,能飞。蝙蝠大如猫。

地势三角形,末锐处阔不百步,东西气候,各极相反,此睛则彼雨,此寒则彼热,此风涛蔽 天,彼稳平如地。海舶乘顺风过者,至锐处行如拔山,比南印度尤异。

百儿西亚印度河西有大国,曰百儿西亚。幅员甚广,都域百二十门,桑马疾驰,一日未能周。有一苑 囿,造于空际,下以石柱擎之,上承土石,楼台、池沼、草木、鸟兽毕具,大逾一邑。国王 尝建一台,以所杀敌人头累之,几五万。国主好猎,一围获鹿三万,聚其角为台,今尚存。 东近撒马儿罕界一塔,以黄金铸成,上顶一金刚石,如胡桃,光夜照十五里。河江极大,有 一河发水,水所及处,生各种名花。

百儿西亚西北诸国皆为度儿格所并,内有国亚喇北亚,土产金银,多宝石。地有二海,中气 候常和,一岁再熟。有树如橡栗,夜露坠其上,即凝为蜜。晨取食,极甘美。产百物俱丰, 古称福土。其地有沙海,广二千余里,沙秉大风如浪。行旅过此,偶为沙浪所压,倏忽成丘 山。凡欲渡者,以罗经定方向,测道里,备粮糗及兼旬之水,乘骆驼驼行。其疾日驰四、五 百里,又耐渴,一饮可度五、六日。其腹容水甚多,客或乏水,则剖驼饮其腹中水。

度儿格之西北纳多理亚国有山,多琼石,国人往凿之。至一石穴,见石人无算。皆昔时避乱 之民,穴居于此,死后为寒气所凝,渐化为石。又有地名际剌,产异羊,羊绒轻细,雨中衣 之,不沾濡渍,以油毫不污染。有山,生草木皆香,过之,香气馥郁,袭人衣裙。

鞑而靼中国之北,迤西一带,直抵欧逻巴东界,俱名鞑而靼。江河绝少,平土多沙,大半皆山。大 者曰意貌,中分亚细亚之南北。其北皆鞑而靼种,气候极寒,冬月无雨,入夏微寒仅湿土。 人性好勇,以病殁为辱。少城郭居室,驾屋于车,以便迁徙。产牛、羊、骆驼,嗜马肉,以 马头为绝品,贵者方得啖之。道行饥渴,即剌所乘马沥血而饮。嗜酒,以一醉为荣。国俗大 都如此。

更有殊异不伦,夜行昼伏,身蒙鹿皮,喜食蛇、蚁、蜘蛛者。有人身羊足,气候极寒,夏月 层冰二尺。有长人善跃,一跃三丈,履水如行陆。

迤西旧有女国,曰亚马作搦,最骁勇善战,尝破一名都,曰尼弗俗。其地建一神祠,宏丽奇 巧,非思议所及。国俗惟春月容男子一至其地,生子,男辄杀之。今为他国所并,存其名耳 。

又有地曰得白,得不以金银为币,止用珊瑚。至大刚国,惟屑树皮为钱,印王号其上当币。 其俗国王死,往葬,逢人辄杀,谬谓死者可事其主。

则意兰印第亚之南有则意兰岛,人自幼以环系耳,渐垂至肩而止。海中多珍珠,江河生猫睛、昔泥 、红金刚石等。山林多桂皮、香木,亦产水晶,尝琢成棺敛死者。相传为中国人所居,今房 屋、殿宇亦颇相类。西有小岛,总名马儿地袜,不下数千,悉为人所居。海中生一椰树,其 实甚小,可疗诸病。

苏门答喇苏门答喇岛至湿热,人至其地者多病。君长不一。产金甚多,及产铜、铁、锡、诸色染料。 有大山,油泉可取为油。多沉香、龙脑、金、银、香、椒、桂。人强武,恒与敌国相攻杀。 多海兽、海鱼,时登岸伤人。

其东北满喇加国,地不甚广,为海商辐辏。正在赤道下,春秋二分,气候极热,赖无日不雨 ,故可居。产象及胡椒,佳果木终岁不绝。人良善,不事生业,或弹琵琶闲游。

爪哇爪哇大小有二,俱在苏门答喇东南海岛,各有主。多象,无马、骡,产香料、苏木、象牙, 不用钱,以胡椒及布为货币。人奸宄凶急,好作魇魅妖术。诸国每治兵争白象,白象所在, 即为盟主。

渤泥渤泥岛在赤道下,出片脑极佳。燃火沉水中,火不灭,直焚至尽。有兽名巴杂尔,似羊鹿, 其腹内生一石,能疗百病,极贵重至百换,国王藉以为利。

吕宋广州之东南为吕宋。其地产鹰,鹰王飞则众鹰从之。或得禽兽,俟鹰王先取其睛,然后群鹰 方啖其肉。又有一树,百兽不得近,一过其下即毙矣。

木路各吕宋之南有木路各,无五谷,出沙谷米,是一木磨粉而成。产丁香、胡椒二树,天下所无, 惟本处折枝插地即活。性最热,祛湿气,与水、酒同贮,即吸干。树旁不生草,土人欲除草 ,折其枝插地,草即立槁。又产异羊,牝牡皆有乳。有大龟,一壳可容一人。或用为盾以御 敌。

日本日本乃海内一大岛。长三千二百里,宽不过六百里。今有六十六州,各有国主。俗尚强力, 虽有总王,权常在强臣。其民多习武,少习文,土产银、铁、好漆。其王生子年三十,以王 让之。其国大抵不重宝石,只重金、银及古窑器。

阿尔母斯阿尔母斯,其地悉是盐及硫磺,草木不生,鸟兽绝迹。人著皮履,遇雨,遇履底一日辄败。 多地震,气候极热,须坐卧水中,没至口方解。绝无淡水,勺水皆从海外载至。因居三大州 之中,富商大贾多聚此地,百货骈集,人烟辐辏,凡海内珍奇难致之物,辄往取之。

地中海诸岛亚细亚之地中海,有岛百千,其大者曰哥阿岛,昔国人尽患疫,有名医依卜加得,不用药疗 ,令城内外遍举大火,烧一昼夜,火息病愈。盖疫为邪气所侵,火气猛烈,荡涤诸邪,邪尽 疾愈,乃至理。

一曰罗得岛,天气常清明,终岁见日。尝铸一钜铜人,高三十丈,海中筑两台盛其足,风帆 直过跨下,一指可容一人直立。掌托铜盘,夜燃火以照行海。铸十二年乃成,后地震而颓。 运其铜,以九百骆驼往载。

一曰祭波里岛,物产极丰,每岁国赋至百万。葡萄酒极美,可度八十年。出火浣布,炼石而 成,非他物也。

欧逻巴州天下第二大州,名曰欧逻巴。南至地中海,北至青地及冰海,东至大乃河、墨阿的湖、大海 ,西至大西洋,共七十余国。其大者曰以西把尼亚、曰拂郎察、曰意大里亚、曰热尔玛尼亚 、曰拂兰地亚、曰波罗泥亚、曰翁加里亚、曰大泥亚、曰雪际亚、曰诺勿惹亚、曰厄勒祭亚 、曰莫斯哥未亚。其地中海有甘的亚诸岛,西海有意而兰大谙厄利亚诸岛。凡大小诸国,自 国王以及庶民皆奉天主圣教,织毫异学不容窜入。国王互为婚姻,世相和好。财用百物,有 无相通,不私封殖。其婚娶,男子大约三十,女子至二十外,临时议婚,不预聘通。国皆一 夫一妇,无有二色者。

国俗多酒会,客不劝酒,偶犯一醉,终身以为辱。饮食用金、银、玻璃及磁器。其屋有三等 ,最上者纯以石砌;其次砖为墙柱,木为栋梁;其下土为墙,木为梁柱。石屋、砖屋,筑基 最深,上累六、七层,高至十余丈。瓦或用铅,或轻石板,或陶瓦、砖石,屋历千年不坏。 墙厚而实,冬不寒,夏不溽。其工作制造,备极精巧。其驾车,国王用八马,大臣六马,其 次四马、或二马,乘载骡、马、驴互用。战马皆用牡,骟过则弱不堪战矣。

诸国皆尚文学,国王广设学校,一国、一郡有大学、中学,一邑、一乡有小学。小学选学行之士为师,中学、大学又选学行最优之士为师。生徒多者至数万人。其小学曰文科,有四种 ,一、古贤明训,一、各国史书,一、各种诗文,一、文章议论。学者自七、八岁学至十七 、八,学成,本学师儒试之,优者进于中学。曰理科,有三家,初年学辨是非之法,二年学 察性理之道,三年学察性理以上之学。学成,本学师儒又试之,优者进于大学。乃分为四科 ,听人自择,一曰道科,主兴教化;一曰教科,主守教法;一曰治科,主习政事;一曰医科 ,主疗疾病。皆学数年而后成。学成,师儒又严考阅之,一师问难毕,又轮一师,一人遍应 诸师之问。如是取中,便许任事。学道者专务化民,不与国事。治民者秩满后,国王遣官察 其政绩,廉得其实,以告于王而黜陟之。凡四科官禄入皆厚,养廉有余,尚能推惠贫乏,绝 无交贿行赂等情。

诸国所读之书,皆古圣贤撰著。一以天主经典为宗,即后贤有作,必合大道、益人心,乃许 流传。设检书官,经看详定,方准刊行。毋容一字蛊人心、坏风俗者。诸国奉天主教,皆爱 天主万物之上,及爱人如己,故国人俱喜施舍。千余年来,未有因贫鬻子女者,未有饥饿转 沟壑者。在处皆有贫院,专养一方鳏寡孤独及残疾之人。又有幼院,专育小儿。凡贫者无力 养赡,送至院,院墙穴设有转盘,内外不相见。扣墙,则院中人转儿入。异日父母复欲妆养 ,按所入之年月,便得其子。又有病院,大城多至数十所,有中、下院,处中、下人,有大 人院,处贵人。凡贵人若羁旅,若使客,偶患疾病,则入此院,倍美于常屋。所需药物,悉 有主者掌之,预备名医诊视。复有衣衾帷幔,调护看守之人,病愈而去。贫者量给资斧。此 乃国王大家所立,或城中并力而成,月轮一大贵人,总领其事。

各城邑遇丰年,多积米、麦,饥岁以常价粜之。人遇道中遗物,或兽畜之类,必觅其主还之 ;弗得主,则置之公所,听失者来取,如符合,即送复。国中有天理堂,选盛德宏才,无求 于世者主之,凡国家大举动、大征伐,必先质问,合天理否,以为可,然后行。诸国赋税不 过十分之一,民皆自输,无征比催科之法。词讼极简,小事里中和解,大事乃闻官。官设三 堂,先诉第三堂,不服告第二堂,又不服,告第一堂。终不服,上之国堂。经此堂判后,人 无不听理。凡官府判事,不先事加刑,必俟事明罪定,招认允服,然后刑之。吏胥饩廉亦出 于词讼,但因事大小多寡,立有定例,刊布署前,不能多取。故官无恃势剥夺,吏胥无舞文 诈害。

封内绝无战斗,其有邪教异国,恃强侵侮,不可德训,本国除常设兵政外,复有世族英贤, 智勇兼备者数千人,结为义会,以保国护民。初入会时,试果不惮诸艰,方始听入。遇警则 鸠集成师,一可当十,必能灭寇成功。

以西把尼亚欧逻巴之极西,曰以西把尼亚。周一万二千五百里,世称天下万国,相速一处者,中国为冠 ;若分散于他域者,以西把尼亚为冠。其地三面环海,一面临山。产骏马、五金、丝、绵、 细绒、白糖。国人好学,有共学二所,远近学者聚焉。

国中有二大名城,一曰色未利亚,近地中海,为亚墨利加诸舶所聚。金银如土,奇物无数。 多阿利袜果,有一林,长五百里者。一名多勒多城,在山巅,运水甚艰。巧者制一水器,盘 水至城,不赖人力。其器昼夜自能转动。又有浑天象,其大如屋,人入其中,见各重天之运 动,其度数皆与天合。

境内有河,曰寡第亚纳,伏流地中百余里。穹窿若桥梁,其上为牧场,畜牛、羊无算。国中 天主堂虽多,有一创建极美,在多勒多城,金宝祭器数千。有精巧银殿,高丈余,阔丈许, 内复有小金殿,高数尺,其工费又多于本殿金银之数。近来国王又造一大堂,高大奇巧无比 。修道之士环居,内有三十六祭台,中台左右有编箫二,座中各有三十二层,每层百管,管 各一音,合三千余管,凡风雨波涛,呕吟战斗,与百鸟之声,皆可模仿。

以西把尼亚属国,大者二十余,中下共百余。本国之西有波尔杜瓦国,都城有得若,大河入 海,四方商舶皆聚,为欧逻巴总会之地。产果实、丝、棉,极美水族亦繁出,葡萄酒最佳, 过海至中国不坏。国中共学二所,其讲学名贤经国王所聘,虽已辍讲,亦终身给禄。欧逻巴 高士多出此学。

又有一地界两河,周围七百里,天主堂一千四百八十所,水泉二万五千,石桥二百通海。大 市六处,随处立有仁会,遍恤孤寡茕独。国王复遣官,专抚孤子。欧逻巴初通海道,周经利 未亚,过大浪山,抵小西洋,至中国贸易者,从此国始。

拂郎察以西把尼亚东北为拂郎察。周一万一千二百里,分十六道,属国五十。都城名把理斯,设一 共学,生徒尝四万余,并他方学共七所。又设社院,以教贫士,一切供亿,皆王主之。中古 一类斯圣王恶回回占如德亚地,兴兵伐之,始制大铳。其国在欧逻巴内,回回遂称西土人为 弗郎机,铳亦治此名。是国之王,天主特宠,自古迄今,皆赐一神,能以手抚人疬疮,应手 而愈。每岁一日疗人,先期斋戒三日。凡患此疾者,预集天主殿中,国王举手抚之,祝曰: “王者抚汝,天主救汝。”抚百人,百人愈;抚千人,千人愈;其神异如此。国王元子别有 土地,供禄食。他国不尔也。

国土膏腴,物力丰富,居民安逸。有山出石,蓝色,质脆,可锯为板,当瓦覆屋。国人性情 温爽,礼貌周全,尚文好学。

意大理亚拂郎察东南为意大理亚,周围一万五千里,三面环地中海,一面临高山。地产丰厚,物力十 全,四达之人,辐辏于此。旧有一千一百六十六郡,最大者曰罗玛,古为总王之都,欧逻巴 诸国皆臣服焉。城周一百五十里,地有大渠,穿出城外百里以入于海,四方商舶悉输珍宝, 骈集是渠。教王居于此,以代天主在世。主教皆不婚娶,永无世及。但凭盛德,辅弼大臣公 推其一而立焉。列国之王,虽非其臣,咸致敬尽礼,称为圣父神师,认为代天主教之君也。 凡有大事莫决,必请命焉。其左右简列国才全德备,或即王侯至戚五、六十人,分领教事。 罗玛城奇观甚多,宰辅家有一名苑,中造流觞曲水,机巧异常,有铜铸各类群鸟,遇机一发 ,自能鼓翼而鸣,各具本类之声。有一编箫,但置水中,机动则鸣,其音甚妙。又有高大浑 全石柱,外周镂古王形像、故事,烂然可观。内则空虚,可容数人,登阝齐上下如塔然。圣伯多禄殿用精石制造,花素奇巧,可容五、六万人,殿高处视 在下人如孩童。城中有大山,曰玛山。人烟稠密,苦无泉,造一高梁,长六十里,梁上立沟 ,接远山之水。如通流河有水泉,其味与乳无异。

西北为勿搦祭亚,无国王,世家其推一有功德者为主。城建海中,有一种木为椿,入水千年 不朽,其上铺石造屋,备极精美。城内街衢俱是海,两旁可通陆行。城中有艘二万,又有桥 梁极阔,上列三街,俱有民居,不异城市。其高可下度风帆。国中精于造舟,预庀物料,一 舟指顾可成。造玻璃极佳,甲于天下。有勿里诺湖在山巅,从石峡泻下,声如迅雷,闻五十 里,日光耀之,恍惚皆虹霓状。又有沸泉、温泉。沸泉常沸,高丈余,不可染指,投畜、物 于内,顷刻便糜烂。温泉,女子或浴或饮,不生育者生育,育者多乳。所产铁矿,掘尽逾二 十五年复生。在本土任加火力,终不熔;之他所则熔。

其南为纳波里。地极丰厚,有火山,昼夜出火,爆石弹射他方,至百里外。后移一圣人遗蜕 至本国,其害遂息。

又地名哥生济亚,有两河,一河濯发则黄,濯丝则白。一河濯丝、发皆黑。外有博乐业城, 昔二大家争为奇事,一家造一方塔,高出云表,以为无可逾。一家亦建一塔,与前塔齐,第 彼塔直耸,此则斜倚若倾,今历数百年未坏,直耸者反将颓。

又有城名把都亚,中有公堂,纵二百步,横六十步,上为楼,铅瓦中间无一柱。又把儿玛一 堂,广可驰马,亦无一柱,惟以梁如人字相倚,寻丈至盈尺皆然。上压愈重,下挺持愈坚。 从纳波里至左里城,石山相隔,国人穴出通道,长四、五里,广容两车,对视如明星。

又有地出火,四周皆小山,山洞甚多,入内可疗病。各主一疾,如欲汗者,入某洞则汗至; 欲去湿者,入某洞则湿去。

意大理亚名岛有三,一西齐里亚。地极富庶,亦有大山喷火,山四周多草木,积雪不消,常 成晶石。沸泉如醋,物入便黑。国人最慧善谈论,最精天文,造日晷法自此地始。有巧工德 大禄者,造百鸟能飞,即微如蝇虫亦能飞。更有天文师名亚而几墨得者,有三绝。昔敌国驾 数百艘临其岛,彼则铸一巨镜,映日注射敌艘,光照火发,数百艘一时烧尽。又其王命造一 极大舶,舶成,将下海。虽倾一国之力,用牛、马、骆驼千万,莫能运。几墨得营运巧法, 第一举手,舟如山岳转动,须臾下海。又造一自动浑天仪,十二重,层层相间,七政各有本 动,凡日、月、五星、列宿,运行迟疾,与天无二。以玻璃为之,重重可透视。旁近有玛儿 岛,不生毒物,蛇、蝎等皆不螯人,毒物自外至辄死。一哥而西加有三十三城,产犬能战, 一犬可当一骑。其国布阵,一骑间一犬,反有骑不如犬者。又近热奴亚一鸡岛,满岛皆鸡, 自生自育,绝非野雉之属。

热尔玛尼亚拂郎察东北有国,曰热尔玛尼亚。国王不世及,乃七大属国之君所共推者。或用本国臣,或 用列国君,须请命教王立之。国中设共学十九所。冬月极冷,善造暖室,微火温之遂暖。土 人散处各国,为兵极忠实,至死不贰。各国护卫宫城,或从征他国,皆选此国人充之。工作 精巧,制器匪夷所思,能于戒指内纳一自鸣钟。多水泽,冰坚后用一种木屐,两足蹑之,一 足立冰上,一足从后击乘滑势,一激数丈。其行甚速,手中尚不废常业。

又有法兰哥地,人最质直易信。行旅过者辄詈之,客或不答,则大喜,延入,具酒食。谓此 人已经尝试,可信托也。多葡萄,善造酒。但沽与他方过客,土人滴酒不入口。即他国载酒 ,至不容入境。

拂兰地亚亚勒马尼亚西南为拂兰地亚,地不甚广,人居稠密。有大城二百八十,小城六千三百六十八 。共学三所,一学分二十余院。人乐易温良,好谈论,妇人贸易,无异男子。其性贞洁,能 手作错金绒,不烦机杼。布最轻细,皆出此地。

波罗泥亚亚勒玛泥亚东北曰波罗泥亚。地丰厚,多平衍。皆蜜林,采之不尽。产盐,味极厚,光如晶 。其人美秀和朴,礼宾笃备,绝无盗贼。国王不传子,听大臣择立贤君。世守国法,不变分 毫。亦有立子者,须王在位时预拟;非预拟不得立。国中分为四区,区居三月,一年而遍。 地甚冷,冬月海冻,行旅于冰上历几昼夜,望星而行。

其属国波多理亚,地易发生,种一岁有三岁之获。草菜三日便长五、六尺。海滨出琥珀,是 海底脂膏,从石隙流出。初如油,天热浮海面,见风始凝;天寒出隙便凝。每为大风冲至海 滨。

翁加里亚翁加里亚在波罗泥亚南,物产极丰,牛羊可供欧逻巴一州之用。有四水甚奇,其一从地中喷 出,即凝为石;其一冬月常流,至夏反合为冰;其一以铁投之便如泥,再熔又成精铜;其一 水色沉绿,冻则便成绿石,永不化。

大泥亚诸国欧逻巴西北有四大国:曰大泥亚,曰诺而勿惹亚,曰雪际亚,曰鄂底亚,与热尔玛泥亚相隔 一海套,道阻难通。其南夏至日长六十九刻,其中长八十二刻,其北夏至日轮横行地面,半 年为一昼夜。地多山林,产兽及海鱼极大。

其大泥亚国沿海产菽麦,牛羊最多,牛输往他国,岁常五万。海中鱼蔽水面,舟为鱼拥,辄 不能行。不藉网罟,随手取之不尽。本国一世家名第谷,建一台于高山绝顶,以穷天象。究 心三十余年,累黍不爽,所制窥天之器,穷极要渺,今为西土历法之宗。

其诺而勿惹亚,寡五谷,山林多材木、鸟兽,海多鱼鳖。人性驯厚,喜接远方宾旅。昔时遇 客侨居者,不索物价,今稍需即厌足。其地绝无盗贼。

雪际亚地分七道,属国十二,欧逻巴北称第一富庶,多五谷、五金、财货,百物贸易,不以 金银,以物相抵。人好勇,亦善遇远方人。

鄂底亚在雪际亚之南,亦繁庶。

厄勒祭亚厄勒祭亚在欧逻巴极南,地分四道,凡礼乐、法度、文字、典籍,皆为西土之宗。至今古经 ,尚循其文字。所出圣贤及博物穷理者,后先接踵。今为回回扰乱,渐不如前。其人喜啖水 族,不尝肉味,亦嗜美酒。

东北有罗马泥亚国,都城周裹三层,生齿极众。城外居民绵亘二百五十里。一圣女殿,门开 三百六十,以象周天。附近有高山,名阿零薄,山顶终岁清明,无风雨。有河水,一名亚施 亚,白羊饮之变黑。一名亚马诺,黑羊饮之变白。有二岛,一为厄欧白亚海,潮一日七次。 一为哥而府,围六百里。出酒与油蜜极美,遍岛皆橘、柚、香椽之属,更无别树。天气清和 ,野鸟不至。

莫斯哥未亚亚细亚西北尽境有大国,曰莫斯哥未亚。东西万五千里,南北八千里,中分十六道。有窝儿 加河最大,支河八十,皆为尾闾,以七十余口入北高海。兵力甚强,日事吞并。其地夜长昼 短,冬至日止二时。气候极寒,雪下坚凝,行旅驾车度雪中,马疾如飞。室宇多用火温。行 旅为严寒所侵,血脉皆冻,如蓦入温室,耳、鼻辄堕。每自外来者,先以水浸其躯,俟僵体 渐苏,方可入温室。八月至四月皆衣皮裘。

多兽皮,如狐、貉、貂鼠之属,一裘或至千金者。熊皮为卧褥,永绝虮虱。产皮处用以充赋 税。国多盗,畜猛犬噬之。昼置阱中,夜闻钟声始放,人亟匿影闭户矣。今亦稍信天主真教 ,其王常手持十字。

俗最浇,凡贸易须假托外邦商贾,方取信。国人若言本土,则逆其诈。有大钟,摇非三十人 不可,惟国王即位及诞日鸣之。所造大铳长三丈七尺,用药二石,内容二人扫除。又有密林 ,其树悉为蜂房,国人各界其树为恒产。

地中海诸岛地中海有岛百千,其大者曰甘的亚,周二千三百里,古王造一苑囿,路径交错,一入不能出 ,游者以物识地,然后可入。生一草,名阿力满,能疗饥。地中海风浪,至冬极大难行。有 鸟名亚尔爵虐,作巢于水次,一岁一乳,自卵至翼,不过半月。此半月海必平静无风波,商 舶待之以波海。

西北海诸岛欧逻巴西海迤北一带至冰海,海岛极大,曰谙厄利亚、曰意而兰大,其外小岛,不下千百。 意而兰大气候极和,夏热不择阴,冬寒不需火。产兽畜最多,绝无毒物。有一湖,插木于内 ,入土一段化成铁,水中一段化成石,出水面方为原木。旁二小岛,岛中一地洞,常出怪异 之形。

谙厄利亚气候融和,地方广大,分三道。共学二所,共三十院。有怪石,能阻声,长七丈, 高二丈,隔石发大铳不闻,名聋石。有湖长百五十里,广五十里,中容三十小岛。有三奇事 :一奇鱼味甚佳,皆无鳍翅;二奇天静无风,倏起大浪,舟楫遇之无不破;三奇一小岛无根 ,因风移动,人弗敢居,草木极茂,孳息牛、羊、豕类极多。近有一地,死者不殓,移尸于 山,千岁不朽,子孙亦能认识。地无鼠,有从海舟来者,至此遂死。又有三湖,细流相通, 其鱼不相往来。此水鱼误入彼水辄死。旁有海窖,潮盛时,吸其水永不盈;潮退,喷水如山 高。当吸水时,人立其侧,衣沾水即随水

下载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