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资源由古籍府(www.gujifu.cn)自网络收集整理制作,版权归原作者,下载后请在24小时内删除.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关注公众号:古籍府,可以免费全部下载完整版。

全唐诗话 宋 尤袤
●原序
●卷一
○太宗
贞观六年九月,帝幸庆善宫,帝生时故宅也。因与贵臣宴,赋诗。起居郎请平宫商,被之管弦,命曰《功成庆善乐》。使童子八佾为九功之舞,大宴会,与《破阵舞》偕奏于庭。
帝尝作宫体诗,使虞世南赓和。世南曰:“圣作诚工,然体非雅正,上有所好,下必有甚焉。恐此诗一传,天下风靡,不敢奉诏。”帝曰:“朕试卿尔。”后帝为诗一篇,述古兴亡。既而叹曰:“钟子期死,伯牙不复鼓琴。朕此诗何所示邪?”敕褚遂良即世南灵座焚之。
贞观二十年秋,帝幸灵州。时破薛延ヌ,回纥诸部遣使入贡,乞置官司。上为诗序其事,曰:“雪耻酬百王,除凶报千古。”公卿请勒石于灵州,从之。
○高宗
○中宗
○玄宗
○德宗
韦绶以内相感心疾,罢还第。帝九日作《黄菊歌》,顾左右曰:“安可不示韦绶?”遣使持往。绶遂奉和附使进。帝曰:“为文不已,岂颐养邪!”敕曰:“自今勿复尔。”
○文宗
裴度拜中书令,以疾未任朝谢。上巳曲江赐宴,群臣赋诗。帝遣中使赐度诗曰:“注想待元老,识君恨不早。我家柱石衰,忧来学丘祷。”仍赐御扎曰:“朕诗集中欲得见卿唱和诗,故令示此。卿疾未差,可他日进来。”御札及门而度薨。
帝听政暇,博览群书。一日,延英顾问宰相:“《诗》云:‘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苹是何草?”时宰相杨珏杨嗣复、陈夷行相顾未对。珏曰:“臣按《尔雅》,苹是蔌萧。”上曰:“朕看《毛诗疏》,叶圆而花白,丛生野中,似非蔌萧。”
又一日,问宰臣:“古诗云:‘轻衫衬跳脱。’跳脱是何物?”宰臣未对。上曰:“即今之腕钏也。《真诰》言安妃有斫粟金跳脱,是臂饰。”
○宣宗
帝制《秦边陲曲》,其词曰:“海岳咸通。”及帝垂拱,而年号咸通焉。庶子裴恽进诗贺圣政,有“太康”字。帝怒曰:“太康失邦,乃以比我!”户部韦涣奏云:“晋平吴寇,改号太康。虽有失邦之言,乃见归美之文。”上曰:“天子大须博览,不然,几错罪恽。”
○昭宗
陕府,唐昭宗有诗云:“安得有英雄,迎归大内中。”或曰:“逍遥楼有太宗诗云:‘昔乘匹马去,今驱万乘来。’志意不侔矣。”
○武后
万岁、通天元年,铸九鼎成,置于东都明堂之庭。后自制《曳鼎歌》,令曳鼎者唱和。开元二年,太子宾客薛谦光献《东都九鼎铭》,其《蔡州鼎铭》,武后所制。文曰:“牺、农首出,轩、昊应期。唐、虞继踵,汤、禹乘时。天下光宅,域内雍熙。上玄降灵,方建隆基。”紫薇令姚崇奏曰:“圣人启运,休兆必彰,请宣付史馆。”(明皇御名,已兆于此。)
○徐贤妃
贞观二十三年,上疏谏太宗息兵罢役,其略曰:“大业者易骄,愿陛下难之;善始者难终,愿陛下易之。”又曰:“漆器非延叛之方,桀造之而人叛;玉杯岂招亡之术,纣用之而国亡。侈丽之源,不可不遏。作法于俭,犹恐其奢。作法于奢,何以制后?”
○上官昭容
昭容名婉儿,西台侍郎仪之孙。父廷芝,与仪死武后时。母郑,方娠,梦巨人畀大秤曰:“持此秤量天下。”昭容生逾月,母戏曰:“秤量者岂汝邪?”辄哑然应。后内秉机政,符其梦云。自通天以来,内掌诏命。中宗立,进拜昭容。帝引名儒,赐宴赋诗,婉儿常代帝及后、长宁、安乐二公主,众篇并作,而采丽益新。又差第群臣所赋,赐金爵,故朝廷靡然成风。当时属词,大抵浮靡,然皆有可观,昭容力也。韦后之败,斩阙下。
○孔绍安
○虞世南
○魏徵
太宗在洛阳宫,幸积翠池。宴酣各赋一事。帝赋《尚书》曰:“日昃玩百篇,临灯披五典。夏康既逸豫,商辛亦荒湎。恣情昏主多,克己明君鲜。灭身资累恶,成名由积善。”徵赋西汉曰:“受降临轵道,争长趣鸿门。驱传渭桥上,观兵细柳屯。夜宴经柏谷,朝游出杜原。终藉叔孙礼,方知皇帝尊。”帝曰:“徵言未尝不约我以礼。”
○李百药
○长孙无忌
○王勃
太宗尝谓唐俭:“酒杯流行,发言可喜。”是时,天下初定,君臣俱欲无为,酒杯善谑,理亦有之。高宗虽不君,然亦深察事机。当时,诸王斗鸡,王勃在沛王府,戏为文檄英王。帝见之,大怒,曰:“此殆交斗之渐。”即日窜勃。以太宗之贤,杯酒一时之乐,何足为后世戒。及其弊也,中宗诏群臣曰:“天下无事,欲与群臣共乐。”於是《回波》艳词,妖冶之舞,作于文字之臣,而纲纪荡然矣。创业之难也,一觞一咏,足以肇乱,况其甚焉者哉!
○马周
《凌朝浮江旅思诗》云:“太清初上日,春水送孤舟。山远疑无树,潮平似不流。岸花开且落,江鸟没还浮。羁望伤千里,长歌遣四愁。”
○李义舟
○杜淹
杜淹始见袁天纲于洛,天纲谓曰:“兰台成就,学堂宽广。”又曰:“二十年外,终恐责黜,暂去即还。”武德六年,以善隐太子,俱配流隽州。淹至益州,见天纲曰:“洛邑之言,何其神也!”天纲曰:“不久即回。”至九年六月,召入。天纲曰:“杜公至京师,即得三品要职。淹至京,拜御史大夫、检校吏部尚书。赠天纲诗曰:“伊吕深可慕,松、乔定是虚。系风终不得,脱屣欲安如?且珍纨素美,当与薜萝疏。既逢杨得意,非复久闲居。”
○苏味道
赵州苏味道,与里人李峤号苏李。武后朝为相,世号“模棱手”。
○骆宾王
世称王、杨、卢、骆。杨盈川之为文,好以古人姓名连用,如“张平子之略谈,陆士衡之所记,潘安仁宜其陋矣,仲长统何足知之”,号为“点鬼簿”。宾王文好以数对,如“秦地重关一百二,汉家离宫三十六”,号为“算博士”。
《帝京篇》曰:“倏忽搏风生羽翼,须臾失浪委泥沙。”宾王后与徐敬业兴兵扬州,大败逃死,此其谶也。
○陈子昂
《独异记》载:子昂初入京,不为人知。有卖胡琴者,价百万,豪贵传视,无辨者。子昂突出,顾左右以千缗市之。众惊问,答曰:“余善此乐”。皆曰:“可得闻乎?”曰:“明日可集宣阳里。”如期偕往,则酒肴毕具,置胡琴于前。食毕,捧琴语曰:“蜀人陈子昂,有文百轴,驰走京毂,碌碌尘土,不为人知。此乐贱工之役,岂宜留心?”举而碎之,以其文轴遍赠会者。一日之内,声华溢都。时武攸宜为建安王,辟为书记。
○李日知
郑州、李日知,景龙初为相。初,安乐公主馆第成,中宗临幸。燕从官,赋诗。日知卒章曰:“所愿但知居者乐,无使时称作者劳。”独以规戒。睿宗他日谓曰:“向时虽朕亦不敢谏,非卿亮直何能尔?”即拜侍郎。
○李景伯
景伯,中宗宰相怀远之子。景龙初,为谏议大夫。中宗宴侍臣,酒酣,各命为《回波辞》。景伯独为箴规语,帝不悦。萧至忠曰:“真谏官也。”《回波词》曰:“回波尔时酒卮,微臣职在箴规。侍宴既过三爵,喧哗切恐非仪。”
○崔融
久视元年,改控鹤府为奉宸府。张易之为奉宸令,引词人为供奉。佞者奏云:“昌宗,王子晋后身。”令被羽衣,吹箫,乘木鹤,奏乐于庭。融赋诗为绝唱,有“昔遇浮邱伯,今同丁令威。中郎才貌是,藏史姓名非”之句。后与宰相苏味道相诮云:“融诗所以不及相公,无银花合。”苏有诗云:“火树银花合。”味道云:“子诗虽无银花合,还有金铜丁。”取令威之句也。
○徐彦伯
○李峤
○李行言
景龙中,中宗引近臣宴集,令各献伎为乐。张锡为《谈容娘舞》,宗晋卿舞《浑脱》,张洽舞《黄獐》,杜元琰诵《婆罗门咒》,行言唱《驾车西河》,卢藏用效道士上章,国子司业郭山恽请诵古诗两篇,诵《鹿鸣》、《蟋蟀》未毕,李峤以诗有“好乐无荒”之语,止之。
○张元一
○刘希夷
刘希夷,一名庭芝,汝州人。少有文华,好为宫体诗,词旨悲苦,不为时人所重。善弹琵琶。尝为《白头翁咏》云:“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既而自悔曰:“我此诗谶,与石崇‘白首同所归’何异?”乃更作一联云:“年年岁岁花相似,岁风年年人不同!”既而又叹曰:“此句复仍似向谶矣。然死生有命,岂复由此!”即两存之。诗成未周岁,为奸人所杀。或云宋之问害之。后孙翌撰《正声集》,以希夷诗为集中之最,由是大为人所称。(或云:之问害希夷以《洛阳篇》为己作,至今载此篇在之问集中。)
○张敬忠
先天中,王主敬为侍御史,自以才望华妙,当入省台前行。忽除膳部员外郎,微有怅惋。吏部郎中张敬忠戏咏曰:“有意嫌兵部,专心望考功。谁知脚蹭蹬,几落省墙东。”盖膳部在省最东北隅也。
○张说
王泠然上燕公书云:“《诗》云:‘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此言虽小,可以喻大。相公《五君咏》曰:‘凄凉丞相府,馀庆在玄成。’苏公一闻此诗,移公于荆府,积渐至相,由苏得也。今苏屈居益部,公坐庙堂,投木报琼,义将安在?亦可举苏以自代,然后为朔方之行。”泠然书又曰:“相公《岳阳楼送别诗》云:‘谁念三千里?江潭一老翁。’今日忘往日之栖迟,贪暮年之富贵,可乎?”
○王湾
○姚崇
《口箴》云:“君子欲讷,吉人寡辞。利口作戒,长舌为诗。斯言不善,千里违之。勿谓可复,驷马难追。惟静惟默,澄神之极。去甚去泰,居物之外。多言多失,多事多害。声繁则淫,音希则大。室本无暗,垣亦有耳。何言者天,成蹊者李。似不能言,为世所尊。言不出口,冠时之首。无掉尔舌,以速尔咎;无易尔言,亦孔之丑。钦之谨之,可大可久。钦之伊何?三命而走;谨之伊何?三缄其口。勉哉夫子,行矣勉旃。书之屋壁,以代韦弦。”
李德裕《舌箴序》曰:“予宿于洞庭西,梦与中书令姚公偶坐,如旧相识。问余曰:‘君见仆所作《口箴》乎?’余对曰:‘去岁居守东门,于公曾孙谏议合处睹金石之刻。’遂莞尔而笑曰:‘孙子犹能藏之。’”又曰:“余感姚公之梦,乃为《舌箴》云。”
○赵仁奖
○金昌绪
《春怨诗》云:“打却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几回惊妾梦,不得到辽西。”(顾陶取此诗为《唐类诗》。)
○张九龄
九龄在相位,有蹇谔匪躬之诚。明皇既在位久,稍怠庶政,每见帝,极言得失。林甫时方同列,阴欲中之。将加朔方节度使牛仙客实封,九龄称其不可,甚不叶帝旨。他日,林甫请见,屡陈九龄颇怀诽谤。于时方秋,帝命高力士持白羽扇以赐,将寄意焉。九龄惶恐,因作赋以献。又为《燕诗》以贻林甫,曰:“海燕何微眇,乘春亦暂来。岂知泥泞溅,只见玉堂开。绣户时双入,华轩日几回。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林甫览之,知其必退,恚怒稍解。
○王维
《集异记》载:王维未冠,文章得名,妙能琵琶。春试之日,岐王引至公主第,使为伶人进主前。维进新曲,号《郁轮袍》,并出所作。主大奇之,令宫婢传教,遂召试官至第,谕之,作解头登第。
禄山之乱,李龟年奔放江潭,曾于湘中采访使筵上唱云:“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又:“秋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馀。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此皆王维所制,而梨园唱焉。
王维年十七时,《九日忆山东弟兄》云:“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宁王宪贵盛,宠妓数十人。有卖饼之妻,纤白明媚,王一见属意,因厚遗其夫求之,宠爱逾等。岁馀,因问曰:“汝复忆饼否?”使见之,其妻注视,双泪垂颊,若不胜情。时王坐客十馀人,皆当时文士,无不凄异。王命赋诗,维先成云:“莫以今时宠,难忘异日恩。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坐客无敢继者,王乃归饼师,以终其志。(出《本事诗》。)
○王缙
王缙《九月九日作》云:“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
○贺知章
《送王牧往吉州谒王使君》云:“细草绿汀洲,王孙耐薄游。年华初冠带,文体旧弓裘。野渡花争发,春塘水乱流。使君矜小阮,应念倚门愁。”
《仲夏江阴官舍寄裴明府》云:“万室边江次,孤城对海安。朝霞晴作雨,湿气晓生寒。苔色侵衣桁,潮痕上井栏。题书招茂宰,思尔欲辞官。”
○张均
《除夜》云:“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回。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
○孟浩然
《建德江宿》云:“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陶岘
○王昌龄
昌龄,字少伯,江宁人。中第,补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词科,迁汜水尉。不护细行,世乱还乡里,为刺史闾邱晓所杀。其诗缜密而思清,时谓王江宁。
《长信秋》词云:“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李清
《咏石季伦》云:“金谷繁华石季伦,只能谋富不谋身。当时纵与绿珠去,犹有无穷歌舞人。”清登天宝十二年进士第。
《听乐怅然自述》:“万事伤心对官弦,一身含泪向春烟。黄金用尽教歌舞,留与他人乐少年。”
○王之涣
●卷二
○刘长卿
《过张明府别业》云:“寥寥东郭外,白首一先生。考满孤琴在,家移五柳成。夕阳临水钓,春雨向田耕。终日空林下,何人识此情?”
《馀干旅舍》云:“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送李中丞之襄州》云:“流落征南将,曾驱十万师。罢归无旧业,老去恋明时。独立三朝盛,轻生一剑知。茫茫江汉上,日暮欲何之?”
《送严士元》云:“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犹寒阴复晴。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程。东道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
○章八元
高仲武云:“八元尝于邮亭偶题数句,盖激楚之音也。”会稽、严维到驿,问八元曰:“尔能从我学诗乎?”曰:“能。”少顷遂发。八元已辞家。维大异之,遂亲指喻,数年词赋擢第。至如“雪晴山脊见,沙浅浪痕交”,得山水状貌也。八元,睦州人,登大历进士第。
○韦应物
李肇《国史补》云:“开元后位卑而名著。李北海邕、王江宁晶龄、李馆陶□、郑广文虔、元鲁山、德秀、萧功曹颖士、张长史旭、独孤常州及、崔比部元翰、梁补阙肃,韦苏州其一也。应物仕宦本末,似止于苏。按白传答禹锡云“敢有文章替左司”,谓应物也,官称亦止此。
《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诗》云:“兵卫森画戟,燕寝凝清香。海上风雨至,逍遥池阁凉。烦疴近消散,嘉宾复满堂。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理会是非遣,性达形迹忘。鲜肥属时禁,蔬果幸见尝。俯饮一杯酒,仰聆金玉章。神欢体自轻,意欲凌风翔。吴中盛文史,群彦今汪洋。方知大藩地,岂曰财赋强。”
“欲持一瓢酒,远寄风雨夕。”(句)“万籁自生听,太空常寂寥。还从静中起,却向静中销。”(咏声。)“山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句。)“舟泊南池雨,帘卷北楼风。”(句。)右张为取作《主客图》。
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云:“今朝郡斋冷,忽忆山中客。涧底拾枯松,归来煮白石。欲持一瓢酒,远寄风雨夕。落叶遍空山,何处寻行迹?”
○朱放
放字长通,襄州人,隐居剡溪。嗣曹王、皋镇江西,辟节度参谋。贞元中,召为左拾遗,不就。
○李泌
《邺侯家传》云:“泌赋诗讥杨国忠曰:‘青青东门柳,岁晏复憔悴。’国忠诉于明皇,上曰:‘赋柳为讥卿,则赋李为讥朕,可乎?’”
○畅当
当诗平淡多佳句,如《钓渚亭》云:“花发多远意,凫雁有闲情。迟晖耿不暮,平江寂无声。”《天柱隐所》云:“荒径饶松子,深萝缘鸟声。阳崖全带日,宽嶂偶通耕。”《山居》云:“水定鹤翻去,松欹峰俨如。”又:“寒林苞晚橘,风絮露垂杨。湖畔闻渔唱,天边数雁行。”皆有远意。
○皇甫冉
《秋日东林之作》云:“闲看秋水心无事,坐对寒松手自栽。庐阜高僧留偈别,茅山道士寄书来。燕知社日辞巢去,菊为重阳冒雨开。浅薄将何称献纳?临岐终日自迟回。”
○皇甫曾
○秦系
《山中赠张评事时授右卫佐》云:“终年常避喧,自注五千言。流水闲过院,春风与闭门。山茶邀上客,桂实落前轩。何事教予起,微官不足论。”
系家剡山,高隐一纪。大历五年,人或以其文闻于留守薛公。无何,奏系右卫率府仓曹参军。意所不欲,以疾辞免,因将命者献诗云:“由来那敢议轻肥,散发行歌自采薇。逋客未能忘野兴,辟书令遣脱荷衣。家中匹妇空相笑,池上群鸥尽欲飞。更乞大贤容小隐,益看愚谷有光辉。”
○顾况
《山中作》云:“野人爱向山中宿,况在葛洪丹井西。庭前有个长松树,半夜子规来上啼。”
○朱绛
《春女怨》云:“独坐纱窗刺绣迟,紫荆枝上啭黄鹂。欲知无限伤春意,尽在停针不语时。”(顾陶取此诗为《类选》。)
○杨志坚
○刘方平
方平《春怨》云:“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寂寞空庭春又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戎昱
○柳郴
郴与李端卢纶友善,有《贼平后送客还乡诗》云:“他乡生白发,旧国有青山。”最有思致。
○薛μ
μ,德宗时河东诗人也。
○元载
王忠嗣镇北京,以女韫秀归元载,岁久见轻。韫秀劝之游学,元乃游秦,为诗别韫秀曰:“年来谁不厌龙锺,虽在侯门似不容。看取海山寒翠树,苦遭霜霰到秦封。”妻请偕行,曰:“路扫饥寒迹,天哀志气人。休零别离泪,携手入西秦。”
元贪吝被诛,上令王氏入宫,叹曰:“二十年太原节度使女,十六年宰相妻,谁能为长信、昭阳之事,死亦幸矣。”京兆笞毙。
○杨郇伯
《咏木老人》云:“刻木牵丝作老翁,鸡皮鹤发与真同。须臾弄罢寂无事,还似人生一梦中。”(明皇还西内,每咏此诗。)
○戴叔伦
《吴明府自远来留宿》云:“出门逢故友,衣服满尘埃。岁月不可问,山川何处来?倚城容敝宅,散职寄灵台。自此留君醉,相欢得几回。”
《除夜宿石头驿》云:“旅馆谁相问?寒烛独可亲。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送友人东归》云:“万里杨柳色,出关逢故人。轻烟拂流水,落日照行尘。积梦江河阔,忆家兄弟贫。徘徊灞亭上,不语自伤春。”(姚合取为《极玄集》。)
○于鹄
鹄,大历、贞元间诗人也。为诸府从事,居江湖间,有《卜居汉阳及荆南陪樊尚书赏花诗》,自述曰:“三十无名客,空山独卧秋。”岂以诗穷者邪?
“老大看花犹未足,沿江正遇一枝红。日斜人散东风急,吹向谁家明月中?”(《襄阳座上作》。)
“送死多于生,几人得终老?”(句。)右张为取作《主客图》。
鹄《送客游边》云:“若到并州北,谁人不忆家?寒深无去伴,路尽有平沙。碛冷惟逢雁,天春不见花。莫随边将意,垂老事轻车。”
○李益
益,姑臧人,字君虞。大历四年登第。其《受降城闻笛诗》,教坊乐人取为声乐度曲。又有写征人歌、早行诗为图画者,“回乐峰前沙似雪”之诗是也。益有心疾,不见用。及为幽州、刘济营田副使,献诗有“感恩知有地,不上望京楼”之句,左迁右庶子。年且老,门人赵宗儒自宰相罢免,年七十馀。益曰:“此我为东府所选进士也。”闻者怜益之困。后迁礼部尚书,致仕,卒。
“闲庭草色能留马,当路杨花不避人。”(句。)“笳箫汉恩繁,旌旗边色故。”(句。)“马汗冻成霜”。(句。)
《赠朗公》云:“来自西天竺,持经奉紫薇。年深梵语变,行苦俗人归。月上安禅久,苔深出院稀。梁间有驯鸽,不去为无机。”
《秋日》云:“返照入闾巷,忧来与谁语。古道无人行,秋风动禾黍。”
《赠张将军》云:“寥落边城暮,重门返照间。鼓鼙经雨暗,士马过秋闲。惯守临边郡,曾营近海山。关西旧业在,夜夜梦中还。”
《酬畅当》云:“同游漆、沮后,已是十年馀。几度曾相梦,何时定得书?月高城影尽,霜重柳条疏。且对樽中酒,千般想未如。”(《书情逢故人》以下四篇姚合取为《极玄集》。)
○卢纶
《得岭南故人书》云:“瘴海寄双鱼,中宵达我居。两行灯下泪,一纸岭南书。地说炎蒸极,人称老病馀。殷勤祝贾谊,莫共酒杯疏。”
《题兴善寺后池》云:“隔窗栖白鹤,似与镜湖邻。月照何年树,花逢几度人。岸沙青有路,苔径绿无尘。愿得容依止,僧中老此身。”
高仲武云:“韩员外意放经史,兴致繁富,一篇一韵,朝野珍之,多士之选也。至如:‘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又:‘客衣筒布细,山舍荔枝繁。’又:‘疏帘看雪卷,深户映花关。’方之前载,则芙蓉出水,未足多也。其比兴深於刘员外,筋节减于皇甫冉也。”
《题荐福寺衡岳禅师房》云:“春城乞食还,高论此中闲。僧腊阶前树,禅心江上山。疏帘看雪卷,深户映花关。晚送门人去,钟声杳霭间。”
○钱起
高仲武云:“员外诗体格清奇,理致清淡。粤从登第,挺冠词林。文宗右丞,许以高格,右丞没后,员外为雄。革齐、宋之浮游,削梁、陈之靡曼,迥然独立,莫之与京。且如:‘鸟道挂疏雨,人家残夕阳。’又:‘牛羊上山小,烟火隔林深。’又:‘长乐钟声花外尽,龙池柳色雨中深。’皆特出意表,标准古今。又:‘穷达恋明主,耕桑亦近郊。’礼义克全,忠孝兼著,足以弘长名流,为后楷式。”
《送僧归日本》云:“上国随缘去,东途若梦行。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水月通禅观,鱼龙听梵声。惟怜慧灯影,万里眼中明。”
《送僧自吴游蜀》云:“随缘忽西去,何日返东林?世路无期别,空门不住心。人烟一饭少,山雪独行深。天外猿声夜,谁闻清梵音。”
《裴迪书斋玩月》云:“夜来诗酒兴,月上谢公楼。影闭重门静,寒生独树秋。鹊惊随叶散,萤起入烟流。今夕遥天末,清晖几处愁。”
《送弹琴李长史赴洪州》云:“抱琴为傲吏,孤棹复南行。几度秋江水,皆添白雪声。佳期来客梦,幽兴缓王程。佐牧无劳问,心和政自平。”(以上四章,姚合取为《极玄集》。)
《赠阙下裴舍人》云:“二月黄莺飞上林,春城紫禁晓阴阴。长乐钟声花外尽,龙池柳色雨中深。阳和不改穷途恨,霄汉常怀捧日心。献赋十年犹未遇,羞将白发对华簪。”
《题玉山村叟壁》云:“谷口好泉石,居人能陆沉。牛羊上山小,烟火隔林深。一径入溪色,数家连竹阴。藏虹辞晚雨,惊隼落残禽。涉趣皆流目,将归必在林。却思黄绶事,辜负紫芝心。”
○司空曙
《酬张芬有赦后见赠》云:“紫凤朝衔五色书,阳春忽报网罗除。已将心变寒灰后,岂料光生腐草馀。建水风烟收客泪,杜陵花竹梦郊居。劳君故有诗相赠,欲报琼瑶恨不如。”
《经废宝光寺》云:“黄叶前朝寺,无僧寒殿开。池晴龟出曝,松暝鹤飞回。古砌碑横草,阴廊画杂苔。禅宫亦销歇,尘世转堪哀。”
○崔峒
《江上书怀》云:“骨肉天涯别,江山日落时。泪流襟上血,发白镜中丝。胡越书难到,存亡梦岂知。登高回首罢,形影自相随。”
《喜逢妻弟郑损因送入京诗》云:“乱后自孤征,相逢喜复惊。为经多载别,欲问小时名。对酒悲前事,论文畏后生。遥知盈卷轴,纸贵在江城。”
峒登进士第,为拾遗,入为集贤学士,后终州刺史,或云终玄武令。《文艺传》云,终右补阙。
峒《寄李明府》云:“讼堂寂寂对烟霞,五柳门前集晚鸦。流水声中视公事,寒山影里见人家。观风共美新为政,计日还应更触邪。可惜陶潜无限兴,不逢篱菊正开花。”
○李端
蜀路有飞泉亭,中诗板百馀篇。后薛能佐李福于蜀,道过此,题云:“贾掾曾空去,题诗岂易哉。”悉去诸板,惟留端《巫山高》一篇而已。
《芜城怀古》云:“风吹城上树,草没边城路。城里月明时,精灵自来去。”
○冷朝阳
潞州节度薛嵩,有青衣,善弹阮咸琴,手纹隐起如红线,因以名之。一日,辞去,朝阳为词曰:“采菱歌怨木兰舟,送客魂消百尺楼。还似洛妃乘雾去,碧天无际水东流。”
○窦叔向
叔向,字遗直,京兆人。代宗时,常衮为相,用为左拾遗内供奉。及贬,亦出为溧水令。四子登第。群以处士隐毗陵,韦夏卿荐之朝,德宗擢为左拾遗,代武元衡为中丞,荐吕温羊士谔为御史。李吉甫以二人躁险,持不下。群怨吉甫,伺吉甫阴事,几为宪宗所诛。群与兄常牟,弟庠巩,皆为郎,工词章,为《联珠集》,传于时,义取昆弟若五星然。叔向《寒食赐恩火》云:“恩光及小臣,华烛忽惊春。电影随中使,星辉拂路人。幸因榆柳暖,一照草茅贫。”《端午日恩赐百索》云:“仙官长命缕,端午降殊私。事盛蛟龙见,恩深犬马知。馀生傥可续,终冀答明寺。”
○窦常
○窦巩
《代邻叟》云:“年来七十罢耕桑,就暖支羸强下床。满眼儿孙身外事,闲梳白发对残阳。”
《寄南游弟兄》云:“书来未报几时还,知在三湘五岭间。独立衡门秋水阔,寒鸦飞去日衔山。”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馀钟磬音。”(《题破山后禅院》。)
欧阳永叔云:“我尝爱建‘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欲效其语作一联,竟不可得,始知造意者难为工也。”
《吊王将军墓》云:“嫖姚北伐时,深入强千里。战馀落日黄,军败鼓声死。常闻汉飞将,可夺单于垒。今与山鬼邻,残兵哭辽水。”
○李约
《观祈雨》云:“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耽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从军行》云:“看图闲教阵,画地静论边。乌(一作鸟)。垒天西戍,鹰窠塞上川。路长惟算月,书远每题年。无复生还望,翻思未别前。”又:“堠火起雕城,尘沙拥战声。游军藏虏帜,降骑说蕃情。霜落氵彪池浅,秋深太白明。嫖姚方虎视,不觉说添兵。”
○陈通方
通方,登贞元进士第,与王播同年。播年五十六,通方甚少,因期集,抚播背曰:“王老奉赠一第。”言其日暮途远,及第同赠官也。播恨之。后通方丁家难,辛苦万状。播捷三科,为正郎,判盐铁。通方穷悴求助,不甚给之。时李虚中为副使,通方以诗求为汲引云:“应念路傍憔悴翼,昔年乔木幸同迁。”播不得已,荐为江西院官。
○杨炎
元载末年,纳薛瑶英为姬,处以金丝帐、却尘褥,衣以龙绡衣。载以瑶英体轻,不胜重衣,于异国求此服也。惟贾至与炎雅与载善,往往时见其歌舞。至赠诗曰:“舞怯铢衣重,笑疑桃脸开。方知汉成帝,空筑避风台。”炎亦赠歌云:“雪面淡眉天上女,凤箫鸾翅欲飞去。玉山翘翠步无尘,楚腰如柳不胜春。”
炎,字公南。常衮长于除书,炎善德音。自开元后,言制诏者称常杨。元载与炎同郡,炎又元出也,故擢炎礼部侍郎。德宗时,位宰相。
○裴度
公赴敌淮西,题名华岳庙之阙门。大顺中,户部侍郎司空图以一绝纪之曰:“岳前大队赴淮西,从此中原息战鼙。石阙莫教苔藓上,分明认取晋公题。”
乐天求马,裴赠以马,因戏云:“君若有心求逸足,我还留意在名姝。”引妾换马之事。乐天答曰:“安石风流无奈何,欲将赤骥换青娥。不辞便送东山去,临老何人与唱歌?”
《中书即事》云:“有意效承平,无功答圣明。灰心缘忍事,霜鬓为论兵。道直身还在,恩深命转轻。盐梅非拟议,葵藿是平生。白日长悬照,苍蝇谩发声。嵩阳旧田地,终使谢归耕。”
○韩愈
“唤起窗全曙,催归日未西。无心花里鸟,更与尽情啼。”乃二禽名也。唤起,声如络纬,圆转清亮,偏鸣于春晓,江南谓之春唤。催归,子规也。
○张籍
籍《宿江上诗》云:“楚驿南渡口,夜深来客稀。月明见潮上,江静觉鸥飞。旅次今已远,此行殊未归。离家久无信,又听捣寒衣。”或云,刘长卿《馀干旅舍》云:“摇落暮天迥,丹枫霜叶稀。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慨相类也。
籍,字文昌,和州人。历水部员外郎,终主客郎中。
“蕃汉断消息,死生长别离。”(句。)“常于送人处,忆得别家时。”(句。)“流光暂出还入地,使我年少不须臾。”(句。)右张为取作《主客图》。
《送裴相公镇太原》云:“盛德雄名远近知,功高先乞守藩篱。衔恩暂遣分龙节,署敕还同在凤池。天子亲临楼上送,朝官齐出道边辞。明年塞北诸蕃落,应起生祠请立碑。”
白乐天读籍诗集云:“张公何为者?业文三十春。尤工乐府词,举代少其伦。”姚合读籍诗,有诗云:“妙绝《江南曲》,凄凉怨女诗。古风无敌手,新语是人知。”
○李道昌
道昌,唐大历十三年为苏州观察使。一日,郡城外虎邱山有鬼题诗二首,隐于石壁之上,云:“青松多悲风,萧萧声且哀。南山接幽陇,幽陇空崔巍。白日徒昭昭,不照长夜台。虽知生者乐,魂魄安能回?况复念所亲,恸哭心肝摧。恸哭更何言,哀哉复哀哉!”又曰:“神仙不可学,形化空游魂。白日非我朝,青松为我门。虽复隔幽显,犹知念子孙。何以遣悲惋,万物归其根。寄语世上人,莫厌临芳樽。庄生问枯骨,王乐成虚言。”道昌异其事,遂具奏闻,准敕令致祭。道昌为其文曰:“呜呼!万古邱陵,化无再出。君若何人,能闲诗笔?何代而亡?谁人子侄?曾作何官?是谁仙室?寂寞夜台,悲乎白日。不向纸上,石中隐出。桃源三月,深草垂杨。黄莺百啭,猿声断肠。不题姓字,宁辨贤良?呜呼哀哉!叹昔先贤,空传经史,终无再还。青松岭上,嵯峨碧山。大唐王业,已纪诗言。痛复痛兮何处宾,悲复悲兮万古坟。能作诗兮动天地,声悲怨兮泪г巾。感我皇兮列清酌,愿当生兮事明君。”祭后经数日,再有诗一绝于石云:“幽冥虽异路,平昔忝攻文。欲知潜昧处,山北两孤坟。”后于寺山之北,果有二坟极高大,荆榛丛茂,询诸耆老,竟不知何姓氏,至今犹存。
皮日休和云:“念尔风雅魂,幽咽能攻文。空令伤魂鸟,啼破山边坟。”陆龟蒙和云:“灵气犹不死,尚能成绮文。如何孤窆里?犹自读三坟。”
○陆畅
畅,字达夫,吴郡人。韦皋雅所厚礼。天宝时,李白为《蜀道难》以斥严武,畅更为《蜀道易》以美皋。
畅谒韦皋,作《蜀道易》诗云:“蜀道易,易于履平地。”皋大喜。皋薨,朝廷欲绳其既往之事,复阅先进兵器,上皆刻定秦二字。不相与者因造成罪名。畅上疏理之曰:“臣在蜀日,见造所进兵器。”“定秦者,匠名也。”由此得释。
○李翱
○孟郊
李翱荐孟郊于张建封云:“兹有平昌孟郊,正士也。伏闻执事旧知之。郊为五言诗,自前汉李都尉苏属国及建安诸子,南朝二谢,郊能兼其体而有之。”李观荐郊于梁肃补阙书曰:“郊之五言诗,其有高处,在古无上,其有平处,下顾两谢。”韩愈送郊诗曰:“作诗三百首,杳默《咸池》音。”彼三子皆知言也,岂欺天下之人哉!效穷饿,不得安养其亲,周天下无所遇,作诗曰:“食荠肠亦苦,强歌声无欢。出门即有碍,谁谓天地宽!”其穷也甚矣。凡圣人奇士,自以所负,不苟合于世,是以虽见之,难得而知也。见而不能知其贤,如弗见而已矣;知其贤而不能用,如弗知其贤而已矣;用而不能尽其才,如弗用而已矣;尽其才而容谗人之所间者,如弗尽才而已矣。故见贤而能知,知而能用,用而能尽其才而不容谗人之所间者,天下一人而已矣。
郊《下第诗》曰:“弃置复弃置,情如刀剑伤。”又《再下第诗》曰:“一夕九起嗟,梦知不到家。两度长安陌,空将泪见花。”而后及第,有诗曰:“昔日龌龊不足嗟,今朝旷荡思无涯。青春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一日之间,花即看尽,何其速也。果不达。
○刘叉
刘叉,节士也。少放肆,为侠行,因酒杀人亡命。会赦,出,更折节读书,能为歌诗。然恃故时所负,不能俯仰贵人。闻韩愈接天下士,步谒之。作《冰柱雪车》二诗,出卢孟右。樊宗师见,为独拜。后以争语不能下宾客,因持愈金数斤去,曰:“此谀墓中人得耳,不若与刘君为寿。”愈不能止。归齐鲁,不知所终。
○杨巨源
巨源,字景山,大中时,为河中少尹。
“何事慰朝夕?不逾诗酒情。山河空道路,蕃汉共刀兵。礼乐新朝市,园林旧弟兄。向风一点泪,寒晚暮江平。”右张为取作《主客图》。
○欧阳詹
○袁高
○阎济美
○裴交泰
《长门怨》云:“自闭长门经几秋,罗衣湿尽泪还流。一种蛾眉明月夜,南宫歌吹北宫愁。”范摅曰:“近日举场诗尤新,章孝标《对月》云:‘长安一夜千家月,几处笙歌几处愁?’有类乎裴交泰。”
○刘灶(《纪事》作“皂”)
韦庄载灶《长门怨》云:“泪滴长门秋夜长,愁心和雨到昭阳。泪痕不学君恩断,拭却千行更万行!”
○元稹
乐天在洛,太和中,稹拜左丞相,自越过洛,以二诗别乐天云:“君应怪我留连久,我欲与君辞别难。白头徒侣渐稀少,明日恐君无此欢。”又云:“自识君来三度别,这回白尽老髭须。恋君不去君须会,知得后回相见无?”未几,死于鄂。乐天哭之曰:“始以诗交,终以诗诀,弦笔相绝,其今日乎!”
“屈指贞元旧朝士,几人同见太和春。”(《感兴》句。)“儿歌杨柳叶,妾拂石榴花。”(句。)“远路事无限,相逢惟一言。月色照荣辱,长安千万门。”(逢白公句。)
○白居易
乐天不为赞皇公所喜,每寄文章,李缄之一箧,未尝开。刘梦得或请之,曰:“见词则回我心矣。”
乐天未冠,以文谒顾况,况睹姓名,熟视曰:“长安米贵,居大不易。”及披卷读其《芳草诗》,至“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叹曰:“我谓斯文遂绝,今复得子矣,前言戏之耳。”
乐天赋性旷达,其诗曰:“无事日月长,不羁天地阔。”此旷达之词也。孟郊赋性褊狭,其诗曰:“出门即有碍,谁谓天地宽。”此褊狭之词也。然则天地又何尝碍郊,郊自碍耳。
●卷三
○牛僧孺
乐天梦得有《除夜诗》,僧孺和云:“惜岁岁今尽,少年应不知。凄凉数流辈,欢喜见孙儿。暗减一身力,潜添满鬓丝。莫愁花笑老,花自几多时。”
元和三年,宣政殿试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一十人登科。其后僧孺李宗闵王起贾饣束四人皆相次拜相。先是白居易在翰林为考校官,后僧孺罢相,出镇扬州,居易在洛中有诗送云:“北阙至东京,风光十六程。坐移丞相ト,春入广陵城。红旆拥双节,白须无一茎。万人开路看,百吏立班迎。阃外君弥重,樽前我亦荣。何须身自得,将相是门生。”
乐天求筝于维扬,僧孺先有诗曰:“但愁封寄去,魔物或惊禅。”乐天云:“会教魔女弄,不动是禅心。”乐天云:“思黯自夸前后服钟乳三千两,而歌舞之妓甚多,乃谑予衰老,故答思黯诗云:‘钟乳三千两,金钗十二行。妒他心似火,欺我鬓如霜。慰老资歌笑,消愁仰酒浆。眼看狂不得,狂得且须狂。’”奇章又有诗云:“不是道公狂不得,恨公逢我不教狂。”
○李绅
绅初以《古风》求知於吕温,温见齐煦,诵其《悯农诗》曰:“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飧,粒粒皆辛苦。”温曰:“此人必为卿相。”果如其言。
绅,字公垂,中书令敬玄曾孙,号“短李”。穆宗召为翰林学士,与李德裕元稹同时,号三俊。武宗时为相,居位四年,出镇淮南,卒。
○刘禹锡
《元和十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君子》云:“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再游玄都观绝句并序》云:“余贞元二十一年,为屯田郎,时此观未有花。是岁,出牧连州,寻贬朗州司马。居十年,召至京师,人人皆言有道士手植仙桃,满观如红霞,遂有前篇,以志一时之事。旋又出牧。今十有四年,复为主客郎中,重游玄都,荡然无复一树,惟兔葵燕麦,动摇春风耳。因再题二十八字,以俟后游,时太和二年三月也。诗云:‘百亩中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白乐天任杭州刺史,携数妓还洛阳,后却还钱塘,故禹锡戏答云:“其那钱塘苏小小,忆君泪点石榴裙。”
沈存中曰:禹锡《霓裳羽衣曲》云:“三乡陌上望仙山,归作《霓裳羽衣曲》。”又王建诗云:“听风听水作《霓裳》。”乐天诗注云:“开元中,西凉府节度使杨敬述造。”郑愚《津阳门诗》注云:“叶法善尝引上入月宫,闻仙乐,及上归,但记其半,遂于笛中写之。会西凉府都督杨敬述进《婆罗门曲》,与其声调相符,遂以月中所闻为散序,用敬述所进为其腔,而名《霓裳羽衣曲》。”说各不同。今蒲州逍遥楼楣上有唐人横书,类梵字,相传是《霓裳》谱,字训不通,莫知是非。或谓今燕部有《献仙音曲》,乃其遗声。然《霓裳》本谓之道调法曲,今《献仙音》乃小石调耳,未知孰是?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乐天掉头苦吟,叹赏良久,曰:“《石头诗》云:‘潮打空城寂寞回’,我知后之诗人,不复措词矣。”(禹锡《金陵五题自序》云。)
禹锡,字梦得。附叔文,擢度支员外郎。人不敢斥其名,号二王刘柳。宪宗立,禹锡贬连州,未至,斥朗州司马,作《竹枝词》。武元衡初不为宗元所喜,自中丞下除右庶子。及是执政,禹锡久落魄,乃作《问大钧谪九年》等赋,又序张九龄事为诗,欲感讽权要。久之,召还,宰相欲任南省郎,乃作《玄都观看花君子诗》。当路不喜,出为播州,易连州,徙夔州。由和州刺史入为主客郎中,复作《游玄都观诗》,有“兔葵燕麦”之语,闻者益薄其行。俄分司东都,裴度荐为集贤学士。度罢,出刺苏州,徙汝同二州。会昌朝,检校礼部尚书,卒。
○陈润
《送骆徵君》云:“野人膺辟命,溪上掩柴扉。黄卷犹将去,青山岂更归。马留苔藓迹,人脱薜萝衣。他日相思处,天边望少微。”
“丈夫不感恩,感恩宁有泪。心头感恩血,一滴染天地。”右张为取作《主客图》。
○贾岛
岛,字浪仙,(一作阆仙。)范阳人。初为浮图,名无本。能诗,独变格入僻,以矫艳于元白。来洛阳,韩愈教为文。去浮图,举进士,终晋州司户。岛久不第,吟《病蝉》之句,以刺公卿。或奏岛与平曾等为“十恶”,逐之。诗曰:“病蝉飞不得,向我掌中行。折翼犹能薄,酸吟尚极清。露华凝在腹,尘点误侵睛。黄雀并乌鸟,俱怀害尔情。”
自长江迁普州司仓,方干自镜湖寄诗曰:“乱山重复叠,何处访先生?岂料多才者,空垂不第名。闲曹犹得醉,薄俸亦胜耕。莫问吟诗苦,年年芳草平。”岛至老无子,因啖牛肉得疾,终于传舍。
岛诗有警句,韩退之喜之。其《渡桑乾诗》曰:“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又《赴长江道中诗》曰:“策杖驰山驿,逢人问梓州。长江何日到?行客替生愁。”晋公度初立第于街西兴化里,凿池种竹,起台榭。岛方下第,或以为执政恶之,故不在选,怨愤题诗曰:“破却千家作一池,不栽桃李种蔷薇。蔷薇花落秋风起,荆棘满庭君始知。”皆恶其不逊。
岛为僧时,洛阳令不许僧午后出寺。岛有诗云:“不如牛与羊,犹得日暮归。”韩愈惜其才,俾反俗应举,贻其诗曰:“孟郊死葬北邙山,日月星辰顿觉闲。天恐文章中断绝,再生贾岛在人间。”由是振名。(或曰,非退之诗。)
《题杜司户亭子》云:“床头枕是溪边石,井底泉通竹下池。宿客未眠过夜半,独闻山雨到来时。”
《哭孟郊》云:“身死声名在,多应万古传。寡妻无子息,破宅带林泉。冢近登山道,诗随过海船。故人相吊处,斜日下寒天。”
○李正封
唐文宗好诗,太和中,赏牡丹。上谓陈修己曰:“今京邑人传牡丹诗,谁为首?”修己对曰:“中书舍人李正封诗:‘天香夜染衣,国色朝酣酒。’”时杨妃侍,上曰:“妆台前宜饮以一紫金盏酒,则正封之诗见矣。”
退之正封从军,有《晚秋郾城联句诗》。正封云“从军古云乐,谈笑青油幕。灯明夜观棋,月暗秋城柝。”遂为警策。
正封,字中护,终监察御史。
○崔护
○张又新
又新,字孔昭,荐之子。附逢吉,罢贬汀州刺史。又附李训,训死,复坐贬,终左司郎中。
时号又新张三头,谓进士状头、宏词敕头、京兆解头。
○柳公权
公权,武宗朝在内庭。上尝怒一宫嫔久之,既而复召,谓公权曰:“朕怪此人,若得学士一篇,当释然矣。”目御前蜀笺数十幅授之。公权略不伫思而成一绝曰:“不分前时忤主恩,已甘寂寞守长门。今朝却得君王顾,重入椒房拭泪痕。”上大悦,令宫人上前拜谢之。
文宗时,充翰林学士,从幸永安宫,苑中驻骅,谓公权曰:“我有一喜事,边上衣赐,久不及时,今年二月给春衣讫。”公权前奉贺。上曰:“可贺我以诗。”宫人迫其口进,公权应声曰:“去岁虽无战,今年未得归。皇恩何以报,春日得春衣。”上悦,激赏之。
文宗夏日与诸学士联句,曰:“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公权续曰:“薰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诸学士属和,帝独讽公权两句,词清意足,不可多得。乃令公权题于壁上,字方圆五寸。帝观之,叹曰:“钟王复生,无以加矣。”
公权,字诚悬,卒于太子太保。
○陆鸿渐
○章孝标
孝标及第,除正字,东归《题杭州樟亭驿》云:“樟亭驿上题诗客,一半寻为山下尘。世事日随流水去,红花还似白头人。”初成落句云:“红花直笑白头人”,改为“还似”,且曰:“我将老成名,似我芳艳,讵能久乎?”及还乡而逝。或曰:前有八元,后有孝标,皆桐庐人,复同姓而皆不达。
李绅镇扬州,请孝标赋《春雪诗》,命题于台盘上。孝标唯然,索笔一挥云:“六出飞花处处飘,黏窗拂砌上寒条。朱门到晚难盈尺,尽是三军喜气消。”
《长安秋日》云:“田家无五行,水旱卜蛙声。牛犊乘春放,儿孙候暖耕。池塘烟未起,桑柘雨初晴。岁晚香醪熟,村村自送迎。”(右二诗韦庄《又玄集》取之。)
○施肩吾
肩吾,洪州人。元和十年登第,以洪州西山羽化之地,慕其真风,高蹈于此。为诗奇丽,著《百韵山居诗》,才情富赡。如“荷翻紫盖摇波面,蒲映青刀插水湄。”又“烟黏薜荔龙须软,雨压芭蕉凤翅垂。”
隋曲有《疏勒盐》,唐曲有《突厥盐阿鹊盐》。或云:关中人谓好为盐,故肩吾诗云:“颠狂楚客歌成雪,媚妩吴娘笑是盐。”盖当时语也。今杖鼓谱中尚有盐杖声。
○孟简
元和中,简将试,诣日者卜之,曰:“近东门坐,即得之矣。”既入,即坐西廊。迫晚,忽得疾,邻坐请与终篇,见其姓,即东门也,乃擢上第。
简,字几道,德州人。元和中,为户部侍郎,以赃贬。后以太子宾客分司卒。尤工诗,尚节义。
○张萧远
《观灯》云:“十万人家火烛光,门门开处见红妆。歌钟喧夜更漏暗,罗绮满街尘土香。星宿别从天畔出,莲花不向水中芳。宝钗骤马多遗落,依旧明朝在路傍。”
萧远,元和进士登第,与舒元舆声价俱美。(出《广摭言》。)
○许康佐
元稹《酬许五康佐诗》云:“猿啼三峡雨,蝉报两京秋。珠玉惭新赠,芝兰忝旧游。他年问狂客,须向老农求。”
康佐以中书舍人为翰林侍讲学士,与王起皆为文宗宠礼。帝读《春秋》,至阍弑吴子馀祭,问:“阍何人耶?”康佐以中官方强,不敢对。帝嬉笑。后问李训,训曰:“国君不近刑人,以为轻死之道。”帝曰:“朕近刑人多矣,得不虑哉!”训曰:“列圣知而不能远,恶而不能去,陛下念之,宗庙福也。”于是内谋剪除矣。康佐终礼部尚书。
○张南史
南史,字季直,幽州人。以试参军,避乱居扬州。再召,未赴而卒。
○徐凝
“青山旧路在,白首醉还乡。”(别白公句。)“试到第三桥,便入千顷花。”(句。)
《宿冽上人房》云:“浮生不定若蓬飘,林下真僧偶见招。觉后始知身是梦,更闻寒雨滴芭樵。”
○令狐楚
○张仲素
《春闺怨》云:“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送春词》云:“日日人空老,年年春更归。相欢在樽酒,不用惜花飞。”
《闺人思》云:“愁见游空百丈丝,春风惹断更伤离。闲花落遍苍苔地,尽日无人谁得知。”
仲素,字绘之,建封之子。宪宗以仲素段文昌为翰林学士,韦贯之曰:“学士所以备顾问,不宜专取词艺。”罢之。后终中书舍人。
○郎士元
士元,字君胄,中山人。宝应中,选畿县官,诏试中书,补渭南尉,历拾遗、郢州刺史。
○于良史
《春山夜月》云:“春来多胜事,赏玩夜忘归。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南望钟鸣处,楼台深翠微。”
《冬日寄李赞府》云:“地际朝阳满,天边宿雾收。风兼残雪起,河带断冰流。北阙驰心极,南图尚旅游。登临思不已,何处得消忧。”
《闲居寄薛据》云:“隐几读黄老,闲斋耳目清。僻居人事少,多病道心生。雨洗山林湿,鸦鸣池馆晴。晚来因废卷,行药至西城。”
高仲武云:“良史诗清雅,工于形似。如‘风兼残雪起,河带断冰流’,吟之未终,皎然在目。”
○舒元舆
太和九年,诛王涯等,仇士良愈专恣。文宗恶之,虽登临游幸,未尝为乐,或瞠目独语,左右莫敢进问。因题诗曰:“辇路生春草,上林花满枝。凭高何限意,无复侍臣知。”一日,看牡丹,或吟曰:“拆者如语,含者如咽,俯者如愁,仰者如悦。”吟罢,方省元舆词,不觉叹息,泣下沾衣。
○李贺
○柳宗元
《雪诗》云:“千山鸟飞绝,万迳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视郑谷“乱飘僧舍”之句,不侔矣,东坡居士云。
子厚死三年,愚溪无复曩时矣。刘梦得闻之,赋三绝云:“溪水悠悠春自来,草堂无主燕飞回。隔帘惟见中庭草,一树榴花依旧开。”“草圣数行留坏壁,木奴千树属邻家。惟见里门通德榜,残阳寂莫出樵车。”“柳门竹巷依依在,野草青苔日日多。纵有邻人解吹笛,山阳旧侣更谁过!”
○邵真
《寻人偶题》云:“日昃不复午,落花难归树。人生能几何,莫厌相逢遇。”
真为李宝臣成德军掌书记,宝臣死,其子惟岳与田悦李正己拒命。真谏之,惟岳寤,使真作奏,复为将吏所沮。德宗诏张孝忠朱滔合兵讨惟岳,大败其众。惟岳召真议归顺,悦遣扈岌来责惟岳,且欲斩真。惟岳惧,斩真以谢焉。其后,王武俊表其忠,赠户部尚书。
○李宣远
○王建
“千牛仗下放朝初,玉案傍边立起居。每日请来金凤纸,殿头无事不教书。”“延英引对碧衣郎,江砚宣毫各别床。天子下帘亲考试,宫人手里过茶汤。”“少年天子爱边功,亲到凌烟画阁中。为见勋臣写图本,长教殿里作屏风。”“新调白马怕鞭声,供奉骑来绕殿行。为报诸王侵早起,隔门催进打球名。”“罗衫叶叶绣重重,金凤银鹅各一丛。每遍舞头分两向,太平万岁字当中。”“鱼藻宫中锁翠娥,先皇行处不曾过。如今池底休铺锦,菱角鸡头积渐多。”“射生宫女宿红妆,请得新弓各自张。临上马时齐赐酒,男儿跪拜谢君王。”“宫人早起笑相呼,不识阶前扫地夫。乞与金钱争借问,外头还似此间无?”“日高殿里有香烟,万岁声来动九天。妃子院中初降诞,内人争乞洗儿钱。”“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树头树底觅残红,一片西飞一片东。自是桃花贪结子,错教人恨五更风。”“泪尽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鸳鸯瓦上瞥然声,昼寝宫娥梦里惊。元是吾皇金弹子,海棠花下打流莺。”
建初为渭南尉,值王枢密者,尽宗人之分,然彼我不均,复怀轻谤之色。忽过饮,语及汉桓灵信任中官起党锢兴废之事,枢密深憾其识。乃曰:“我弟所作宫词,天下皆诵于口,禁掖深邃,何以知之?”建不能对。后为诗以赠之,乃脱其祸。建诗曰:“先朝行坐镇相随,今上春宫见长时。脱下御衣偏得著,进来龙马每教骑。常承密旨还家少,独对边情出殿迟。不是当家频向说,九重争遣外人知。”
○朱湾
高仲武云:“朱湾率履真素,放情江湖,郡国交辟,潜耀不起,有唐高人也。诗体幽远,兴致洪深,因词写意,穷理尽性,于咏物尤工,如‘受气何曾异,开花独自迟’。所谓哀而不伤,《国风》之深者也”。
湾为李勉永平从事。湾《秋夜宴王郎中宅赋得露中菊》云:“众芳春竞发,寒菊露偏滋。受气何曾异,开花独自迟。晚成犹有分,欲采未过时。忍弃东篱下,看随秋草衰。”
《长安喜雪》云:“千门万户雪花浮,点点无声落瓦沟。全似玉尘消更积,半成冰片结还流。光含晓色清天苑,轻逐微风绕御楼。平地已г盈尺润,年丰须荷富人侯。”
○苏郁
《鹦鹉词》云:“莫把金笼闭鹦鹉,个个分明解人语。忽然更向君前语,三十六宫愁几许。”
郁,贞元元和间诗人。
“十二楼藏玉堞中,凤凰双宿碧芙蓉。流霞浅酌谁同醉,今夜笙歌第几重。”(《步虚词》。)“吟倚雨残树,月收山下村。”
○韦丹
丹,字文明,京兆人。幼孤,从外祖颜真卿。元和中,帅江西,功第一。
○王播
○周匡物
匡物,字几本,潭州人。元和十一年,李逢吉下进士及第,时以歌诗著名。家贫,徒步应举,至钱塘,乏僦船之资,久不得济,乃题诗公馆云:“万里茫茫天堑遥,秦皇底事不安桥。钱塘江口无钱过,又阻西陵两信潮。”郡牧见之,乃罪津吏。
○刘言史
皮日休《刘枣强碑文》云:“歌诗之风,荡来久矣。大抵丧于南朝,坏于陈叔宝。然今之业是者,苟不能求古于建安,即江左矣;苟不能求丽于江左,即南朝矣。或过为艳伤丽病者,即南朝之罪人也。我唐来有是业者,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读之则神驰八极,测之则心怀四溟,磊磊落落真非世间语者,有李太白。百岁有是业者,雕金篆玉,牢奇笼怪,百锻为字,千炼成句,虽不追躅太白,亦后来之佳作也。其与李贺同时,有刘枣强焉。先生姓刘氏,名言史,不详其乡里。所有歌诗千首,其美丽恢赡,自贺外,世莫得比。王武俊之节制镇冀也,先生造之。武俊雄健,颇好词艺,一见先生,遂加异敬。将置之宾位,先生辞免。武俊善骑射,载先生以贰乘,逞其艺于野。武俊先骑,惊双鸭起于蒲稗间,武俊控弦,不再发,双鸭联毙于地。武俊欢甚,命先生曰:‘某之技如是,先生之词如是,可谓文武之会矣。何不一言以赞耶?’先生由是马上草《射鸭歌》以示武俊,议者以为祢正平《鹦鹉赋》之类也。武俊益重先生,由是奏请官先生,诏授枣强令,先生辞疾不就。世重之,曰:‘刘枣强,亦如范莱芜之类焉。’故相国陇西公夷简之节度汉南也,少与先生游,且思相见,命别将以襄之髹器千事赂武俊,以请先生,武俊许之,先生由是为汉南相府宾冠。陇西公日与之为饮宴,具献酬之仪,歌诗大播于当时。陇西公从事或曰:‘以某下走之才,诚不足污辱重地。刘枣强至,众必以公宾刘于幕吏之上,何抑之如是?’公曰:‘愚非惜幕间一足地,不容刘也,然视其状有不称者,诸公视某与刘,分岂有间然哉,反为之惜其寿耳。’后不得已,问先生所欲为,先生曰:‘司功掾其闲,或可承阙。’相国由是掾之。虽居官曹,宴见与从事仪等。后从事又曰:‘刘枣强纵不容在宾署,承乏於掾曹,诎矣。奚不疏整其秩?’相国不得已而表奏焉。诏下之日,先生不恙而卒。相国哀之恸曰:‘果然止掾曹,杀我爱客。’葬之有加等。坟去襄阳郭五里,曰柳子关。后先生数十岁,日休始以鄙文称於襄阳。襄阳邑人刘求,高士也。尝述先生之道业,尝咏先生之歌诗,且叹曰:‘襄之人只知有浩然墓,不知有先生墓,恐百岁之后,湮灭而无闻,与荆棘凡骨溷,吾子之文,吾当刊焉。’日休曰:‘存既摭实,录之何愧?’呜呼!先生之官卑,不称其德,宜加私谥。然枣强之号,世已美矣,故不加焉。是为刘枣强碑。”
○刘猛
“月生十五前,日望光彩圆。月生十五后,日畏光彩瘦。不见夜光色,一尊成暗酒。匣中龙背镜,光短不照空。不惜补明月,惭无此良工。”(《月生》句。)“自念数年间,两手中藏钩。於心且无恨,他日为我羞。古老传童歌,连淫亦兵象。夜梦戈甲鸣,苦不愿年长。”(《苦雨》句。)“朝梳一把白,夜泪千滴雨。可耻垂拱时,老作在家女。”(《晚》句。)
元微之《酬刘猛见送诗》,如云:“神剑士不蚀,异布火不烧。”其推重如此。
○李馀
“长安东门别,立马生白发。”(句。)“霁后轩盖繁,南山瑞烟发。”(句。)“尝闻车马繁,土薄忧水声。”(句。)
馀,登长庆二年进士第,蜀人也。张籍《送馀归蜀诗》云:“十年人咏好诗章,今日成名出举场。归去惟将新诰牒,后来争取旧衣裳。山桥晓上蕉花暗,水店晴看芋叶光。乡里乡情相见日,一时携酒上高堂。”
又贾岛《送李馀往湖南》云:“昔去候温凉,秋山满蜀乡。今来从辟命,春物变涔阳。岳石挂海雪,野枫堆渚樯。若寻五祖宅,寂寞在潇湘。”
○李涉
《题鹤林寺僧室》云:“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晚泊润州闻角》云:“孤城吹角水茫茫,曲引边声怨思长。惊起暮天沙上雁,海门斜去两三行。”
○刘昭禹
昭禹,字休明,婺州人也。少师林宽,为诗刻苦。《风雪诗》云:“句向夜深得,心从天外归。”
尝与人论诗曰:“五言如四十个贤人,著一字如屠沽不得。觅句者,若掘得玉合子底,必有盖,但精心求之,必获其宝。”在湖南累为宰,后署天策府学士,严州刺史,卒於桂州幕中。有诗三百首。
○孙昌胤
柳子厚《与韦中立书》云:“古者重冠礼,将以责成人之道,是圣人所尤用心者也。数百年来,人不复行。近有孙昌胤者,独发愤行之。既成礼,明日造朝,到外廷,荐笏言於卿士曰:‘某子冠毕。’应之者咸怃然。京兆尹郑叔则怫然曳笏却立曰:‘何预我邪?’廷中皆大笑。天下不以非郑尹而怪孙子,何哉?独为所不为也。”
昌胤,登天宝进士第。
○严休复
元和中,见一女子,从以二女冠,三小仆,直造花所。伫立良久,命小童折花数枝,谓黄冠者曰:“曩有玉峰之期,自是可以行矣。”行百步许,遂不复见。休复有诗,元微之和云:“弄玉潜归玉树时,不教青鸟出花枝。的应未有诸人觉,只恐严郎卜得知。”乐天诗云:“嬴女偷乘凤下时,洞中潜歇弄花枝。不缘啼鸟春饶舌,青琐仙郎可得知。”
○朱庆馀
庆馀遇水部郎中张籍知音,索庆馀新旧篇,择留二十六章,置之怀袖而推赞之。时人以籍重名,皆缮录讽咏,遂登科。庆馀作《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