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史藏>正文

皇明奇事述-明-王世贞

时间:2024-12-01作者:关注古籍府免费领取阅读:8分类:史藏
代找各种书籍

声明:本资源由古籍府(www.gujifu.cn)自网络收集整理制作,版权归原作者,下载后请在24小时内删除.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关注公众号:古籍府,可以免费全部下载完整版。

2皇明奇事述-明-王世贞

皇明奇事述 明 王世贞

  ●叙

  余既有《异典》、《盛事》二述矣。异典者,遘之自人主者也;盛事者,遘之自天者也。盛事之遘,无非美已;异典之遘,美居十九,疵亦居一。已,乃复有遘之自天而不可言盛,遘之自人而不可言典。或人与事之巧相符者,或绝相悖者,为其稍奇而不忍遗之,别录成卷,以备虞初春明之一采,故不敢称稗史也。

  ●卷一

  ○再登大位

  英宗以正统己巳北狩,居塞外者一年,还称太上皇。居深宫者七年,以丁丑复辟,复称皇帝者八年。凡再即大位,再纪元,一称太上皇。崇卑显晦更递尝之,千古所无。

  ○再立东宫

  宪宗以正统己巳册为皇太子,景泰壬申降封沂王,天顺壬午复册为皇太子。凡再锡名,三膺册,一为亲王,再正青宫,近代所无。

  ○鲁府二事

  鲁荒王,太祖第十子,生一岁而王,王二十年而卒。以卒之岁生一子,曰靖玉,有贤名,在位六十四年,寿七十九。嘉靖末,郡王见在十余位,将军以下至中尉及未名者四百余位,王女亦数百人,此一奇也。荒王聪敏好学,蚕卒。高帝以其好内服丹,而谥之荒。最后端王名丽,丹书其***之状闻天下,而谥之端,此亦奇也。

  ○国封相同

  两汉王:洪武中,肃庄王初封;永乐初,封高煦。

  两赵王:洪武初,封杞,薨;永乐初,封简王。

  两荣王:景泰中,德庄王初封;成化中,封庄王。

  两卫王:洪武中,辽简王初封;洪熙封恭王。

  两枣阳王:一襄府初钅正,一代府成钅子。

  两东瓯王:一鲁府当Г,一国初赠汤和。

  两齐东王:一汉府瞻坪,一衡府厚炳。

  ○封爵相同

  两信国公:吴元年徐达,洪武汤和。

  三定远侯:洪武王弼,天顺石彪,嘉靖邓继坤。

  两怀远侯:洪武曹兴,嘉靖常玄振。

  两安平侯:永乐李远,嘉靖方锐。

  两武清侯:景泰石亨,万历李伟。

  两新建伯:永乐李玉,嘉靖王守仁。

  两忠勤伯:洪武汪广洋,洪熙李贤。

  两顺义伯:洪熙元年金顺,成化二年罗秉忠。

  两安平伯:李远子安,方锐子承裕。

  两惠安伯:永乐金玉,宣德张升。

  两武清伯:景泰石亨,隆庆李伟。

  两宁远伯:景泰任礼,万历李成梁。

  两黔国公:为沐晟、吴复,一封一赠。

  两颍国公:为傅友德、杨洪,一封一赠。

  两凉国公:为蓝玉、吴瑾、一封一赠。

  两昌国公:为张峦及峦子鹤龄,一封一赠。

  ○赠爵相同

  三泾国公:永乐陈亨,天顺陈瀛,正德周能。

  两郧国公:洪武廖永安,正统张信。

  两蕲国公:洪武康茂才、康铎父子各以功赠。

  两蔡国公:洪武张德胜,永乐徐忠。

  两滕国公:洪武顾时,永乐孟善。

  两沂国公:洪武金朝兴,永乐袁容。

  两漳国公:永乐王聪,正统郑亨。

  两安国公:天顺孙忠,万历李伟。

  两荣国公:永乐姚广孝及张玉初赠。

  三高阳侯:俱洪武,李信、李志高、李继先赠,同姓尤奇。

  两东海侯:俱洪武,徐公辅、陈文赠。

  ○王公国封相同

  高皇帝初建十王,如泰、晋、燕、周、楚、齐、蜀、鲁;六公,如魏、韩、宋、卫之类,皆大国,盖不欲相犯也。而其后有不能尽然者,岂势耶?抑当事者不能详考耶?

  太祖初封豫即代简王,又为公俞通海赠国;封郢靖王,又为公冯国用赠国;封韩献王,又为公李善长封国;初封卫王即辽简王,又为公邓愈封国。

  仁宗,封梁庄王,又为公胡显封国;滕怀王,又为公顾时赠国;卫恭王,又为公邓愈封国;赠宁国公王真,又为献王封国。

  英宗,封许悼王,又为公王志赠国;赠安国公孙忠,又为惠王封国。

  景帝,初封沂王即宪宗,又为公金朝兴、袁容赠国;初封荣王即德庄王,又为公张玉、姚广孝赠国。

  宪宗,赠宁国公陈瀛,又为献王封国。

  孝宗,赠宁国公周能,又为献王封国;封泾简王,又为公陈亨、蒋贵赠国。

  今上,初封潞王,又为公张武赠国。

  ○王候郡邑相同

  高祖,封六安王转儿,又为侯王志邑;封江夏王孟炬,又为侯周德兴邑;封临淮王兴祖,又为侯李性邑。

  宪宗,封顺昌王见氵群,又为伯王佐邑;封安昌王膺铺,又为伯钱承宗邑。

  武宗,追封宁阳王张懋,又为侯陈懋邑。

  今上,追封定襄王朱希忠,又为伯郭登邑。

  ○大臣姓名相同

  五张信:一永乐隆平侯,一弘治彭城伯,一宣德兵部左侍郎。又洪武有状元侍读及孝子尚宝卿。

  四张泰:正德二人,一以南右都为户部尚书,一为总制右都御史,俱赠太子少保;成化二人,一至都督同知为名将,一任翰林修撰为名文人。

  三王真:一洪武都指挥使追封临沂侯,一永乐金乡侯追封宁国公,复有都督同知为辽东总兵。

  三吴良:一洪武江阴侯,一正统都督同知,一成化都督同知。

  三李敏:一洪武工部尚书,一景泰户部尚书,一成化户部尚书。

  三石璞:一洪武右侍郎,一永乐由御史至按察使,一宣德由御史至景泰为太子太保、兵部尚书。

  三刘璋:俱弘治,一太子少保、工部尚书,一右副都御史,一都督同知。

  三王荣:俱景泰,一南京太仆卿;一太理少卿,后复姓赵,至尚书;一都督佥事。

  三李瑾:一成化太子太傅、襄城侯,一正德都督佥事,一嘉靖征西前将军、都督佥事。

  三李浩:一洪武刑部侍郎,一景泰南京工部右侍郎,一成化礼部尚书。

  四张凤:一洪武行中书省参政,一天顺户部尚书,一正德右副都御吏,一嘉靖总督宣大偏保右都督。

  三李贤:一永乐忠勤伯,一宣德丰城侯,一成化少保、大学士。

  三王佐:一永乐顺昌伯,一正统户部尚书,一正德南京工部尚书。

  三张瓒:成化二人,一户侍郎,一袭封惠安伯;嘉靖一人,少保、兵尚书。

  四王纶:俱正德,俱有才名。其二人同岁为副都御史,一抚湖广,一抚大同;一以御史迁按察副使;一至江西右参政,名甚盛,而为宁王伪尚书,伏法。

  三白玉:成化二人,一右都督,一都督佥事;正德一人,右都督。

  两汪同:俱洪武,一吏部侍郎,一都督同知兴祖初名。

  两郭子兴:一高帝旧帅氵除阳王,一洪武中巩昌侯。

  两朱荣:一洪武,一永乐,俱都督。

  两李素:一洪武御史中丞,一洪熙右副都御史。

  两黄琛:一洪武驸马都尉、中都正留守,一成化南京户部右侍郎。

  两吴祯:一洪武靖海侯,一成化都御史。

  两赵新:一洪武山西右布政使,一景泰吏部尚书。

  三刘宁:一洪武,一成化,俱都督;一嘉靖右都督。

  两陈文:一洪武都督佥事、东海孝勇侯,一成化大学士,庄靖公。

  两王博:俱洪武,一中书平章政事,一广东右参政。

  两李泰:一洪武户部尚书,一成化詹事府詹事兼学士。

  两陈清:一洪武都督封合浦侯,一弘治南京工部尚书。

  两金忠:俱永乐,一兵部尚书赠少师,一太保封忠勇王。

  两陈亨:俱永乐,一右都督追封泾国公,一左都督赠封成武伯。

  两张兴:俱永乐靖难功臣,一都督佥事,一安乡伯。

  两蒋骥:一永乐礼部侍郎,一弘治定西侯。

  两陈寿:一永乐工部左侍郎赠尚书,一正德南京刑部右侍郎,以致仕进刑部尚书。俱有谥。名德亦相类。

  两陈瑛:一永乐左都御史,一正德都督同知。

  两吴江:一永乐总兵,一弘治总兵。

  两李英:俱宣德,一达官会宁伯,一都督同知。

  两陈智:一宣德荣昌伯,一正统右都御史。

  两刘昭:一宣德都督,一成化太子少保、户部尚书。

  两刘琏:一宣德户部左侍郎,一成化太仆寺卿。

  两张本:一宣德太子宾客、兵部尚书,一弘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

  两程富:一宣德由教授升御史至尚书,一正统由布政司捡校升提学御史至佥事。

  两顾佐:一宣德掌都察院事右都御史,一正德初户部尚书赠太子太保。

  两张骏:一宣德都御史,一正德工部尚书直文渊阁。

  两张瑾:一正统彭城伯,一天顺太平侯。

  两张辅:俱正统,一嗣封彭城伯,一太师英国公。

  两宋杰:俱景泰,一西宁侯,一右副都御史。

  两刘清:一景泰刑部右侍郎,一成化总兵右部督。

  两王通:一景泰都督同知前成山侯,一弘治右都督。

  两李锡:一景泰太子少保、通政使,一隆庆总兵官、都督同知。

  两刘聚:一景泰左都督,一成化左都督、宁晋伯。

  两韩福:一景泰左副都御史,一正德户部左侍郎。

  两李棠:一景泰刑部左侍郎,一隆庆南京吏部右侍郎。

  两杨鼎:俱景泰,一为山西左布政,一为户部侍郎后至尚书。

  两赵荣:俱天顺,一忻城伯,一工部尚书。

  两陆钅弋:俱榜眼,一天顺甲申,一正德辛巳。二科俱非正岁,而相去仅逾一甲子。

  两李文:俱成化,一高阳伯,一都督同知。

  两李震:俱成化,一兴宁伯,一兵部左侍郎。

  两吴琮:俱成化,一袭广义伯,一袭清平伯。

  两张鹏:俱成化,一太子少保、兵部尚书,一都督佥事。

  两王信::俱成化,俱都督同知。

  两吴节:俱成化,一太常卿兼翰林院侍读学士,一都察院右副都御史。

  两马昂:一成化太子少保、户部尚书,一正德左都督。

  两李和:一成化南京户部右侍郎,一嘉靖驸马都尉。

  两毛伦:一成化左都督,一弘治通政司通政使。

  两李本:一成化南京礼部尚书,一嘉靖少傅、大学士。

  两吕本:一洪武吏部尚书,建文外大父,懿文太子妃父也;一即李本改姓。

  两韩文:俱弘治,俱字贯道,一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一户部尚书。

  两徐溥:俱弘治,一永康侯,一少师、大学士。

  两王道:一弘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一嘉靖吏部右侍郎。

  两刘忠:一弘治右副都御史,一正德少傅、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

  两张海:一弘治兵部左侍郎,一正德都督同知。

  两谢绶:一弘治南京礼部尚书,一正德右副都御史。

  两王宪:一正德袭封靖远伯,一嘉靖太子太保、兵部尚书。

  两张缙:一正德南京户部尚书,一嘉靖都察院右副都御史。

  两许国:一正德左都督,一万历少保、武英殿大学士。

  两彭泽:俱嘉靖,一少保兵部尚书,一太常寺卿。

  两陈儒:俱嘉靖,一泰宁侯,一都察院右都御史。

  两胡松:俱嘉靖,一工部尚书,一吏部尚书。

  两吴山:俱嘉靖,一刑部尚书,一少保、礼部尚书。

  两孙应奎:俱嘉靖,一户部尚书,一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又相继为给事中,以言事贬。

  两张岳:一嘉靖,一万历,俱侍郎。

  两刘文:俱嘉靖,一都督同知,一宁晋伯。

  两陈璋:俱嘉靖,一刑部左侍郎,一工部左侍郎掌鸿胪寺。

  两刘玺:俱嘉靖,一都督佥事、山西总兵,一宣府巡抚副都御史。

  两何鳌:俱嘉靖左布政使,其一至刑部尚书。

  两张镐:俱嘉靖,一副都御史,一佥都御史。

  两陈瓒:俱隆庆三年同时,一光禄卿,后为左都御史;一太常少卿,后为刑部左侍郎。

  两陈于陛:万历十八年,一为詹事学生,一为左副都御史,班正联立。

  成化间,万通奴锦衣指挥徐达,与中山王同。

  英国公张铺与彭城伯张昶,同为勋戚重臣,朝夕共事,而昶名其子曰辅,与英国公同,尤不可晓。

  正德中,太师镇国公朱寿者,盖上所托名也。然国初亦自有舳舻侯朱寿。

  国初,会稽县知县邹鲁以政最入为大理寺丞。弘治中,御史邹鲁当迁大理寺丞,不得,恨刑部尚书何乔新荐其郎中夺之,劾乔新,谪山阴县知县。山、会,皆绍兴附郭县也。

  宣德初,命工部尚书黄福册兵马副指挥黄福女为郡王妃,上好奇多戏,或有意为之也。

  景泰初,翰林院修撰王振耻与太监振同名,请改为恂。

  景泰末,司礼太监张永与于少保同祸,而正德中司礼太监张永诛逆有名,相去正一甲子,俱尝总督十二营。

  正德末,御马监太监张忠同监督团营军务,至嘉靖初以罪革贬,而藩邸中贵张忠亦升御马监太监,代领团营,不知者以为一人也。

  金吾左卫指挥使杨善自陈:景泰间从事尚膳监,凡闻内臣密谋,必达于忠国公石亨。上自沙漠还南内,皇太后时时来省,王诚、舒良欲留锢之。臣得其谋,以达内臣刘成启,太后遂不至。诏进一官,为都指挥佥事。是时与兴济伯为两杨善,同预夺门者也。

  同年一榜同姓名者,多不可纪。余所知辛丑有两张洽,俱浙江人。丁未有两林一新,俱福建人。乙丑有两陈王道,俱吾乡人,每投刺,以邑里自别。两林又同为户部主事,以至员外郎、郎中、佥事、参议、副使,俱同,其一林始卒,而一林仕至布政使。

  又景泰及嘉靖初,俱有吏科给事中毛玉,俱利口言事,官俱不甚显。

  正德十二年,吏科论劾四川巡抚都御史马昊,兵科论劾守备都指挥亦马昊,同日报闻。

  嘉靖中,刑部郎中徐学诗,兵部主事徐学诗,俱有声郎署间,后兵部改名曰学谟,贵至礼部尚书。刑部以论列大相为民,后起南通政参议,寻卒,赠大理寺右少卿。

  嘉靖丁未以后,连三科有李春芳。其一状元、少师,一至知府,一至左给事中。

  王三锡、王三接同名者至多,而官皆不甚显,不能逾方面,余族人有之。昆山陈王道与陈王道同举进士,年亦相若,而一止南道御史,一止工部员外郎,其官皆失于庚辰春。万历十一年中,御史有两李植封,事传远近,不能辨。

  嘉靖两广总督、尚书蔡经,又副总兵、都督佥事张经成功,后蔡经复张姓,同。

  余尝于古迹中见洪武有周鼎字伯器,而正统亦有周鼎字伯器,俱博雅有文名,前后几不可辨。

  ○父子同名

  古有父子同名,余尝记之矣。国朝唯刘忠武侯事尤异,忠武父名江,为戍卒死,忠武仍其父名不易,累战功至左都督,佩大将军印,犹与其父同名,后封广宁伯,始更名荣,封未几而卒。

  ○叔侄名位事体相同

  潘珍与从子旦,壬戌、乙丑登第,珍以兵左侍理部事,旦以兵左侍督两广,同岁议安南忤旨归。珍戊申卒,年七十二,赠右都御史;旦己酉卒,年七十四,赠尚书。

  ○兄弟名位事体相同

  许诰、许讠赞,皆吏部尚书进子。以避父嫌,同日诰由给事中改翰林检讨,讠赞由御史改编修,后复以父累,同日外谪,诰为判官,讠赞为知县。寻再起,累官诰为南户部尚书,讠赞为户部尚书。中间诰由九列一转翰林侍读学士,讠赞最后自太宰为文渊阁大学士。

  张礻龠、张礻会,兄弟也,其年事科第俱相近。正德中,礻龠以刑部郎中,礻会以刑科都给事中,俱改御史查盘。礻龠迁太仆少卿,遂转佥都御史,礻会为大理寺丞。逆瑾败,俱为言官所劾,礻龠谪,礻会无恙。后礻会累官至右副都御史,礻龠亦累迁旧官以本。郎中、都给事改御史,非故事也,而礻龠、礻会兄弟以一时得之,亦甚异矣。

  吴良、吴祯,俱以老成为将多汗马劳,为高帝所重,良封江阴侯,追封江国公;祯封靖海侯,追封海国公。俱特进、光禄大夫,良上柱国,祯左柱国。中间良以指挥使入都督佥事,遂封侯,祯以侯一出领指挥使。

  ○詹许父子

  国初,詹同以翰林院承旨兼吏部尚书,绾二绶,盖侍从与六卿之长也。其子徽,以吏部尚书兼左都御史,亦绾二绶,盖六卿三法司之长也。后许进与子讠赞,俱为吏部尚书,复与子论俱为兵部尚书,盖盛之极而奇者也。

  ○吴聘君父子

  吴聘君与弼之父溥,俱有文学行谊。溥会试第一,廷试二甲第一,授翰林编修,历官三十余年,仅至国子司业六品,年六十八而卒。与弼居田间不仕,年六十八,召至京,即授左春坊左谕德五品。又聘君名满天下,而溥以会元高第,人不知之。如王文成守仁之父华,以状元至太宰,而人亦知有文成而不知华也。

  ○娈生子同显

  孟麟、孟凤者,初臧姓;王楠、王杨者,皆娈生。而麟至右布政使,凤至尚书,内外二品。楠至南鸿胪卿,杨至右布政使,官序略相当。又戊午举人顾合璧、联璧,其父四举胎八子,与周八士同。

  ○二相公子科第

  嘉靖甲辰,翟文懿銮居首揆,二子试中书舍人汝俭、贡士汝孝俱登第。当读卷,上疑之,为启封,则汝孝果在首甲,汝俭亦进呈,因而抑之。后给事中王交等言其弊,上大怒,勒文懿死,汝俭、汝孝俱除名。万历丁丑,江陵公首揆,次子嗣修登第。既进呈,上亦启封,特擢为第二人。庚辰,叔子懋修复登第,进吴,上复启封,特擢为第一人,而伯子敬修亦前列。所遇之不同乃尔。其后,俱削籍却同。

  ○二死节同月日

  正德江西按察副使周宪死寇难,其子死之。嘉靖江西按察副使汪一中死寇难,其妻亦死之。同以闰六月二十六日,俱赠官赐祠以节孝配享。

  ○二陈中宫父

  世宗中宫皇后陈氏父万言起诸生,封泰和伯。穆宗中宫皇后陈氏父景行起诸生,封固安伯。而后皆无子。后卒,俱赠太子太保。

  ○山西二国戚

  嘉靖壬辰第一甲第二人孔天胤,以国戚授陕西按察佥事,迁提学副使,至右布政使;丁未第二甲第一人亢思谦,改庶吉士,授编修,国戚事始觉,得迁提学副使,至右布政使。皆以不得意功名去官,皆晋人,皆有诗文名,豪饮喜客相甲乙。

  ○正德万历三相

  高少师拱《病榻遗言》谓,万历改元,谋欲去司礼太监冯保,而张少师居正为次辅,与保善。第三辅高宫保仪,言天道六十年一周。正德初,刘少师健与谢少傅迁,谋去司礼太监,而次辅李少师东阳泄之瑾,刘、谢俱不胜,罢去。盖刘与高皆河南人,李、张皆湖广人,而谢与宫保,皆浙江人也。俄高少师逐,宫保寻卒,张亦独留,异哉。

  ○常熟二祭酒

  弘治辛亥,李杰世贤以左庶子修《实录》将完,升南京国子祭酒,奏成,加俸一级。万历丁亥,赵用贤汝师以右庶子修《会典》将完,升南京国子监祭酒,奏成,加俸一级。二公皆常熟人,相去垂百年,事体无一不同者。

  ○南北大臣之异

 ●卷二

  ○三鄂公

  唐开府仪同三司、鄂国公尉迟敬德,宋少保、万寿观使、鄂国公岳飞,明太子少保、中书平章军国重事、鄂国公常遇春。三公皆封鄂,皆骁勇善战称万人敌,而勋位亦相类。常公与尉迟公俱谥忠武,岳公初谥武穆,后改谥亦忠武,又与常公俱赠王爵。

  ○三文成

  汉留侯张良谥文成,明诚意伯刘基、新建伯王守仁,亦谥广成。三公皆书生,胙茅土,其智略勋名,略相仿佛。

  ○内阁三杨

  正统初,内阁三相为杨文贞士奇,杨文敏荣,杨文定溥,号三杨。以居第为别,文贞曰西杨,文敏曰东杨,文定曰南杨。西杨以少师八十卒,东杨亦以少师七十卒,南杨以少保七十五卒。其在阁远者四十余年,最近者亦十六年。

  ○吏部二杨

  杨文襄公一清,三总制三边,长吏部,加少师、太子太师;杨襄毅公博,再总督蓟辽,一总督宣大,长吏部,亦加少师、太子太师。二公俱弱冠登第,姓望名位俱略相当。有极同者,俱擅将帅之略,而所至少战功。有极不同者,文襄至内阁首揆,寿高于襄毅一纪而无子,襄毅子多而且贵显。

  ○嘉靖三杨

  嘉靖中,前后谏臣独杨最、杨继盛、杨爵疏最直,传天下,而得祸俱惨。爵仅获终牖下,其后同赠官赐祭,爵独缺谥。

  ○三文臣战功伯爵皆王姓

  文臣封伯,虽前后十人,然以战功得者仅三人:靖远伯骥,威宁伯越,新建伯守仁耳。皆王姓,威名皆盛于诸伯,大奇大奇。

  ○东西王

  王文端直、文安英,同举进士,为翰林庶吉士,同侍读,同为坊长、少詹、礼左侍,对掌制。亦以居第为称,文端曰东王,文安曰西王。

  ○吏部三王

  吏部尚书凡三王:文端公直至少傅、太子太师,年七十八致仕,以八十四卒,赠太保;忠肃公翱至太子太保,八十四致仕,以其年卒,赠太保;端悫公恕至太子太保,七十八致仕,以九十三卒,赠太师。三公年寿名德恤典皆仿佛,又皆王姓。其后王太原琼,以七十三再入吏部,王阳城国光七十一尚为吏部,俱加太子太保,俱王姓,俱山西,而俱七十余。盖五王矣。若后二名德小劣,所谓一解不如一解。

  又有奇者,文端、忠肃去王恭襄初为吏部及今阳城相去正可一甲子,而恭襄以前壬午谪戍,阳城后壬午削职。

  ○又二王

  王襄敏越,以二十六举进士,累官西北,以战功积官至兵部尚书、左都御史,封太子太傅、咸宁伯。坐奸党流徙安陆,自列还乡。以太子太保、左都、总督陕西三边军务,加少保、太子太傅,卒于位,年七十三。王恭襄琼,亦以二十六举进士,累官兵部尚书,积军功加少师、太子太师,改吏部。亦坐奸党谪戍绥德,自列还乡。以兵部尚书、右都、总督陕西三边军务,加太子太保,入为吏部,卒于位,年七十四。二公姓同,入仕之岁同,才略功名年位讥谗事事同。

  ○又二王

  正德中,王恭襄公琼为兵部尚书,王康毅公宪为左侍郎,恭襄入吏部,康毅即代之,世庙初,同解任。康毅再起,以尚书兼右都总制陕西三边军功,加太子太保,入长都察院。恭襄代之,亦以尚书兼右都,用军功加太子太保,入长吏部。康毅后复长兵部,在一时卒,俱赠少保,无不同者。

  ○又两王司空

  正统中,有王永和者,以给事中迁;王永寿者,以御史迁。先后为工部左侍郎,同署事,若兄弟。然永和死土木之难,赠本部尚书;而永寿亦于其月进本部尚书。

  ○湖广二王彻侯

  湖广蕲水王聪、孝感王忠,俱从靖难。聪为都指挥,忠为都督佥事,同日封奉天靖难推诚宣力武臣、特进、柱国,聪武城侯,忠靖安侯。永乐七年,聪为左副将军,忠为左参将,同日从淇国公北征,同日战殁于胪朐河,年皆五十余。自姓氏、乡曲、年齿、官爵封拜、阵亡月日,无不同者。

  ○又二王封夺

  永乐元年,都指挥同知王友封清远伯,六年以安南功进封侯,后以北伐不遵诏,下狱夺爵。都指挥王通以父真死事封武义伯,七年以山陵功进封侯,后以守安南擅弃地,下狱夺爵。二侯皆王姓,而进封、夺爵,事体亦同。

  ○又二王

  万历十二年十二月,礼部右侍服满王锡爵、吏部右侍郎王家屏,同日入阁,锡爵为文渊,家屏为东阁,俱大学士。

  ○吾州四王

  万历壬午、甲申间,世贞以南大理卿还里,而王礼侍锡爵给假省亲不出。余弟世懋与礼侍之弟鼎爵,俱以提学副使一自陕西、一自河南乞归。二子生同岁,同为礼部郎,同岁迁提学,又同岁请告。而余召为刑部侍郎不赴。一时颇称之为四王者,以其名位里居之相埒也。余实不敢望礼侍寻召拜相。余弟再补福建,而鼎爵服除卒。余弟转少卿,亦前卒。

  ○吾郡二吴宗伯

  吾吴郡弘治中吴公宽,以礼书、学士、东阁管诰敕,嘉靖中吴公一鹏亦如之。二公俱累官内翰,而俱不得入相,殁俱赠太子太保,俱得上谥,一文定,一文端。今吴中人俱称吴阁老。

  ○吾郡三陈祭酒

  吾郡成化陈鉴,自侍读学士转祭酒。正德陈霁,自南侍讲学士转祭酒。嘉靖陈寰,以司业转祭酒,祭酒,儒师重职,步伍八座不当止,而三公同止是官,又同陈姓,同为吾吴人,甚奇。

  ○湖广二张

  湖广嘉靖中张公璧,以太子太保、东阁大学士,张公治亦以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在位俱逾岁加宫保,不数日而病,病未久而逝,俱赠少保,一谥文简,一谥文毅。

  ○嘉靖四张

  鄞人张邦奇为吏部左侍郎,蜀人张潮为右侍郎。邦奇以翰林院学士掌院,潮迁左侍郎兼学士,同日加太子宾客。未几,邦奇进礼部尚书,掌詹事,改南吏部;潮进尚书继之。而楚人张璧,以礼部尚书兼学士掌部,张治以学士进吏部右侍郎。四张皆光学也,而皆在一时。

  ○华亭二张

  华亭张公蓥,为南大司马参赞,加太子少保。后二年,同邑张公悦继之,亦加太子少保,卒,追赠太子太保,一谥庄懿,一谥庄简。二公年位、名德、里居相近,今有混以为一人者。

  ○江西二罗

  江西成化丙戌状元罗公伦,以言事外谪,后复官止修撰,赠左谕德,谥文毅。嘉靖己丑状无罗公洪,先亦以言事为民,止赞善,赠光禄少卿,谥文恭。相去一甲子,地同,大魁同,言事同,讲学同,从六品得谥同,赠官从五品同,尤奇绝。

  ○内阁二刘

  ○又三刘

  刘文靖健在内阁二十年,正德元年以少师首揆致仕。四年,少傅宇由吏部入阁六日而归省,遂致仕。五年,少傅忠复入阁不满岁亦归省,遂致仕。三人在相位有久速,人亦薰莸,但皆刘姓,而皆河南人,为异耳。

  ○二谭

  谭姓最少,而宣德间有谭广、谭青者,一时同为左都督,俱善将骑兵,虏中人畏之,俱号“谭家马”。青子袭指挥,亦名广。

  ○二徐

  ○四罗功名相近

  ○正统三会元

  正统己未,会元杨鼎以解元登第一甲第二人,壬戌会元姚夔以解元登第二甲第一人,乙丑会元商辂以解元登第一甲第一人。杨由侍讲擢户部右侍郎转左,进尚书,加太子少保致仕卒,赠太子太保,谥庄敏。姚由吏科给事中擢礼部右侍郎,转左,以吏部进礼部尚书,改吏部,加太子少保卒,赠少保,谥文敏。商由侍读进学士入内阁,擢兵部左侍郎、尚书,改户部,进文渊阁大学士,改吏部,加太子少保、谨身殿大学士,以少保致仕卒,赠太傅,谥文毅。三公连三科,皆以己巳年超拜,俱不历卿寺馆幄,而名位、科甲,商尤胜绝,又与姚俱严郡,尤为奇也。

  ○文武二姓名

  嘉靖末,有锦衣卫指挥文承武、太仓卫指挥使武尚文,承武,贵妃兄也。尚文死事,旌。古有“祖孝孙,孙荣祖”,与此皆可作对。

  ○湖广一时之奇

  国朝文臣,无至三公,而独张文忠居正加太傅至太师,进勋上柱国,辞,殁以为赠。锦衣缇帅,无至公孤者,而独陆武惠炳加太保兼少傅,保傅相兼,殁赠忠诚伯。方外杂流,无至公孤封爵者,而陶仲文至少师、少傅、少保,封恭诚伯,殁谥荣康惠肃。文臣至三公三少相兼,得四字谥,皆旷代绝典。而生时恩礼隆重,权势薰灼,亦近世所无。殁而不终,后追削官谥,尽除其子弟官,以至籍殁,无不同者。然皆楚人,张为荆州,陆为承天,陶为黄州,而首尾三十年内,尤奇。

  ○丁丑三伯读卷

  读卷,文臣事也,与貂蝉无与。而丁丑一试,内阁则武功伯徐有贞,礼部则兴济伯杨善,兵部则靖远伯王骥,皆奉天翊卫推诚宣力文臣、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大奇。

  ○胡端敏李康惠名位

  胡端敏公世宁与李康惠公承勋同举进士,同为南京刑部主事、郎中,相切磋为经济学,傍及古文经术,同时为江西属府知府招捕大盗起功名。胡公仅一转兵备副使,同时超按察使。胡言事戍,至嘉靖初,同日转都御史。胡以佥都抚四川,李以副都抚辽东。后同岁为南京尚书,胡刑部,李工部。寻以同月,胡改北刑部,李改北吏部,中途胡改都察院,李改刑部,俱加太子少保。明年,李进太子太保,改兵部尚书,提督团营。又明年,胡公改兵部尚书,亦进太子太保,致仕卒。其又明年,李公卒,赠俱少保。凡上之眷注优礼与才望声实无不同者,而其与张、桂诸贵人意合,亦同。

  ○江西三功臣

  宁王宸濠之反,按察副使胡端敏公世宁发其谋,副都御史孙忠烈公燧殉其节,副都御史王文成公守仁成其功。然皆浙人,同举于乡者也。是岁为弘治壬子,场中,若有大声云“三人做好事”,然则非偶然矣。

  ○甲子二相

  嘉靖甲子,少师华亭徐公阶居首揆,而常熟严公讷、兴化李公春芳次之,三公皆南直隶人。严、李二公同日应制撰文,同日进学士,同日加太常少卿,同日转侍郎,同日转吏、礼部尚书,同日入直,同日加太子太保,同日进内阁,又同有老父母,同于林下侍养以终。今年甲申,同岁捐馆,盖无所不同者。

  ○二故侯

  ○伦氏三元

  伦氏科第之盛,已具《盛典》中。谕德文叙中会元、状元,通参以谅中解元矣,而祭酒以训复以解元及第第二人。是父子合三元而赢其二也。

  ○丙辰甲戌状元

  正统丙辰状元周旋,弘治丙辰状元则朱希周。正德甲戌状元康皋,万历甲戌状元则孙继皋。考景泰甲戌状元则孙贤,尤为奇绝。

  ○丁丑状元

  正德丁丑状元舒芬,字国裳,授修撰之未几,以谏南幸谪外,召复官,卒。万历丁丑状元沈懋学,字君典,授修撰之未几,以上书谏张相丁忧不合,移病归,卒。二公才气略相同,而修撰皆无满任,寿皆四十二。

  ○输粟三元

  ○嘉靖二真人

  嘉靖中,道士邵元节,赐号真人,掌道教,至礼部尚书,赐蟒衣玉带,谥文康荣靖。道士陶仲文,亦赐号真人,掌道教,至礼部尚书,加三孤,封伯,谥荣康惠肃。寿皆八十二。而四字谥,千古所无,二人偕得之,后亦同日削夺。

  ○大科更易

  洪武丁丑,取中状元陈安阝等五十一人,俱不刻《登科录》,而亲试中韩克忠等六十一人。言者谓考试官刘三吾等有私,俱下狱故也。永乐己丑,覆取会试下第者熊概、金庠等十余人,以考试官侍讲邹缉等出《孟子》、《尚书》题误故也。弘治己未,预行场中学士程敏政不得阅卷,徐经、唐寅不得取,以有论敏政鬻题故也。嘉靖甲辰进士徐汝孝、翟汝俭、彭谦、焦清等,并考试官学士江汝璧等,俱逮问除名,《登科录》削汝孝等不录,以言官论徇私故也。

  ○甲辰二会元

  ○绍兴二首甲

  ○蒲州三孤

  浦州杨公博,以少师居吏部;王公崇古,以少保居兵部;张公四维,以少傅居内阁。分秩三孤,皆密戚也。可谓盛而奇者。

  ○全州二相

  ○余姚二相

  余姚谢文正迁,成化乙未及第,四十七以少詹、学士入阁,丙寅五十八,以少傅、太子太傅、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致仕。同邑吕公本,嘉靖壬辰进士,相去将一甲子,四十六以祭酒改少詹、学士入阁,庚申五十七,以少傅、太子太傅、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丁忧。俱为第三相者十二年,谢公八十二终,吕公今年八十二,尚元恙。

  文正之初推也,凡六人,太子太保、吏部尚书耿裕居首,礼部尚书倪岳次之,右侍郎兼学士李东阳又次之,吏部左侍郎周经又次之,礼部右侍郎傅瀚又次之。文正居末,与第三人李公同用。李,长沙人也。李公本初推,亦太子太保、吏部尚书闻渊居首,南京吏部尚书张治次之。吏部左侍郎、学士徐阶又次之,南京兵部尚书韩邦奇又次之,礼部侍郎欧阳德又次之。李公居末与第二人张公同用。张,亦长沙人也。其巧符乃尔。

  ○宁波二相

下载阅读全文